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散热类产品

搜索文档
中航光电(002179):数据中心、新能源车业务高速增长,防务订单明显恢复
东方证券· 2025-09-02 15:5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59.50元[2][5] 核心观点 - 2025年H1公司实现营收111.83亿元 同比增长21.60% 归母净利润14.37亿元 同比下降13.87%[1] - 2025Q2单季度营收63.45亿元 环比增长31.13% 归母净利润7.97亿元 环比增长24.55% 呈现改善态势[1] - 防务订单明显恢复 数据中心业务同比翻番增长 新能源车业务实现50%以上高速增长[10] - 盈利能力短期承压 主要受原材料价格上涨 产品结构变化及部分产品降价影响[10] - 公司通过成本管理战略提升运营效率 积极应对大宗商品涨价和客户成本优化诉求[10] 财务表现 - 2025E预测营收245.52亿元 同比增长18.7% 2026E预测营收285.86亿元 同比增长16.4% 2027E预测营收331.87亿元 同比增长16.1%[3] - 2025E预测归母净利润36.99亿元 同比增长10.3% 2026E预测42.97亿元 同比增长16.2% 2027E预测49.64亿元 同比增长15.5%[3] - 毛利率呈现下降趋势 从2023A的38.0%降至2025E的34.5% 2026E的34.1%和2027E的33.9%[3] - 每股收益预测下调 2025E为1.75元 2026E为2.03元 2027E为2.34元[2][3] 业务分析 - 防务业务:信息化建设+军品景气提升 公司作为军品连接器龙头市占率高 随着需求回暖+单机价值量提升 营收业绩增速有望回升[10] - 数据中心业务:紧抓AI发展机遇 加速拓品类和客户 筑牢液冷散热类产品先发优势 为数据中心客户提供覆盖电源 光纤 高速及液冷产品的整套解决方案[10] - 新能源车业务:由高压互联向整车互联加速转型 聚焦"国际一流 国内主流"客户 大力布局智能网联战略业务赛道[10] - 工业装备业务:聚焦龙头客户开发 紧抓光伏储能 工程机械电动化发展机遇 业务规模快速提升[10] - 新兴产业布局:全力推动商业航空航天 智能网联汽车 低空 深海装备等业务发展 加快打造新增长点[10] 估值与可比公司 - 参考可比公司2025年34倍PE给予目标价[2][12] - 可比公司包括航天电器(2025E市盈率36.67倍) 中航高科(27.12倍) 西部超导(41.10倍) 中简科技(35.69倍) 图南股份(38.23倍) 振华科技(24.17倍)[12] - 公司当前市盈率23.3倍(2025E)低于可比公司调整后平均34倍[3][12]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1日股价42.68元 52周最高价46.9元 最低价34.7元[5] - 近期表现:1周绝对回报1.43% 1月绝对回报13.15% 3月绝对回报11.11% 12月绝对回报18.13%[6]
中航光电(002179) - 2025年4月29日中航光电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30 09:18
公司业绩情况 - 2025年一季度累计销售收入48.39亿元,同比增长20.56% [2] - 2025年一季度累计归母净利润6.40亿元,同比下降14.78% [2] - 一季度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原因包括防务业务新增计划下达晚、产品结构影响、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 [3] - 一季度期间费用占比保持稳定且较去年同期有所优化 [3] 业务领域情况 防务领域 - 生产组织紧张,在手订单明显恢复,预计半年度业绩降幅明显收窄 [3] - 二季度持续做好产能布局,强化资源调配能力,加快响应速度,应对交付压力 [3] - 内部深化成本效率管控,推进战略成本管理,提升盈利水平 [3] 高端民用制造领域 - 一季度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工业装备业务高速增长 [4] - 新能源汽车业务推出新产品,巩固高压互连领域优势,拓展智能网联和Busbar业务空间 [4] - 在光伏储能、工业与医疗等领域聚焦头部客户,扩大优质客户规模 [4] 数据中心领域 - 业务涉及产业上游、中游、下游,产品包括电源类、光传输器件及组件类、液冷散热类、高速类产品 [11] - 受益于AI服务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增长,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11] 投资者提问及公司回应 订单需求与产能情况 - 一季度整体订单与计划量同比高增幅,上半年订单量预计充足 [5] - 部分产品局部产能有压力,二三季度新园区投入使用将满足需求,为“十五五”打下基础 [5][6] 股权激励计划 - 2017年至今已成功实施三期股权激励,未来积极谋划后续计划,有进展将及时公告 [6] 控股子公司发展规划 - 中航富士达撤销定增事项是审慎决策,不影响生产经营,公司将支持其业务发展 [7] 毛利率应对措施及展望 - 推进战略成本管控,坚持研发源头拉动,推动数智化转型,应对防务领域经济性压力 [8] - 推动战略新兴业务发展转型,提高民用领域盈利能力和运营质量,提升抗风险能力 [8] 应收账款应对策略 - 应收账款主要集中在防务领域,坏账风险较小 [9] - 引入精益管理理念,建立全流程应收账款管理模型,提升资产周转效率和运营质量 [9] 业绩节奏展望 - 预计二季度规模和盈利明显改善,三、四季度需动态跟踪观察 [10] - 2025年坚持“谋增长、提能力、创一流”,稳中求进,突出质效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