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热管理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松芝股份(002454) - 002454松芝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9
2025-09-19 19:08
财务与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1.15亿元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库存现金为9.15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3.38亿元 [5] 业务与订单情况 - 小车事业部2025年上半年累计获得新增订单超过28亿元,客户包括比亚迪、上汽奥迪、上汽通用、长安汽车等 [4] - 2025年下半年多个重要项目进入量产阶段,源于比亚迪、上汽集团、江铃福特、长安汽车等客户 [6] - 公司为比亚迪旗下多款海洋网系列、王朝系列车型提供乘用车热管理产品 [6] - 公司为蔚来、零跑多款车型提供乘用车热管理产品 [6][11] - 公司为上汽大众、上汽通用、荣威、名爵、上汽通用五菱、大通等品牌提供汽车热管理产品 [19] - 公司为江淮尊界部分车型提供乘用车热管理产品 [2] - 公司已获得小鹏汇天汽车的压缩机部品定点 [20] 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公司的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产品及小车热管理产品等业务板块在国内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 - 公司的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产品直接出口至南美等海外地区,新能源热管理产品在当地具有较高市场份额 [5] - 公司购买厦门金龙汽车空调有限公司50%股权,旨在提升在大中型客车热管理领域的制造配套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10][12] 产能与生产基地 - 公司已于安徽合肥生产基地为尊界S800车型投入自动化产线,产能能够满足客户订单需要 [12] 行业数据与趋势 - 2025年上半年我国大中型客车累计销量达到55,857辆,同比增长6.58% [17][18] - 2025年上半年大中型客车出口25,396辆,同比增长16.51% [17][18] - 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客车累计销量达到20,788辆,同比增长33.14% [17][18] 技术研发与产品布局 - 公司开发的液冷产品主要为能实现较宽制冷量范围的液冷式储能电站电池热管理系统 [6] - 公司正积极开展多业务板块协同的控制器相关技术研发工作,用于大巴空调系统、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储能热管理系统的核心电控部件 [6] - 公司暂未批量生产配套固态电池相关的热管理产品,但预计未来固态电池对于热管理的需求仍然存在 [7][14] 战略规划与未来发展 - 公司决定暂不考虑涉足数据中心和人形机器人等其他细分领域,未来若有相关计划将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8][14][15][16][17] - 公司始终重视海外市场尤其是北美市场,正积极开拓北美主机厂客户,并拟对外投资新设海外全资子公司以满足海外客户订单需求 [13][14][20] 股东回报与市值管理 - 公司已回购的股份拟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计划,若未能在3年内实施则未使用部分将依法予以注销 [18][19] - 公司已采取多种保护股东权益的措施,包括现金分红和回购股份等 [8]
众捷汽车:股东刘朝晖质押公司股份235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0 19:54
股东股权质押情况 - 持股5%以上股东刘朝晖质押235万股股份 占其所持股份比例33.53% [1] - 本次质押后刘朝晖累计质押股数为235万股 与其所持股份比例保持一致 [1] 公司业务构成 - 2025年1-6月汽车热管理系统业务收入占比89.17% 为公司核心业务板块 [1] - 其他业务收入占比10.83% 构成补充性收入来源 [1] 公司市值数据 - 当前市值为45亿元 [2]
国泰海通晨报-20250905
海通证券· 2025-09-05 10:52
煤炭行业研究报告核心观点总结 核心观点 - 煤炭行业2025H1为未来3-5年业绩底点 2025Q2为板块压力最大时刻 但龙头公司业绩超预期 下行风险已探明 [1][2][3] - 投资建议推荐龙头中国神华 陕西煤业 中煤能源 继续推荐兖矿能源 晋控煤业 [1] 行业供需分析 - 需求端2025H1火电发电量占比64.8% 仍为最主要发电来源 全社会用电量4.8万亿千瓦时(同比+3.7%) 发电量4.5万亿千瓦时(同比+2.3%) 火电发电量2.94万亿kwh(同比-2.4%) [2] - 2025Q2全社会用电量2.46万亿kwh(同比+6%) 火电增速回正 [2] - 供给端2025H1原煤产量24亿吨(同比+5.4%) 但环比24H2下降8000万吨 显现行业自发减产行为 [2] 价格与盈利能力 - 2025H1黄骅港动力煤(Q5500)均价685.9元/吨(同比-22.4%) 其中Q1均价730.7元/吨(同比-19.86%) Q2均价641.7元/吨(同比-25.3%) [2] - 2025H1京唐港主焦煤均价1377.7元/吨(同比-38.5%) 其中Q1均价1440.86元/吨(同比-42.27%) Q2均价1315.3元/吨(同比-37.2%) [2] - 煤炭板块2025H1收入5781亿元(同比-18.6%) 归母净利润542亿元(同比-31.3%) [3] - 2025Q2营收2935亿元(同比-16.5% 环比+3.1%) 归母净利润242亿元(同比-37% 环比-19.7%) [3] 成本管控与财务表现 - 2025H1 A股13家上市公司自产煤销售均价520元/吨(同比-22.8%) 吨煤成本345元/吨(同比-19.6%) 吨煤毛利175元/吨(同比-28.6%) [4] - 2025Q2煤价继续下滑 但吨毛利下滑幅度大幅收窄 好于煤价下行幅度 [4] - 煤炭板块负债率由2020年49.2%降低至2025H1的47.2% [4] 龙头公司表现 - 2025Q2行业利润平均下滑30%背景下 中国神华 中煤能源 兖矿能源等龙头业绩好于行业降幅 继续跑赢行业 [3] - 陕西煤业2025H1营收779.83亿元(同比-14.19%) 归母净利76.38亿元(同比-31.18%) 煤炭产量8739.64万吨(同比+1.15%) 销量12598.92万吨(同比+0.92%) [45][46] - 平煤股份2025H1营收101.20亿元(同比-37.95%) 归母净利2.58亿元(同比-81.53%) 商品煤吨煤售价768元/吨(同比-29.4%) [41][43]
凌云股份(600480):主业保持稳健,机器人等新业务多点开花
华西证券· 2025-08-26 13:29
投资评级 - 增持评级 [1] 核心观点 - 主业保持稳健 机器人等新业务多点开花 热成型+电池壳业务双轮驱动 战略布局储能+机器人等新业务 打开新成长空间 [1][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2.61亿元 同比+3.61% 归母净利润4.33亿元 同比+8.46% 扣非归母净利润3.74亿元 同比+6.14% [2]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为214.95/236.00/256.06亿元 归母净利润为9.48/10.50/11.37亿元 EPS为0.78/0.86/0.93元 [8] - 2025年8月25日收盘价14.27元 对应PE为18.41/16.61/15.35倍 [8] - 盈利能力改善 管理费用同比降低6.45% 财务费用同比大幅降低197.11% [4] - 研发费用达3.95亿元 同比增长11.67% [4] 业务发展 - 汽车零部件业务为核心增长动力 实现营收84.49亿元 同比增长3.6% 市政管道业务实现营收4.88亿元 [3] - 市场开拓成效显著 上半年累计定点新项目526个 汽车金属板块定点项目161个 优质客户占比达86.99% 汽车管路系统定点项目365个 [3] - 成功开发并获得储能 充电站 数据中心等场景所需液冷产品订单 [3] - 机器人传感器产品已交付多个小批量订单 六维力传感器已完成设计 力传感器车间已建成专业生产线 [5] - 汽车热管理系统进入量产准备阶段和样件交付阶段 [5] - 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完成了无人物流车转向系统设计 进入样机制造阶段 [5] 全球化布局 - 德国WAG主要生产单元运行情况向好 人工成本同比大幅减少 连续两年获得保时捷A级供应商资格 拥有新项目优先定价权 [6] - 墨西哥WAM完成管理体系搭建和核心部门基础能力建设 重点运营指标持续改善 [6] - 摩洛哥建厂项目稳步推进 已完成商务部备案 公司核名和厂址选定等工作 [7]
众捷汽车股价回调2.64% 成交额突破2亿元
金融界· 2025-08-22 04:27
股价表现 - 股价报38.78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05元 [1] - 开盘价39.93元,最高价39.93元,最低价38.61元 [1] - 全天成交53200手,成交金额达2.08亿元 [1] - 早盘曾出现快速回调,五分钟内跌幅超过2% [1]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出959.54万元 [1] - 近五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出2647.91万元 [1] 业务概况 - 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产品涵盖汽车热管理系统等核心部件 [1] - 作为注册制次新股,持续投入新能源车相关技术研发 [1]
标榜股份股价下跌8.20% 换手率超45%引关注
金融界· 2025-08-15 04:16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4日收盘,标榜股份报32.13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2.87元,跌幅8.20% [1] - 当日成交量为171581手,成交金额达5.57亿元,换手率为45.71%,在当日两市个股中排名靠前 [1] 公司基本情况 - 标榜股份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部件制造,产品涉及汽车热管理系统等领域 [1] - 公司注册地位于江苏省,总市值37.12亿元,流通市值12.06亿元 [1] 资金流向 - 标榜股份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805.51万元,占流通市值的1.5% [1] - 近五个交易日累计主力资金净流入7874.79万元,占流通市值的6.53% [1]
溯联股份股价微跌0.10% 股东户数增至1.12万户
金融界· 2025-08-05 03:35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4日15时股价报31.20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10% [1] - 当日开盘价30.81元最高触及31.38元最低下探至30.51元 [1] - 成交量3.60万手成交额1.11亿元 [1] 公司业务 - 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部件制造产品涵盖汽车热管理系统等核心部件 [1] - 属于汽车零部件行业并涉及新能源车相关领域 [1] 股东结构 - 截至2025年7月31日股东户数较上期增加1.01%至1.12万户 [1] - 户均持股数量降至6298股户均流通市值19.34万元 [1] - 户均流通市值低于汽车行业31.45万元的平均水平 [1] 资金流向 - 8月4日主力资金净流入873万元 [1] - 近五日累计净流入1055万元 [1]
松芝股份股价微涨0.25%,汽车热管理业务受关注
金融界· 2025-08-02 00:57
股价表现 - 最新股价为8 04元 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 25% [1] - 盘中最高触及8 14元 最低8 00元 [1] - 成交额0 85亿元 [1] 主营业务 - 主营业务涵盖汽车热管理系统 储能温控等领域 [1] - 产品应用于传统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市场 [1] - 属于汽车零部件板块 同时涉及飞行汽车 储能等概念 [1]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呈现净流出状态 [1] - 8月1日净流出1237 58万元 [1] - 近五日累计净流出5575 11万元 [1]
奥特佳发布2030战略蓝图 剑指汽车热管理领军地位
证券时报网· 2025-07-25 22:30
公司战略规划 - 公司发布2030发展战略,目标是成为技术一流、全球领先的汽车热管理供应商,2027年跻身国际汽车零部件百强,2030年冲击汽车空调压缩机全球市场份额前三 [1] - 公司自2015年上市以来,成功实现从单一汽车压缩机供应商向热管理系统集成商的战略转型,收入规模和业绩水平持续提高,技术能力领先同业,跻身国内汽车热管理市场龙头地位 [1] - 2024年公司正式纳入长江产业集团战略版图,完成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转变,构建"一核四心两翼+N平台"现代化治理体系,通过精益化管理、组织变革和优化海外业务布局实现经营质效双提升 [1] 行业发展趋势 - 未来五年汽车产业将保持规模扩张与技术升级并行态势,智能化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2] - 零部件企业是技术突破的先锋和保障产业变革速度的关键力量,领军企业应加速从单一零部件供应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型升级 [2] 集团协同效应 - 长江产业集团将汽车产业确立为"第一战略支柱产业",构建"链主引领、链长统筹"产业生态体系,公司加入进一步完善集团汽车产业链布局,为抢占全球汽车产业技术制高点提供支撑 [2] - 集团将公司确立为汽车产业核心旗舰,明确"技术一流、全球领先"目标,支持其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公司与集团旗下企业在联合研发、市场开拓和供应链优化等方面形成合力 [3] - 集团通过整合资本、政策和管理等资源为公司创造更优质发展环境,将在资本注入、产业协同和机制创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 [3]
三花智控赴港上市,背刺A股投资者,打折促销也难敌暗盘破发
搜狐财经· 2025-06-22 23:27
定价悬殊与股东权益稀释 - 三花智控H股发行价21.21至22.53港元,较A股现价25.26元人民币折让30% [2] - H股发行市盈率约20倍,A股动态市盈率达27倍,价差反映A/H股溢价常态 [3] - 低价增发新股导致A股股东权益被摊薄,相当于A股投资者利益转移至港股打新者 [3] 股价表现与市场反应 - A股股价从2025年2月28日的36.62元下跌至6月20日的24.95元,4个月内跌幅达32% [5] - 暗盘交易下跌近4%,基石投资者认购44亿港元超半数新股仍未能阻止破发 [2][5] 经营压力与客户依赖 - 第一大客户特斯拉占营收12.6%,2025年一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量暴跌13%,导致公司来自特斯拉收入下滑22% [6] - 赛力斯收入下滑47%,特斯拉在华销量4月腰斩43%,5月单周同比大跌33.6% [6] - 汽车业务一季度仅增长5%,远低于预期的20%增速 [6] 关税冲击与成本压力 - 中国出口美国产品关税从29%飙升至99%,墨西哥出口关税从4%涨至53%,越南出口关税升至14% [6] - 北美市场占营收25%,家电板块美国收入占比25%,6月美国对钢制家电加征关税进一步加剧压力 [7] 业务前景与增长瓶颈 - 仿生机器人业务仍处于研发阶段,预计2029年人形机器人产量超百万台,但利润贡献需多年孵化 [8] - 家电板块受国内补贴退坡与海外关税夹击,汽车业务面临大客户销量塌方,新业务难解短期困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