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及轨道交通部件

搜索文档
麦格米特: 发行人最近一年的财务报告及其审计报告以及最近一期的财务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18 12:13
公司基本情况 - 深圳麦格米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9月9日,注册地位于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区北区朗山路13号清华紫光科技园,法定代表人为童永胜 [1] - 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4,562.5047万元,总股本为54,562.5047万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其中有限售条件流通股份A股8,913.9040万股 [1] - 2017年2月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4,45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变更为17,772.5147万股 [1] 股本变动情况 - 2017年9月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增加股本294.1万股,总股本变更为18,066.6147万股 [2] - 2018年9月向42位自然人发行A股4,197.2884万股,总股本增至31,297.2104万股 [3] - 2020年"麦米转债"累计转股3,244.9828万股,总股本增至50,190.7534万股 [4] - 2022年"麦米转2"累计转股2,331股,截至2023年底总股本为49,757.1674万股 [4] - 2023年股票期权行权增加股本553.1874万股,回购注销85.2300万股,2024年底总股本达54,562.5047万股 [4] 组织架构与经营范围 - 公司建立了规范的治理结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营管理层,董事会下设四个专门委员会 [5] - 公司属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主要产品包括智能家电电控产品、电源产品、新能源及轨道交通部件、工业自动化产品等 [5] - 经营范围涵盖电力电子产品、电气产品、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5] 会计政策与财务报告 - 公司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国证监会相关规定 [6] - 会计年度为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境外子公司采用当地货币记账后折算为人民币 [7] - 金融资产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三类 [20][22][23] - 应收账款按账龄组合和关联方组合划分,单项金额超过1,000万元的款项作为重要标准 [36] 长期股权投资 - 对子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 [53][54] - 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55] -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57]
麦格米特: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深圳麦格米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之发行保荐书
证券之星· 2025-07-18 12:09
发行基本情况 - 本次证券发行类型为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发行对象为包括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童永胜在内的不超过35名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条件的特定投资者 [4][16] - 发行定价基准日为发行期首日,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80% [16] - 控股股东童永胜拟以现金认购,最低认购金额为3000万元,且发行后其持股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0% [16] 募集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拟用于5个项目:麦格米特全球研发中心扩展项目、长沙智能产业中心二期项目、泰国生产基地(二期)建设项目、麦格米特株洲基地扩展项目(三期)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13] - 各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分别为:全球研发中心12,794.04万元、长沙产业中心79,444.60万元、泰国生产基地80,476.60万元、株洲基地16,585.82万元、补充流动资金77,000.00万元 [21] - 非资本性支出(补流)占比28.91%,符合不超过30%的监管要求 [22]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智能家电电控、电源产品、新能源及轨道交通部件、工业自动化等六大领域,产品应用于智能家居、医疗、通信、新能源汽车等多个行业 [24] - 海外销售收入占比约30%,未来将加速海外市场拓展作为重要战略方向 [36][37] - 通过"横向穿边,纵向通底"策略推进技术交叉融合,持续开拓新利润增长点 [38] 行业发展趋势 - 电气化、自动化与ICT/AI技术融合将驱动电力电子行业长期发展,公司定位"一流的电气自动化产品和方案提供者" [34] - AIoT技术催生智能家居需求,5G/云计算带动电源产品增长,新能源汽车及工业机器人推动连接器需求激增 [35] - 全球碳中和目标与公司"高效使用电能"理念高度契合 [3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降至22.77%,主要因产品价格调整及低毛利新能源部件收入占比提升 [25] - 报告期末存货账面价值达191,767.06万元,应收账款222,913.43万元,需关注周转效率 [26][27] - 2025年1-3月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24.40%,但公司认为短期波动未改变行业地位 [30] 研发与技术 - 公司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2023年研发费用达4,685万元(全球研发中心项目) [21] - 通过建立智能电源及电控研发测试中心强化技术壁垒,重点布局网络电源、光储充等领域 [14] - 核心技术平台基于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技术,已形成多产品线协同优势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