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液化气船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液货船行业分类、发展背景、进出口情况、重点企业及未来趋势研判:2025年上半年液货船出口额同比增长91.73%,江苏省出口量全国第一[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2 09:21
液货船行业概述 - 液货船是专门运载液态货物的船舶,分为油船、液化气船和液体化学品船三类 [3] - 油船根据载重吨位可分为通用型、灵便型、巴拿马型、阿芙拉型、苏伊士型和超级油轮(VLCC) [3] - 液化气船用于运输液化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液体化学品船用于运输醚、苯、醇、酸等液体化学品 [3] 行业发展背景 - 水运承担全球90%以上国际贸易量,是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区域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 [5] - 中国水运货运量从2017年66.57亿吨增长至2024年98.11亿吨,年复合增长率5.7% [5]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水运货运量48.96亿吨,同比增长4.27% [5] - RCEP和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为液货船行业创造有利条件 [5]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包括钢铁、有色金属、复合材料等原材料及设计配套设备 [7] - 中游为液货船制造,涵盖船体建设、舾装和涂装三大部分 [7] - 下游涉及原油、成品油、液化气等特殊货物运输及租赁维修服务 [7]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生铁产量4.35亿吨(同比降0.8%),粗钢产量5.15亿吨(同比降3%),钢材产量7.34亿吨(同比增4.6%) [8]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液货船进口量2艘金额1.73亿元,2025年上半年进口量1艘金额4.68亿元(同比增170.52%) [10] - 2024年出口量222艘(同比增54.17%)金额441.85亿元(同比增48.98%) [10] - 2025年上半年出口量136艘(同比增37.37%)金额297.61亿元(同比增91.73%) [10] - 2025年上半年江苏省出口42艘(同比增147.06%),浙江28艘,上海24艘 [11] - 行业突破包括全球首艘商用7500立方米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交付和多项清洁能源船舶开工建造 [14] 企业格局与重点企业 - 形成以中国船舶集团为龙头,大连船舶重工、中远海运发展等央企为核心,江苏新扬子等地方企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17] - 中国船舶2024年船舶修造及海洋工程营收753.74亿元(同比增7.03%) [20] - 中船防务2024年造船产品营收167.27亿元(同比增26.39%),承接新船订单12型56艘总值250亿元 [22] 行业发展趋势 - 大型化:开发专业化船型满足不同液态货物运输需求 [24] - 专业化:在LNG运输船突破薄膜型围护系统技术,化学品船实现多品种同步运输,液化气体船实现液氨/LPG自主建造 [25] - 绿色化:研发LNG/氨双燃料系统,优化船体设计节能装置,开发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等新型绿色船型 [27]
中国重工: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暨关联交易报告书摘要
证券之星· 2025-07-18 20:11
交易方案概述 - 中国船舶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交易完成后中国重工将终止上市并注销法人资格[10][11] - 换股比例为1:0.1339,即每1股中国重工股票可换得0.1339股中国船舶股票[13] - 中国船舶换股价格为37.59元/股,中国重工换股价格为5.032元/股[13] - 交易完成后存续公司总股本将增至752,562.13万股[20] 交易目的与背景 - 贯彻落实国家深化国企改革政策要求,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41] - 消除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之间的同业竞争问题[16][46] - 抓住全球船舶工业复苏机遇,2024年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占全球总量超50%[42] - 整合双方优势资源提升国际竞争力,打造世界一流船舶制造企业[44][46] 交易影响分析 - 存续公司总资产将从1819.77亿元增至4036.39亿元,营业收入从785.84亿元增至1333.51亿元[21] - 控股股东仍为中船工业集团,实际控制人仍为中国船舶集团[20] - 存续公司将承继中国重工全部资产、负债及业务,消除同业竞争[17] - 交易可能导致每股收益摊薄,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从0.81元降至0.65元[21] 行业现状与前景 - 全球造船业持续复苏,新造船价格指数较2020年低点上涨超50%[42] - 船队老龄化加速更新需求,散货船等主力船型平均船龄超12年[42] - 国家政策推动船舶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43] - 高附加值船型占比提升,气体船、油船、客船订单保持增长[42]
全球最大造船上市公司!4000亿“中国神船”即将启航
搜狐财经· 2025-06-29 20:40
重组整合进展 -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的换股吸收合并进入关键冲刺阶段,7月4日上交所将审核该交易 [2][3] - 中国船舶拟以37.59元/股换股吸收中国重工(5.032元/股),换股比例1:0.1339,交易完成后中国重工将终止上市 [5] - 本次重组是A股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重组项目,也是全球船舶行业交易金额最大的合并案例,金额达1151.50亿元 [5] 交易背景与意义 - 重组整合是贯彻落实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提高经营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规范同业竞争 [8] - 交易完成后存续公司将聚焦船舶制造行业转型升级,推动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8] - 中国船舶集团通过本次重组将打造全球规模最大、业务最完备的上市造船巨头 [2] 公司股权结构 - 中国船舶目前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持股44.47%,中国重工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持股34.53% [9] - 两家集团均由中国船舶集团100%持股,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 [9][10] - 交易完成后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保持不变 [10]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中国船舶2024年营收785.84亿元(+5.01%),净利润36.14亿元(+22.21%),手持订单2169.62亿元(+41.34%) [12] - 中国重工2024年营收554.36亿元(+18.70%),净利润13.11亿元(扭亏为盈),手持订单3030.97万载重吨(+53.2%) [15] - 2024年一季度中国船舶净利润11.27亿元(+180.99%),中国重工净利润5.19亿元(+281.99%) [13][15] 交易后预期 - 存续公司总资产将超4000亿元,年收入突破1300亿元,成为全球船舶工业领军企业 [16] - 合并将实现优势互补,提升品牌溢价和经营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 [8][16]
中国船舶: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摘要(上会稿)
证券之星· 2025-06-28 00:24
交易方案概述 -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600150)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601989),交易完成后中国重工将终止上市并注销法人资格 [1][5] - 交易采用市场法估值,中国船舶换股价格为37.59元/股,中国重工换股价格为5.032元/股,换股比例为1:0.1339 [11][12] - 存续公司将承继中国重工全部资产、负债、业务及人员,总股本预计增至752,562.13万股 [24] 交易背景与目的 - 交易旨在落实深化国企改革政策要求,消除两家上市公司在船舶制造领域的同业竞争 [9][16] - 2024年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完工量、新接订单、手持订单)占全球57.01%、76.96%和66.54%,行业处于景气上升周期 [47][48] - 通过整合将优化船舶制造产业布局,发挥协同效应,提升国际竞争力与品牌溢价 [17][18] 财务影响分析 - 交易后存续公司总资产将从1,819.77亿元增至4,036.39亿元,营业收入从785.84亿元增至1,333.51亿元 [25]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024年为48.60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从0.81元摊薄至0.65元 [25] - 存续公司2024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338.4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8.39%,存在减值风险 [44] 股东结构变化 - 交易前中国船舶总股本44.72亿股,中国重工228.02亿股,换股后存续公司总股本增至75.26亿股 [18][24] - 中船工业集团持股比例从44.47%降至26.71%,中国船舶集团合计控制49.29%股权 [22][24] - 中船重工集团及其关联方将通过换股获得存续公司13.98%股权 [22][24]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新造船价格指数从2020年125点上涨至2024年189.16点,涨幅超50% [47] - 船队老龄化明显,集装箱船平均船龄达13.85年,接近历史峰值,更新需求迫切 [47] - 政策推动船舶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支持通过并购重组提升竞争力 [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