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通金融ETF(513190)

搜索文档
大象起舞!银行市值涨超2万亿!银行ETF基金(515020)涨超2%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4 14:16
银行股表现 - 2025年下半年仅4个交易日多只银行股价格再度创下历史新高 [1] - 上半年银行板块持续受益于高股息板块投资热度 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快并频频举牌上市银行 [1] - 政策红利下中央汇金持续增持 ETF等指数基金大幅加仓 多因素催化银行板块持续上涨 [1] 上涨驱动因素 - 银行板块红利价值逻辑有所降温 政策红利下的资金裂变成为主导银行估值重塑的核心驱动 [1] - 增量资金流入银行板块多数由政策推动 包括中长期资金入市 公募基金欠配调仓 汇金增持和被动型指数ETF发展 [1] - 保险负债成本相对大部分金融资产收益率较高 以银行为代表的高股息资产配置需求提升 [2] 市场展望 - 多家券商在2025年银行业中期投资策略中保持乐观看法 [1] - 中金公司看好银行相对收益和绝对收益 H股表现好于A股 [2] - 保险资金投资港股可免除股息税 H股银行相对A股银行股息更具吸引力 [2] 基本面分析 - 核心主业企稳有望支撑银行整体基本面保持稳健 [2] - 利差业务和负债端成本展现积极信号 对全年板块营收表现无需过度担忧 [2] - 板块平均股息率达到4.01% 监管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措施持续增强股息配置价值吸引力 [2] 投资建议 - 有闲置资金配置需求的投资者可考虑银行板块 [2] - 港股市场银行股估值更低 可效仿险资选择H股银行占比约65%的投资标的如港股通金融ETF(513190) [2]
港股上半年回报最稳定的行业
搜狐财经· 2025-06-30 19:41
今年上半年,南向资金净流入港股超7200亿港元,即使下半年的净流入力度减半,南向资金全年净流入港股的金额也有望达到1万亿港元。而下半年南向 资金的流向,可能还是以红利资产相关的行业为主。 港股上半年正式收官,回顾上半年市场资金的风格变化,一句话总结就是南向资金去哪,市场赚钱效应就在哪。 一季度以deepseek驱动的互联网股修复估值行情,南向资金增配互联网股,互联网股跑出优秀的涨幅回报;二季度市场主题是关税不确定性,南向资金增 配高息股的红利资产,红利资产在二季度也跑出优于大市的涨幅。 得益于南向资金的转变,因此看到像港股央企红利ETF(513910)二季度的涨幅为10%,而持仓集中在银行/保险类红利资产的港股通金融ETF(513190) 涨幅为12.5%,两支ETF均跑赢恒生指数4%的涨幅。 展望港股下半年的行情,基于市场机会不清晰的震荡格局未改变,南向资金的配置策略可能还是以红利资产为主,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港股央企红利ETF (513910)和港股通金融ETF(513190)来抄南向资金的作业,构建更符合市场结构性风格的配置。 红利资产仍是下半年的核心主线 从下图中看,截止6月25日,上半年南向资金净流入 ...
涨爆了!飙升198%!成交额远超腾讯阿里!
格隆汇APP· 2025-06-25 18:29
市场表现 - 国泰君安国际股价单日暴涨198.39%,成交额达163.85亿港元,换手率68.5%,成为港股成交额最高个股[1] - 金融科技ETF华夏(516100)单日飙涨7.60%,近一年涨幅达114.53%[23] - A股创业板指数大涨3.11%,港股三大指数涨幅约1.5%[5] - 稳定币概念股四方精创20日涨幅149.82%,恒宝股份涨129.49%,多只金融科技股涨幅超60%[15][16] 政策驱动 - 央行等六部门联合发文推动资本市场稳定发展,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8] - 国泰君安国际获香港证监会批准升级为虚拟资产交易服务牌照,成为首家具备全方位虚拟资产服务能力的中资券商[9] - 香港《稳定币条例》立法落地,京东进入港元锚定稳定币沙盒测试第二阶段[12] - 央行行长在陆家嘴论坛首提稳定币,肯定其在重塑支付体系中的作用[13] 行业趋势 - 全球稳定币市场规模从2020年50亿美元增长至25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00%[19] - 机构预测10年后稳定币规模或达4万亿美元,占全球链下结算额比例从0.4%提升至3-4%[21] - 稳定币跨境支付成本仅1%,远低于传统跨境汇款6.7%的平均成本[19] - 22家券商近期发布43篇稳定币专题研报,6月相关路演及电话会议达57场[17] 企业动态 - 蚂蚁集团旗下业务主体计划申请香港稳定币牌照[13] - Circle上市后股价最高涨幅860%,市值达500亿美元[11] - 金融科技ETF华夏(516100)稳定币含量达20.66%,位居全市场ETF第一[25] - 港股通金融ETF(513190)规模较年初暴增472%,近12个月股息率7.87%[28] 板块表现 - A股炒股软件板块单日涨幅14.48%,金融科技板块涨5.90%[6] - 大金融板块掀涨停潮,券商保险、银行、数字货币等概念涨幅居前[5] - 国盛金控、湘财股份2连板,天风证券涨停,东方财富涨超9%[16] - 金融科技ETF华夏前三大权重股为恒生电子(7.32%)、拉卡拉(2.52%)、四方精创(1.93%)[26]
热点解读:长钱入市,基本面筑底,关注银行红利板块投资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6-25 10:07
银行板块表现 - 银行(申万一级)指数今年以来累计涨幅14.11%,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一,二季度以来银行股持续上涨,一批银行个股连续创出历史新高 [1] - 高股息策略继续强势演绎,资金面催化下银行板块绝对收益、相对收益明显,在全球宏观事件频发、市场风险偏好下移背景下,获取稳定绝对收益成为主流投资选择 [1] - 银行板块估值在基本面未见明显改善情况下实现稳步复苏,目前交易拥挤度指标未达前期高点 [1] 资金流向 - 险资对高股息权益资产配置需求大,银行板块估值在0.6-0.7倍间,配置性价比高,股息率保持在4%以上 [2] - 南向资金持续买入港股及H股银行,国有大行H股兼具稳定基本面与高股息,工行、建行、中行等国有大行港股通占比较年初显著提升 [2] - 沪深300获中央汇金多次增持,多家银行调入重要跟踪指数,沪农商行和渝农商行调入沪深300和上证180,兰州银行调入中证100,成都银行调入上证180 [2] - 公募基金对银行存在严重低配,2024年公募基金配置权重为3.84%,低于沪深300权重13.67%,低配程度达9.83% [3] 基本面分析 - 信贷增速保持7%-8%左右,存款定期化趋势逐步放缓,期待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落地后中小企业、零售信贷需求改善 [4] - 负债端成本优化对冲LPR下调影响,息差降幅有望继续收窄 [4] - 中收边际改善但其他非息明显拖累,资本市场回暖带动中收改善 [4] - 不良率保持稳定,得益于房地产风险持续出清和城投化债平稳落地,零售贷款资产质量仍存在边际恶化可能 [4] 交易特征 - 国有行A股成交额占比和换手率明显低于2024Q3、2024Q1、2023Q2等前期行情高点 [5] - 城商行换手率和成交额占比上升,是本轮机构加仓银行股主力品种 [5] - 农商行换手率显著提升,二季度以来迎来交易性行情,沪农商行、渝农商行受纳入沪深300指数利好催化 [5] 相关ETF产品 - 银行ETF基金(515020)跟踪中证银行指数,截至2025年6月23日股息率5.19%,PE7.21倍,PB0.72倍 [5] - 港股通金融ETF(513190)跟踪中证港股通内地金融指数,内地银行权重占比超60%,截至2025年6月23日股息率8.18%,PE6.48倍,PB0.58倍 [6] - 红利低波ETF基金(159547)跟踪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银行占比49.2%,截至2025年6月23日股息率5.29%,PE8.25倍,PB0.84倍 [6]
千亿定增落地!年内第三家
搜狐财经· 2025-06-20 15:51
邮储银行定增落地 - 邮储银行完成超千亿定增 财政部成为第三大股东 此次定增是公司首次获得国家大规模注资 [1] - 募集资金总额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支持未来业务发展 [1] - 本次定增属于政府5000亿元特别国债计划的一部分 用于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 [1] 四大行定增进展 -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 邮储银行集体发布定增公告 计划募资总额5200亿元 其中财政部出资5000亿元 [1] - 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已完成定增 分别募资1200亿元和1650亿元 财政部认购1124 2亿元和1650亿元 [1] - 三家银行从发布定增公告到完成募资仅用时两个半月左右 推进速度较快 [1] 资本夯实的战略意义 - 此次注资不仅是短期资本补充 更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深层布局 [2] - 有助于化解债务风险 撬动信贷杠杆 研究表明资本充足率高的银行补充资本后信贷增速可提升15%~20% [2] - 优化资本结构 稳定分红预期 2020年后国有行分红率持续高于核心一级资本内生增速 导致资本内生比例下降 [2] 中长期影响 - 定增直接提升核心资本占比 为长期稳定分红提供保障 [2] - 资本夯实后盈利韧性增强 尽管短期股息率小幅回落 但长期分红稳定性更受关注 [2] - 资本夯实与信贷扩张将形成"稳增长—提收益—促分红"正向循环 [2] 投资机会 - 投资者可借道银行ETF基金(515020) 港股通金融ETF(513190)等工具把握政策红利与估值修复机遇 [2] - 布局经济复苏主线下的确定性机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