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加注船
搜索文档
中泰国际:上调中集安瑞科评级至“增持” 目标价升至8.6港元
智通财经· 2025-10-31 15:56
财务表现与预测 - 中泰国际分别调升公司FY25-27股东净利润预测1.9%、1.2%、2.1% [1] - 目标价由7.40港元提高至8.60港元,对应11.5倍FY26市盈率和10.4%上升空间 [1] - 25Q1-3总收入及股东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7.7%及12.9%至193.5亿及7.7亿元人民币 [2] - 25Q1-3股东净利润同比上升12.2% [2] 业务板块收入分析 - 清洁能源板块收入同比增长19.4%至150.4亿元人民币 [2] - 水上清洁能源板块收入同比增长64.4%至48.1亿元人民币 [2] - 化工环保及液体食品板块收入分别同比下跌28.2%及13.9%至15.7亿及27.4亿元人民币 [2] 新签订单与在手订单 - 25Q3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大幅增长104.1%至89.1亿元人民币 [3] - 25Q3清洁能源板块新签订单同比上涨147.7%至80.3亿元人民币 [3] - 25Q1-3新签订单总金额同比下跌5.4%至196.4亿元人民币,但清洁能源板块同比上升5.1%至169.9亿元人民币 [3] - 水上清洁能源板块25Q1-3新签订单同比上升16.2%至86.5亿元人民币 [3] - 截至9月30日,在手订单总金额达到307.6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10.9% [3] - 清洁能源板块在手订单为27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6% [3] - 水上清洁能源板块在手订单同比上升39.5%至199.5亿元人民币,排产至2028年 [3] 具体项目与合同 - 与挪威Amon Gas签订2+2艘51,000立方米氨双燃料中型LPG/液氨运输船建造合同 [3] - 与新加坡Purus签订2艘18,900立方米LNG加注船订单 [3] - 与GSX Energy签订2+2艘20,000立方米LNG加注船订单 [3] 新项目进展与行业前景 - 广东湛江绿色甲醇项目一期计划25Q4投产,年产能5万吨 [4] - 项目旨在满足船舶绿色燃料需求 [4] - 根据行业预测,今年全球船用甲醇需求为100万至200万吨,已高于72万吨全球产能 [4]
中泰国际:上调中集安瑞科(03899)评级至“增持” 目标价升至8.6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10-31 15:54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5财年前三季度总收入同比增长7.7%至193.5亿元,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12.9%至7.7亿元 [1] - 清洁能源板块收入同比增长19.4%至150.4亿元,其中水上清洁能源板块收入同比大幅增长64.4%至48.1亿元 [1] - 中泰国际分别调升公司FY25-27股东净利润预测1.9%、1.2%、2.1%,并将目标价由7.40港元提高至8.60港元 [1] 订单与业务增长 - 25年第三季度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大幅增长104.1%至89.1亿元,其中清洁能源板块新签订单同比增长147.7%至80.3亿元 [2] - 截至9月30日,公司在手订单总金额达到307.6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清洁能源板块在手订单为273.4亿元,同比增长23.6% [2] - 水上清洁能源板块在手订单同比增长39.5%至199.5亿元,生产计划已排产至2028年 [2] 战略发展与行业前景 - 公司获得多个国际清洁能源船舶订单,包括与挪威Amon Gas签订的2+2艘氨双燃料运输船订单,以及与新加坡Purus和GSX Energy签订的LNG加注船订单 [2] - 广东湛江绿色甲醇项目一期(年产能5万吨)计划于25年第四季度投产,以满足船舶绿色燃料需求 [3] - 根据行业预测,今年全球船用甲醇需求为100万至200万吨,已高于72万吨的全球产能,显示绿色燃料需求强劲 [3]
中集集团(000039.SZ/02039.HK)三季报呈现新增长魅力,能源与高端制造的破局将重构公司长期价值
格隆汇· 2025-10-30 18:27
公司整体业绩与战略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170.61亿元,归母净利润15.66亿元 [1] - 经营净现金流98.27亿元,同比大幅提升510.19%,支撑公司分红与再投资能力增强 [1] - 公司积极展开回购,H股累计回购金额约1.9亿港元,A股累计回购金额约1.03亿元人民币 [1] - 公司增长新格局为“能源相关业务领跑、物流逆势稳固”,从传统装备龙头向物流及能源高端装备核心参与者转变 [1][10] 海洋工程业务 - 海洋工程业务经营效益实现同比增长,受益于全球深海能源开发与公司高端制造能力匹配 [2] - 全球海上油气开支预计2025年将达到1594亿美元,同比激增近3成,2024-2026年复合增长率超21% [2] - FPSO领域量价齐升,大型FPSO单船价格从2022年不到30亿美元攀升至当前40亿美元或以上,三年复合增长率超10% [2] - 公司具备FPSO上部模块+船体EPC总包能力,已交付第四条FPSO(P83船体),在手订单均为高附加值深水项目 [3] - 钻井市场供给侧收缩,全球市场化钻井平台供应量604台,较2020年初少5%,活跃订单仅27台,为2005年以来最低 [3] - 钻井需求区域分化,2025年三季度西非自升式平台需求同比增长58%,东南亚增长17%,巴西超深水浮式钻井活跃 [4] - 3Q25自升式350ft日费率为10.3万美元/天,环比+6%/同比+20%,钻井市场整体日费率呈同比上升态势 [4] - 公司第六代半潜钻井平台“仙境烟台”签署5口井租约,第七代超深水平台“蓝鲸一号”进入装备整备阶段 [5] 能源化工业务 - 能化板块(以中集安瑞科为主体)前三季度收入193.5亿元,同比增长7.7%;归母净利润7.7亿元,同比提升12.9% [6] - 清洁能源分部收入150.4亿元,同比增长19.4%,占安瑞科总收入比例升至77.7% [6] - 水上清洁能源业务收入同比激增64.4%至48.1亿元,前三季度新签订单86.46亿元,同比增长16.2%;在手订单199.53亿元,同比激增39.5% [6] - 公司签订多笔高附加值船舶订单,包括与新加坡船东的LNG加注船订单,以及与挪威船东的全球最大规模氨燃料动力MGC船订单 [7] - 国际海事组织政策驱动绿色船舶需求,要求2028年起5000GT以上商船逐步降低燃料排放强度 [7] - 国内天然气消费结构优化,工业领域用气占比提升至42%,公司核心产品销售持续走高 [8] - 绿色甲醇船舶需求爆发,全球已投运75艘绿色甲醇船舶,年燃料需求超200万吨;全球甲醇燃料船舶新订单量已突破320艘 [8] - 中集安瑞科首期5万吨/年绿色甲醇项目将于四季度投产,有望形成“装备+燃料”的协同效应 [9] 长期价值与行业趋势 - 能源相关业务的增长有效对冲了物流行业的周期波动,推动公司业绩向“低波动、高韧性”转变 [11] - 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带来数千亿美元级的装备更新需求市场,为公司提供广阔增长舞台 [11] - 公司在核心装备领域通过研发构建竞争壁垒,形成“技术卡位—订单储备—产能释放—利润增长”的正向循环 [11] - 公司估值体系有望脱离“周期股”传统标签,向“高端制造+能源”双重成长属性切换 [11][12]
中集安瑞科前三季度归母利润7.67亿元 同比增加12.9%
智通财经· 2025-10-28 17:00
整体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收益193.48亿元,同比增长7.7%,净利润7.94亿元,同比增长12.2%,股东应占利润7.67亿元,同比增长12.9% [1]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收益67.34亿元,同比增长3.8%,净利润2.13亿元,同比增长4.3%,股东应占利润2.04亿元,同比增长6.2% [1] - 公司业绩增长主要由清洁能源业务驱动 [1] 清洁能源业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清洁能源分部收益54.12亿元,同比增长14.6%,占公司总收益比重提升至80.4% [2] - 清洁能源分部销售收入前五大产品为液化气船、液罐、LNG车用瓶、球罐、工业气体低温罐 [2] - 该分部溢利大幅增长,得益于水上清洁能源业务盈利释放、焦炉气制氢制LNG项目增量利润及海外高端低温罐箱批量交付 [2] 水上清洁能源业务 - 2025年第三季度水上清洁能源业务收益17.4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1.7%,当期交付5艘船舶,年内累计交付14艘船舶 [3] - 2025年第三季度新签订单取得突破,包括与新加坡船东Purus签订2艘18900立方米LNG加注船,与GSX Energy签订2+2艘20000立方米LNG加注船,与挪威船东签订2+2艘51000立方米氨燃料动力MGC船 [3]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9个月,水上清洁能源新签订单86.46亿元,同比增长16.2%,在手订单199.53亿元,同比增长39.5%,创历史新高,造船订单已排产至2028年 [4] 行业驱动因素与展望 - 国内天然气消费复苏及水上清洁能源强劲增长是清洁能源业务的主要驱动力 [2] - 尽管面临美国301调查带来的船舶建造市场波动,公司订单仍实现显著突破 [3] - 公司LNG运输加注船、LNG船用燃料罐、液货仓及供气系统等产品将持续受益于全球航运绿色转型 [4]
中集安瑞科(03899)前三季度归母利润7.67亿元 同比增加12.9%
智通财经网· 2025-10-28 16:59
公司整体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收益193.48亿元,同比增长7.7%,净利润7.94亿元,同比增长12.2%,归属于股东的利润7.67亿元,同比增长12.9% [1]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收益67.34亿元,同比增长3.8%,净利润2.13亿元,同比增长4.3%,归属于股东的利润2.04亿元,同比增长6.2% [1] - 公司第三季度业绩增长主要由清洁能源业务驱动 [1] 清洁能源业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清洁能源分部收益增长14.6%至54.12亿元,占公司总收益比重提升至80.4% [2] - 清洁能源分部销售收入前五大产品为液化气船、液罐、LNG车用瓶、球罐、工业气体低温罐 [2] - 该分部溢利大幅增长,得益于水上清洁能源业务盈利释放、焦炉气制氢制LNG项目贡献及海外高端低温罐箱批量交付 [2] 水上清洁能源业务动态 - 2025年第三季度水上清洁能源业务收益同比大幅增长51.7%至17.47亿元,当期交付5艘船舶,年内累计交付14艘船舶 [3] - 第三季度获得显著订单突破,包括与新加坡船东Purus签订2艘18900立方米LNG加注船,与GSX Energy签订2+2艘20000立方米LNG加注船,与挪威船东签订2+2艘51000立方米氨燃料动力MGC船订单 [3]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9个月,水上清洁能源新签订单约86.46亿元,同比增长16.2%,在手订单约199.53亿元,同比增长39.5%,创历史新高,造船订单已排产至2028年 [4] 行业趋势与市场前景 - 国内天然气消费复苏及水上清洁能源强劲增长是公司业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2] - 尽管面临美国301调查带来的市场波动,公司订单获取能力依然强劲 [3] - 公司LNG运输加注船、LNG船用燃料罐等产品将持续受益于全球航运绿色转型的长期趋势 [4]
中集安瑞科(03899) - 自愿公告 - 2025年第三季度及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未...
2025-10-28 16:35
业绩数据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收益193.4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7%,净利润7.9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2%[3]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收益67.3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8%,净利润2.1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3%[3]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累计新签订单196.41亿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207.61亿人民币[6] - 2025年9月30日,公司在手订单307.63亿人民币,2024年9月30日为277.32亿人民币[8] 各分部业绩 - 清洁能源分部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收益150.3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9.4%,第三季度收益54.1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4.6%[4] - 化工环境分部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收益15.73亿人民币,同比下降28.2%,第三季度收益4.61亿人民币,同比下降48.4%[4] - 液态食品分部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收益27.38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3.9%,第三季度收益8.61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4%[4] - 清洁能源分部氢能业务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收益5.3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0.0%,第三季度收益1.8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2.2%[4] 业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清洁能源业务带动收益同比增长3.8%,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同比增长6.2%[9]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水上清洁能源业务收益同比大幅增长51.7%,新签订单同比增长16.2%,在手订单同比增长39.5%[13] 收益占比 - 化工环境分部2025年第三季度收益约4.61亿元,占集团整体收益6.8%(2024年同期:13.8%)[15] - 液态食品分部2025年第三季度收益同比微降1.4%至约8.61亿元,占集团整体收益12.8%(2024年同期:13.4%)[16] - 集团2025年第三季度海外地区收益占整体收益的39.5%(2024年同期:42.9%)[16] - 清洁能源、化工环境及液态食品分部2025年第三季度海外地区收益分别占其分部收益的31.0%、68.8%及76.8%(2024年同期:28.2%、86.0%及78.4%)[16]
中集安瑞科获4艘LNG加注船大单
新浪财经· 2025-10-10 17:01
公司动态 - 中集安瑞科旗下南通中集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与新加坡船东Purus签订2艘18900立方米LNG加注船建造合同 [1] - 公司与GSX Energy签署2+2艘20000立方米LNG加注船建造合同 [1] - 与Purus签署的两艘船舶将租赁给壳牌使用 [1] 行业趋势 - LNG加注船市场出现新订单,船型容量在18900立方米至20000立方米之间 [1]
3个月盈利50亿!造船巨头业绩大涨
搜狐财经· 2025-08-04 20:05
HD韩国造船海洋第二季度业绩表现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74284亿韩元(约53.44亿美元),同比增长12.3% [2] - 第二季度营业利润9536亿韩元(约6.86亿美元),同比增长153.3% [2] - 上半年累计营业收入142001亿韩元(约100.57亿美元) [2] - 上半年累计营业利润18128亿韩元(约12.84亿美元) [2] 造船业务表现 - 第二季度造船业务营业收入62549亿韩元(约45亿美元),同比增长9.3% [2] - 第二季度造船业务营业利润8056亿韩元(约5.8亿美元),同比增长104.5% [2] - 造船业务贡献约85%的营业利润 [2] - 业绩增长主要来自新船建造量增加和船价上涨 [2] 子公司业绩表现 - HD现代重工营业收入41471亿韩元(约29.84亿美元),营业利润4715亿韩元(约3.4亿美元) [3] - HD现代三湖营业收入21187亿韩元(约15.24亿美元),营业利润3717亿韩元(约2.67亿美元) [3] - HD现代尾浦营业收入12345亿韩元(约8.88亿美元),营业利润894亿韩元(约6432万美元) [3] - 子公司订单结构向高收益模式转变,2023年高价订单占比显著提升 [3] 其他业务表现 - 发动机机械业务营业收入7740亿韩元(约5.57亿美元),同比增长29.6% [4] - 发动机机械业务营业利润2011亿韩元(约1.45亿美元),同比增长120.7% [4] - 海工装备业务营业收入2479亿韩元(约1.78亿美元),营业利润375亿韩元(约2700万美元) [5] - HD现代海洋发动机公司营业收入993亿韩元(约7144万美元),同比增长16.7% [5] - HD现代能源解决方案公司营业收入1337亿韩元(约9619万美元),实现扭亏为盈 [5] 订单情况 - 今年以来承接新船订单82艘、112.2亿美元,完成全年目标的62.2% [6] - 订单包括LNG运输船5艘、LNG加注船6艘、集装箱船50艘等 [6] HD现代集团整体表现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172111亿韩元(约123.8亿美元),同比减少2.0% [6] - 第二季度营业利润11389亿韩元(约8.2亿美元),同比增长29.4% [6] - 上半年累计营业收入342980亿韩元(约246.75亿美元) [6] - 上半年累计营业利润24253亿韩元(约17.45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5% [6] - 造船及海工业务板块利润增长成为核心动力 [7]
22艘订单全给一家船厂!希腊船王持续订造集装箱船
搜狐财经· 2025-07-26 19:31
新船订单 - HD韩国造船海洋与一家大洋洲地区船东签订2艘2800TEU集装箱船建造合同,合同总金额1564亿韩元(约1.14亿美元),单船造价5700万美元 [2] - 新船将配备脱硫装置和辅助动力系统,以便未来安装船载二氧化碳捕集技术 [2] - 当前2600/2900TEU支线集装箱船新造船价格约为4500万美元,同比上涨8% [2] - 订单来自希腊船王Evangelos Marinakis旗下公司Capital Maritime & Trading,该公司今年已在HD现代尾浦订造10艘2800TEU集装箱船 [2][3] 公司订单情况 - 今年以来Capital在HD韩国造船海洋累计订造4艘8400TEU、10艘2800TEU和6艘1800TEU集装箱船 [3] - HD韩国造船海洋今年累计承接82艘新船订单,总金额112.2亿美元(约803亿元人民币),完成全年接单目标180.5亿美元的62.2% [3] - 订单包括5艘LNG运输船、6艘LNG加注船、50艘集装箱船、2艘VLEC、11艘油船和8艘LPG/液氨运输船 [3] 公司技术实力 - HD现代尾浦中型船舶建造实力位居世界前列,在全球中型集装箱船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3] - 公司2023年交付全球首艘甲醇动力集装箱船"Laura Maersk"号(2100TEU),展示环保船舶领域领先技术 [3] 公司财务状况 - 2023年HD现代尾浦营业亏损1662亿韩元(约1.25亿美元),是HD韩国造船海洋唯一亏损的子公司 [4] - 2024年HD现代尾浦营业利润885亿韩元(约6522万美元),实现扭亏为盈 [4][5] - 2024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685亿韩元(约3.48亿元人民币),仍远低于HD现代重工(约22亿元)和HD现代三湖(约18.6亿元) [5]
时报访谈丨张立群: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
搜狐财经· 2025-07-11 08:43
价格指数分析 - 6月CPI同比上涨0.1%,结束连续4个月下降趋势,核心CPI同比上涨0.7%,涨幅扩大0.1个百分点,创近14个月新高 [2][3] - PPI同比下降3.6%,工业领域产能过剩压力加剧,上半年PPI比上年同期下降2.8% [3][4] - 价格低位波动反映市场供大于求态势明显,可能形成"负向循环":价格走低→企业预期转差→生产投资收缩→就业与收入下滑→压制消费需求 [4][5] 供需关系影响因素 - 供需不平衡根源:房地产投资下滑拖累产业链需求、出口面临高关税壁垒、居民收入预期偏弱导致消费意愿不足 [4] - 6月CPI虽转正,但2025年上半年CPI比上年同期下降0.1%,远低于2%的全年目标,消费端需求恢复乏力 [4] - 部分行业供需改善得益于稳增长政策"组合拳",但PPI低迷向CPI传导叠加消费内生动能偏弱,抑制核心CPI修复空间 [3][4] 经济政策与展望 - 需加大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扩大政府公共产品投资,带动企业订单和就业 [9] - 一季度GDP增长5.4%,二季度消费增速提高受"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但房地产投资降幅加大导致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 [6][7] - 全年CPI预计前低后高,增量政策与内外环境下行压力相互角力,经济回升不确定性加大 [8] 行业动态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十三五"末增长5倍,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业飞行,第四代核电站投入运营 [13] - "三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增加值超24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2.68%,5G通信、量子计算等领域实现标准制定突破 [13] - 新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超过煤电,光伏组件产量占全球80%,风电整机制造占全球60%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