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珍珠奶茶
icon
搜索文档
独家|对话柠季汪洁:深度剖析出海节奏与东南亚战略
虎嗅APP· 2025-08-03 11:48
柠季出海战略与全球化布局 - 柠季已成为本土手打柠檬茶品牌海外门店量最多的公司,海外已开业3家门店(美国、马来西亚、柬埔寨),签约18家门店(覆盖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6] - 出海战略强调"节奏至上",国内与海外扩张节奏相反:国内以"1.5年500家、3.5年2000家"速度扩张,海外采取"饱和式攻击"慢节奏打磨细节[8] - 香港市场被作为出海"前置窗口",2023年开设10多家店后,2024年底才进入东南亚市场[8] 美国市场开拓策略 - 首家海外直营门店"BOBOBABA"位于洛杉矶,面积超100平方米,主打珍珠奶茶,7月正式开业[4][12] - 美国开店面临效率挑战:审批流程需邮件来回一周(国内1天),装修图纸需双语版本并补充施工图/结构图,部分材料需从国内定制海运[16][18] - 品牌名改为"BOBOBABA"适配本地认知,产品调整如取消3/5/7分糖选项改为双倍糖,特许经营法案研究达80页[17] 东南亚市场扩张模式 - 东南亚采取加盟模式快速落地,已开业2家门店(马来西亚柔佛新山KSL店、柬埔寨金边CG财富中心店),签约10家(马来西亚4家、新加坡5家、柬埔寨1家)[21][22] - 首店选址策略:避开核心商圈(如吉隆坡TRX商场),选择租金较低但覆盖目标客群的区域(如柔佛州吸引新加坡打工族周末回流消费)[23] - 产品本地化调整:马来西亚推出彩虹酱料、清真认证雪顶/冰沙,买饮品加1马币换甜筒吸引穆斯林消费者[25][27] 组织架构与团队建设 - 核心团队跨界配置:包括新浪微游戏前CTO负责数字化、鹿角巷合伙人操盘品牌运营[30] - 海外团队采用"传承+本土化"模式:总部派核心成员带标准,当地招属地人才落地,0-1阶段不设KPI[31] - 美国团队高管长期驻场搭建1.0版本,东南亚由经理负责且配置微调[30] 行业趋势与未来战略 - 茶饮行业将出现头部聚集和并购潮,供应链/人才/资金向头部集中,未来2-3年整合明显[37] - 柠季核心战略为出海与并购并行:东南亚持续开放加盟,美国打磨直营模型,考察墨西哥/巴西市场,已收购咖啡品牌RUU(现有十几家店)[38] - 全球化节奏强调"慢慢来",先打磨1.0版本的团队/产品/店型,不急于设定具体目标[41]
独家|对话柠季汪洁:深度剖析出海节奏与东南亚战略
虎嗅· 2025-08-03 07:05
柠季出海战略与全球化布局 - 柠季首家海外直营门店"BOBOBABA"在美国洛杉矶开业 面积超100平方米 主打珍珠奶茶 蓝色为主基调[1] - 公司已成为本土手打柠檬茶品牌海外门店量最多的企业 已开业3家门店(美国 马来西亚 柬埔寨) 已签约18家门店(覆盖澳大利亚 新西兰 马来西亚 新加坡等)[1] - 出海战略强调"节奏至上" 采取与国内扩张相反的策略 国内以"1 5年500家 3 5年2000家"快速扩张 海外则保持"饱和式攻击"的慢节奏[3] - 香港被视为出海"前置窗口" 2023年先开10多家店磨合流程 去年底才进入东南亚 美国为首个海外开拓市场[3] 美国市场开拓策略 - 美国门店从签约到开业耗时9个月 原计划2024年开业延期至2025年7月 创始人汪洁亲自研究80页特许经营法案[6][7] - 美国市场定位为"饮"而非特定茶饮类别 通过珍珠奶茶培养用户习惯 从植脂末产品过渡到大单品[7] - 美国开店最大挑战是效率 审批流程需邮件来回一周(国内仅需1天) 装修图纸需补充施工图等双语材料 部分工艺需从国内定制海运[9] - 门店招牌审批被打回四次 涉及名称长度 重量标注 保险要求等细节 最终耗时5个月完成审批[10] - 美国市场被定义为"10年才入行" 需长期投入 首家门店选址非核心区以测试模型[12] 东南亚市场扩张路径 - 东南亚采取"速度战"策略 已开业3家门店中2家位于东南亚(马来西亚柔佛新山KSL店 柬埔寨金边CG财富中心店)[13] - 东南亚通过加盟模式快速落地 已签约18家门店中马来西亚4家 新加坡5家 柬埔寨1家[13][14] - 马来西亚为首攻市场 人均GDP与中国相当且华人占比高 首店选址柔佛州测试模型 覆盖新加坡回流客群[14][15] - 东南亚产品强调本地化融合 如马来西亚推出彩虹酱料 调整产品命名("鸭屎香"改为"乌龙柠檬茶")[17] - 针对穆斯林消费者推出清真认证产品 如雪顶 冰沙 及"饮品+1马币换甜筒"促销策略[19] 组织架构与团队建设 - 核心团队具有跨界背景 包括新浪微游戏前CTO负责数字化 鹿角巷合伙人操盘品牌运营[21] - 美国团队配置高管长期驻场 东南亚由经理负责 总部派核心成员带标准 当地招募属地人才[21][22] - 招聘不限定餐饮经验 更看重"皮实 聪明 有韧性"的素质 0-1阶段不设KPI允许自由生长[21][22] 行业趋势与未来战略 - 创始人判断行业将出现头部聚集和并购潮 5000家店以上品牌通过并购第二梯队实现增长[27] - 公司核心战略为出海与并购并重 东南亚持续开放加盟 美国打磨直营模型 考察墨西哥 巴西市场[28] - 2022年已收购咖啡品牌RUU(现有十几家店) 参考丹纳赫并购模式 等待团队和模型成熟后再发力[28] - 全球化组织需要跨文化管理能力 从区域深耕到全国扩张再到全球化分阶段迭代能力[25]
对话柠季汪洁:我要是自己不到海外,得开除100个人
搜狐财经· 2025-08-01 14:59
全球经济环境 - 世界银行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创2008年以来最慢速度,70%经济体增速预测被下调[4] - 经济下行导致出海企业难以依靠规模扩张制胜,需转向系统性商业策略[5] - 中国企业出海进入深水区,面临合规、盈利、品牌建设、组织能力等多重挑战[5] 柠季出海战略 - 国内4年扩张至3000家门店,但海外一年半仅开设15家,美国首店耗时9个月[7] - 广告牌审批经历四次波折耗时4个月,凸显国内外市场节奏差异[7][11] - 放弃华人优先策略,直接切入非华裔主流市场,美国首店选址格伦代尔(亚裔占比<8%)[33] - 调整产品策略:将4.0版柠檬茶降级为珍珠奶茶(品牌名bobobaba)以适应美国2.0阶段市场[17] 组织与文化挑战 - 创始人亲历美国市场发现:特许经营法规在50个州中有14州存在差异,加州法规达80多页[23] - 海外团队组建优先选择熟悉中美文化的留学背景高管,基层员工本地化[47][48] - 东西方文化冲突显著:国内追求"快"与海外接受"慢"的运营节奏差异[7] - 创始人一年360天在线招聘,日均查看数百份简历以获取多元人才[8] 市场差异化洞察 - 美国茶饮市场被定位为"发展中国家":头部品牌功夫茶15年仅350家店,产品仍以植脂末为主[17] - 东南亚选择马来西亚新山作为首站,兼顾两国客群,半年打磨模型后再进吉隆坡[27] - 避开印尼红海市场,因当地消费力不足且咖啡占主导[29] - 全球茶饮门店50万家,海外市场远未饱和[32] 商业系统构建 - 直营模式替代加盟:美国门店面积130平米,放弃规模优先策略[15] - 学习丹纳赫商业系统,通过全球化获取多元人才构建管理体系[44] - 创始人亲自参与选址、合规、招聘全流程,避免目标与市场脱节(如商业地产要求5+5年起租期)[35][50] - 产品研发与消费者深度互动:美国顾客为产品命名"睡莲"激发团队创新热情[25] 行业趋势判断 - 茶饮出海竞争从"抢市场"转向"建组织",核心壁垒转为人才与文化融合[6][55] - 品牌建设需长期投入:参考阿嬷手作7年60家店的"慢品牌"路径[40] - 供应链难题解决后,效率挑战转为利用"慢周期"强化产品与顾客沟通[43]
蜜雪冰城上市了没有?细说一杯平价奶茶如何成就千亿市值
搜狐财经· 2025-07-23 19:48
上市表现与市场反应 - 蜜雪冰城在香港交易所上市,证券简称"蜜雪集团"(02097 HK),开盘股价飙升近30%,市值突破1000亿港元,最终收盘价290港元,较发行价暴涨43%,市值达1093亿港元 [1] - IPO认购倍数高达5258倍,吸引约1 82万亿港元资金,成为港股新一代"冻资王",投资者需申购20万股以上才有机会中签一手 [3] - 上市不到三个月,股价飙升至509 5港元,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 [9] 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4年前九个月全球门店净增7700家,总数突破4 6万家,超越星巴克成为全球最大现制饮品企业 [3] - 同期净利润达35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入51亿元,账上现金储备近60亿元 [3] - 平均单店日销售额从2022年的3936元增至2024年的4184元,新开门店业绩优于老店 [3] - 中金公司预计2025-2026年净利润分别为54 51亿元及65 05亿元人民币 [9] 商业模式与供应链优势 - 98%收入来自向加盟商销售原料和设备,加盟费仅占2 5% [5] - 五大生产基地总面积79万平方米,年产能165万吨,核心饮品食材100%自产,采购网络覆盖全球六大洲38个国家 [5] - 27个仓库组成35万平方米仓储体系,90%区县实现12小时送达,97%门店覆盖冷链物流 [5] - 一杯柠檬水的原料成本压缩至1 2元,其中柠檬成本不到0 5元,维持32%的原材料毛利率 [5] 门店网络与下沉市场策略 - 覆盖全国300个地级市、1700个县城和4900个乡镇,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高达57 2% [7] - 2024年仅九个月新增乡镇覆盖1800个,相当于每天有6家新店开进乡镇 [7] - 省会城市年加盟费仅1 2万元,县级市低至7000元,二线城市加盟店年流水约180万元,加盟商毛利率达55% [7] 增长动能与未来规划 - 国内门店数量预计以每年15%速度增长,2028年达到7万家 [9] - 海外市场已布局11个国家,东南亚门店超4800家,成为当地最大现制茶饮品牌 [9] - IPO募集资金的66%将投入供应链建设,包括在东南亚建立多功能供应链中心 [9] - 咖啡品牌"幸运咖"门店数突破4500家,"雪王"IP累计195亿次社交曝光 [11] 品牌愿景与市场定位 - 股票代码"2097"寓意从1997年创立到2097年的百年愿景 [11] - 从郑州一家小店发展为全球现制饮品霸主,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 [13]
“君子食堂”:中式快餐在美成新宠(侨界关注)
人民日报· 2025-07-23 03:49
公司概况 - 公司名为"君子食堂",由一群耶鲁大学中国留学生于2015年创立,定位为中式休闲快餐品牌 [1][3] - 目前拥有8家门店,团队约100人,管理团队7人,员工基本为美国当地人和其他族裔 [7] - 旗下拥有二线品牌"好日子中餐厅",通过收购当地中餐厅进行现代化改造 [7] 产品与服务 - 主打菜品包括西红柿鸡蛋打卤面、拌面、盖饭、汤面等家常中餐,其中西红柿鸡蛋打卤面一年卖出近19万份,日均约520份 [3][4] - 菜品注重健康、新鲜和快速,采用流水线窗口点餐方式,制作全程不超过1分钟 [4][5] - 推出季节性菜品和茶饮,如珍珠奶茶、湖南小炒肉等新式菜品 [6][7] 商业模式 - 采用标准化管理模式,将中餐制作流程转化为可量化的温度、时间参数,确保味道一致 [4][5] - 使用蒸烤一体机和自动炒菜机替代传统炒锅,降低对厨师手艺的依赖 [4][5] - 提供详细菜谱指导,包括糖盐比例、食材尺寸、调料品牌等细节,便于当地员工操作 [5] 市场表现 - 70%的食客为美国人,30%为亚裔,部分粉丝每周光顾多次 [3] - 获得《纽约时报》《福布斯》等媒体点赞,并入选"纽约最佳美食" [3] - 门店设计获美国室内设计杂志和纽约设计周最佳餐厅设计奖提名 [3] 发展战略 - 计划将君子食堂扩展到200家,好日子餐厅扩展到3000-5000家 [8] - 通过收购当地中餐厅进行现代化改造,融入小笼包、麻辣香锅等新式中餐 [7] - 目标是将中国现代餐饮文化和生活方式推广到美国及其他国家 [6][8] 行业趋势 - 中餐在美国已有数万家餐馆,但传统美式中餐认知局限在春卷、芥兰鸡等菜品 [6] - 休闲快餐市场需求增长,墨西哥菜、意大利菜等已出现知名品牌,君子食堂瞄准现代中餐品牌机会 [6] - 通过食物作为文化载体,促进中美文化沟通和民心相通 [8]
疯狂!“一天三顿不超过10元”
长沙晚报· 2025-07-09 19:45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现状 - 美团与阿里展开激烈外卖补贴战 推出"满18减18""满25减22"等大额优惠券 部分商品可实现0元购[1] - 茶饮咖啡类成为补贴重点 出现"满25减24""满15减15"等无门槛券 有消费者以0.5元获得原价20元奶茶[1][2] - 社交平台涌现大量"薅羊毛"内容 用户晒出爆单商家现场图和囤积奶茶照片[4][6] 消费者行为变化 - 补贴导致外卖消费频次激增 有用户连续5天点外卖 甚至一天内点三餐[1] - 消费者呈现跨平台比价行为 "哪家优惠力度大就用哪家"成为普遍心态[8] - 部分非必需消费被激发 消费者承认"有些东西不是非吃不可"[8] 行业竞争格局 - 高盛预测行业竞争将持续至2025年 三巨头Q2投资额达250亿元 预计9月达投资峰值[11] - 平台通过补贴实现双重目标:短期内提升订单量 长期培养即时零售消费习惯[1] - 当前战况有所降温 但补贴策略仍在持续[8] 运营端影响 - 商家出现"爆单"现象 订单积压导致出餐速度下降[10] - 配送系统承压 骑手高频提及"爆单" 配送时效明显延长[8][10] - 补贴活动显著扩大即时零售市场规模 形成用户消费惯性[1][11]
昆明遇见台北:一条街 两岸情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4 09:29
台湾夜市文化在昆明的落地与发展 - 台北艋舺夜市协会理事长敏敏带领60余位台湾摊主在昆明台北街开设首批台湾小吃摊位,将祖传的大肠包小肠等手艺引入当地 [1] - 昆明台北街由昆明市文旅局、五华区政府联合台商打造,全长138米,日均客流量达1万人次,人均消费30至40元 [2] - 台北昆明街所在的万华区是台北早期发展区域,拥有丰富古迹和美食文化,艋舺夜市是知名观光景点 [1] 台湾小吃在昆明的经营表现 - 敏敏的大肠包小肠摊位每日备货250份经常售罄,两个月内通过顾客添加微信结识100多位新朋友 [2] - 绵绵冰摊主彭钧章通过就地取材融合台湾做法降低成本并提升销量 [2] - 爱玉冰摊主杨怡琪从台湾带来的爱玉籽首批售罄后追加第二批,逐步适应当地市场 [2] 两岸文化交流与融合 - 夜市设计融合云南书法"福"字灯笼、台湾眷村彩绘墙、电音三太子表演等文化元素 [3] - 即将推出的"台湾风狮爷遇见云南瓦猫"IP计划促进两岸文化对话 [3] - 1930年老宅改造项目将建成两岸文化展陈馆与台青创业基地 [3] 两岸人员往来数据 - 2024年两岸人员往来440.5万人次同比增长53.8%,其中台湾同胞来大陆402.3万人次同比增长54.3% [3]
蜜雪出天山!落子哈萨克斯坦是好方向吗?
观察者网· 2025-07-03 21:46
市场拓展策略 - 公司在中亚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开设首家门店 标志着其首次进入中亚市场 [1] - 采用高性价比定价策略 冰淇淋售价200坚戈(约2 8元人民币) 珍珠奶茶900坚戈 显著低于当地同类产品2000坚戈的均价 [1][5] - 首店选址在阿拉木图市Forum商场5楼 以醒目红色招牌吸引客流 [4] 初期运营表现 - 开业首日营业额超3万元人民币 首月营业额达43万元 超出预期目标一倍 [5] - 本地顾客占比达70% 年轻消费者尤其是大学生为核心客群 [1] - 冰鲜柠檬水为爆款单品 水果茶和大圣代紧随其后 [1] - 饭点时段持续排长队 社交媒体显示消费者热情高涨 [1][4] 品牌营销与消费者反馈 - 通过TikTok网红探店 Facebook广告等本地化营销快速建立品牌认知 [7] - 雪王形象和主题曲在哈萨克斯坦年轻人中已有一定知名度 [7] - 中国留学生和务工人员通过微信社群 留学生论坛等渠道获知开业信息 形成首批忠实客户 [7] - 社交媒体话题"蜜雪冰城哈萨克斯坦"在小红书浏览量突破9万次 TikTok相关视频总点赞量超49万 最高单条视频阅读量近164万 [8] 产品与价格优势 - 产品价格普遍比本地品牌低20%-30% 如冰淇淋价格仅为本地同类产品的1/3 [7] - 价目表显示最高单价产品港式杨枝甘露仅售1000坚戈 形成显著价格竞争力 [5] - 消费者反馈口味与国内标准一致 茶底和配料还原度高 增强复购意愿 [7] 市场挑战 - 需应对文化差异 消费习惯变化和供应链管理等长期运营挑战 [3] - 当前热度依赖开业效应 持续吸引力仍需观察 [3]
14年全球化征程,CoCo都可坚守长期主义赋能合作伙伴
贝壳财经· 2025-07-02 15:47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2011年启动海外扩张,首批进入美国市场,早于喜茶等竞争对手[1] - 2016年进入澳大利亚悉尼开设首家直营店,2017年悉尼和墨尔本门店业绩位列全球前二[5] - 2016年同步拓展加拿大市场,截至2024年已在加拿大开设120家门店[9][12] - 2013年布局东南亚市场,2016年进入欧洲英国,2022年进军非洲,2024年拓展中南美洲及欧洲8国20城[12] - 2025年计划开设美国达拉斯、荷兰阿姆斯特丹、柬埔寨新区等战略门店[12] 海外市场策略 - 采用"陪伴式成长"模式,与区域合作伙伴共同经营而非单纯加盟授权[2][6] - 在加拿大下沉市场布局,覆盖人口仅7万的资源型城市Grande Prairie[9] - 通过本土化营销打开市场:在加拿大推出TOP10/TOP6推荐菜单,参与病童医院募捐等社区活动[12] - 在菲律宾结合本地文化拍摄知名广告,利用"Stress Drilon"俚语梗强化品牌记忆点[8] - 日本市场通过JR集团旗下NewDays超市及7-11渠道销售衍生食品[14][15] 产品创新与品类拓展 - 将明星产品"鲜百香双响炮"拓展为冰棒在加拿大超市销售[14] - 在日本推出杨枝甘露风味糖果、黑糖半月烧甜点等跨界产品[14][18] - 2024年全球首发粉粿系列饮品,并进入日本7-11限定销售[15] - 珍珠奶茶成为海外市场核心产品,使品牌与品类形成强关联[17][19] 品牌文化建设 - 连续三年举办"国际珍奶日"活动强化全球珍珠奶茶文化认知[21] - 通过DIY小料体验课等互动方式培养澳大利亚高中生消费习惯[19] - 与《崩坏3》、大耳狗、芭比等IP联名,覆盖欧美及东南亚二次元受众[23] - 在菲律宾打造主题店引发社交媒体传播,北美芭比联名覆盖100+门店[23][27]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全球门店覆盖五大洲,成为多伦多市场前三品牌[3][12] - 建立系统化海外拓展能力,包括供应链管理、人员培训及品控体系[8] - 早期进入市场的先发优势使其在加拿大等成熟市场具备标志性地位[12] - 产品力获日本7-11认可,印证供应链成熟度与品牌溢价[15]
必选消费行业|寻求出海增量,新茶饮企业路在何方
现制茶饮行业现状与趋势 - 国内茶饮市场已步入成熟阶段,产品趋势向健康化升级,消费者偏好低糖、低脂的轻乳茶系列,行业从"口感驱动"转向"健康导向" [2] - 国内市场竞争呈现头部效应,同质化竞争导致下沉市场饱和,出海成为突破增长瓶颈的核心战略,海外营收增速显著,有望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2] - 茶饮出海形成梯度化布局策略:东南亚规模化、日韩精细化、欧美高端化,针对不同市场特性制定差异化路径 [2][14][15] 供应端发展与区域适配 - 中国茶饮品牌出海经历从"2 0时代"试水到"3 0时代"快速扩张的跃迁,早期因供应链跨境依赖、产品本土化不足陷入低毛利扩张陷阱,2018年后新茶饮出海开启新篇章 [3] - 东南亚地区具备现制茶饮高密度复制的可行性,人口达6 9亿且年轻群体庞大,全年冷饮需求旺盛,2023年新茶饮消费额达36 6亿美元,印尼以16亿美元占比近半,泰国7 49亿美元次之 [5] - 日韩市场需打破咖啡壁垒,2025年韩国咖啡店人均密度18 44家/万人(上海3 68家/万人),奶茶店仅0 39家/万人;欧美市场处于发展初期,2025年美国奶茶店人均密度0 23家/万人,远低于咖啡店1 25家/万人 [8] 需求端策略与产品创新 - 定价需适配海外居民收入水平,注重本土化迭代与消费者认知培养 [9] - 产品创新围绕健康升级(低糖、高纤维、益生菌)、地域特色(区域水果茶、新中式茶底)及情绪价值(联名IP、季节限定),避免同质化 [11] - 文化创新结合新中式元素及地域食材(油柑、黄皮等)打造稀缺性产品矩阵 [11] 核心竞争壁垒构建 - 供应链全球化通过建立采购网络+本土化中央工厂降低物流成本,保障原料稳定供应,实现品质与性价比平衡 [12] - 数字化重构用户运营与渠道效率,依托全域会员体系提升复购率,通过销售预测系统动态调节原料采购降低损耗 [13] - 梯度化出海战略在东南亚利用人口红利快速复制平价模型,在日韩提高客群渗透率,在欧美以茶文化体验店切入培养消费习惯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