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当归
icon
搜索文档
千年药乡“长”出500亿元产业链——来自甘肃省定西市的调查
经济日报· 2025-11-07 06:07
当前,我国中药产业蓬勃发展,市场规模超7000亿元。尽管市场规模庞大,但在一些中药材主产区,种 植成本高、质量把控难、产业链条短等发展痛点依然存在,全链条加速提升的需求十分迫切。甘肃省定 西市中药材资源丰富,是全国道地、优势地产中药材主产区之一,中药材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全国地级 市前列。如今,面对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趋势,"千年药乡"定西如何焕发新光彩? 甘肃省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和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列。如何从中药材资源大省迈向产业强省,是甘 肃省近年来持续探索的课题。作为甘肃省中药材主产区之一,素有"千年药乡"之称的定西市,无疑是观 察陇药产业发展的最佳样本。 中医药产业是定西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富民强市的首位产业。近年来,当地立足深厚的中医药文化积淀 和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推动中医药全链条加速提升、全过程质量管控、全生命周期服务,形成规范种 植、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康养保健全产业链发展的格局。目前,定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 以上,总产量50多万吨;2024年,定西市中医药全产业链规模突破500亿元,农民人均从中药材种植加 工中获得的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2.4%。 从中药材"原料输出"的单一模式向 ...
甘肃宕昌:税惠深耕润药乡 全链赋能焕新机
中国发展网· 2025-11-03 16:34
在哈达铺中药材交易市场,每天数百吨中药材在此流转,电商直播间里的中药材产品正销往全国。"之 前不懂电子开票,直播卖货总卡壳,现在税务干部发了操作视频,还建了答疑群,有问题马上能解 决。"市场负责人胡建平说。税务部门在市场设立"便民服务点",为小规模纳税人和电商主体定制开票 指南,累计解决各类问题数十件,确保了交易流转顺畅。 服务靠前一步,合作经营后顾无忧 "税务干部上门辅导,帮我们算清了免税账,带来的免税政策给我们合作社发展省了不少心!"永蕊中药 材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毛宝平指着满院晾晒的党参说道。针对全县中药材合作社的经营特点,税务干 部开展"一对一"辅导,将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免税、小微企业普惠性优惠等政策讲清楚,并手把 手指导财务规范,让合作社在扩大规模时后顾无忧。一位合作社负责人感慨:"从登记成立到申报纳 税,税务部门全程指导,让我们能更专注于提升产品品质。" 赋能全链升级,市场活力竞相迸发 中国发展网讯十月深秋,甘肃陇南市宕昌县层林尽染,田间地头的药农们正忙着抢收黄芪、党参、当 归,泥土翻出的"金疙瘩"透着浓郁药香;哈达铺中药材交易市场内,分拣、称重、交易的身影穿梭不 息。在这丰收的季节,宕昌县 ...
中医护发秘诀 让你告别“落叶头”
北京青年报· 2025-11-03 09:00
秋风渐起,树叶飘零,许多人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头发也如同秋叶般纷纷脱落。别慌!这其实是身 体在顺应自然规律"收能量"的正常表现。 秋季养发,重在顺应自然,调和气血。通过饮食调养、经络疏通、情志调摄、充足睡眠等综合措 施,不仅能够减少脱发,还能让头发更加乌黑亮泽。正所谓"内外兼修,标本同治",这正是中医养生的 智慧所在。 秋天咋把头发收走了 中医素有"天人相应"之说,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与四季变化密切相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不 仅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体气血运行的写照。当秋季来临,大自然开始收敛,人体的阳气也随之由外 向内收藏。原本充盈于体表的气血逐渐向脏腑深处汇聚,作为身体"末梢"的头发因"营养断供"而脱落, 这是自然规律的体现。 温馨提示:每人每天正常脱发量在50到70根之间,这是头发正常的新陈代谢。但若短期内脱发明显 增多,每天超过70根,或出现斑块状脱发,则需要及时就医,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养"根"头发才牢靠 既然明白了秋季脱发的道理,调养之法也就有了方向。中医讲究"治病求本",养发同样要从根本入 手。因此,告别脱发先得养好肝肾调养脏腑,尤其是肝肾两脏。 动作要领 每日晨起和睡前,用木梳或手指从前额发 ...
四川新荷花再次递表港交所 系62岁创始人携家族的第五次上市尝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0 17:17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为国内中药饮片行业头部企业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 深耕行业24年 [1] - 核心业务涵盖毒性饮片与普通饮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产品矩阵包含770个类型 [1] - 中药饮片产品远销越南、马来西亚等海外市场 并覆盖全国中医院、连锁药店等核心渠道 [1] - 按2024年营收计算 公司以0.4%的市场份额位列全国中药饮片市场第二 [1] 股权结构与管理层 - 创始人江云通过直接持股31.5%和控制国嘉投资间接持股15.6% 合计掌控47.1%股权 为绝对控股股东 [2] - 公司呈现典型家族控股特征 江云之子江尔成任执行董事兼研发副总监 多名家族成员参与管理 [2] - 创始人江云拥有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硕士学位 深耕医药及中药领域近40年 [2] 上市历程 - 公司上市征程跨越14年 此次为第五次冲击上市 也是今年4月首次递表失效后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1][4] - 2011年3月首次冲击深交所创业板 后于2012年8月自愿撤回上市申请 [3] - 2020年第二次尝试创业板IPO 于2021年4月主动撤回申请 2023年启动主板上市辅导后于2024年4月自愿终止 [3] 财务表现 - 2022至2024年营收从7.8亿元增至12.49亿元 三年累计增长60.1% [4] - 营收增速明显下滑 2023年同比增幅超过46% 2024年骤降至9% [4] -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利润分别为7739万元、1.04亿元和8911万元 2024年利润出现下降 [5] - 2024年利润下降主要原因为原材料成本以及管理费用增加 [5]
新荷花递表港交所 公司为中国头部中药饮片产品供应商 中药饮片行业排名第二
智通财经· 2025-10-20 09:28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产品供应商之一,按2024年中药饮片产品收入计算,在中国排名第二位 [2] - 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0.4%的市场份额,而前五大市场参与者合共持有2.7%的市场份额 [2] - 公司是前五大市场参与者中增长最快的,2022年至2024年的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27% [2] - 公司采用双支柱战略,兼顾核心中药市场的领导地位与面向现代消费者的快速响应解决方案 [2] 业务模式与产品 - 公司收入主要来自销售超过770个类型和4,900个品类的饮片产品 [3] - 业务一方面通过线下渠道服务于包括1,000多家医院及医疗机构以及大型连锁药店在内的企业客户,以及小型药店、诊所及经营者 [2] - 另一方面通过提供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健康产品,释放零售市场的增长潜力,并正通过中草药产品出口和在高潜力国际市场建立本地化运营把握全球机遇 [2] - 毒性饮片法半夏和姜半夏,以及普通饮片川贝母、麦冬、炒酸枣仁、当归和黄连在往绩记录期间对公司收入贡献显着 [3] 财务业绩 - 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分别为人民币7.8亿元、人民币11.46亿元、人民币12.49亿元 [3] - 截至2024年及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分别为人民币5.99亿元及人民币6.34亿元 [3] - 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利润分别为人民币7740万元、人民币1.04亿元、人民币8911万元 [3] - 截至2024年及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利润分别为人民币4273万元及人民币5123万元 [3] - 2022年、2023年、2024年全年及2024年上半年、2025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分别为21.1%、18.2%、17.1%、16.6%、19.9% [4] - 同期税前利润率分别为10.0%、9.1%、7.2%、7.2%、8.1% [4] 行业背景 - 中药饮片作为最广泛使用的中药形式,在2024年拥有人民币3,067亿元的庞大市场 [3] - 中药饮片成为2024年增长最快的医药细分行业 [3]
新股消息 | 新荷花递表港交所 公司为中国头部中药饮片产品供应商 中药饮片行业排名第二
智通财经网· 2025-10-19 11:11
公司上市申请 - 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于10月17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 [1] - 联席保荐人为广发证券(香港)和农银国际 [1] 公司市场地位与战略 -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产品供应商之一,按2024年中药饮片产品收入计算,在中国排名第二位 [4] - 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0.4%的市场份额,前五大市场参与者合共持有2.7%的市场份额 [4] - 公司是前五大市场参与者中增长最快的,2022年至2024年的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27% [4] - 公司采用双支柱战略,一方面通过线下渠道服务企业客户,另一方面通过消费者导向的健康产品挖掘零售市场潜力 [4] - 公司正通过产品出口和建立本地化运营来把握全球机遇 [4] 行业市场规模与产品 - 中药饮片是最广泛使用的中药形式,2024年市场规模达人民币3,067亿元,是当年增长最快的医药细分行业 [5] - 公司的收入来自于销售超过770个类型和4,900个品类的饮片产品 [5] - 毒性饮片法半夏和姜半夏,以及普通饮片川贝母、麦冬、炒酸枣仁、当归和黄连在往绩记录期间对收入贡献显着 [5] 财务业绩 - 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分别为人民币7.8亿元、人民币11.46亿元、人民币12.49亿元 [5] - 截至2024年及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分别为人民币5.99亿元及人民币6.34亿元 [5] - 同期,公司利润分别为人民币7740万元、人民币1.04亿元、人民币8911万元、人民币4273万元及人民币5123万元 [5] - 2022年、2023年、2024年全年及2024年上半年、2025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分别为21.1%、18.2%、17.1%、16.6%和19.9% [6] - 同期,公司的税前利润率分别为10.0%、9.1%、7.2%、7.2%和8.1% [6]
产新季来临价格承压 中药材市场深度调整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14 23:40
行业核心观点 - 中药材行业在10月份进入全年产销关键时期 面临供需矛盾加剧和政策引导加强下的持续调整 [1] - 行业正经历从无序扩张到健康发展的深度调整期 长期将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道路 [6] 市场供需状况 - 2025年预计中药材总产量约580万吨 市场需求总量仅约500万吨 整体过剩率达16% [2] - 10月份秋季产新高峰季当归、黄芪、党参等大宗品种新货集中上市 市场供应量显著增加 [2] - 供需失衡状态在产新季进一步凸显 对市场价格形成持续压制 中药材价格底部态势或将延续至2025年底甚至2026年 [2][3] 政策与行业变革 - 国家层面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框架逐步落地 引导产业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转型 [1] - 第二轮全国中药饮片联盟集采已启动 覆盖面更广品种更多 将促使企业通过规模化、标准化降本增效 [3] - 多地积极推动GAP基地建设 如甘肃渭源县24家企业申报建设GAP基地14.7万亩 山西运城市对通过检查的GAP基地给予每亩奖补100元 [4] 企业战略布局 - 上市药企加速布局GAP基地 云南白药申报的GAP基地涵盖7个品种总面积达4593亩 [5] - 成都康弘药业通过"公司自建"与"公司+合作社"模式 在多地建成6个中药材种植基地 [5] - 企业通过从源头把控中药材种植养殖 建立产品壁垒并推动中药现代化 [5][6]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变革提速 GAP认证推进和追溯体系完善将推动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4][6] - 浙江省启动制定《浙江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提升标准》 对优质药材和饮片实行分等分级 [4] - "优质优价"将成为主流趋势 企业需聚焦道地药材和特色品种以把握质量门槛提升带来的机遇 [6]
【财经分析】本轮中药材价格回调非个别品类 市场低位煎熬是何症结?
新华财经· 2025-09-29 16:56
中药材市场整体趋势 - 全国中药材主产区进入产新季 当归 黄芪 党参等大宗品种新货集中上市 市场供应量显著增加 供需格局转向宽松 中药材价格整体延续下行趋势 [1] - 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总指数持续走低 9月29日指数为1605.27点 相较于2024年7月25日的2244.13点下降28.5% 创下2022年以来新低 表明本轮价格回调是覆盖全行业的系统性调整 [3] - 业内预测当前中药材价格底部区间或将延续至2025年底 甚至可能延续到2026年 尤其随着下半年根茎类药材全面产新 产能释放进入高峰期 低价品种数量或将进一步增加 [7] 主产区价格行情 - 甘肃省定西市重点监控的六种大宗药材党参 当归 黄芪 金银花 大黄 柴胡 产地平均交易价为每公斤61.54元 较前一周下降1.07% 已连续六周呈现环比下跌 [2] - 甘肃当归统货价格每公斤50多元 去年同期价格达到每公斤80多元 [2] - 三七市场价格呈现显著下行趋势 9月29日三七价格指数跌至135.94点 较年初196.77点下跌30.9% [2] - 截至2025年9月 全国超60%监测药材品种价格出现下滑 [2] 供需失衡分析 - 本轮价格回落最根本原因在于近年来价格持续上涨引发的产能扩张 2021年至2023年部分中药材价格翻倍甚至数倍上涨 激发了药农种植热情 多地出现盲目扩种现象 导致2025年产出总量远超市场需求 [4] - 根据对384个常用大宗中药材品种的产需情况监控 预计2025年总产量为580万吨左右 但市场需求总量约为500万吨 整体过剩率达16% 根茎类药材库存充足 新货不断涌入市场 进一步压制价格反弹空间 [4] - 下游需求端增长乏力 形成供强需弱矛盾 中成药企业面临国家集采压力 利润空间被压缩 采购策略趋于保守 中标产品平均降价30%至50% 倒逼生产企业严格控制原料成本 压价采购成为常态 [5] - 中药饮片行业受临床使用限制等因素影响 医院端用量增长缓慢 政策红利尚未充分传导至消费终端 市场需求恢复滞后于供给扩张 [5] 资本炒作退潮影响 - 资本炒作退潮加速价格跳水 猫爪草 款冬花 紫河车等小众药材过去几年成为投机标的 价格脱离基本面疯狂上涨 随着监管趋严 资金撤离 这些品种迅速回归理性 [5] - 猫爪草从2024年初每公斤1200元暴跌至目前约每公斤110元 跌幅超90% 款冬花从2023年每公斤500元峰值回落至260元左右 [5] 政策与行业标准影响 - 政策层面强力介入重塑中药材产业生态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深入实施 中药材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龙头企业推行数字化管理 要求供应商提供溯源资料 [6] - 大量无法提供溯源证明的非规范化种植药材面临清仓处理 短期内集中流入市场 进一步加剧供过于求局面 [7] - 业内认为不符合新标准的传统药材将被排除在正规流通渠道之外 符合高标准的优质药材有望获得溢价空间 优质优价将成为未来市场主导逻辑 [7] - 云南白药中药资源事业群上半年实现对外收入9.14亿元 同比实现增长 说明具备稳定供应链 可控质量体系和品牌背书的企业依然能保持韧性 [7]
种子价格最大波动达5倍 产业规模第一的云南中药材产业如何迈向国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3 07:12
云南中药材产业政策与规划 - 云南省委省政府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 目标打造为第二个烟草产业并锚定千亿产业目标[1] - 提出《云南中药材种植养殖区划(2025—2027年)》做优做强十大云药等道地药材[5] - 《云南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目标2027年全产业链产值达2000亿元以上 种植规模稳定1000万亩 年产量150万吨以上[5] 云南中药材资源禀赋 - 云南拥有中药资源8138种 其中药用植物7899种 占全国资源44.2%[4] - 重点药材401种占全国71.22% 人工种植药材品种145种占全国48%[4] - 规模以上种植品种30种占全国10% 大宗品种10种占全国25%[4] 产业发展挑战 - 种子种苗体系不健全 规范化种源供应不足 自繁自育比重大影响质量一致性[4] - 种植结构待优化 大宗品种产能过剩 例如云南八角产量远超全国需求[4] - 产地加工能力不足 工艺落后导致产值流失 例如云南当归缺乏精细分级和深加工[5] 价格波动特征 - 三七种子价格波动达4-5倍 区间30元/斤至170元/斤[2] - 三七种苗价格在50元/1100棵至300元/1100棵浮动[2] - 成品三七价格波动幅度25%-30% 品质差异导致15%左右价格波动[2] - 截至2025年9月全国中药材价格持续下滑 超60%监测品种出现跌价[3] 云南白药产业链整合 - 实施"六统一"发展战略 统一种植区划/种源研发/种植标准/产地加工/收购销售/管理体系[7] - 建立7个产地仓项目包括文山三七/屏边砂仁/巍山红花/丽江当归/双柏茯苓等[7] - 成立种业科技公司 实现十大云药创新种源全覆盖 按"一个品种+专家团队+3-5家合作伙伴"模式开展良种选育[7] - 打造数字化交易平台"数智云药" 认证种植户1.9万户 带动全省种植户22万人 累计交易额突破12亿元[8] 药食同源新机遇 - 药食同源产品日益受年轻消费者喜爱 为中药材产业市场扩容提供新空间[1][9] - 云南白药开发当归/木香天然香精香料 茯苓/黄精化妆品原料 三七植萃液/草果饼干等健康食品[9] - 药食同源产品可快速获得市场反馈和收益 食品属于大众消费且复购率极高[9] - 药食同源正从细分市场走向大众消费领域 为品牌差异化提供机遇[10] 国际化发展进展 - 云南毗邻东南亚国家 具备共建一带一路政策红利和RCEP优势[11] - 2024年云南中药材进口量5.84万吨 货值6.16亿元 均居全国首位[12] - 磨憨口岸2024年进口药材2008吨 货值1200余万元 品种包括鸡血藤/砂仁/土茯苓等[12] - 进口药材主要来自缅甸(广天仙子/补骨脂)/越南(鸡血藤/胖大海)/老挝(砂仁/土茯苓) 补充国内紧缺资源[12]
价格波动达5倍!产业规模第一的云南中药材产业如何迈向国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18:59
云南中药材产业政策与规划 - 云南省委省政府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 目标打造为第二个烟草产业并锚定千亿产业目标 [1] - 提出《云南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5—2027年)》 目标2027年全产业链产值达2000亿元以上 种植规模稳定在1000万亩左右 年产量150万吨以上 [5] - 通过中药材种植养殖区划持续做优做强十大云药和十大健康资源等道地药材 [5] 云南中药材资源禀赋 - 云南拥有中药资源8138种 其中药用植物7899种 占全国资源的51.56% [3] - 重点药材401种占全国71.22% 人工种植药材品种145种占全国48% 规模以上品种30种占全国10% 大宗品种10种占全国25% [3] - 云南立体气候明显 光热资源充足 土壤类型多样 适合多种中药材种植 [3] 产业现状与挑战 - 中药材价格波动较大 三七价格波动幅度达25%~30% 种子价格波动可达4~5倍 [2] - 截至2025年9月全国中药材价格持续下滑 超60%监测品种出现跌价 [2] - 产业发展存在掣肘:种子端种源供应不足 种植端结构需优化 加工端产地加工能力不足导致产值流失 [4][5] 云南白药产业链布局 - 实施"六统一"发展战略 统一种植区划/种源研发/种植标准/产地加工/收购销售/管理体系 [6] - 建立7个产地仓项目 包括文山三七/屏边砂仁/巍山红花/丽江当归/双柏茯苓等 [7] - 成立种业科技公司 实现十大云药创新种源全覆盖 开展良种选育工作 [7] 数字化与创新平台 - 推出中药材一站式产地直供平台"数智云药" 认证种植户达1.9万户 带动全省种植户22万人 累计交易额突破12亿元 [7] - 通过订单农业模式按GAP标准进行种植管理 对种植户公开收储即采即检 [7] 精深加工与产品创新 - 开发基于当归/木香等的天然香精香料 茯苓/黄精等功能性化妆品原料 成功孵化三七植萃液/草果饼干等创新健康食品 [8] - 云南白药以药品和健康品为第一曲线 滋补/美肤/医疗器械为第二曲线发展增量 [8] - 药食同源产品快速获得市场反馈和收益 正从细分市场走向大众消费领域 [8][9] 国际化发展与进出口 - 2024年云南中药材进口量达5.84万吨 货值6.16亿元 均居全国首位 [11] - 磨憨口岸截至6月30日进口药材2008吨 货值1200余万元 品种包括鸡血藤/砂仁/土茯苓等 [11] - 通过勐康/磨憨药材进口边境口岸 从缅甸/越南/老挝等国进口国内需求量较大的药材品种 [10][11] 市场机遇与区位优势 - 云南毗邻东南亚国家 具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RCEP政策红利和区位优势 [1][10] - 东南亚市场对中国传统医药认可度高 为企业出海提供机遇 [10] - 云南建设面向西南/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中药材交易中心地位预计进一步凸显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