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远海风电
搜索文档
点亮科技树,新兴未来产业图谱系列(1):驶向深蓝,深海科技浪潮将至
长江证券· 2025-11-06 16:44
核心观点 - 深海科技产业在政策规划与产业趋势共振下迎来重要发展机遇,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其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4][7]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占GDP比重达7.8%,深海科技相关产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4][7][36] - 产业投资聚焦三大核心主线:深海装备技术突破、海洋数字化应用、深远海风电开发[4][8] - 深海科技国产化技术实现系统性突破,产业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化落地"阶段[42] 政策支持分析 - 国家层面政策演进路径明确,从技术探索逐步转向海洋经济开发,2025年政策发布密度显著提升[16][17] - 地方层面沿海省市密集布局,深圳、上海、广东等地通过资金扶持、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24][25] - "十五五"规划预计将深海科技作为重点方向,历史数据显示五年规划提及的新兴赛道往往实现阶段性上涨收益[27][28] - 政策聚焦导向从技术探索转向海洋经济开发,通过深海科技突破释放海洋经济潜力[20] 产业趋势特征 - 深海科技以"三深"技术体系为核心,包括深潜(深海潜水探测)、深钻(深海钻探取样)和深网(海底观测组网)[32] - 2024年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电力业增速分别达14.9%、9.1%、14.7%,显著高于其他海洋产业[36] - 预计2025年海洋生产总值将突破13万亿元,2024-2025年增长率达23.3%,深海科技产业规模有望超过3.25万亿元[38] - 国产化技术实现突破性进展,包括"深海一号"二期工程投产、7芯光纤海缆试验段铺设等关键成果[42] 产业链结构 - 上游深海材料分为装备耐压壳体材料(钛合金、高强度钢等)和深潜用功能材料(复合泡沫材料、防腐涂料等)[7][44][46] - 中游装备制造包括深海探测系统、水下作业装备等,系统集成涵盖港口运营、海底观测网络等基础设施[7][33][51] - 下游应用聚焦资源开发(油气、矿产、风电)和海洋数字化(海底数据中心、海底通信网)[7][34][58] - 产业链各环节技术门槛较高,材料需应对高压、高盐腐蚀、低温等极端环境挑战[44] 投资主线研判 - 深海装备领域重点关注"深潜"技术,载人潜水器、遥控无人潜水器等装备商业化进程最为领先[8][64] - 海洋数字化中海底数据中心PUE值低至1.07-1.10,可实现节能30%以上,海底通信网承担全球95%以上国际数据流量[8][58][68] - 深远海风电技术可开发量超1200GW,是近海的3-4倍,政策将其纳入海洋强国战略顶层设计[8][73] - 各细分赛道均处于规模化开发前的关键窗口期,产业逻辑清晰且中长期发展空间明确[63][73]
中国电建上半年经营指标保持“稳中有进” 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31 21:49
核心财务表现 - 新签合同额6866.99亿元 同比增长5.83% [2] - 营业收入2927.57亿元 同比增长2.66% [2] - 归母净利润54.26亿元 [2] 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 战新产业营收占比超四成 新能源与储能业务稳健增长 [3] - 风电新签合同1429.02亿元 同比增长68.78% [3] - 水电新签合同1004.56亿元 同比增长66.67% [3] - 重点布局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四大领域 培育深远海风电/氢能等N个细分赛道 [3] 清洁能源装机规模 - 控股并网装机容量3515.86万千瓦 [3] - 风电装机1082.74万千瓦 同比增长20.45% [3] - 太阳能装机1304.08万千瓦 同比增长60.87% [3] - 水电装机709.24万千瓦 同比增长3.53% [3] 海外业务拓展 - 国际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17.5% 显著高于整体增速5.83% [5][6] - 境外收入同比增长5.98% 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2.66% [6] - 在上合组织能源会议签约315.79亿元 金额占比中外企业总额78.95% [6] - 境外新签240个1亿美元以下项目 占境外合同额21.39% [7] 科技创新投入 - 研发费用79.42亿元 侧重战新产业与数字化投入 [8] - 2项成果入选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4件专利获行业特等奖 [8] - 数字化新签合同210.06亿元 涵盖数据中心/智算中心等项目 [8] 品牌与工程里程碑 - 发布电建绿色砂石品牌 风电塔筒与光伏支架品牌化建设见效 [4]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 公司参与规划建设逾40年 [2]
近30份估值提升计划出炉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再出实招
上海证券报· 2025-05-15 02:52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估值提升计划 -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是中央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载体和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 近期部分长期破净央企制定估值提升计划以增强投资者信心 [2] - 破净现象在基建 钢铁 银行等行业出现频率较高 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将解决长期破净问题纳入年度重点工作 [2] - 今年以来已有27家破净央企披露估值提升计划 超50家央企披露市值管理制度 多数央企已完成市值管理专班组建 [2] 价值创造措施 - 中国电建将重点培育深远海风电 氢能 新型储能 地热能 土壤修复 工程AI 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3] - 中国建筑将以建筑工业化 数字化 绿色化为抓手转型升级 开展"AI+"专项行动 加快建设建筑业大模型 [4] - 新钢股份将持续强化算账经营 对效益差生产线控产 鞍钢股份将严控各项费用支出 加强前置管理 [4] 并购重组策略 - 宝钢股份计划通过并购重组将产能规模提升至8000万吨以上 巩固优势品种市场地位 [5] - 中国交建将加大子公司主业专业化整合力度 通过资本运作整合优质资产 促进产业链协同 [5] - 际华集团将对不符合发展战略的资产进行剥离 盘活闲置资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6] 投资者回报机制 - 大秦铁路计划2025年现金分红不低于归母净利润55% 保持分红政策连续性 [7] - 招商港口计划2025-2026年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40% 上海能源2024年分红比例提升至40%并计划继续提高 [7] - 今年4月以来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拟实施增持回购规模超300亿元 已建立高效响应机制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