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宽体自卸车

搜索文档
博雷顿午前涨超5%再破顶 公司与华为签署零碳智慧矿山合作协议
智通财经· 2025-08-19 12:24
股价表现 - 博雷顿(01333)午前涨超5% 盘中最高达47港元 续创上市新高 截至发稿报45 64港元 成交额781 37万港元 [1] 合作协议 - 公司与华为数字能源签署合作协议 聚焦零碳智慧矿山和新能源矿卡超充领域 [1] 市场份额 - 2024年公司在中国新能源宽体自卸车制造商中排名第三 市场份额18 3% [1] - 2024年公司在中国新能源装载机制造商中排名第七 市场份额3 8% [1] - 公司是上述两类新能源工程机械头部制造商中唯一的纯新能源工程机械制造商 [1] 港股通预期 - 恒指公司将于8月22日发布上半年检讨结果 相关变动9月8日生效 [1] - 长江证券研报指出 潜在进入港股通公司在"入通"前上涨概率较高 电力设备等行业表现突出 [1] - 公司有望纳入港股通 进入后随着港股通持股数量提升 股价可能持续提升 [1]
同力股份(834599):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先行者,大型化+电动化+无人化共振驱动矿卡更换需求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13 20:44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市值134亿元 基于2025年15倍PE估值 [6][7]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8.68/9.63/10.87亿元 对应增速9.4%/11.0%/12.9% [2][7] 核心业务与市场地位 - 国内首家研发生产非公路宽体自卸车企业 行业标准制定者 产品覆盖四大类矿山工程场景 [6][16] - 2024年营收61.45亿元(+4.9%) 归母净利7.93亿元(+29%) 宽体自卸车占比超92% [2][26] - 2025Q1营收15.36亿元(+28.3%) 归母净利1.87亿元(+58.5%) 订单需求持续释放 [2][26] 行业趋势与增长驱动 大型化趋势 - 政策推动露天煤矿大型化 新疆原煤产量2025年1-6月同比+12.4% 中小矿审批趋严 [38][39] - 宽体自卸车单位载重成本1.5万元/吨 较进口矿卡低70%-81% 40吨级购置成本仅为矿用自卸车40% [45][47] 电动化趋势 - 新能源矿卡运行成本为油车13% 105吨车型全生命周期可节省180-250万元 [53][55] - 2023年新能源渗透率6.6% 预计2028年达30% 市场规模从23年17亿元增至28年112亿元(CAGR+45.7%) [6][89] 无人化趋势 - 无人矿卡可减少人工成本1044万元/年(8台) 提升效率30% 节省燃油15% 延长轮胎寿命40% [63][66] - 中国无人驾驶矿卡销量预计从2025年4000辆增至2030年16340辆(CAGR+32.5%) [67][68] 财务预测与业务拆分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69.61/78.99/89.65亿元 增速13.3%/13.5%/13.5% [7][8] - 宽体自卸车销量预测6897/7511/8174台 单价92.95/96.67/100.54万元 [7][9] - 配件业务营收预测3.76/4.55/5.55亿元 毛利率35.6%-36.0% 维修服务营收0.56/0.59/0.62亿元 毛利率77.9%-79.1% [8] 竞争优势与战略布局 - 累计持有专利117项(发明专利15项) 2024年研发投入1.96亿元(+89.3%) 重点开发135/145吨级新能源车型 [99][103] - 与易控智驾合作交付700+台无人驾驶矿卡 客户包括国家能源/中煤/陕煤等大型矿企 [104][106] - 海外市场拓展 成立新加坡子公司 合作力拓集团 新能源宽体车出口规模从19年0.5亿元增至23年19亿元(CAGR+153.1%) [6][92]
同力股份(834599):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先行者大型化+电动化+无人化共振驱动矿卡更换需求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13 20:42
投资评级与估值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市值134亿元 基于2025年15倍PE估值 [6][7]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68/9.63/10.87亿元 CAGR+11.8% [2][7] - 当前股价23.2元对应2025年PE为12倍 股息率3.02% [3][6] 核心业务与市场地位 - 国内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开创者 2024年营收61.45亿元 宽体车占比超92% [6][14] - 产品覆盖20-80吨载重范围 单位载重成本1.5万元/吨 较进口矿卡低70-81% [14][39] - 全球工程机械50强第39位 获"矿山设备年度产品奖"等荣誉 [14][17]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4年营收/净利润61.45/7.93亿元 YoY+4.85%/+29.03% 毛利率21.45% [2][22] - 2025Q1营收/净利润15.36/1.87亿元 YoY+28.34%/+58.45% 延续高增长 [6][22]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CAGR+13.4% 毛利率提升至23.1% [2][7] 行业三大趋势驱动 大型化 - 政策推动露天矿大型化 新疆原煤产量同比+12.4% 中小矿审批趋严 [34][36] - 90吨级TL89系列率先突破 出勤率超95% 满足集约化运输需求 [39] 电动化 - 新能源矿卡运行成本仅为油车13% 105吨车型全生命周期节省250万元 [46][48] - 政策明确电动设备占比指标 2025年新能源宽体车市场规模预计37亿元 [51][52] 无人化 - 无人矿卡提升效率30% 节省燃油15% 延长轮胎寿命40% [56][57] - 与易控智驾合作交付700+台 2025年渗透率将突破10% [58][94] 竞争优势与增长点 - 研发费用4年CAGR+43.8% 持有117项专利 15项发明专利 [89][94] - 易控智驾冲刺港股IPO 潜在新增订单放量 当前合作订单近300台 [97] - 海外收入4年CAGR+80% 与力拓合作拓展蒙古铜矿市场 [98][101]
港股异动 | 博雷顿(01333)涨超8% 公司或受益新能源机械发展东风 机构料其有望9月入通
智通财经网· 2025-08-12 15:37
公司股价表现 - 股价再涨超5% 截至发稿涨5.54%报31.62港元 成交额1246.46万港元 [1] 行业市场前景 - 2024年新能源工程机械销售额达18亿美元 预计2025年增至32亿美元 2030年达158亿美元 [1] - 新能源机械成为驱动行业增长的最强劲引擎 [1] - 工程机械行业需强化技术开放共享 建立三电等关键性技术联合攻关体 [1] 公司市场地位 - 在中国新能源宽体自卸车制造商中排名第三 市场份额18.3% [1] - 在中国新能源装载机制造商中排名第七 市场份额3.8% [1] - 为两类新能源工程机械头部制造商中唯一的纯新能源工程机械制造商 [1] 潜在催化剂 - 恒指公司8月22日发布上半年检讨结果 相关变动9月8日生效 [1] - 沪深交易所将相应调整港股通可投资标的范围 [1] - 券商预计公司9月或将被纳入港股通范围 [1]
博雷顿港股上市 经开产投集团成功培育第12家上市公司
搜狐财经· 2025-05-08 21:07
博雷顿科技上市表现 - 博雷顿科技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股票代码01333 摘得"港股零碳矿山机器人第一股"称号 [1] - 上市首日股价开盘即涨50% 收盘价达24.9港元/股 [1] - 公司核心业务包括新能源宽体自卸车 电动装载机 无人驾驶三大领域 [1] 博雷顿企业背景与产业布局 - 公司为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 [3] - 2023年初投资武汉 在武汉经开区建设国内最大新能源工程机械生产基地 [3] - 2024年5月武汉基地一期投产 填补武汉新能源工程机械领域空白 [3] 经开产投集团投资体系 - 构建"天使+创投+产业+专项+母基金"全链条基金投资体系 [5] - 参设基金14支 总规模超480亿元 累计投资项目超200个 [5] - 重点投资领域包括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制造 半导体 信息技术 氢能 新材料 [5] 经开产投集团产业培育成果 - 已培育12家上市公司 包括博雷顿 亿咖通科技 路特斯科技等 [5] - 战略投资岚图汽车 莲花跑车 芯擎科技 星纪魅族等企业 在武汉建设生产基地与研发中心 [5] - 2024年6家被投企业入选湖北省科创"新物种" 包括1家驼鹿企业(岚图汽车) 1家独角兽(星纪魅族) 1家潜在独角兽(华引芯) [5] 武汉经开区产业生态建设 - 设立目标规模10亿元武汉车谷科创投资基金 聚焦"投早 投小 投创新" [6] - 2024年一季度推动万宇特种焊接 中科时代华中区域项目落户经开区 [6] - 投资布局覆盖汽车全产业链 从车规级芯片到新能源整车 从三电系统到智能座舱 [5]
港股一线|博雷顿登陆港交所,截至午市上涨49.1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7 16:01
上市表现 - 博雷顿在港交所主板上市首日午市上涨49.17%至26.85港元/股 [2] - 早盘开盘上涨63.89%至29.5港元/股 总市值达1607.59亿港元 [3] - 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198.72倍超额认购 引入欣旺达和长风基金作为基石投资者 合计认购6350万港元 [3] 募资用途 - 募集资金将用于技术进步及新产品开发 [3] - 建立制造工厂及采购设备以提升产能 [3] - 扩大销售网络及品牌建设 [3] - 补充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3] 业务战略 - 专注纯新能源工程机械研发生产 不涉及传统燃油产品 [3] - 2024年在中国新能源宽体自卸车市场份额18.3%(第三) 新能源装载机份额3.8%(第七) [3] - 推动"无人智慧矿山"方案 整合自动驾驶与能源管理系统实现零碳化运营 [3] - 计划拓展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 [3]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3.6亿元、4.64亿元、6.35亿元人民币 [4] - 同期净亏损1.78亿元、2.29亿元、2.75亿元 经调整净亏损1.43亿元、1.9亿元、2.18亿元 [4] - 公司预期随着零碳矿山市场扩大及技术进步将实现盈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