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气泡水

搜索文档
阿洛酮糖即将上市,新晋“代糖明星”能否复制赤鲜糖醇的商业奇迹?
钛媒体APP· 2025-09-04 16:41
代糖行业整体发展趋势 - 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2023年超过400亿元 预计2025年达600亿元[2] - 中国占全球代糖产量75% 为第一大生产国[2] - 75%中国饮料消费者因健康原因选择代糖产品[2] - 国家政策要求2030年人均日添加糖摄入量控制在25克以内[2] 赤藓糖醇市场动态 - 全球赤藓糖醇市场规模2024年达9.1亿美元 中国占73%份额[3] - 赤藓糖醇价格从4万元/吨跌至9500元/吨 因产能扩张至38万吨/年[3] - 2025年初价格反弹至1.3万元/吨 现稳定在1万元/吨左右[5] - 行业从产能竞争转向效率与质量竞争[6] 赤藓糖醇企业表现 - 三元生物赤藓糖醇收入占比从2018年84.65%升至2021年91.48%[3] - 东晓生物2023年赤藓糖醇收入3.69亿元 占营收4.62%[4] - 东晓生物发酵周期较行业平均缩短25% 纯度提升至99.5%以上[6] - 企业为可口可乐、雀巢、联合利华等知名公司供应商[6] 阿洛酮糖发展前景 - 阿洛酮糖甜度为蔗糖70% 热量仅为蔗糖10%[7] - 全球市场规模从2019年0.33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1.73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33.26%[9] - 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达5.45亿美元[9] - 2024年7月获中国国家卫健委批准使用[7] 阿洛酮糖产能布局 - 保龄宝2024年技改后产能超5000吨/年 2025年宣布扩产2万吨[8] - 三元生物计划2025年将产能从1万吨扩至2万吨[8] - 东晓生物产品审批中 预计2024年内首批产品上市[8] - 目前存在技术门槛高、成本高、市场认知度不足等挑战[9]
匠心出海,国产品牌如何破浪领航?|2025「以匠心至世界」出海大会亮点全剧透
36氪· 2025-07-23 17:25
中国品牌全球化趋势 - 2025年国产品牌进入"大航海时代",从"衬衫换飞机"转向硬科技、匠心制造和东方美学的全球化输出 [2] - 品牌出海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飞跃,核心是从"产品输出"升级为"价值输出",包括定规则、建生态和文化影响力 [4] - 中国企业通过技术+文化双轮驱动全球化,例如AI技术应用于交通管理和智慧城市等实际场景 [6] 行业案例与策略 - 麻六记以川菜文化为内核,结合IP流量和社交营销,破解海外对中餐的刻板印象 [4] - 元气森林通过品类创新(无糖气泡水)定义全球市场,将"0糖"概念从网红变为刚需 [4] - 正泰集团从"走出去"贸易思维转向"造出去"产业思维,打造国际能源品牌 [4] - 商汤科技通过视觉AI和MaaS平台深耕中东市场,聚焦交通管理和智慧城市等场景化创新 [6] 全球化挑战与解决方案 - 消费电子行业面临从"中国制造"到"全球品牌"的转型挑战,需突破技术瓶颈和差异化竞争 [7] - 文化出海需实现本地化运营和文化共鸣,例如通过产品设计融入目标市场文化 [7] - 全球供应链波动下,企业需从"出口依赖"转向"全球布局",破解单一市场困局 [4] 基础设施与政策支持 - 中东市场(如迪拜)成为重要机遇,但需跨过政策准入门槛并利用其辐射力 [10] - 跨境支付面临合规性、汇率波动等挑战,需打造安全高效的支付基建 [10] - 合规是出海"生命线",涉及数据合规、劳动法差异、反垄断和知识产权保护 [11] 活动与资源对接 - 2025"以'匠心'至'世界'"出海大会聚焦消费、科技、电商、金融、医疗、新能源等领域,推动跨行业资源对接 [3] - 分论坛"投资金砖"聚焦阿联酋市场,邀请阿布扎比、迪拜等区域代表解读投资机遇 [12] - 大会发布East Forward 2025出海全球化创新名册,树立行业典范 [12]
当饮料厂商集体学习《本草纲目》
虎嗅APP· 2025-05-21 21:44
行业趋势 - 中式养生水市场从2018年0.1亿元规模快速爆发,2023-2024年增长率达300%-400%,预计2028年突破100亿元[9] - 无糖气泡水市场2023年销售额大幅下滑,2024年头部品牌占据65%份额导致中小品牌生存空间压缩[7] - 无糖茶市场增速从2024年Q1的76.1%锐减至Q4的11.2%,2025年Q1首次出现5%负增长[8] 市场格局 - 元气森林红枣枸杞水、红豆薏米水成为其第三款10亿级单品,天猫旗舰店5天售罄[11][12] - 行业参与者分为三类:食品饮料企业(三得利、可漾)、零售平台(山姆、盒马)、老字号药房衍生品牌(同仁堂、童涵春堂)[14][15] - 2024年三个月内新增超50个SKU,外资品牌如三得利推出10款产品,韩国熊津通过统一渠道进口两款产品[6] 产品特性 - 65.5%消费者因"特定功效"购买养生水,但仅23.7%认为"确实有效"[23] - 80%产品集中在红豆薏米、红枣枸杞等传统配方,79%品牌依赖代工导致同质化严重[21] - 价格带集中在5-8元区间,但面临"功效预期与价格匹配度"的消费疑虑[24] 竞争策略 - 厂商从"做减法"(无糖气泡水、无糖茶)转向"做加法"(中药材组合创新),利用106种食药材目录开发差异化配方[31][34] - 对比美国饮料三阶段演变(高糖→低糖→功能性),中国因健康焦虑加速进程,消费者需求从"无负担"转向"有补益"[37][38] - 山姆雪梨枇杷露获98%好评率,盒马苹果黄芪水持续研发新品,显示平台派通过选品策略抢占市场[15] 行业挑战 - 代工模式下21%品牌拥有自建工厂,同质化配方易引发价格战[21] - "一整根人参水"案例显示高溢价产品面临复购困境,猎奇消费后销量断崖下跌[23] - 消费者对功效预期与产品实际效果存在显著差距,长期复购率存疑[23][24]
当饮料厂商集体学习《本草纲目》
虎嗅· 2025-05-21 08:05
行业趋势 - 中式养生水市场快速爆发,2018年市场规模仅0.1亿元,2023-2024年增长率达300%-400%,预计2028年突破100亿元[14] - 无糖气泡水销售额大幅下滑,2024年头部品牌占据65%市场份额,中小品牌生存空间被压缩[11] - 无糖茶增速锐减,2024年Q1-Q4从76.1%降至11.2%,2025年Q1首次出现5%负增长[12] 市场格局 - 元气森林和可漾占据超90%市场份额,伊利、好望水、果子熟了等新老品牌跟进,三个月新增超50个SKU[8] - 三得利推出十款养生水子品牌,韩国熊津通过统一渠道上架两款进口产品[9] - 行业派(三得利、可漾)、平台派(山姆、盒马)、新势力派(同仁堂、童涵春堂)三类厂商入局[21][22][23] 产品表现 - 元气森林红枣枸杞水和红豆薏米水成为第三款10亿级大单品,天猫上架5天售罄[18] - 山姆雪梨枇杷露获98%好评率,盒马苹果黄芪水和陈皮四神水销量可观[22] - 79%品牌依赖代工,80%产品复刻传统配方,同质化严重[30][31] 消费行为 - 65.5%消费者因"特定功效"购买,仅23.7%认为"确实有效"[35] - "一整根人参水"售价19.9元,初期爆火后因口味和功效不符预期销量断崖[36] - 主流价格带5-8元,复购率受"水替"属性限制[37] 竞争策略 - 厂商从"减法"(0糖0脂)转向"加法"(食药材组合),利用106种食药材目录开发差异化配方[47] - 美国饮料市场经历三次迭代:高糖碳酸→低糖低热→功能导向,中国因健康焦虑加速进程[53][54][56] - 疫情后年轻人更倾向"有所补益"产品,推动中式养生日常化[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