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糖

搜索文档
我国高端功能糖实现自主创新突破
经济日报· 2025-09-24 19:45
产品发布与市场意义 - 国内首个D-阿洛酮糖产品于9月23日由中粮集团正式发布上市 填补国内高端功能糖市场空白 [1] - 中粮集团是国内首家通过酶法工艺实现阿洛酮糖规模化生产的企业 标志着生物制造领域打破国际技术垄断 [1] - D-阿洛酮糖正式于今年7月获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为新食品原料 [1] 产品特性与应用优势 - D-阿洛酮糖甜度为蔗糖70% 热量仅为蔗糖10% 被视为最具潜力的蔗糖替代品之一 [1] - 该糖可参与美拉德反应与焦糖化风味构建 适配饮料、乳制品、烘焙、糖果及中式烹饪等多元场景 [1] - 产品为低糖茶饮与烘焙行业提供创新空间 使消费者在不牺牲口感前提下获得健康甜味体验 [2] 市场规模与增长前景 - 2024年全球阿洛酮糖市场规模达1.477亿美元 预计2025至2034年复合年增长率超14% [1] 技术研发与专利布局 - 中粮自2017年起从498个基因库筛选改造 经上千次突变体试验 开发出高性能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 [2] - 2023年获国内首款该酶类食品加工用酶制剂批准 打破技术壁垒对产能的制约 [2] - 已完成17项专利系统布局 涵盖生产菌种、酶制剂、分离工艺及生产工艺 其中10项核心专利已获授权 [2] 战略定位与产业影响 - 产品推动国内代糖产业结构升级 与国家"体重管理年"等公共健康倡议高度一致 [2] - 中粮集团将科技创新作为核心战略 构建"战略引领、多元参与、产研融合"创新体系 [3] - 集团出台"研发投入视同利润加回"、"成果转化收益分享"等政策 打造"大食物观创新生态圈" [3] 产业化能力建设 - 已形成产业化成套技术与装备体系 构建覆盖饮料、烘焙、乳品、糖果的"一站式应用解决方案" [2] - 具备差异化供应能力 为D-阿洛酮糖在国内加速应用提供支撑 [2]
中粮集团发布D-阿洛酮糖产品 引领健康代糖新赛道
中证网· 2025-09-23 21:27
公司动态 - 中粮集团旗下中粮生物科技与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联合研发的D-阿洛酮糖产品于9月23日在北京发布上市 [1] - 公司为国内首家通过酶法工艺实现阿洛酮糖规模化生产的企业 [1] - 2017年起启动专项攻关 从498个基因库中筛选改造 历经上千次突变体试验 [2] - 2023年获批国内首款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食品加工用酶制剂 [2] - 已完成17项专利布局 其中10项核心专利已获授权 [2] 产品特性 - D-阿洛酮糖是少量天然存在于无花果 猕猴桃 小麦等植物的六碳酮糖 [1] - 甜度约为蔗糖的70% 热量仅为其10%左右 [1] - 被业内视为最具潜力的蔗糖替代品之一 [1] 行业地位 - 产品填补国内高端功能糖市场空白 [1] - 构建覆盖饮料 烘焙 乳品 糖果等多元场景的一站式应用解决方案 [2] - 形成产业化成套技术与装备体系 [2] 市场前景 -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今年7月批准D-阿洛酮糖为新食品原料 [1] - 2024年全球阿洛酮糖市场规模达1.477亿美元 [1] - 预计2025年至2034年复合年增长率超过14% [1] - 产品与国家"体重管理年"等公共健康倡议方向高度一致 [1] 战略规划 - 公司积极打造"大食物观创新生态圈" [2] - 携手产业链各方共同做大健康食品产业 [2] - 推动形成优势互补 互利共赢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2]
阿洛酮糖即将上市,新晋“代糖明星”能否复制赤鲜糖醇的商业奇迹?
钛媒体APP· 2025-09-04 16:41
代糖行业整体发展趋势 - 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2023年超过400亿元 预计2025年达600亿元[2] - 中国占全球代糖产量75% 为第一大生产国[2] - 75%中国饮料消费者因健康原因选择代糖产品[2] - 国家政策要求2030年人均日添加糖摄入量控制在25克以内[2] 赤藓糖醇市场动态 - 全球赤藓糖醇市场规模2024年达9.1亿美元 中国占73%份额[3] - 赤藓糖醇价格从4万元/吨跌至9500元/吨 因产能扩张至38万吨/年[3] - 2025年初价格反弹至1.3万元/吨 现稳定在1万元/吨左右[5] - 行业从产能竞争转向效率与质量竞争[6] 赤藓糖醇企业表现 - 三元生物赤藓糖醇收入占比从2018年84.65%升至2021年91.48%[3] - 东晓生物2023年赤藓糖醇收入3.69亿元 占营收4.62%[4] - 东晓生物发酵周期较行业平均缩短25% 纯度提升至99.5%以上[6] - 企业为可口可乐、雀巢、联合利华等知名公司供应商[6] 阿洛酮糖发展前景 - 阿洛酮糖甜度为蔗糖70% 热量仅为蔗糖10%[7] - 全球市场规模从2019年0.33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1.73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33.26%[9] - 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达5.45亿美元[9] - 2024年7月获中国国家卫健委批准使用[7] 阿洛酮糖产能布局 - 保龄宝2024年技改后产能超5000吨/年 2025年宣布扩产2万吨[8] - 三元生物计划2025年将产能从1万吨扩至2万吨[8] - 东晓生物产品审批中 预计2024年内首批产品上市[8] - 目前存在技术门槛高、成本高、市场认知度不足等挑战[9]
赤藓糖醇价格大战暂告段落 新型代糖年内有望上市
第一财经· 2025-08-30 10:56
行业供需状况 - 赤藓糖醇行业经历去产能阵痛期后供需恢复平衡 但市场价格仍处于低位[1] - 2023年5月国内赤藓糖醇年产能达38万吨 远超全球实际需求 引发价格战[2] - 产品价格从峰值4万元/吨一度跌至9500元/吨 2025年初反弹至1.3万元/吨后回落至1万元/吨[2] 企业财务表现 - 三元生物上半年营业收入3.2亿元同比减少15.6% 归母净利润0.6亿元同比增长10.7%[1] - 保龄宝上半年营业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18% 归母净利润0.9亿元同比增长33.7%[1] - 保龄宝减糖甜味剂业务收入3.7亿元同比增长61.2% 毛利率提升5.6个百分点至14.9%[1] 技术升级与转型 - 行业竞争从产能转向效率与质量竞争 东晓生物发酵周期较行业平均缩短25%[3] - 企业推动赤藓糖醇精深加工业务 如转化为赤藓酮糖等美黑剂产品提升收益[3] - 阿洛酮糖转化提取效率显著提升 但成本仍远高于赤藓糖醇[4] 新产品布局 - 阿洛酮糖7月正式获准作为新食品原料使用 具有零热量 抑制血糖等功能特性[3][4] - 保龄宝阿洛酮糖年产能超5000吨 2025年宣布再扩产2万吨[4] - 三元生物计划2025年将阿洛酮糖产能从1万吨扩至2万吨 首批产品预计年内上市[4] 市场应用拓展 - 代糖需求持续增长 除饮料外食品 烘焙等行业开始使用赤藓糖醇替代蔗糖[2] - 国内饮料企业已有使用阿洛酮糖的新饮品进入测试阶段 主要阻力来自高成本[5] - 健康化趋势下代糖市场存在巨大需求和发展空间 推动行业创新迭代[5]
赤藓糖醇价格大战暂告段落,新型代糖年内有望上市
第一财经· 2025-08-30 10:45
行业现状 - 赤藓糖醇行业经历去产能和欧美反倾销后正建立新秩序 [1] - 赤藓糖醇供需恢复平衡但市场价格仍处于低位 [2] - 国内赤藓糖醇年产能达38万吨远超全球实际需求 [3] - 行业调整告一段落 产能过剩基本结束 部分新增产能停产或转产 [4] - 赤藓糖醇价格从4万元/吨跌至9500元/吨 2025年初反弹至1.3万元/吨后回落至1万元/吨 [3][5] - 行业竞争从产能竞争转向效率与质量竞争 [5] - 头部企业未来将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价格将趋于合理 [7] 公司表现 - 三元生物上半年营业收入3.2亿元同比减少15.6% 归母净利润0.6亿元同比增长10.7% [3] - 保龄宝上半年营业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18% 归母净利润0.9亿元同比增长33.7% [3] - 保龄宝减糖甜味剂业务收入3.7亿元同比增长61.2% 毛利率提升5.6个百分点至14.9% [3] - 保龄宝赤藓糖醇收入同比增长约89.5% [3] - 东晓生物通过技术改进将赤藓糖醇发酵周期缩短25% [5] 新产品动态 - 新型代糖阿洛酮糖正式获批作为新食品原料 年内产品有望上市 [3][8] - 阿洛酮糖具有零热量 不被人体代谢 抑制血糖等特性 [8] - 东晓生物 保龄宝 三元生物 百龙创园等企业加大阿洛酮糖投入并实施扩产 [8] - 保龄宝阿洛酮糖年产能超5000吨 2025年宣布再扩产2万吨 [8] - 三元生物计划2025年将阿洛酮糖产能从1万吨扩至2万吨 [8] - 阿洛酮糖成本远高于赤藓糖醇 但技术改进使转化提取效率显著提升 [8] - 已有使用阿洛酮糖的新饮品进入测试阶段 主要阻力来自高成本 [9] 市场趋势 - 国内对代糖需求持续增长 食品 烘焙等行业开始使用赤藓糖醇替代蔗糖 [4] - 代糖企业加快推进产品多元化 [8] - 健康化趋势下代糖市场仍有巨大需求和发展空间 [9] - 持续创新和迭代升级将推动新一轮行业竞争 [9]
D-阿洛酮糖获批!看上游产业的蓝海
搜狐财经· 2025-08-29 10:45
行业政策与审批进展 - D-阿洛酮糖于2025年6月26日获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为新食品原料 [2] - 国内允许应用的代糖分为糖醇类、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三大类 [2] - 国际代糖审批较早:阿斯巴甜1974年获美国FDA批准 赤藓糖醇1997年获美国FDA认证 [2] 全球产能分布格局 - 全球D-阿洛酮糖产能高度集中于美日韩三国 前五大企业合计占比70% [4] - 主要国际厂商包括Samyang(韩)、CJ(韩)、Ingredion(美)、Cargill(美)、Matsutani(日) [4] - 国内布局企业包括三元生物、保龄宝、百龙创园等 [5] 国内企业产能建设 - 某企业新建1.5万吨结晶糖产线于2024年5月投产 泰国项目规划年产1.2万吨晶体及7000吨液体产能 [4] - 另一企业2024年完成技术改造 年产能超5000吨 2025年启动二期扩产至2万吨年产能 [4] - 国内较早涉足企业拥有近十年技术积累 具备晶体与液体两类生产能力 [12] 生产技术与壁垒 - 主要生产方式为微生物发酵法(以葡萄糖/蔗糖为原料)和酶转化法(以果糖为原料) [8] - 核心技术壁垒集中在酶制剂性能(需具备热稳定性和高酶活)和结晶工艺两大环节 [9][10] - 国内企业面临结晶速率难控制、产品颗粒不均匀、蒸发效率低等技术挑战 [10] 应用领域与产品特性 - 在碳酸饮料中可改善口感、提高碳酸溶解度、保持二氧化碳压力 [6] - 在烘焙产品中能优化蛋白霜理化性质 产生美拉德反应赋予焦糖风味 [6] - 具有低热量、低GI值、口感好、安全性能高等优势 [15] 市场竞争环境 - 主流代糖包括赤藓糖醇(天然甜味剂)、安赛蜜和三氯蔗糖(人工合成甜味剂) [14][15] - 全球阿洛酮糖市场规模从2019年0.33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1.73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33.26% [13] - 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5.45亿美元 [13] 行业监管要求 - 新食品原料生产需经过严格审批流程 包括细胞实验、动物实验和人群实验 [12] - 某企业获取生产许可耗时四年 经历三次延期与三次补正 [12] 发展驱动因素 - 健康中国行动提倡天然甜味剂替代蔗糖 2030年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g [15] - 44%国内消费群体注重控糖控脂 比例高于全球水平 [15] - 食品企业持续推出"0糖"新品 代糖在饮料和烘焙行业应用广泛 [3]
产品量价齐升 保龄宝上半年净利增长超三成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22:13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99亿元,同比增长18.02% [1] - 净利润9267.2万元,同比增长33.66% [1] - 综合毛利率提升至13.17% [1] - 三大核心产品(益生元/膳食纤维/减糖甜味剂)收入6.64亿元,同比增长32.15%,毛利率升至17.94% [1] 产品表现 - 减糖甜味剂收入同比增长约61.22% [1] - 赤藓糖醇收入同比增长约89.53% [1] - 结晶果糖收入同比增长约50.57% [1] - 赤藓糖醇在欧洲市场实现量价齐升 [2] 产能与项目进展 - DHA藻油生产线年产2000吨毛油,2024年建成 [2] - 乳果糖项目启动生产及注册许可 [2] - 新建2500吨HMOs(母乳低聚糖)项目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产 [2] - 年产2万吨阿洛酮糖二期扩产项目2025年3月启动,预计2026年底总产能达3万吨 [2] 行业环境与竞争 - 欧盟对国内赤藓糖醇企业征收34.4%-233.3%反倾销税,保龄宝税率最低为34.4% [2] - 阿洛酮糖作为新型功能性甜味剂具显著成长潜力 [3] - 国内代糖行业主要企业包括金禾实业/三元生物/百龙创园/华康股份/莱茵生物等 [3] - 健康消费市场扩大吸引更多企业进入益生元/膳食纤维/减糖甜味剂行业 [3] 公司战略 - 抓住低反倾销税率机遇拓展欧洲市场 [2] - 推进阿洛酮糖在下游应用以替代蔗糖市场 [3] - 加强功能糖应用技术研发与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3] - 强化品牌建设与客户黏性以巩固行业地位 [3]
代糖概念股震荡拉升,中化国际涨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6 10:51
代糖概念股市场表现 - 代糖概念股出现震荡拉升行情 中化国际涨停 保龄宝涨幅超过5% 华康股份 百龙创园 星湖科技跟随上涨 [1]
代糖概念股震荡拉升,中化国际触及涨停
新浪财经· 2025-08-26 10:04
代糖概念股市场表现 - 中化国际股价触及涨停 [1] - 保龄宝股价涨幅超过5% [1] - 华康股份、百龙创园、星湖科技等公司股价跟涨 [1]
“反内卷”下,化工品的投资机会
2025-08-14 22:48
行业与公司 - 行业:化工行业(塑料、橡胶、氟化工及制冷剂、磷化工、农药、代糖)[1][3] - 公司:巨化股份(制冷剂)、云天化(磷化工)、扬农化工(农药)、百龙创源(代糖)[2][17]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表现 - 化工行业股票指数年初至今涨幅接近25%,超过上证指数的18%,塑料和橡胶细分领域表现突出,涨幅分别达48%和35%[1][3] - 塑料和橡胶的超额收益源于小市值效应及热门产业(如机器人、AI材料)推动[4][5] 股票与商品期货走势 - 化工股票与商品期货走势背离,7月初以来化工商品指数涨幅不到10%,而股票指数上涨约25%,主要因估值端变化更显著[6] - 估值修复受中美关税延迟制裁及反内卷政策推动[6][7] 反内卷政策影响 - 反内卷政策通过淘汰落后产能、行业自律(如延长检修时间)及特殊行业(如新能源)产能去除,平衡供需,推动化工品价格上涨10%[8][9][10] - 具体措施包括提高环保标准、安全督查、行业自律定价及资本收购落后产能[11][12] 细分领域景气度 - 氟化工及制冷剂:配额政策导致供需紧张,价格自2013年持续上行[13] - 磷化工:下游需求坚挺,银矿新增产能少,价格高位运行[13] - 农药:2024年下半年周期底部反弹,多种农药价格稳步上行[13] - 代糖:下游消费刚需,出口竞争力提升[13] - 中报显示制冷剂和磷化工业绩超预期,预计全年保持相对收益[14][15] 重点推荐板块与标的 - 智能机、磷化工、农药、代糖为下半年重点板块,逻辑包括价格攀升、出口配额、周期反弹及产能释放[16] - 标的弹性排序:百龙创源(代糖,市值小成长性高)>扬农化工>巨化股份>云天化[18] 其他重要内容 - 化工行业存在无序竞争导致产能过剩、价格低于成本线的情况,行业通过自律和淘汰落后产能应对[12] - 2025年化工行业预计逐步改善,始于政策或下游需求止跌[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