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空调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11.8亿,中创新航买下这家汽车零部件公司控股权
新浪财经· 2025-05-07 13:10
交易概述 - 中创新航计划以总计约11.8亿元控股苏奥传感 [1] - 第一阶段以5.1亿元收购苏奥传感11%股权,交易价格为每股5.83元,较停牌前收盘价折价20% [1] - 交易完成后,原实控人李宏庆将放弃19.55%股权的表决权五年,使中创新航取得控制权 [1] - 第二阶段拟通过非公开发行认购15%股权,斥资不超过6.7亿元,认购价格为每股5.63元,最终持股比例将达22.61% [1] 市场反应 - 苏奥传感复牌首日股价上涨20.05%至8.74元,中创新航股价上涨3.82%至17.38港元 [3] 公司基本面 - 苏奥传感2023年营收16.7亿元(+48%),净利润1.37亿元(+11%) [3] - 第一大业务汽车燃油系统附件占比近三分之一 [3] - 2023年9月以1.1亿元收购博耐尔24%股权,持股比例提升至61.5%,博耐尔Q4营收3.7亿元,净利润87万元 [5] 战略协同 - 双方均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业务存在协同价值 [3] - 中创新航为全球第四大动力电池制造商(市场份额4.4%),2023年营收277亿元,净利润8.4亿元 [4] - 中创新航称收购有利于落实发展战略,将发挥新能源产业链资源优势 [4] 资金用途 - 苏奥传感拟将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全部用于扬州AMB覆铜基板项目,计划投资8.6亿元 [5] - AMB覆铜基板应用于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5] 业绩承诺 - 原实控人承诺2024/2025年净利润不低于1.78/1.98亿元,否则补偿上限8000万元 [4]
湖北国资:一年收了4家上市公司,在北交所浮盈超4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5-05 15:47
湖北国资并购案例总结 核心观点 - 2024年湖北国资收购4家上市公司,其中北交所公司表现突出,累计持股市值33.8亿元,浮盈4500万元 [2][3] - 并购策略围绕本地产业链补缺,注重估值和政策红利,北交所标的贡献主要收益 [13] 奥特佳案例 - 长江产投以21亿元收购奥特佳控制权,对应市值116亿元,较收盘价溢价20%,PE达126倍(2023年净利润7300万元) [3] - 公司主营汽车空调压缩机和电池热管理设备,2023年收入68.5亿元,PS 1.7倍,2024年收入增长18.78%至81.3亿元,净利润增长144.89%至1.19亿元 [3] - 截至2025年4月,投资浮亏20%至16.7亿元,估值压力显著 [4] 微创光电案例 - 湖北交投资本以1.59亿元通过定增获得23.08%股权,两年后取得控制权,2025年浮盈超3亿元(涨幅185%) [5][10] - 公司主营视频监控产品,2024年收入增长58%至2.1亿元,受益于湖北高速"智慧路网"项目 [6] 上海雅仕案例 - 湖北国贸以7.28亿元收购控制权,提供8.5亿元借款并参与3亿元定增,推动供应链业务收入增长285.41% [7][8] - 2024年公司收入增长99.7%至50.32亿元,净利润增长334.31%至4246.71万元 [9] 润农节水案例 - 湖北乡投集团收购后股价上涨30%,2025年浮盈1.9亿元(涨幅56%),公司主营节水设备和光伏发电 [10][11] - 湖北乡投为乡村振兴战略平台,并购契合农业产业链需求 [12] 并购策略分析 - 产业补位:聚焦本地产业链短板,如奥特佳的电池技术补足汽车产业链 [13] - 北交所红利:润农节水、微创光电低估值叠加政策红利,贡献主要浮盈 [13]
奥特佳首季盈利4669万 经营现金流增2倍
长江商报· 2025-04-29 07:46
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9.11亿元,同比上涨16.28% [1][2]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4669.48万元,同比上涨19.20% [1][2] - 2025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4407.49万元,同比大增37.09% [2] - 2025年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82亿元,同比激增229.82% [2] - 2024年归母净利润1.06亿元,较2023年的7325万元强势反弹 [2] - 2024年扣非净利润1.19亿元,较2023年的4867万元增幅达144.89% [2] 业务亮点 - 专注于汽车热管理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涵盖汽车空调系统、空调压缩机、储能电池热管理系统 [2] - 2024年电动压缩机销量707.19万台,同比增长21.54%,连续五年刷新纪录 [3] - 新能源汽车电动压缩机销量增幅达74%,适配车型种类数量增长,市场占有率明显上升 [3] 市场与客户 - 深度绑定比亚迪、理想、蔚来等头部车企 [3]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6% [3] - 公司在北美、欧洲、南亚、东南亚、北非等地拥有7家生产基地,加速全球化布局 [4] 研发投入 - 2024年研发投入3.11亿元,同比增长37.2%,占总收入比重由3.31%增至3.81% [4] - 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5664万元,在热漆空调系统、R290新型制冷剂等前沿领域取得突破 [4] - 行业趋势聚焦热管理系统模块化、智能化、小型化和多功能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