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状硅

搜索文档
大股东减持惊动了法律顾问,协鑫科技减持公告为何矛盾重重
华夏时报· 2025-07-28 17:43
大股东减持异常 - 协鑫科技大股东朱共山持股从64.05亿股降至52.95亿股,减持11.1亿股,持股比例降至18.59% [1] - 公告使用罕见措辞"已委托法律顾问且正在采取适当行动",暗示减持涉及合规问题,但未披露具体细节 [1][2] - 朱共山仍表态对公司业务前景充满信心,并计划未来增持股份,与减持行为形成矛盾 [2] 协鑫系股权质押情况 - 协鑫能科控股股东上海其辰及协鑫创展质押比例达99.87%和100%,未来半年到期质押股占公司总股本40.92%,对应融资余额31.67亿元 [4] - 协鑫集成2024年底控股股东质押比例达100% [4] - 协鑫科技未披露股东质押记录,与A股兄弟公司高质押形成对比 [5] 公司经营与行业动态 - 协鑫科技2024年因行业波动亏损47.5亿元,但拥有全球领先的FBR颗粒硅技术,2024年颗粒硅产能26万吨 [3] - 光伏行业近期回暖:多晶硅N型料价格7月环比上涨31.34%-36.45%,硅片价格跟涨但电池片涨幅温和(TOPCon电池片周涨3.8%-8%) [6] - 公司股价从4月9日低点0.67港元翻倍上涨,受益于行业基本面改善 [6] 新业务布局 - 协鑫科技7月宣布与太保投资香港合作开发RWA中台基础设施,推动电站收益权等资产代币化,旨在拓宽融资渠道 [7]
多晶硅近期价格变化及展望
2025-07-11 09:05
纪要涉及的行业 多晶硅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价格情况 - 近期多晶硅价格上涨超 10%,每公斤上涨约 3 - 4 元,硅片价格随之上涨 11% - 12%,但实际成交价在 40 元/公斤左右,市场存在更高报价但成交量有限,电池片未启动涨价,涨价持续性存疑[1][2][3] - 7 月排产显示多晶硅产量增加但需求下滑,多数企业因政策端成本审核变化仍提高报价,40 元/公斤时多数硅料企业仍亏损[4] 成本审核影响 - 成本审核可能使企业按成本线以上定价,或致部分厂商退出市场,大型厂商如大全、新特能源和通威能承受,中小型厂商面临生存压力[5] - 成本审核规则不明确,可能设定行业平均成本或每家单独设定成本,各生产基地成本差异大需审查具体成本[11] 企业竞争力 - 协鑫硫化床技术取得突破,能耗大幅降低,颗粒硅纯度提升,成本远低于其他企业,对传统棒状硅构成竞争优势,在当前环境更具竞争力[1][6][22] - 二三线厂商生产成本远高于行业标杆,n 型率表现不佳,面临关停风险,通过低价或少产策略维持运营[1][7][8] 库存与价格走势 - 硅料厂商库存维持在 40 万吨左右且有增长趋势,硅片厂商库存相对较少,能支撑 15 - 30 天生产,估计不超 10 万吨[17] - 高库存下价格回落风险较低,硅料和硅片环节率先涨价可能性较大,电池环节涨价难度大[19][20] 行业竞争格局 - 2025 年行业竞争格局变化,各大厂商调整策略,不再激烈竞争,市场更理性发展[21] - 电池行业面临折旧成本和议价能力问题,发展前景不被看好,组件价格上涨或带动产业链价格传导[23][25] 政策与市场问题 - 不低于成本销售政策实施困难,缺乏监督和处罚机制,降低成本可能影响产品质量,以次充好现象普遍[3][32][34] - 出口退税取消对行业价格影响不大,外销市场面临欧盟碳足迹和涉疆问题监管[26][3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目前行业内主要硅料企业报价:通威和大全半装硅致密料约 40 元/公斤,协鑫颗粒硅 36 - 38 元,力豪和亚洲硅料与协鑫相近,合盛硅业上周无成交单[2] - 头部多晶硅厂商采买或囤料动作较五六月份有所恢复,但未达新高峰[15] - 限制价格至 4.5 - 5 万元/吨,部分大厂能盈利,很多厂商难生存,厂商退出意愿普遍但缺乏窗口,二三线厂商面临设备供应商和银行压力[31] - 各家按成本线定价最终趋向统一,正常商业景气度下头部大型企业可能微利,毛利率约 5%[33]
光伏产业链价格继续下挫 多环节跌破行业成本线
证券时报网· 2025-05-09 16:58
多晶硅市场 - 本周棒状硅企业罕见未出现成交 N型复投料上周成交均价为3.92万元/吨环比下降2.73% N型颗粒硅本周成交均价为3.60万元/吨环比下降2.70% [1] - 下游基本无集中采购 仅按生产节奏少量补库 光伏产业链下游产品价格持续下降 多晶硅企业因亏损严重不愿让价成交 [1] - 部分多晶硅企业计划将三季度集中检修提前至二季度 或根据签单情况临时调整开工负荷 预计5月国内多晶硅产量将减少至9.6万吨左右环比下降约3% 在产企业数量或缩减至10家左右 [1] 硅片市场 - N型G10L单晶硅片成交均价1.01元/片周环比跌9.82% N型G12R成交均价1.12元/片周环比跌13.85% N型G12成交均价1.35元/片周环比跌7.53% [2] - 行业整体开工率55%-58% 两家一线企业开工率56%和58% 一体化企业开工率60%-80% 其余企业开工率55%-80% [2] - 183N硅片低价成交触及0.98元/片 210RN成交价集中在1.15-1.18元/W 210N价格朝1.35元/W以下靠拢 [3] 电池片市场 - 183N 210RN 210N电池片本周均价分别下跌至0.265元/W 0.265元/W与0.28元/W [4] - 多数厂家维持4月排产水平 上游硅片跌价与终端需求衰退导致价格持续下行 183N 210R电池片要价往0.26元/W以下试探 [4] - 当前价格已低于行业平均成本线 5月价格可能跌破2024年下半年低点 并带动硅片环节继续下跌 [4] 组件市场 - 五一节后成交量较少 终端观望情绪较重 531抢装不明显 主要靠前期遗留项目拉动 [5] - TOPCon新单实际价格来到0.65-0.66元/W 中小厂家低价部分0.63-0.65元/W 前期主流交付价格0.68-0.70元/W [5]
【安泰科】多晶硅周评—节后签单放缓 产量有下降趋势(2025年5月7日)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 2025-05-07 18:12
多晶硅市场现状 - 棒状硅企业本周无成交 市场处于僵持博弈状态 [1] - n型颗粒硅成交均价3 60万元/吨 环比下降2 70% 价格区间3 50-3 70万元/吨 [1] 行业供需动态 - 下游采购模式转变 由集中采购转为按生产节奏少量补库 [1] - 光伏产业链下游产品价格持续下降 企业严格控制原料成本 [1] - 多晶硅企业普遍亏损 多数无法接受当前采购价格水平 [1] 企业生产调整 - 部分企业考虑将三季度检修计划提前至二季度 [1] - 企业可能根据实际签单情况临时调整开工负荷 [1] - 在产企业基本处于降负荷运行状态 [1] 产能变化 - 原计划本月新增产出的2家企业已取消扩产计划 [1] - 3家即将检修企业开始逐步减少原料输送 [1] - 预计5月国内多晶硅产量降至9 6万吨 环比下降3% [1] - 二季度在产企业数量可能缩减至10家左右 [1]
协鑫急了
虎嗅APP· 2025-03-07 08:01
硅料技术路线竞争格局 - 目前硅料主要分为棒状硅(通威、大全、新特)和颗粒硅(协鑫)两大阵营 [2] - 通威宣布新增1万吨/年粒状硅中试线,实质与协鑫颗粒硅技术相同 [3][4] - 协鑫担忧通威快速攻破其颗粒硅技术壁垒,但通威称技术路径存在实质差异 [5][6] 颗粒硅成本优势分析 - 2024年协鑫颗粒硅生产现金成本下降22.55%,Q4降至28.17元/公斤 [8][9] - 2024年上半年颗粒硅成本较大全能源棒状硅低12.4%,较新特能源低26.7% [10] - 当前颗粒硅均价36元/公斤,仅比棒状硅低1元/公斤,但成本优势显著 [11][12] - 协鑫预计2025年硅料需求140-150万吨,其50万吨产能可实现30%市占率目标 [14] 技术转型壁垒 - 颗粒硅核心技术专利由协鑫和REC掌握,自研周期需10年以上 [19][21] - 棒状硅设备无法复用颗粒硅生产,转型将面临重大资产减值 [23][25] - 通威等头部企业现有棒状硅产能庞大(通威85.5万吨/年),全面转型不现实 [27][29] 行业格局演变 - 颗粒硅凭借成本优势将逐步挤压棒状硅市场份额 [15][33] - 协鑫已彻底退出棒状硅业务,专注颗粒硅发展 [24] - 2025年中小棒状硅厂商可能被淘汰,但颗粒硅产能释放速度将影响淘汰节奏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