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宽体自卸车
icon
搜索文档
博雷顿港股上市 经开产投集团成功培育第12家上市公司
搜狐财经· 2025-05-08 21:07
博雷顿科技上市表现 - 博雷顿科技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股票代码01333 摘得"港股零碳矿山机器人第一股"称号 [1] - 上市首日股价开盘即涨50% 收盘价达24.9港元/股 [1] - 公司核心业务包括新能源宽体自卸车 电动装载机 无人驾驶三大领域 [1] 博雷顿企业背景与产业布局 - 公司为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 [3] - 2023年初投资武汉 在武汉经开区建设国内最大新能源工程机械生产基地 [3] - 2024年5月武汉基地一期投产 填补武汉新能源工程机械领域空白 [3] 经开产投集团投资体系 - 构建"天使+创投+产业+专项+母基金"全链条基金投资体系 [5] - 参设基金14支 总规模超480亿元 累计投资项目超200个 [5] - 重点投资领域包括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制造 半导体 信息技术 氢能 新材料 [5] 经开产投集团产业培育成果 - 已培育12家上市公司 包括博雷顿 亿咖通科技 路特斯科技等 [5] - 战略投资岚图汽车 莲花跑车 芯擎科技 星纪魅族等企业 在武汉建设生产基地与研发中心 [5] - 2024年6家被投企业入选湖北省科创"新物种" 包括1家驼鹿企业(岚图汽车) 1家独角兽(星纪魅族) 1家潜在独角兽(华引芯) [5] 武汉经开区产业生态建设 - 设立目标规模10亿元武汉车谷科创投资基金 聚焦"投早 投小 投创新" [6] - 2024年一季度推动万宇特种焊接 中科时代华中区域项目落户经开区 [6] - 投资布局覆盖汽车全产业链 从车规级芯片到新能源整车 从三电系统到智能座舱 [5]
港股一线|博雷顿登陆港交所,截至午市上涨49.1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7 16:01
上市表现 - 博雷顿在港交所主板上市首日午市上涨49.17%至26.85港元/股 [2] - 早盘开盘上涨63.89%至29.5港元/股 总市值达1607.59亿港元 [3] - 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198.72倍超额认购 引入欣旺达和长风基金作为基石投资者 合计认购6350万港元 [3] 募资用途 - 募集资金将用于技术进步及新产品开发 [3] - 建立制造工厂及采购设备以提升产能 [3] - 扩大销售网络及品牌建设 [3] - 补充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3] 业务战略 - 专注纯新能源工程机械研发生产 不涉及传统燃油产品 [3] - 2024年在中国新能源宽体自卸车市场份额18.3%(第三) 新能源装载机份额3.8%(第七) [3] - 推动"无人智慧矿山"方案 整合自动驾驶与能源管理系统实现零碳化运营 [3] - 计划拓展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 [3]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3.6亿元、4.64亿元、6.35亿元人民币 [4] - 同期净亏损1.78亿元、2.29亿元、2.75亿元 经调整净亏损1.43亿元、1.9亿元、2.18亿元 [4] - 公司预期随着零碳矿山市场扩大及技术进步将实现盈利 [4]
博雷顿将上市,募资约2.34亿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4-26 13:10
文章核心观点 博雷顿科技股份公司披露发售公告拟在港交所上市,介绍公司基本情况、过往上市计划、业务情况及近年营收和利润情况 [1][3][4] 分组1:上市信息 - 公司于2025年4月25日至4月30日招股,拟全球发售1300万股H股,另有15%的超额配股权 [1] - 拟定发售价为18.0港元/股,每手200股,募资约2.34亿港元,预计2025年5月7日在港交所上市 [3] - 已与基石投资者香港欣威电子有限公司、长风成长股票开放式基金型公司订立基石投资协议,基石投资者合计出资约6311万港元认购股份 [3] 分组2: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6年11月,前身为上海博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陈方明,股东包括上海方翱、陈方明等 [3] - 曾计划在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中金公司为其辅导机构,但未递交上市申请 [4] 分组3:业务情况 - 公司是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设计、开发以新能源为动力的工程机械并使其商业化 [4] - 2024年,公司于中国所有新能源宽体自卸车及装载机制造商中分别排名第三及第七,按出货量计算,市场份额分别为18.3%及3.8% [4] - 2022 - 2024年,电动宽体自卸车出货量由59台增至307台,电动装载机出货量由326台增至450台,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28.1%及17.5% [4] - 2022 - 2024年连续三年,公司在电池容量超过650千瓦时的电动宽体自卸车出货量方面排名第一 [4] 分组4:财务情况 -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营收分别约为3.60亿元、4.64亿元和6.35亿元,净利润分别约为 - 1.78亿元、 - 2.29亿元和 - 2.75亿元 [4] - 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2022年、2023年和2024年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1.43亿元、1.90亿元和2.18亿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