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杯百香果

搜索文档
2025年5月杭州市富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通告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5-27 17:29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 - 富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期对28批次食品进行抽检,涵盖餐饮食品、豆制品、茶叶及相关制品、糕点、粮食加工品等多个品类,所有样品均合格,不合格批次为0 [4] 抽检食品品类分布 - 抽检品类包括饮品(如满杯百香果、多肉葡萄、珍珠奶茶等)、豆制品(如臭豆腐)、茶叶、糕点(如老方麻酥糖、手工酥饼)、粮食加工品(如粉条、饺子皮、馄饨皮)以及酒类(如高粱酒) [4][5] 被抽检企业信息 - 涉及企业包括杭州富阳宇汀饮品店、杭州灵感之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富阳北路店、杭州富阳臭得香豆制品坊、杭州富阳旭云茶叶加工坊、杭州富阳恩芯茶叶小作坊等 [4][5] - 部分企业地址位于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永昌镇等地,如杭州富阳松溪茶厂位于新登镇松溪村,杭州富阳富春江茶厂位于新登镇湘主村 [5] 食品生产日期及规格 - 抽检食品生产日期集中在2025年3月至4月,如茶叶生产日期为2025年4月3日至4月15日,糕点生产日期为2025年4月1日至4月16日 [4][5] - 部分食品标注规格型号,如臭豆腐为350克/盒,老方麻酥糖为400克/袋,空气馍为360克/袋 [4][5]
蜜雪集团(02097.HK):茶饮下沉与出海标杆,未来成长空间几何?
国信证券· 2025-05-27 12: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1][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依托供应链的飞轮效益,蜜雪冰城 2021 年至今实现穿越经济周期的增长,2025 年登陆资本市场后,其后续增长、下沉市场、品牌出海以及供应链赋能下新品牌发展前景受关注 [14] - 蜜雪集团成长逻辑可简化为门店规模*单店创收,供应链降本放大盈利能力,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为 55.4/66.5/78.3 亿元,同增 24.8%/20.1%/17.7%,给予 2025 年 PE 目标 38 - 40x,对应未来 1 年合理 RMB 市值区间为 2104 - 2215 亿,较现价有 14.3 - 20.3%的涨幅空间 [3][4] 各部分总结 蜜雪集团:平价茶饮龙头,下沉与出海标杆 - 公司 1997 年成立,2024 年底全球门店超 4.6 万家成全球最大现制饮品企业,2025 年 3 月在港交所上市 [15] - 产品定位 2 - 8 元高性价比,TOP5 常青品出杯量超 4 成,幸运咖核心产品 5 - 10 元 [21][22] - 创始人兄弟持股 82.54%,高管通过股权激励绑定,产业资本阵容强大,基石投资者锁定期 6 个月,控股股东与高管持股锁定期 1 年 [23][24][26] - 围绕加盟模式创收是核心战略,商品销售是创收核心,毛利贡献占比 92%,加盟初始费用门槛低 [31][33] - 2021 - 2024 年门店复合增速 32.5%,出海扩张成效显著,国内乡镇下沉市场是主战场 [34][35] - 2024 年营收 248.3 亿元/+22.3%,净利润 44.54 亿元/+39.8%,毛利率提升,IPO 资金用于扩充产能、IP 打造及数字化建设 [39][42] 现制茶饮:赛道百舸争流,蜜雪执牛耳 - 行业从植脂末茶粉到真茶鲜奶鲜果,从消费升级到回归真实价值 [45] - 现制饮品市场规模超 5000 亿元,2023 - 2028 年 CAGR 约 17.6%,2025 年现制茶饮市场规模约 3109 亿元,2023 - 2028 年 CAGR 约 19.7% [51][56] - 2023 年前五大现制茶饮品牌 GMV 占比约 5 成,蜜雪冰城领先优势明显,横向对比平价赛道优势依旧突出 [62][63] - 东南亚是茶饮出海首选,2025 年市场规模约 686 亿人民币,2023 - 2028 年 CAGR 为 21.4%,蜜雪冰城出海已拔头筹 [68][74] 成长展望:供应链为根基,三驾马车驱动 - 成长公式为单店创收*门店规模*供应链赋能 [3][89] - 单店创收=单店 GMV*成本抽成(约 40%),预计 2025 - 2027 年单店 GMV 为 145.4/149.3/152.7 万元,增速 4.8%/2.7%/2.3% [3][91] - 预计 2025 - 2027 年门店分别净增 7700/8855/8930 家,由蜜雪下沉、出海及幸运咖驱动 [3] - 预计 2025 - 2027 年毛利率稳中有增分别为 32.5%/32.6%/32.7% [3] 中期思考:门店突破 4.6 万后,我们还可以期待什么? - 5 年期维度测算,蜜雪集团门店规模有望达 10 万家,蜜雪国内、海外、幸运咖分别贡献成长 [4] - 中性偏乐观假设下 2030 年蜜雪集团收入/归母净利润有望达 645/119 亿元 [4] - 公司致力孵化“雪王”IP 出圈,IP 商业化成长值得期待 [4] 盈利预测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20,302|24,829|30,834|36,729|43,097| |(+/-%)|49.6%|22.3%|24.2%|19.1%|17.3%|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3137|4437|5535|6649|7828| |(+/-%)|57.1%|41.4%|24.8%|20.1%|17.7%| |每股收益(元)|8.26|11.69|14.58|17.51|20.62| |EBIT Margin|15.2%|19.3%|21.3%|21.6%|21.8%| |净资产收益率(ROE)|29.9%|29.7%|27.0%|24.5%|22.4%| |市盈率(PE)|59.5|42.1|33.7|28.1|23.9| |EV/EBITDA|59.7|38.9|28.6|23.9|20.4| |市净率(PB)|17.78|12.49|9.12|6.88|5.34|[5]
蜜雪集团(02097):茶饮下沉与出海标杆,未来成长空间几何?
国信证券· 2025-05-27 11: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依托供应链的飞轮效益,蜜雪冰城 2021 年至今实现穿越经济周期的增长,2025 年登陆资本市场后,其后续增长、下沉市场、品牌出海以及供应链赋能下新品牌发展前景受关注 [14] - 蜜雪集团成长逻辑为门店规模*单店创收,供应链降本可放大盈利能力,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为 55.4/66.5/78.3 亿元,同增 24.8%/20.1%/17.7%,给予 2025 年 PE 目标 38 - 40x,对应未来 1 年合理 RMB 市值区间为 2104 - 2215 亿,较现价有 14.3 - 20.3%的涨幅空间 [3][4] 各部分总结 蜜雪集团:平价茶饮龙头,下沉与出海标杆 - 公司 1997 年成立,2024 年底全球门店超 4.6 万家成全球最大现制饮品企业,2025 年 3 月在港交所上市 [15] - 蜜雪冰城 TOP5 常青款出杯量占比超 4 成,定位 2 - 8 元高性价比;幸运咖核心产品 5 - 10 元,2024 年底门店突破 4500 家 [21][22] - 创始兄弟持股 82.54%,产业资本阵容强大,高管通过股权激励绑定,核心高管职权架构清晰、经验丰富 [23][24][29] - 公司围绕加盟模式创收,商品销售是核心,2024 年商品销售、设备销售、加盟及相关服务收入占比分别为 94.5%、3.0%、2.5%,毛利贡献分别为 91.9%、1.9%、6.2% [31] - 加盟初始费用门槛低,2021 - 2024 年门店复合增速 32.5%,出海扩张成效显著,国内乡镇下沉市场是主战场 [33][34][35] - 2024 年营收 248.3 亿元/+22.3%,净利润 44.54 亿元/+39.8%,毛利率提升因供应链赋能,IPO 资金用于扩充产能、IP 打造及数字化建设 [39][42] 现制茶饮:赛道百舸争流,蜜雪执牛耳 - 现制茶饮行业从植脂末茶粉到真茶鲜奶鲜果,从消费升级到回归真实价值,2023 年以来回归高性价比需求 [45] - 2023 年现制饮品市场规模达 5175 亿元,2018 - 2023 年 CAGR 22.5%,预计 2023 - 2028 年 CAGR 17.6%;2025 年现制茶饮市场规模约 3109 亿元,2018 - 2023 年 CAGR 24.7%,预计 2023 - 2028 年 CAGR 19.7% [51][56] - 2023 年前五大现制茶饮品牌 GMV 占比约 5 成,蜜雪冰城领先,横向对比平价赛道优势突出 [62][63] - 东南亚是茶饮出海首选,2025 年市场规模约 686 亿人民币,2023 - 2028 年 CAGR 21.4%,蜜雪冰城出海拔头筹,2024 年海外门店扩张降速,全球化需因地制宜 [68][74][77] 成长展望:供应链为根基,三驾马车驱动 - 蜜雪集团成长公式为单店创收*门店规模*供应链赋能 [3] - 单店创收=单店 GMV*成本抽成(约 40%),2024 年单店 GMV 同比走低,预计未来 3 年单店 GMV 稳中有增,高复购大单品构筑基本盘,消费复苏和渠道扩容助力增长 [91][93][100] - 预计 2025 - 2027 年门店分别净增 7700/8855/8930 家,由蜜雪下沉、出海及幸运咖扩张驱动 [3] - 供应链规模提效,预计 2025 - 2027 年毛利率稳中有增分别为 32.5%/32.6%/32.7% [3] 中期思考:门店突破 4.6 万后,我们还可以期待什么? - 5 年期维度测算,蜜雪集团门店规模有望达 10 万家,蜜雪国内(6.5 万)、海外(1.5 万)、幸运咖(1.5 - 2 万)贡献成长 [4] - 中性偏乐观假设下,2030 年蜜雪集团收入/归母净利润有望达 645/119 亿元 [4] - 公司致力孵化“雪王”IP 出圈,IP 商业化成长值得期待 [4] 盈利预测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20,302|24,829|30,834|36,729|43,097| |(+/-%)|49.6%|22.3%|24.2%|19.1%|17.3%|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3137|4437|5535|6649|7828| |(+/-%)|57.1%|41.4%|24.8%|20.1%|17.7%| |每股收益(元)|8.26|11.69|14.58|17.51|20.62| |EBIT Margin|15.2%|19.3%|21.3%|21.6%|21.8%| |净资产收益率(ROE)|29.9%|29.7%|27.0%|24.5%|22.4%| |市盈率(PE)|59.5|42.1|33.7|28.1|23.9| |EV/EBITDA|59.7|38.9|28.6|23.9|20.4| |市净率(PB)|17.78|12.49|9.12|6.88|5.34|[5]
蜜雪冰城ESG“答卷”:4.6万家门店背后的可持续之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5 14:52
公司ESG战略框架 - 以集团层面ESG治理为基础,从产品质量、伙伴福祉、回馈社会、环境保护四个方面履行ESG战略 [1] - 将食品质量与安全、供应链管理列为极高重要性ESG议题 [1] - 通过三二一产业链布局实现持续绿色升级 [1] 食品安全管理 - 子品牌"蜜雪冰城"开展ISO22000认证,"大咖国际"获得IS09001、IS0/FSSC22000等国际认证 [2] - 食品检测实验室具备120余项检测能力,微生物领域通过CNAS认可 [2] - 原材料管控严格,如爆款饮品使用90%原产地百香果且无添加剂 [4] - 门店实施《食品安全手册》标准化操作,建立多层次检查体系 [4] - 2024年开展271场次食品安全培训,覆盖超50000人 [4] 产业链绿色升级 - 在重庆潼南建立柠檬全产业链基地,通过科技+公益+人才体系帮扶农户 [6][7] - 捐赠水肥一体化设备及有机肥,推动柠檬产业智慧化转型 [9] - 重庆生产基地采用阶梯式厂房设计,实现建筑成本降低与生态效益 [9] - 河南生产基地安装5.99兆瓦光伏组件,年发电量达6000兆瓦时 [10] - 广西生产基地光伏项目年发电量2614兆瓦时 [10] 国际化发展 - 海外门店覆盖11国达4800家,东南亚市场超4000家 [10][11] - 建立覆盖38国的全球采购网络,采购越南百香果等优质原料 [10] - 在东南亚4国建立本地化仓储体系,计划扩大物流设施 [11] - 针对海外市场开发特色产品如超大杯柠檬水 [11] - 印尼市场推广可降解塑料包装,2024年可持续包装材料使用量达128880.16吨 [11][12] 消费者互动创新 - 联合腾讯公益推出"不要打包袋"行动,首月吸引2526万用户参与 [14] - 通过微信小程序零塑选项累计产生1.86亿环保订单 [14] 经营规模数据 - 拥有超4.6万家门店,覆盖中国及海外11国 [1] - 2024年营业收入超248亿元 [1] - 成为中国及全球规模领先的现制饮品企业 [1]
“现饮界拼多多”蜜雪冰城 :“雪王”封王底气何在?
海豚投研· 2025-03-13 19:49
蜜雪冰城的商业模式与竞争优势 公司概况与核心观点 - 蜜雪冰城从河南小镇起家,以年均近1万家门店的速度逆势扩张,截至招股书披露时门店总数超过45000家,超越星巴克成为全球门店最多的连锁现饮品牌 [1] - 公司上市后一周内股价飙涨50%,创造了港股最高融资认购额度,市场认可度高 [1] - 采用"高质平价"策略,五大单品均价全部在7元以下,占比近40%,其中冰鲜柠檬水、新鲜冰淇淋、珍珠奶茶成为中国现制饮品行业销量最高的三大单品 [3] - 2017年创立现磨咖啡品牌"幸运咖",同样聚焦低价赛道,拓宽产品品类 [3] 商业模式分析 - 营收95%以上来自商品和设备销售,充当"卖铲人"角色,向加盟商提供所有经营所需物资 [5] - 固定资产占总资产28%,远高于同行,主要投入在生产设备和自建仓储物流设施 [6] - 原材料60%自产,核心原材料100%自产,同行普遍在30%以下 [6] - 通过规模扩张摊薄固定成本,门店数量从2021年2万家飙升至近4.6万家 [6] 加盟商吸引力 - 前期投入显著低于其他品牌,设备费和装修费占比最大但金额较低 [7] - 平均回本周期14-16个月,短于行业平均的18-24个月 [7] - 高速扩张下单店模型稳健,单店日均零售额和订单量保持稳定 [8] 盈利能力 - 毛利率30%远低于可口可乐60%,但净利率15%以上媲美可口可乐 [1] - 在毛利率相近基础上,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远低于竞品,净利率遥遥领先 [9] 供应链与运营效率 供应链建设 - 2012年开始全面自建供应链,是行业最早实现全产业链布局的品牌 [10] - 上游通过直采模式大规模采购,柠檬采购价格较行业低20% [11] - 中游在五地建成生产基地,年综合产能约165万吨,核心原材料100%自产 [12] - 河南生产基地年产能121万吨,可生产七大类食材,产品种类最全 [13] - 下游自建仓储物流体系,包括五个中心仓和21个区域配送中心 [14] - 全国90%以上县级行政区门店可实现12小时内送达,配送成本低10%-15% [14] 门店运营 - 采用"工厂-店"模式,通过工业化规模生产降低原料成本 [16] - 组建1000余人区域经理团队,每人负责30-40家店,进行周度巡查 [16] - 对违规加盟商处罚严厉,首次使用非指定原材料罚款10-12万元 [16] 竞争格局与市场地位 行业格局 - 高端(20元以上)和中端(10-20元)市场集中度低,竞争激烈 [19] - 低端(10元以下)市场蜜雪市占率超30%,一家独大 [21] - 2024年放开乡镇地区加盟,预计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 [21] 竞争优势 - 形成"原料自产→成本优势→低价获客→高效运营→规模扩张→进一步摊薄成本"的正循环 [17] - 通过重资产、低毛利建立护城河,与Costco有异曲同工之妙 [17] - 产品价格接近包装饮料,竞争对手难以跟进 [17] IP战略 - 2018年创造"雪王"IP,通过线上线下全方位营销提升品牌曝光 [23] - 2025年雪王IP跻身顶流,排名超过玲娜贝儿和Jellycat [23] - IP帮助降低获客成本,快速建立品牌形象,提升消费者粘性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