Workflow
新梅
icon
搜索文档
贷”动“梅”好产业链 金融支持新疆伽师县新梅产业成“幸福产业
金融时报· 2025-11-13 13:03
行业规模与地位 - 新疆伽师县新梅种植面积达57万亩,占全国总面积的50%,其中挂果面积45万亩 [1] - 新梅年产量突破4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0%,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元 [1] - 已建成新梅标准化示范园65个、专业村127个,并完成2万亩新梅出口基地认证 [2] 金融支持政策与规模 - 中国人民银行新疆分行将金融支持"千万吨林果增收"作为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推进 [1] - 2022年以来累计向伽师县投放支农支小再贷款28.9亿元,撬动发放低利率贷款36.38亿元 [2] - 金融支持惠及市场主体近5.7万户,带动新梅产业人均年增收1.9万元 [2] 创新信贷产品特点 - 针对新梅产业推出"新梅贷"产品,对种植大户最高授信500万元,对加工企业最高授信1000万元,还款期限最长8年 [3] - 实行差异化利率定价并提供优惠利率,有效缓解产业链各主体融资难题 [3] - 截至8月末累计发放"新梅贷"17000多笔、金额13.1亿元,覆盖全县310个行政村,覆盖率100% [3] 全产业链金融服务 - "新梅贷+种植"覆盖产业全周期,共发放贷款14904笔、金额8.35亿元,推动规模化种植24万余亩 [4] - "新梅贷+销售"嵌入冷库建设、运输车辆购置等场景,发放2138笔贷款共计27467.1万元,支持建成贮藏保鲜库14304平方米,销售运输新梅4.63万吨 [5] - "新梅贷+加工"创新多种担保方式,累计发放贷款2亿元,惠及近400家加工企业、农业合作社及果品经纪人 [6] 服务模式与效率提升 - 组建"新梅服务团"深入调研融资需求,制定"一对一"专属金融服务方案 [3] - 打造"线上+线下"全天候服务模式,线上实现"网上办、一次办、在家办",线下开通"新梅贷绿色审批通道" [3] - 精准对接资金使用"急、大、频"需求,实现最快"当日申请、当日放款" [3]
“广州之夜”觅得新商机!本来生活赋能疆品出疆
南方农村报· 2025-11-11 19:01
公司战略与核心方向 - 公司致力于推动新疆产品从资源输出向品牌输出转型,深耕新疆产品领域[3][4][5] - 公司定位为连接产地与市场的核心力量,深度参与粤新区域产销对接[5][6] - 公司不将“疆品出疆”视为简单商品运输,而是希望新疆优质物产被市场记住和消费者喜爱[26][27] 公司业务规模与市场地位 - 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来,致力于改善食品安全现状、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在生鲜领域不断探索创新[8] - 平台已覆盖全国300座城市、拥有超3000万中高端用户,为疆品走向全国搭建稳定高效的流通桥梁[9][10] 近期活动与市场拓展 - 公司通过参加“广州之夜”供需对接活动挖掘疆品潜力、拓展销售渠道,现场发现伽师瓜、新梅、开心果、红枣等特色产品[11][12][13] - 公司认为此次活动是发现新疆好产品的关键契机,对未来合作充满信心[13][14] 历史合作与产销成果 - 2019年初公司携手新疆红旗坡农业集团联合打造“100冰糖心”果品,并与阿克苏扶贫办达成6000万意向采购协议[18][19][20] - 2020年6月公司与南航完成“明星杏”采摘仪式,24000箱皮山杏果冷链运往南航全国子公司[21] 供应链与战略合作升级 - 2023年3月公司与新疆中新建公司签署战略协议,围绕品牌打造、全渠道销售、智慧农业、仓配体系优化及供应链协同五大领域展开深度合作[23][24][25] - 合作旨在夯实公司在新疆“产供销配”体系化运作能力,实现从单品打造到全链发力的进阶[23][25]
特色产业唤醒新疆沃野
人民日报· 2025-10-14 10:33
产业发展模式转变 - 新疆特色农产品产业正经历从高产量向高品质、高标准转变的深刻变革 [1] - 产业发展模式从“原字号”和“初加工”向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引擎转变,旨在延长产业链并提升附加值 [1] - 突破传统“有啥卖啥”的思维,转向“要啥卖啥”,以提升产业价值 [2] 精深加工的价值提升 - 通过引进龙头加工企业进行精深加工,农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例如新梅被转化为果酱、果酒等22种精深加工产品,价格翻了几番 [1] - 精深加工企业不仅研发高附加值产品,将资源“吃干榨尽”,还创造了就业岗位,增加了群众收入 [1] - 伽师县新梅产业通过精深加工,将小果、次果等原料转化为高价值产品 [1] 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 - 奇台县腰站子村通过获得国际有机认证,将产品发展为有机面粉、手工拉面等50多种产品,实现线上线下供不应求,其村办拉面企业日产手工拉面3吨,年产值突破亿元 [2] - 品牌建设使农产品从“无名商品”升级为“有身份的精品”,通过提升品质和延伸产业链满足市场对安全、健康的需求 [2] - 疏勒县“鲁疆情”食用菌生态科技示范园年产食用菌干品超300吨,并依托经销商渠道销往山东等外地市场,实现产品远销 [2] 产业链协同与基础设施支持 - 伽师县依托总库容50万吨的冷链仓储体系,将新梅销售期从20多天拓展至6个月,为市场行销留出充足时间 [2] - 在硬件提升、渠道扩展、仓储运输等方面下功夫,推动产业从单纯种植向产销一体转变,实现“种得好”又“卖得远” [2] - 政府、企业、农户需协同发力,政府优化顶层设计和基础设施,企业敢于创新并精准对接市场,农户通过合作社融入产业体系 [3]
特色产业唤醒新疆沃野(现场评论·天山南北气象新)
人民日报· 2025-10-14 06:20
产业发展模式转变 - 新疆特色农产品产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从以高产量为导向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追求高品质和高标准 [1] - 产业发展模式突破传统思维,通过延长产业链和提升附加值,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攀升 [1] - 产业从“有啥卖啥”转变为“要啥卖啥”,以满足市场对安全、健康和情感连接的深层需求 [2] 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 - 精深加工是产业价值的关键转换器,例如伽师县新梅被25家龙头企业转化为22种精深加工产品,小果和次果制成果酱和果酒后价格翻了几番 [1] - 龙头企业通过研发高附加值产品,将农产品“吃干榨尽”,例如一颗枣、一粒葡萄、一朵花的深度利用,同时创造就业岗位并增加群众收入 [1] - 疏勒县“鲁疆情”食用菌生态科技示范园年产食用菌干品超300吨,需要依靠外部市场进行消化 [2] 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 - 品牌建设是产业价值的放大器,例如奇台县腰站子村的有机面粉和手工拉面等50多种产品获得国际有机认证,线上线下供不应求 [2] - 依托品牌和优质原料,村办拉面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如日产手工拉面3吨,年产值突破1亿元 [2] - 通过硬件提升拓展销售渠道,例如伽师县利用总库容50万吨的冷链仓储体系将新梅销售期从20多天延长至6个月,实现“卖得远” [2] 产业链协同发展 - 产业增值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户协同发力,政府需优化顶层设计和基础设施,企业需创新并精准对接市场,农户需通过合作社融入产业体系 [3] - 推动单纯种植向产销一体转变,是实现既“种得好”又“卖得远”的关键路径 [2] - 积极探索符合地区资源禀赋的高质量发展路子,是释放乡村发展潜能和奠定发展根基的有效策略 [3]
“黄金周”回顾:双节期间,广东人买疆品到底有多拼?
南方农村报· 2025-10-11 17:02
文章核心观点 - “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工程在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推动新疆名优产品在粤港澳大湾区销量大幅跃升,展现出粤新两省区经济纵深持续拓宽的活力 [7][11][12][13][14] 展销活动与消费者反响 - “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2025广东对口援疆地区名优产品走进大湾区展销活动在广州塔广场举行,超百款地道疆品空降羊城,引发消费者扫货热潮 [7][8][22][23] - 大湾区消费者热情高涨,节前展销出现牛羊肉等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未买到产品的消费者要求线上发货 [25][26][27] - 尽管广东气温高,消费者仍积极采购新疆牛羊肉进补及棉织品保暖,如一次性购买六盒新疆棉袜用于自穿或送礼 [28][29][30] - 双节期间广东对口援疆地区名优产品体验馆客流量大,佛山馆20多箱伽师瓜一个多小时售罄,伽师新梅销售总额约50多万元,伽师瓜销售总额约60多万元 [32][33][34][35] - 东莞馆红枣、核桃、牛羊肉、滋补品销售良好,双节期间销售额约150万元 [37][38][39] - 多家体验馆在一周左右销售额均突破百万元大关 [41][42] 线上销售表现 - 双节期间“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线上主平台总销售额超230万元 [43] - 伽师新梅干、疏附杏脯、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灰枣成为双节期间线上热卖单品 [44][45] 企业合作与市场拓展 - 新疆企业在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等单位组织下积极赴粤拓展市场,节前举办的广州之夜供需对接活动为两地企业搭建合作桥梁 [46][47][48] - 新疆文化旅游投资集团通过“疆闪闪文旅餐车”项目撬动与广东企业合作,该项目集美食体验、文化传播、城市赋能于一体 [49][50][51] - “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工程加速两地企业合作进程,生产端、加工端、物流端、销售端多家企业串联起来 [56][57] - 广州市钱大妈农产品有限公司与新疆企业洽谈合作,希望依托社区生鲜连锁品牌优势推广新疆产品 [59][60][61] - 广东援疆加快两地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要素双向流动,引进物流龙头企业落地喀什,推动建设新广5G智慧物流港,疏通从田头到餐桌的物流梗阻 [63][64][65][66][67] 品牌营销与价值提升 - 双节期间“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标语在广州塔亮灯,并亮相广肇-广惠城际列车,通过卡通形象展示产品,加速品牌融入大湾区城市空间与市民生活 [70][71][73][74][75][77][78] - 有节奏的品牌营销战提升两地名优产品价值和销量,南方农村报联合中央民族大学推出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 [79][80][81] - 疏附木亚格杏打破农产品低价走量困局,树立地理标志产品高端化发展标杆 [83][84] - 伽师新梅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强化对东南亚市场辐射,从区域性品牌升级为全国性品牌 [85][86][87][88][89][90] - 三师唐王古瓜2025年广东销量占总销量五成,广东市场销售额突破600万元,成为疆品南下战略中的标杆案例 [91][92] - 媒体+在品牌打造中发挥核心作用,更好地连接用户、传播品牌并提炼产品价值点 [95][98][99]
天山南北,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人民日报· 2025-10-10 06:22
棉花产业升级 - 新疆莎车县通过主导品种示范推广项目引进4个优良棉花品种,为种植户提供40%的良种补贴 [7] - 新品种单产普遍增加50公斤以上,主导品种种植面积从24万亩扩大至明年意向播种面积70万亩 [7] - 政策引导使全县棉花主导品种覆盖率实现突破,小麦和玉米的主导品种覆盖率也得到提升,今年一等小麦收购量比去年翻一番 [8] 林果业发展与科技赋能 - 喀什地区林果业种植面积达539万亩,其中核桃种植面积202万亩,总产量43.3万吨 [10] - 通过编印12个主栽树种栽培管理技术明白册和专家下沉指导,果农掌握修枝技术后核桃亩产提高10%以上,有果园亩产实现翻一番 [10] - 在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发展沙棘精深加工,产品包括原浆、果粉、籽油、沙棘汁、沙棘奶等,引进先进设备改进工艺 [11] 生态修复与产业协同 - 在克拉玛依市小拐乡通过草方格沙障固沙和恢复原生梭梭林治理废弃矿山,梭梭林保护了1000多亩棉花地 [11][12] - 塔城地区沙湾市成功申报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获批880万元资金,修复后废弃矿山被改造成辣椒晒场,沙湾辣椒产量占全国调味椒的1/10 [13] - 成功申报国家“十五五”首批山水工程“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区玛纳斯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 [13] 农村供水设施建设 - 精河县建设小型引调水工程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同监管 [15] - 新疆建有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1310座,供水人口1244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达88.2% [17] - 创新采用明铺管网外加保温层和发热电阻丝的方法解决管网冷冻问题,为寻找合适水源曾打井深度超过200米 [16][17] 精准产业帮扶政策 - 实施“先干后补、多干多补、干好再补”的产业帮扶到户奖补方案,玉米单产提升3%以上的每亩补助150元,并对牛羊养殖的品种改良、饲草料、设施新建改造等环节给予补助 [9] - 今年产业帮扶精准到户项目让6万余户帮扶对象受益,在莎车县乌达力克镇戈壁产业园通过招商引资盘活多个大型设施农业产业园 [9]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各民族携手一心 共筑富裕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22 18:25
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 - 达西村2024年村集体收入超过230万元,通过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和线上电商销售农产品实现经济增长[12] - 新能源产业在2024年新增装机规模位列全国第一,并形成千亿级风电装备产业集群[24] - 30多个AI数据中心正在同步建设,显示新兴产业在新疆的快速发展[24] 农业与特色产业 - 达西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数百吨滞销香梨,并拓展蜂蜜、瓜果等土特产线上销路[6] - 阿亚格曼干村依靠新梅、瓜果、花卉等特色产业帮助村民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生活[14] - 柯柯牙地区在沙漠环境中成功种植苹果、红枣、核桃、杏子等经济作物,创造戈壁变果园的奇迹[26] 旅游业发展 - 达西村凭借烤肉、烤鱼等特色美食吸引大批游客,线上线下同步发展旅游业[4] - 伊宁市六星街作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通过升级手风琴馆和居民共同献策提升旅游体验,使十多个民族居民受益于旅游业[16] 基础设施与民生改善 - 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率达到100%,远程诊疗服务覆盖所有乡镇[22] - 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显示教育基础设施的完善[22] - 建成3046公里环沙漠生态屏障,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26] 对外开放与贸易 - 2022年起新疆进出口额连续三年跨越千亿元台阶,成为一带一路核心区和向西开放桥头堡[28] - 开通双边国际道路运输线路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凸显其对外开放的枢纽地位[28]
疏附特装展区闪耀第33届广州博览会
广州日报· 2025-08-22 10:22
展会参与与品牌展示 - 新疆喀什疏附县以90平方米县域特装展亮相第33届广州博览会 展示百余种特色产品 [3][4] - 展品涵盖特色干鲜果(如新梅、"恐龙蛋")、南疆刀郎羊、文创产品及民族乐器等 融合地域文化与自然馈赠 [4][6] - 创新子品牌"希梅元"通过升级包装和口味提升市场竞争力 吸引年轻消费者 [4] 经济合作与产业联动 - 穗疏经济从"单向帮扶"转向"双向共赢" 通过消费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3] - 广州援疆工作队推动"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工程 帮助疏附企业对接大湾区经销商与电商平台 [6] - 组织产业对接与招商引资活动 引进技术与管理经验 促进疏附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6] 文旅资源开发与推广 - 疏附县拥有非遗民族乐器村、麻江布拉克湿地公园、天门山等50种旅游资源 为文旅产业奠定基础 [6] - 广州援疆工作队深度开发当地旅游资源 打造文旅品牌 形成消费帮扶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 [6] - 通过广州塔亮灯仪式等大型活动 向大湾区及全国推广疏附特色产品与文旅魅力 [5]
阿力木·伊明:“新梅冠军”背后的科技密码与共富故事
南方农村报· 2025-08-20 19:33
行业核心观点 - 伽师县新梅产业通过科技种植与合作社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32][35] 行业规模与产值 - 2025年伽师县新梅种植面积达57万亩,年产量41万吨,一产产值超过80亿元 [32] - 产业直接带动20万人实现就业 [32] - 合作社年销售额已突破1000万元 [31] 科技种植应用 - 果园采用智慧农业系统实现精准到克的智能化呵护,土壤湿度、温度、养分含量等数据通过APP实时呈现 [15][16] -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幅提升有机肥使用量,配合病虫害绿色防控 [20][21] - 科技种植使新梅亩产从1.2吨提升至1.8吨,优质果率高达92% [21] 产品质量与市场认可 - 冠军新梅具备果大核小、肉厚汁多、甜度高等特点,从全县80个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 [7][8][9] - 高品质新梅在广州市场售价达每公斤60元,比普通果高出一倍 [22][23] - 产品通过线上电商+线下枢纽模式进入30余个省市高端市场,并出口至东南亚、中亚等地 [31] 产业协同发展 - 种植合作社为300余户果农提供从育苗、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服务,定期组织技术培训 [29][30] - 全县已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拥有25家深加工企业和50万吨冷链仓储能力 [34] -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联盟成立与新梅药食同源研究为产业持续注入动能 [35]
这个夏天,新疆“果盘”端上全国餐桌
新华网· 2025-08-15 07:51
核心观点 - 新疆林果业通过全方位精细化管理、全产业链增值和全面拓展销售网络实现产业升级 使优质水果成功走向全国市场 [1][6] 种植品质提升 - 若羌县红枣示范基地配备现代化监测设备 包括小气候监测站、虫情监测站和土壤墒情监测站 实现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实时监测 [2] - 通过疏密改造、节水灌溉和有机肥施用等技术推广 红枣种植实现精细化管理 产量和品质双提升 [2] - 伽师县为农户发放"一户一册"新梅管控月历表 将全年农事细化到每个月 并建成42个农业气象监测站 [2] - 伽师县连续4年获"气候特优农产品"称号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99% [2] 产业链延伸 - 伽师县引进京东、汇源、百果园等知名企业 建设高标准种植基地、智能分选车间、精深加工厂和冷链物流网络 [3] - 通过现代加工技术 新梅从单一鲜果发展为果干、果汁、果酱、果酒等系列产品 实现田间到餐桌全程增值 [3] - 尉犁县罗布麻产业开发全产业链产品 包括茶叶、蜂蜜、精干麻纤维、木炭和妆护产品 [3] - 罗布麻粗纤维每亩带来近2000元收入 [3] 仓储物流建设 - 喀什地区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点 强化仓储保鲜体系 打造集产地集散、仓储物流、信息发布和低温配送于一体的综合中心 [5] - 依托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建立高效多式联运体系 为鲜果提供保鲜保障 [5] - 喀什地区培育物流企业286家 建成冷藏冷冻库2618个 总库容突破103万吨 [5] 销售网络拓展 - 采用"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模式 线上组建千人直播矩阵 依托京东、抖音等平台直达消费者 [5] - 线下开展"万里行"推介活动 精准对接全国21个重点城市果品市场 [5] - 嘉兴悦好进出口有限公司采购量实现每年翻倍增长 与伽师县签订2万吨、4亿元大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