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船
搜索文档
4艘“最大”散货船!民营造船巨头再获老客户订单
搜狐财经· 2025-11-13 14:15
公司动态:Navibulgar新造船订单 - 保加利亚船东Navibulgar在扬子江船业下单订造4艘71000载重吨带装卸设备的Ultramax型散货船,新船计划于2028年至2029年间交付,将成为公司船队中载重量最大的散货船 [2] - 该订单是Navibulgar首度进军Ultramax型散货船领域,新船尺寸大于标准Ultramax型,船舶总长约215米,介于标准Ultramax型与巴拿马型散货船之间 [2][3] - 公司计划将这4艘新船投入全球航线运营,致力于成为欧洲灵便型散货船领域的主要船东之一 [3] - 自2021年以来,Navibulgar在扬子江船业订造的散货船总数达到22艘,总金额约为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6.26亿元) [3] - 除最新4艘船外,公司目前还有3艘32000载重吨和3艘45000载重吨散货船正在扬子江船业建造,计划在2026年至2027年交付 [3] 公司动态:扬子江船业订单与业绩 - 4艘Ultramax型散货船订单是扬子江船业今年9月宣布的8艘新船订单的一部分,该批次订单还包括4艘集装箱船,合同总价值约为4.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39亿元) [2] - 今年前9个月扬子江船业累计承接新船订单44艘,总金额约为1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5.27亿元),完成全年60亿美元接单目标的32% [4] - 截至今年6月30日,扬子江船业手持订单236艘879万CGT,价值23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51.76亿元),交船期排至2030年 [4] - 手持订单中包括集装箱船107艘价值159.7亿美元,散货船39艘价值16.3亿美元,液化气船26艘价值23.8亿美元,油船64艘价值32.3亿美元,绿色清洁能源船型约占手持订单总价值的74% [4] 行业参考与市场数据 - 据克拉克森数据,目前一艘61000-64500载重吨Ultramaxes型散货船新造船价格约为33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3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500万美元下降了5% [2] - Navibulgar是欧洲地区最大的灵便型散货船运营公司,运营历史超过130年,目前旗下船队拥有并运营36艘载重吨位在22000到46000载重吨之间的散货船 [3]
中国船舶(600150):业绩持续超预期兑现 全球造船龙头扬帆远航
新浪财经· 2025-10-21 20:25
公司财务业绩 - 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55.5亿元至61.5亿元,同比增加104.30%至126.39%(重述口径)[1] - 与上年同期披露数相比,归母净利润增加32.8亿元至38.8亿元,同比增加144.42%至170.85% [1] - 公司预计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0.8亿元至46.8亿元,同比增加106.93%至137.36% [1] - 业绩高增主要系交付的民品船舶数量、价格同比提升,建造成本管控得当,营业毛利增加,同时联营企业经营业绩改善 [1] 行业市场状况 - 2025年1-9月全球累计成交新船订单817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8.2% [2] - 2025年9月克拉克森新船价格指数收于186点,同比下滑2.0%,但两项指标仍处于历史较好水平 [2] - 短期中美"港口费"政策及地缘冲突加剧船东观望情绪,但供需错配有望点燃下单热情 [2] - 长期全球航运脱碳转型的结构性变革将提供支撑,看好未来船型需求轮动增长和新造船订单持续下达 [2] 公司战略与前景 - 公司于2025年9月完成"两船"合并,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上市公司,业务覆盖几乎所有主流船型 [3] - 合并有利于抵御日韩竞争风险,提高全球市占率,并通过协同效应提升船厂盈利能力 [3] - 公司承诺在2028年1月前使沪东中华符合注入条件,沪东中华的注入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全球竞争力 [3]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1556.18/1835.41/2091.8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97.08/171.33/247.26亿元 [3]
招商证券:继续看好后续主流船型放量 维持船舶业“推荐”评级
智通财经网· 2025-09-15 10:48
股价表现与基金持仓 - 2025上半年船舶板块股价表现承压 多数未能跑赢沪深300指数 仅中船防务(A)跑赢沪深300 [1][2] - 2025Q2基金持仓比例同比下滑 中国船舶Q1和Q2基金持股比例分别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和4.9个百分点 但Q2环比Q1有显著提升 [1][2] - 股价承压主因新船订单持续下滑及美国301法案对中国造船业制裁影响 [2] 财务业绩表现 - 上半年船舶公司业绩喜人 增利远大于增收 [1][2] - 业绩增长核心原因为2022年高价订单进入密集交付期 且钢材成本较2021年显著回落 [2] - 中国船舶重点子公司外高桥和中船澄西等民营船厂实现净利率与ROE持续增长 [2] 行业基本面与景气度 - 上半年新签订单与新造船价承受较大下行压力 全球新船订单量在2025年5月下落至167万CGT 为近4年单月最低水平 [3] - 克拉克森全球新造船价格指数从2024年9月最高189.96下滑至2025年5月186.69 [3] - 下游航运市场运费低迷 主要船型运价半年均值同比跌幅超20% LNG船和汽车运输船跌幅最大 油船环比有所上涨 [3] 长期行业展望 - 散货船和油船订单运力比偏低 2025年6月分别为10.4%和15% 远低于集装箱船的39.4% 处于历史底部区间 [4] - 船舶周期仍远未达峰值 BIMCO预估未来十年潜在拆解数量达16000艘船舶 合计7亿载重吨 相当于过去十年拆解数量的两倍 [4] - 美元降息有望催化老龄化运力背景下的供求矛盾 行业维持推荐评级 [4]
船舶行业2025年中报综述:上行周期中的短暂停火,继续看好后续主流船型放量
招商证券· 2025-09-14 21:05
根据提供的策略研报内容,以下是作为资深研究分析师的专业总结,严格遵循任务要求,排除了风险提示、免责声明、评级规则及其他无关内容,并按照报告目录结构进行分组总结。 核心观点 报告认为船舶行业当前处于上行周期中的短暂调整阶段,2025年上半年股价承压主要受新船订单量价低迷及美国301法案制裁影响,但行业业绩表现强劲,前置高价订单进入密集交付期,利润端呈现显著剪刀差[1][5][14] 展望后市,散货船和油船等主流船型订单运力比处于历史低位,船龄老化加速,叠加潜在拆解需求庞大,行业周期有望受益于后续船型放量及美元降息催化,维持对船舶板块的推荐评级[1][5][46][55] 一、船舶板块2025年上半年总结 1 股价复盘 - 2025年上半年船舶板块股价普遍承压,仅中船防务(A)跑赢沪深300指数,主要受益于其港股表现及超预期订单[5][12] - 中国船舶2025Q1和Q2基金持股比例同比分别下降3.8pct和4.9pct,但Q2环比显著提升,显示机构重新布局中船系[5][11] - 中国动力(军工)和亚星锚链因船舶低速机接单及深海科技概念催化,表现相对突出[11] 2 船企业绩 - 主要船企2025H1业绩增利远大于增收:中国船舶归母净利润同比+109%至29.5亿元,中国重工同比+227%至17.5亿元,中船防务同比+258%至5.3亿元,中国动力(军工)同比+93%至9.2亿元[15] - 利润高增长核心原因为2022年高价订单进入交付期,且钢材成本较2021年显著回落,形成利润剪刀差[14] - 中国船舶子公司外高桥造船和中船澄西2025H1净利率分别达13.2%和8.6%,ROE分别为12.1%和6.0%,持续提升[18] 3 基本面梳理 下游航运市场 - 主要船型运价2025H1均值同比跌幅超20%:LNG船即期费率同比-56.1%,PCTC期租费率同比-50.4%,油船运价环比小幅上涨[19][20] - 集装箱运价大幅回落:WCI指数从2024年7月5900点下滑至2100点,跌幅65%,主因新船交付增加供给及红海危机影响消化[20][22] - 全球商品贸易增速预期下滑:2024年增速3.4%,2025年预计回落至1.8%[21][26] 中游新船市场 - 全球新签订单大幅下滑:2025年5月订单量降至167万CGT,为近4年单月最低,6月同比-81%至254万CGT[5][31][32] - 新船价格小幅回调:克拉克森新造船价格指数从2024年9月189.96降至2025年5月186.69,中国CNPI指数从1131点降至1107点[5][43][44] - 中国接单份额先低后高:受美国301法案影响,2025年1-3月份额仅31-32%,4-6月提升至59-76%[37][38][41] 4 远期展望 - 订单运力比处于历史低位:2025年6月散货船和油船订单运力比仅10.4%和15%,远低于集装箱船的39.4%[46][47] - 船龄老化加速:2024年拆解干散货船平均船龄达29.5年,高于2016年的23年,BIMCO预估未来十年潜在拆解数量达16000艘(7亿DWT),为过去十年两倍[49][52][54] - 周期推动力转向主流船型:散货船和油船拆解替换需求占主导,后续周期放量核心依赖这两类船型[46][49] 二、投资建议 - 继续强烈推荐中国船舶、中国动力(军工),建议关注中船防务、中集集团(A)、亚星锚链、润邦股份等造船及配套公司[5][55] - 核心逻辑:散货船和中大型油轮订单运力比偏低,美元降息有望催化老龄化运力背景下的供求矛盾[5][55] - 短期新签订单同比降幅有望收窄,船价预计横盘,重点关注年底至明年年初接单景气度[55]
新“超级船厂”诞生!同城两大船厂年内正式合并
搜狐财经· 2025-08-30 15:54
合并重组计划 - HD现代重工与HD现代尾浦将于2024年12月完成合并 新公司名称为HD现代重工 合并需经股东大会批准及企业合并审查程序 [2] - 合并换股比例为HD现代重工1股换HD现代尾浦0.4059146股 合并后存续公司为HD现代重工 HD现代尾浦将解散 [5] - 合并日程定于10月23日股东大会批准 12月1日完成合并登记 [5] 战略目标与市场背景 - 合并旨在实施海洋军工领域"超级差距"战略 整合技术经验以引领全球海洋军工市场增长 [2] - 全球海洋军工市场未来10年新合同规模达3600亿美元 各国计划新增超过2100艘舰艇 [2] - 公司目标到2035年军工业务年营业收入达10万亿韩元(约71.6亿美元/512亿元人民币) [3] - 将拓展破冰船等特种船舶市场 应对北极圈开发需求 [3] 协同效应与竞争优势 - 合并通过规模大型化实现协同效应最大化 增强全球造船市场绝对竞争优势 [2] - 整合HD现代重工舰艇建造经验与HD现代尾浦中型船坞设备及熟练劳动力 形成多规格军用舰艇生产能力 [3] - HD韩国造船海洋将加速技术整合 集中研发设计力量以减少技术风险并提升开发速度 [3] 海外市场布局 - 新加坡投资法人将于2024年12月成立 负责管理越南、菲律宾等海外生产基地及新业务合作 [4] - 利用海外船厂竞争力恢复散货船油船等普通商船市场份额 同时简化决策流程提升效率 [4] 财务业绩与目标 - 2024年HD现代重工营业收入144865亿韩元(约760亿元人民币) 营业利润7052亿韩元(约37亿元人民币) 营业利润率4.87% [6] - 2024年HD现代尾浦营业收入4.63万亿韩元(约243亿元人民币) 营业利润885亿韩元(约4.64亿元人民币) 营业利润率1.91% [6] - 2025年接单目标合计135.51亿美元(约969亿元人民币) 其中HD现代重工97.51亿美元 HD现代尾浦38亿美元 [8] - 2024年第一季度HD现代重工营业利润率11.35% HD现代尾浦5.79% 第二季度分别为11.37%和7.24% [7] 业务整合规划 - 合并后将优先安排HD现代尾浦4座船坞中的2座用于特种船建造 [5] - 新公司将在韩美造船合作项目MASGA中发挥主导作用 并扩大美国军工业务并购及联合建造 [5][6]
2025年中国液货船行业分类、发展背景、进出口情况、重点企业及未来趋势研判:2025年上半年液货船出口额同比增长91.73%,江苏省出口量全国第一[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2 09:21
液货船行业概述 - 液货船是专门运载液态货物的船舶,分为油船、液化气船和液体化学品船三类 [3] - 油船根据载重吨位可分为通用型、灵便型、巴拿马型、阿芙拉型、苏伊士型和超级油轮(VLCC) [3] - 液化气船用于运输液化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液体化学品船用于运输醚、苯、醇、酸等液体化学品 [3] 行业发展背景 - 水运承担全球90%以上国际贸易量,是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区域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 [5] - 中国水运货运量从2017年66.57亿吨增长至2024年98.11亿吨,年复合增长率5.7% [5]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水运货运量48.96亿吨,同比增长4.27% [5] - RCEP和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为液货船行业创造有利条件 [5]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包括钢铁、有色金属、复合材料等原材料及设计配套设备 [7] - 中游为液货船制造,涵盖船体建设、舾装和涂装三大部分 [7] - 下游涉及原油、成品油、液化气等特殊货物运输及租赁维修服务 [7]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生铁产量4.35亿吨(同比降0.8%),粗钢产量5.15亿吨(同比降3%),钢材产量7.34亿吨(同比增4.6%) [8]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液货船进口量2艘金额1.73亿元,2025年上半年进口量1艘金额4.68亿元(同比增170.52%) [10] - 2024年出口量222艘(同比增54.17%)金额441.85亿元(同比增48.98%) [10] - 2025年上半年出口量136艘(同比增37.37%)金额297.61亿元(同比增91.73%) [10] - 2025年上半年江苏省出口42艘(同比增147.06%),浙江28艘,上海24艘 [11] - 行业突破包括全球首艘商用7500立方米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交付和多项清洁能源船舶开工建造 [14] 企业格局与重点企业 - 形成以中国船舶集团为龙头,大连船舶重工、中远海运发展等央企为核心,江苏新扬子等地方企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17] - 中国船舶2024年船舶修造及海洋工程营收753.74亿元(同比增7.03%) [20] - 中船防务2024年造船产品营收167.27亿元(同比增26.39%),承接新船订单12型56艘总值250亿元 [22] 行业发展趋势 - 大型化:开发专业化船型满足不同液态货物运输需求 [24] - 专业化:在LNG运输船突破薄膜型围护系统技术,化学品船实现多品种同步运输,液化气体船实现液氨/LPG自主建造 [25] - 绿色化:研发LNG/氨双燃料系统,优化船体设计节能装置,开发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等新型绿色船型 [27]
欲抗衡中国造船业,美国议员访日韩寻造船合作
搜狐财经· 2025-08-18 12:20
美国造船业现状与战略 - 美国造船能力比2003年伊拉克战争时期更差,现有船坞老化,维修成本高企,舰艇动辄需要数年才能修复 [1] - 美国海军辅助舰队正在老化且数量远远不足,许多主要造船项目比原计划推迟了一年到三年 [5] - 2024年美国商船建造量仅占全球的0.1%,而中国占53%,韩国和日本紧随其后 [7] - 美国海军舰艇建造远远落后于中国,中国产能是美国的230倍 [4] 美国与日韩合作计划 - 美国国会议员访问韩国和日本,探讨建立合资企业,为美国海军在印太地区建造和维护非作战舰艇 [1] - 合作重点将是油船、货船等为海军和为军事行动提供支持的非作战舰艇 [2] - 韩华集团以1亿美元价格收购美国费城船厂,为美国海军制造船舶 [7] - 韩国现代重工集团与美国爱迪生·舒埃斯特海工集团签署协议,建立"为了建造美国商船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7] - 韩国提议向美国造船业投资1500亿美元,日本也在关税谈判中提出愿协助美国发展造船业 [7] 美国造船业面临的挑战 - 《琼斯法案》限制海外合作,采购规则禁止美军从海外购买军舰 [8] - 美国国内造船产业链断裂,工人培养需要数年,老旧船厂难以短期复兴 [8] - 美国造船厂难以吸引工人,日韩自身也面临劳动力短缺问题 [8] - 美国国内既得利益者强烈抵制海外合作,认为会导致本土就业受冲击 [8] 中国造船业发展现状 - 中国占全球商船产量超过50%,稳居世界第一 [4] - 中国海军舰艇数量已居世界之首,美军舰队规模自冷战结束以来减半 [4] - 中国通过合并两家造船企业,组建全球最大上市造船集团 [8] - 中国造船业的发展是企业技术创新和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结果 [9] 国际合作与竞争态势 - 美国希望促成合作让美军能直接在印太地区维修舰艇,避免耗时两年返美维修 [2] - 五角大楼在最新年度预算中划出470亿美元用于造船 [4] - 中国与美国的竞争将促使中国造船业飞速升级 [9]
3个月盈利50亿!造船巨头业绩大涨
搜狐财经· 2025-08-04 20:05
HD韩国造船海洋第二季度业绩表现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74284亿韩元(约53.44亿美元),同比增长12.3% [2] - 第二季度营业利润9536亿韩元(约6.86亿美元),同比增长153.3% [2] - 上半年累计营业收入142001亿韩元(约100.57亿美元) [2] - 上半年累计营业利润18128亿韩元(约12.84亿美元) [2] 造船业务表现 - 第二季度造船业务营业收入62549亿韩元(约45亿美元),同比增长9.3% [2] - 第二季度造船业务营业利润8056亿韩元(约5.8亿美元),同比增长104.5% [2] - 造船业务贡献约85%的营业利润 [2] - 业绩增长主要来自新船建造量增加和船价上涨 [2] 子公司业绩表现 - HD现代重工营业收入41471亿韩元(约29.84亿美元),营业利润4715亿韩元(约3.4亿美元) [3] - HD现代三湖营业收入21187亿韩元(约15.24亿美元),营业利润3717亿韩元(约2.67亿美元) [3] - HD现代尾浦营业收入12345亿韩元(约8.88亿美元),营业利润894亿韩元(约6432万美元) [3] - 子公司订单结构向高收益模式转变,2023年高价订单占比显著提升 [3] 其他业务表现 - 发动机机械业务营业收入7740亿韩元(约5.57亿美元),同比增长29.6% [4] - 发动机机械业务营业利润2011亿韩元(约1.45亿美元),同比增长120.7% [4] - 海工装备业务营业收入2479亿韩元(约1.78亿美元),营业利润375亿韩元(约2700万美元) [5] - HD现代海洋发动机公司营业收入993亿韩元(约7144万美元),同比增长16.7% [5] - HD现代能源解决方案公司营业收入1337亿韩元(约9619万美元),实现扭亏为盈 [5] 订单情况 - 今年以来承接新船订单82艘、112.2亿美元,完成全年目标的62.2% [6] - 订单包括LNG运输船5艘、LNG加注船6艘、集装箱船50艘等 [6] HD现代集团整体表现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172111亿韩元(约123.8亿美元),同比减少2.0% [6] - 第二季度营业利润11389亿韩元(约8.2亿美元),同比增长29.4% [6] - 上半年累计营业收入342980亿韩元(约246.75亿美元) [6] - 上半年累计营业利润24253亿韩元(约17.45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5% [6] - 造船及海工业务板块利润增长成为核心动力 [7]
22艘订单全给一家船厂!希腊船王持续订造集装箱船
搜狐财经· 2025-07-26 19:31
新船订单 - HD韩国造船海洋与一家大洋洲地区船东签订2艘2800TEU集装箱船建造合同,合同总金额1564亿韩元(约1.14亿美元),单船造价5700万美元 [2] - 新船将配备脱硫装置和辅助动力系统,以便未来安装船载二氧化碳捕集技术 [2] - 当前2600/2900TEU支线集装箱船新造船价格约为4500万美元,同比上涨8% [2] - 订单来自希腊船王Evangelos Marinakis旗下公司Capital Maritime & Trading,该公司今年已在HD现代尾浦订造10艘2800TEU集装箱船 [2][3] 公司订单情况 - 今年以来Capital在HD韩国造船海洋累计订造4艘8400TEU、10艘2800TEU和6艘1800TEU集装箱船 [3] - HD韩国造船海洋今年累计承接82艘新船订单,总金额112.2亿美元(约803亿元人民币),完成全年接单目标180.5亿美元的62.2% [3] - 订单包括5艘LNG运输船、6艘LNG加注船、50艘集装箱船、2艘VLEC、11艘油船和8艘LPG/液氨运输船 [3] 公司技术实力 - HD现代尾浦中型船舶建造实力位居世界前列,在全球中型集装箱船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3] - 公司2023年交付全球首艘甲醇动力集装箱船"Laura Maersk"号(2100TEU),展示环保船舶领域领先技术 [3] 公司财务状况 - 2023年HD现代尾浦营业亏损1662亿韩元(约1.25亿美元),是HD韩国造船海洋唯一亏损的子公司 [4] - 2024年HD现代尾浦营业利润885亿韩元(约6522万美元),实现扭亏为盈 [4][5] - 2024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685亿韩元(约3.48亿元人民币),仍远低于HD现代重工(约22亿元)和HD现代三湖(约18.6亿元) [5]
从修船所到造船巨头,山东以巨轮为尺丈量中国造船全球疆界
搜狐财经· 2025-07-13 09:22
中国造船业全球地位 - 2024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5.7%、74.1%和63.1%,位居全球第一[3] - 北海造船大型散货船接单量、交付量、手持订单量稳居全球第一[3][12] - 公司实现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能修也能造",应对市场波动能力显著增强[5][12] 北海造船发展历程 - 2004年搬迁至海西湾后升级设备,最大干船坞达50万吨级,奠定全球竞争基础[7] - 2009年首艘18万吨散货船交付标志着技术突破,随后相继推出21万吨、40万吨等更大吨位船型[9][10][12] - 2024年上半年完成开工9艘、交船12艘等50个大节点,载重吨和数量均创历史纪录[12] 绿色船舶技术突破 - 已批量建造LNG双燃料、氨双燃料和甲醇双燃料动力船舶,绿色船型形成"矩阵"[25][26] - 氨燃料动力船舶研发取得进展,首台6X72DF-A氨燃料主机计划年内交付,采用柴油引燃和双层管路设计提升安全性[25] - 在持订单中30%为氨燃料/氨预留船舶,21万吨氨燃料散货船设计建造推进中[26] 产业链协同效应 - 与山东钢铁累计合作钢材216.6万吨,锁定2026-2027年资源49.94万吨,形成"风险共担"模式[18] - 带动中船发动机等50余家上下游企业集聚海西湾,发动机曲轴本地配套率提升50%,船舶发动机本地配套率达89%[19] - 疫情期间全产业链韧性凸显,海西湾年产668万载重吨船舶能力未中断[21][22]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航运业低碳转型倒逼船企技术升级,IMO 2050净零排放目标推动绿色甲醇、氨燃料等新技术应用[23][24] - 公司发布"北极星"散货船等三大品牌七款绿色船型,获八大船级社认可,18000立方米氨燃料加注船获CCS认证[26] - 氨燃料动力标准等"中国方案"正重塑全球海事规则[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