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供应链赋能
icon
搜索文档
美团医药健康牵手四家口眼上游品牌 持续扩大“放心”系列“朋友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0 20:25
合作概况 -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美团医药健康与蔡司光学、安卓健、汉瑞祥科美勒、沃兰共4家上游品牌达成战略合作 [1][2][3] - 合作旨在通过平台能力与行业权威结合,共建正品验真与保障体系,推动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1][2] 眼镜行业合作细节 - 美团与蔡司光学将聚焦镜片正品验真环节,共建行业领先的镜片验真与正品保障体系 [1] - 合作从两个纬度展开:强化商家经营资质审核,确保眼镜门店具备官方或合规授权;共同建立镜片验真体系,在销售环节前置标准化正品验证流程 [1] - 中国眼镜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元,美团平台上2024年近视防控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89% [1] - 行业痛点包括镜片来源不明、验配专业度参差、售后保障缺失,损害消费者及上下游利益 [1] - 此次合作将深化美团已有的“放心配”项目服务体系 [1] - 蔡司光学表示将借助美团的流量数据和优质服务,为零售伙伴进行精准导流 [2] 口腔医疗行业合作细节 - 美团医药健康与士卓曼集团旗下安卓健、汉瑞祥科美勒、爱迪特旗下沃兰三大国际种植体品牌达成合作,扩大“放心种”项目覆盖范围 [2] - 中国面临超过20亿颗牙的市场缺口,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21%,老龄化加速催生巨大需求 [2] - 行业顽疾包括信息不透明、决策成本高与售后保障难 [2] - 美团“放心种”项目于今年3月推出,目前已覆盖全国305城2500余家口腔门店,提供“认证机构、专职医生、脱落保障、价格透明”四大承诺 [2] - 该项目是消费医疗领域对重决策服务的首次重大突破,打造行业首个“服务+保险”履约保障模式 [2] - 合作前“放心种”已涵盖奥齿泰、登腾、诺保科等品牌,此次合作标志着上游品牌范围持续扩大 [2] 合作意义 - 合作意味着美团的供应链赋能能力获得越来越多上游品牌的认可 [3] - 各方将携手发挥各自优势,为用户带来更加优质放心的服务体验 [3]
Quhuo(QH) - 2025 H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9-26 21:0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11.31亿元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的16.19亿元人民币下降30.2% [15] - 毛利润从2024年上半年的2480万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410万元人民币 [17] - 净亏损从2024年上半年的4650万元人民币扩大14%至2025年上半年的5300万元人民币 [22] - EBITDA亏损从2024年上半年的3480万元人民币扩大至2025年上半年的6020万元人民币 [2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现金及等价物和受限现金3310万元人民币,短期债务为1.18亿元人民币 [22] - 研发费用从2024年上半年的490万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60万元人民币 [20] - 管理费用从2024年上半年的7090万元人民币增加7.7%至2025年上半年的7630万元人民币 [18] - 专业服务费从2024年上半年的1450万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上半年的2520万元人民币,部分原因是ADS保险成本970万元人民币 [18] - 处置资产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700万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70万元人民币 [20] - 所得税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260万元人民币大幅增加至2025年上半年的1790万元人民币 [2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按需配送解决方案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14.99亿元人民币下降30.7%至2025年上半年的10.39亿元人民币,主要原因是优化业务并处置了多个表现不佳的服务站 [15] - 出行服务解决方案(包括共享维护、维修、车辆出口解决方案和航班服务解决方案)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1.005亿元人民币下降42.8%至2025年上半年的5740万元人民币,主要原因是车辆出口业务引入新商业模式导致销量下降,以及优化维修解决方案业务 [16] - 家政住宿解决方案及其他服务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2040万元人民币大幅增长70.8%至2025年上半年的3480万元人民币,主要得益于采用在线推广渠道 [16] - 家政住宿板块毛利润同比增长63.4% [6] - Home to Home业务收入增长83.6%,毛利润增长319.8%,毛利率提升至65.2% [7] - Lilac住宿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3.6% [8] - 二手车出口业务毛利润增长17.8%,毛利率从4.2%改善至7.0% [10]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坚持清晰的双轨战略:优化核心业务结构以追求高质量增长,同时加速发展第二核心业务以增强集团盈利基础 [3] - 在按需配送业务方面,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上游客户结构调整,公司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劳动力管理和运营投资,并关闭表现不佳的站点,将资源集中在回报更高的区域 [4][5] - 家政住宿业务方面,Home to Home通过自研小程序打造闭环系统,并计划向更多中国民宿运营商开放平台,从物业管理服务提供商转型为平台运营商 [7] - Lilac与贝壳合作,提供更全面的房产服务解决方案,并参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发起的 Benefit Life No. 1 Fund Trust Plan,探索从运营资产到数据资产再到金融资产的路径 [8][9] - 国际业务方面,采用传统信托模式和技术赋能与资源合作模式并行,后者通过与海外合作伙伴共同运营车辆,分享长期更高利润的收入,项目层面利润率达43% [11][12] - 计划借鉴住宿板块的资产金融化经验,解决车辆出口业务中的现金周期挑战,推动国际业务从基于车辆销售的线性增长向通过运营创造利润的更高质量发展模式演变 [12] - 与京东外卖达成合作,提供部分城市的配送服务,并预计与New World的供应链赋能合作在2025年全年将贡献约6000万元人民币收入 [13][14]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本地服务业经历了显著的结构性转变,激烈的市场竞争成为新常态 [3] - 国内外卖市场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配送平台将成本负担转嫁给服务提供商,以及主要上游客户的结构调整重塑了竞争格局 [4] - 相信随着整合期结束和运营效率提升,按需配送业务的规模效益和利润潜力可能在2025年下半年变得更加明显 [5] - 相信家政住宿业务的强劲表现反映了其运营模式和有效营销的成功 [7] - 相信与贝壳的合作可能为Lilac产生可扩展和可持续的收入增长 [8] - 相信技术赋能和管理专长将有助于建立全球汽车生态系统,提升盈利上限并建立更具持久性的竞争优势 [12] - 尽管按需配送业务面临压力,但核心业务保持韧性,第二核心业务取得进展,反映了战略的稳健性和执行力的强度 [13] 其他重要信息 - Home to Home的自研小程序已全面推出,允许用户浏览和搜索家居相关产品,与房东沟通,并在一个无缝过程中完成预订和支付 [7] - Lilac利用其专有数字显示系统,将清洁、维修和其他服务订单整合到统一的调度平台中,支持高效管理和高质量履行 [8] - 与贝壳的合作已覆盖成都、北京、上海、宁波和河南,预计将扩展至深圳、广州等城市 [8] - Benefit Life No. 1 Fund Trust Plan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总计1600万元人民币 [9] - 在阿塞拜疆与Auto和Boat的合作是技术赋能模式的范例,目前已有数百辆汽车处于管理之下 [11][12] - 与New World的供应链赋能合作自2025年5月以来已产生约1440万元人民币收入 [14]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趣活公司在信托合作中的具体角色以及该合作对未来财务业绩的影响 [24] - 公司的运营基于传统的BPO支付服务,但更进一步,将业务收入转化为数据资产,再转化为金融资产的投资,这不仅增强了流动性,也提高了资产回报 [25] - 趣活有限公司是该项目的发起人之一和核心运营商,Lilac是运营基地,确保房产以更高标准升级和管理,创造稳定的租金收入 [25] - 公司致力于证明所产生的应收账款,通过信托结构提前将未来现金流货币化并释放资本 [25] - 财务影响是直接的,首先带来更高利润率的收入,如资产管理费和资本收益,这与传统的劳动服务非常不同,改善了利润结构;其次改善了现金流,为扩展现有和新业务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26] - 这不仅是一次单一的业务成功,还证明了结合实地运营与金融赋能的新模式,为公司开辟了一条更轻资产、更盈利和可持续的增长道路 [26]
京东、高德低价揽客!酒旅预订迎黄金周“惨烈一战”
齐鲁晚报网· 2025-09-25 19:41
国庆黄金周OTA市场竞争态势 - 国庆黄金周临近,旅游市场预热氛围浓厚,消费者在多个在线旅游平台间比价和预订,呈现选择差异化 [1] - 各平台为抢占国庆旺季市场展开激烈竞争,包括京东、携程、同程、美团、去哪儿、高德、抖音等老霸主、新平台、内容电商、本地生活巨头齐聚 [2] - 平台通过新客特惠、立减券、免单卡、满减券等多种促销方式吸引用户,记者实测同一酒店房型在五个平台的价格分别为423元、484元、498元、494元、428元,显示价格差异 [1] 京东酒旅业务战略布局 - 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通过站台品酒会、直播烹饪等方式为京东酒旅业务吸引大量关注,强势入局为行业注入新变量 [3] - 京东正式官宣进军酒店行业,推出"京东酒店PLUS会员计划",以最高三年0佣金政策吸引商家,两天内收到近5万家酒店入驻申请 [3] - 京东APP首页为旅行频道开放一级入口,为酒旅业务引流提供重要支撑,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强大的供应链能力,目标是将行业成本降至原有水平的三分之一 [3][4] - 京东计划通过智能调度布草周转、冷链保障食材等方式,将非连锁酒店的供应链成本压缩至20%,旗下七鲜小厨已与锦江酒店达成合作 [4] 携程市场地位与挑战 - 携程作为行业龙头深陷内忧外患,因"调价助手"问题两度被监管点名,被指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强制操控商家定价,涉嫌违反《反垄断法》与《电子商务法》 [2][5] - 交银国际数据显示,携程GMV市场占有率为56%,相较于2019年67%的峰值下降11个百分点 [5] - 2025年上半年携程总营收287.14亿元,同比增长16.21%,但第二季度营收增速从一季度的30%回落至16%,增长动能减弱 [5] - 携程核心住宿预订业务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较去年同期放缓5个百分点,为抢占国庆市场推出会员权益升级和差价双倍赔付等补救举措 [5][6] - 相较于京东"三年零佣金"和抖音8%-10%的佣金率,携程的高佣金模式缺乏竞争力,不少酒店虽挂出携程"专属价"但实际通过其他低佣金平台接单 [7] 其他主要参与者竞争策略 - 同程旅行87%的用户来自非一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贡献62%订单量,其深耕下沉市场,深度绑定微信生态并与华为合作推出鸿蒙版本酒旅平台 [8] - 同程旅行以24.9亿元全资收购万达酒店管理公司,补齐高端酒店资源短板,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90.5亿元,同比增长11.5%,住宿预订业务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18.8% [8] - 抖音走内容团购路线,投入亿级补贴推出日历房团购、直播通兑券等产品,打造"短视频种草-直播间下单-到店消费"闭环模式,联合凯悦、亚朵等酒店集团实现"6折起订房" [9] - 高德地图推出"扫街榜"覆盖全国23万家酒店,通过信用评分体系为用户提供选择参考,凭借本地流量优势争夺市场份额 [9] - 小红书聚焦小众目的地,通过特色内容吸引用户关注,带动相关旅游产品搜索量暴涨3倍,以内容优势开辟酒旅市场新赛道 [9]
供应链赋能打造品牌竞争优势——武汉市世纪民生商贸有限公司创始人王静
搜狐财经· 2025-09-11 16:32
行业发展趋势 - 食品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消费市场分层 大众平价需求与高端品质健康情感价值细分市场并存 [1] - 零食赛道和批发供应链环节成为创业和企业新战场 渠道快速变化 消费习惯迭代 产品多样化趋势催生新机遇 [1] - 食品行业具极强韧性 存在刚性需求 覆盖巨大消费群体 承载生活品质和精神慰藉追求 [3] - 供应链稳定性与透明度成为品牌竞争力核心 高效运转 损耗可控 产品优质是关键 农产品深加工需市场嗅觉和资源转化能力 [3] - 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使地方农产品走上全国餐桌 源头品质把控和终端信任赢得成为行业突围关键 [3] 公司商业模式 - 实践供应链加品牌双重发展道路 为地方经济注入新活力 [3] - 坚持轻资产运营与极致成本管控 选择灵活运力规避风险 重视供应链效率以高周转降低损耗 [11] - 坚守质量标准 所有产品达到或高于国家检测线 品质视为品牌生命 [11] - 注重渠道管理 维护优质渠道 舍弃不良资源 线上线下融合布局 电商平台 社区团购和线下批发多点发力形成稳固市场网络 [13] - 售后无忧 信任第一 亲自参与选品包装和售后跟进 细节问题逐一落实 [13] 产品与品牌战略 - 产品为核心 消费者追求口感价格更渴望背后故事与情感 [9] - 创立潘岭品牌聚焦蛋品禽类和肉食等农产品 源于乡村服务城市 通过合作社和村委推动家家户户养鸡养鸭 建立养殖到加工再到销售全链条闭环 [9] - 创立简浅品牌主打烘焙零食 传递简简单单生活浅浅幸福 提供心灵层面温暖 2021年注册后凭精准定位与严格把控站稳零食市场 [11] - 产品线多样化 代理知名品牌和打磨自有产品并在红海市场保持独特竞争力 [11] 创始人与公司历程 - 创始人从超市导购餐馆经营者起步 2016年成立公司 亲力亲为搬货送货跑渠道整理资料 每天进出十几万货 [5] - 三年蛰伏投入供应链打磨与客户关系维护 基础打牢 2020年疫情时捐赠草莓和仓库物资援助 疫情后逆势扩张完成弯道超车 [7] - 从普通打工妹成长为两大自主品牌创始人 实现求生存到谋发展转变 [7] - 未来继续深耕零食供应链 加大自主品牌投入 推动农产品深加工项目落地 让更多乡亲在产业链条中受益 探索国际化路径 [17]
首店爆火后,京东美食MALL在10余城加速落地
观察者网· 2025-08-25 12:00
核心观点 - 京东旗下七鲜美食MALL通过业态创新、供应链赋能和品质管控实现首店成功,客流增长超三倍,正加速全国超10个城市扩张,验证"堂食+外卖"协同模式 [1][3][8] 业务表现 - 哈尔滨首店开业两个月客流增长超过三倍,逛购率近100%,外卖日单量相比开业初期增长100% [3] - 营收结构以堂食为主但外卖占比呈上升趋势,"堂食+外卖"协同效应初步显现 [3] - 客群结构从初期40-50岁周边居民扩展至20-40岁年轻主力消费人群,吸引远郊区打卡客群 [5] 竞争策略 - 通过"十大网红首店"引入稀缺品牌(如六必居二八酱奶茶)结合"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带动高客流 [3] - 国内首个全面推行后厨直播,实现食材处理与烹饪流程透明化 [5] - 跨店选一单配模式满足外卖多元化需求,优化商家堂食与外卖占比 [5] - 差异化商家配比兼顾老字号、非遗美食与网红品牌,覆盖多元客群需求 [4][5] 供应链创新 - 通过京东供应链优势实现食材隔日冷链配送(如六丁火烤肉从北京仓至哈尔滨),保障新鲜度并消除库存压力 [7] - 赋能商家轻量化经营:非自营配料线上下单配送(如咖啡熊牛奶糖包),压缩300万库存投入与人工成本 [7][8] - 供应链提效延伸至食材溯源和乡村振兴领域,通过数字技术提升出餐拣货效率 [7] 扩张计划 - 正与北京、西安、长春、呼和浩特等超10个城市接洽"一城开多店"计划 [1][8] - 选址优先一线、新一线及强二线城市核心商圈,结合数据赋能与用户画像挖掘潜力区域 [8] - 二期引入七鲜小厨(价格带10-20元)与七鲜美食MALL(价格带30-50元)形成互补,打通到店与到家全场景 [11] 商业模式 - 践行"前端不赚供应链赚"策略,通过供应链服务实现盈利 [7] - 与成熟物业公司合作降低风险,响应政府"首店经济"政策促消费稳就业 [8] - 宗旨优先服务本地人再服务外地人,避免同质化竞争 [9]
2025年第31周:跨境出海周度市场观察
艾瑞咨询· 2025-08-14 08:06
行业环境 2025年传媒行业分析报告:短剧扬帆出海,AI赋能迎来新机遇 - 国内短剧已进入成熟阶段,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化发展,盈利模式由IAP转向IAA,发行平台从小程序转向独立APP并拓展海外市场 [3] - 2023年进入爆发期,独立APP涌现,海外平台ReelShort爆火,2024年市场规模达504亿元,首次超越电影票房,用户6.62亿 [3] - 短剧回本周期短,产业链涵盖内容生产、分发和消费,动漫短剧增长快,受众以Z世代为主,与品牌营销、文旅等结合释放多元价值 [3] 中东、非洲、拉美:中企出海的新三极 - 2025年上半年中美关税博弈持续,中企加速布局非洲、中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中国品牌全球化进程加快 [4] - 专家指出三大趋势:转向全球年轻市场、中国科技形象转正、拓展潜力市场,全球消费情绪化与陪伴需求增长,宠物、游戏等产品受益于中国供应链和社交平台 [4] - 五大区域市场特点各异:欧美日门槛高,东南亚红利减退,非洲成新蓝海但需本土化,企业需"一国一策",长期布局 [4] 2025年上半年中国游戏出海报告 - 中国游戏出海加速,多地出台政策支持,如北京设立"出海服务专区",上海推动数字游戏产业,广东奖励优质项目 [5] - 25款常青游戏上半年海外收入约116亿元,其中《PUBG MOBILE》《原神》等5款月均收入超1亿元,14款潜力游戏中《Whiteout Survival》《崩坏:星穹铁道》表现突出 [5] - 未来混合休闲、女性向赛道及AI技术或成出海新趋势 [5] AI行业专题:中国企业出海巴西季度研究报告 - 中巴关系持续深化,中国是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和出口目的地,双边经贸合作涵盖农产品、矿产、机电等领域 [6] - 中国企业积极投资巴西基建、农业和能源,推动当地发展,2025年金砖峰会聚焦"人工智能治理",中国AI企业如DeepSeek的崛起推动全球合作 [6] 奶茶出海记 - 中国奶茶品牌正强势进军海外市场,成为跨文化"社交货币",茶颜悦色以电商模式进军北美,首批上线零售产品 [8] - 国内奶茶市场竞争激烈,市场增速放缓,促使品牌转向海外寻求增长,蜜雪冰城、喜茶等头部品牌已通过本土化策略在东南亚、欧美市场取得突破 [8] 中国汽车出海加速 - 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308.3万辆,新能源车占106万辆,增长75.2%,中汽协预测全年出口或超700万辆 [9] - 车企出海模式升级,转向技术输出,欧洲电动化需求增长但壁垒高,行业呼吁"高质量出海",避免无序竞争 [9] 头部品牌动态 霸王茶姬合资出海 - 霸王茶姬通过合资模式加速海外扩张,与马来西亚Magma Chain和泰国总统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分别持股60%和49% [10][11] - 合资模式虽能快速本地化,却可能削弱品牌控制权,长期战略分歧风险显著 [10][11] 锦江酒店"出海"提速 - 2025年暑期出境游市场显著复苏,锦江酒店加速海外布局,通过收购和整合国际品牌建立全球运营网络,覆盖五大洲 [12] - 锦江国际集团酒店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东南亚成为重点拓展区域,计划五年内在东南亚六国开设超100家酒店 [12] Govee出海奇迹 - Govee以智能氛围灯切入欧美市场,精准定位场景化需求和情绪价值,2023年营收超30亿元 [13] - 成功关键:差异化品类、技术可视化、圈层营销、健康流量结构(自然流量占95%) [13] 高德"出海" - 高德地图加速国际化布局,推出多语言地图和全球服务,覆盖200+国家及地区,首次实现盈利,主要依靠广告收入、车企合作及本地生活服务导流抽佣 [14][15] 旺仔品牌出海 - 旺旺海外布局广泛,业务覆盖70个国家,2023财年海外营收近12亿,2024年进入"全球100大糖果公司"前十 [16] - 出海策略为"保留特色,因地制宜",例如在东南亚推广米果类产品,在日本推出软糖和怀旧主题产品 [16] 酵色海外首店落地新加坡 - 橘宜集团旗下美妆品牌酵色加速出海,在新加坡乌节路开设首家海外线下专卖店,此前主要通过线上渠道拓展海外市场 [17] 长城汽车出海进军美国市场 - 长城汽车与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FF)合作,将魏牌高山改造为FX Super One进军美国市场,旨在规避美国对中国电动车加征的172.5%关税 [18] 沃兰特航空出海策略 - 沃兰特航空斩获17.5亿美元海外订单,成为中国eVTOL领域最大单笔国际订单,采取"三级跳"出海策略,优先布局东南亚市场 [19] 国产自动驾驶出海潮 - 百度萝卜快跑与Uber合作,挑战特斯拉和Waymo,萝卜快跑单量超Waymo且安全性优,通过Uber加速进入美国市场 [20] 叮咚买菜出海战略 - 叮咚买菜已选择沙特为首站,近期与香港DFI零售集团合作进军香港市场,主要通过与当地头部零售商合作,输出供应链能力和技术赋能 [21]
小菜园(0999.HK):多措并举优化运营效率 带动业绩增长
格隆汇· 2025-08-08 19:32
行业层面 - 2025年上半年社零餐饮收入同比增速除6月受"禁酒令"影响回调外,2-5月增速从2024年下半年低点逐步回升,可能因宏观政策滞后效应及多地消费券发放带动 [1] - 美团、淘宝、京东三家电商平台补贴对平价餐饮行业有较大助力 [1] - 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增速弱于社零餐饮,或受"八项规定"影响,结构性分化加剧 [1] - 6月17日人民网评强调严格区分违规吃喝与正当餐饮需求,未来餐饮板块增速或延续好转趋势 [1]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6-3.8亿元,同比增长28.57%-35.71% [1] - 净利润增长主要源于运营效率优化、成本费用管控及精细化管理提升 [2]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1亿元、8.45亿元、10.21亿元 [3] 公司运营策略 - 实现门店开发、原材料选购、员工培训、客户服务的全方位标准化运营管理 [2] - 运用信息技术提升运营能力,通过标准化机制和数字化赋能提高管理效率 [2] - 自建全冷链仓储物流供应链体系保证产品可控性与安全性 [2] - 通过数字化提升门店可复制性,加速门店扩张 [2] 品牌营销与扩张 - 7月28日高铁冠名列车首发,预计覆盖近10亿消费群体,提升品牌全国知名度 [2] - 7月启动香港首店装修,标志着"出海战略"迈出关键第一步 [2] - 未来围绕全球化、数字化与可持续化三大方向加速布局 [3] - 供应链赋能继续加密现有城市并进驻新城市 [3] 行业定位与发展 - 公司定位契合当前餐饮行业消费趋势 [3] - 有望凭借标准化管理、完备供应链和优越单店模型抢抓发展机遇 [3] - "菜手"品牌顺应消费趋势,成为公司第二大品牌 [3]
柠檬价格飙涨似黄金,茶饮店老板做不起柠檬水了
观察者网· 2025-06-16 21:38
柠檬价格上涨对茶饮行业的影响 - 安岳黄柠檬价格从3-4元/斤涨至7.5-10元/斤,涨幅近三倍[1] - 茶饮加盟商成本压力显著增加,一杯4元的柠檬水仅能使用一个柠檬制作两杯[1] - 大型连锁品牌如蜜雪冰城、古茗、柠季因自有柠檬生产基地受影响较小[1] - 中小品牌和自主品牌直接承受成本上涨压力,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1] 奶茶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 全国奶茶相关企业数量达40万家,市场规模超3500亿元[2] - 95后、00后贡献60%市场份额,20-30岁人群占比59%[2] - 深圳以13804家奶茶店位居全国第一,广州、重庆、成都、杭州紧随其后[2] - 羽衣甘蓝成为热门配料,价格从0.8元/斤最高涨至9元/斤,涨幅10倍[2] 雀巢与东航战略合作动态 - 双方联合推出云南单一产地挂耳咖啡,配合上海-日内瓦新航线开通[3] - 这是雀巢首次推出联名包装挂耳咖啡产品[3] - 雀巢在云南拥有20万亩咖啡种植基地,覆盖4.6万咖农[3] - 合作体现中瑞企业文化交流与贸易互通[3] 椰子水品牌if母公司上市进展 - IFBH Limited通过港交所聆讯,距递交招股书仅2个月[4] - if品牌在中国内地椰子水市场连续五年第一,2024年市占率34%[5] - 2024年收入1.58亿美元,净利润3331.6万美元,同比显著增长[5] - 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仅46名全职员工[5] 现制茶饮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 古茗在大众价格带市场GMV份额达17.7%,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78.8%[6] - 通过区域加密策略和加盟体系拓展下沉市场[6] - 自建供应链支持97%门店实现两日一配冷链配送[6]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0/23.6/27.2亿元[6]
蜜雪集团(02097):茶饮下沉与出海标杆,未来成长空间几何?
国信证券· 2025-05-27 11: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依托供应链的飞轮效益,蜜雪冰城 2021 年至今实现穿越经济周期的增长,2025 年登陆资本市场后,其后续增长、下沉市场、品牌出海以及供应链赋能下新品牌发展前景受关注 [14] - 蜜雪集团成长逻辑为门店规模*单店创收,供应链降本可放大盈利能力,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为 55.4/66.5/78.3 亿元,同增 24.8%/20.1%/17.7%,给予 2025 年 PE 目标 38 - 40x,对应未来 1 年合理 RMB 市值区间为 2104 - 2215 亿,较现价有 14.3 - 20.3%的涨幅空间 [3][4] 各部分总结 蜜雪集团:平价茶饮龙头,下沉与出海标杆 - 公司 1997 年成立,2024 年底全球门店超 4.6 万家成全球最大现制饮品企业,2025 年 3 月在港交所上市 [15] - 蜜雪冰城 TOP5 常青款出杯量占比超 4 成,定位 2 - 8 元高性价比;幸运咖核心产品 5 - 10 元,2024 年底门店突破 4500 家 [21][22] - 创始兄弟持股 82.54%,产业资本阵容强大,高管通过股权激励绑定,核心高管职权架构清晰、经验丰富 [23][24][29] - 公司围绕加盟模式创收,商品销售是核心,2024 年商品销售、设备销售、加盟及相关服务收入占比分别为 94.5%、3.0%、2.5%,毛利贡献分别为 91.9%、1.9%、6.2% [31] - 加盟初始费用门槛低,2021 - 2024 年门店复合增速 32.5%,出海扩张成效显著,国内乡镇下沉市场是主战场 [33][34][35] - 2024 年营收 248.3 亿元/+22.3%,净利润 44.54 亿元/+39.8%,毛利率提升因供应链赋能,IPO 资金用于扩充产能、IP 打造及数字化建设 [39][42] 现制茶饮:赛道百舸争流,蜜雪执牛耳 - 现制茶饮行业从植脂末茶粉到真茶鲜奶鲜果,从消费升级到回归真实价值,2023 年以来回归高性价比需求 [45] - 2023 年现制饮品市场规模达 5175 亿元,2018 - 2023 年 CAGR 22.5%,预计 2023 - 2028 年 CAGR 17.6%;2025 年现制茶饮市场规模约 3109 亿元,2018 - 2023 年 CAGR 24.7%,预计 2023 - 2028 年 CAGR 19.7% [51][56] - 2023 年前五大现制茶饮品牌 GMV 占比约 5 成,蜜雪冰城领先,横向对比平价赛道优势突出 [62][63] - 东南亚是茶饮出海首选,2025 年市场规模约 686 亿人民币,2023 - 2028 年 CAGR 21.4%,蜜雪冰城出海拔头筹,2024 年海外门店扩张降速,全球化需因地制宜 [68][74][77] 成长展望:供应链为根基,三驾马车驱动 - 蜜雪集团成长公式为单店创收*门店规模*供应链赋能 [3] - 单店创收=单店 GMV*成本抽成(约 40%),2024 年单店 GMV 同比走低,预计未来 3 年单店 GMV 稳中有增,高复购大单品构筑基本盘,消费复苏和渠道扩容助力增长 [91][93][100] - 预计 2025 - 2027 年门店分别净增 7700/8855/8930 家,由蜜雪下沉、出海及幸运咖扩张驱动 [3] - 供应链规模提效,预计 2025 - 2027 年毛利率稳中有增分别为 32.5%/32.6%/32.7% [3] 中期思考:门店突破 4.6 万后,我们还可以期待什么? - 5 年期维度测算,蜜雪集团门店规模有望达 10 万家,蜜雪国内(6.5 万)、海外(1.5 万)、幸运咖(1.5 - 2 万)贡献成长 [4] - 中性偏乐观假设下,2030 年蜜雪集团收入/归母净利润有望达 645/119 亿元 [4] - 公司致力孵化“雪王”IP 出圈,IP 商业化成长值得期待 [4] 盈利预测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20,302|24,829|30,834|36,729|43,097| |(+/-%)|49.6%|22.3%|24.2%|19.1%|17.3%|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3137|4437|5535|6649|7828| |(+/-%)|57.1%|41.4%|24.8%|20.1%|17.7%| |每股收益(元)|8.26|11.69|14.58|17.51|20.62| |EBIT Margin|15.2%|19.3%|21.3%|21.6%|21.8%| |净资产收益率(ROE)|29.9%|29.7%|27.0%|24.5%|22.4%| |市盈率(PE)|59.5|42.1|33.7|28.1|23.9| |EV/EBITDA|59.7|38.9|28.6|23.9|20.4| |市净率(PB)|17.78|12.49|9.12|6.88|5.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