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火箭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打击“台独”势力帮凶,商务部出口管制名单震动岛内
环球网· 2025-07-10 07:07
大陆对台湾8家实体实施出口管制 - 商务部将汉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台湾实体列入两用物项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禁止向它们出口两用物项 [1][2] - 被列入名单的实体涉及台湾关键军工研发制造机构 涵盖航空、导弹、舰艇及潜艇等多个领域 [1] - 这些实体承接台防务部门业务的同时 还广泛参与民机、商船、消费级无人机等民品业务 具有军民两用的特点 [3] 被制裁企业的业务范围 - 汉翔航空工业研发了台空军"经国"号战斗机、"勇鹰"高级教练机等 并参与F-16战斗机的维护与升级 还承担台军无人机项目研发 [2] - 中山科学研究院研发了"天弓"防空导弹、"天剑"系列导弹、"雄风"系列反舰导弹等 [2] - 经纬航太科技和仲硕科技主要从事无人机研发 [2] - 攻卫股份研发军警用防弹衣、盾牌等防护装备 [2] - 国际造船参与研制台海军两栖船坞运输舰"玉山"号、油弹补给舰"磐石"号等 还承担自制潜艇"海鲲"号研发 [3] - 中信造船研发台当局巡防舰艇 包括"宜兰舰"与"高雄舰" [3] - 龙德造船是沱江级导弹巡逻舰等多型导弹舰艇的制造商 [3] 台湾企业的供应链依赖 - 台湾军工企业生产所需的零配件、原材料大量依赖大陆 [6] - 大至芯片需要的稀土 小到商用无人机螺旋桨马达所需的磁铁 都可能来自大陆 [6] - 虽然台当局采购合约严禁大陆制材料 但由于成本因素 仍有供货商使用大陆零部件甚至"贴牌" [6] - 改用其他地方的产品将导致成本提高 [6] 台湾企业的回应 - 汉翔航空称军用业务不涉及大陆供应链 但民用业务会受影响 [5] - 龙德造船称军用业务"不受影响" 民用业务的零件来自大陆但"可替代性高" [5] - 台防务部门宣称正在协助业者在台落地生产 达成"非红供应链" [5] 行业影响分析 - 大陆措施将对台湾"自研"军舰及其他军工项目的关键核心技术造成直接影响 [6] - 如果大陆扩大禁令 其他中小企业业者也可能受影响 [6] - 台湾经济与大陆"脱钩"可能要付出高昂代价 [9] - 两岸商业联系在过去数十年助推了台湾经济发展 [9]
美国国防部因“武器库存不足”停援乌克兰,民主党人:虚伪,并不影响
观察者网· 2025-07-06 18:25
美国暂停对乌克兰军事援助事件 - 美国国防部7月初暂停向乌克兰运送部分防空导弹和精确制导武器,包括数十枚"爱国者"拦截导弹、数千发155毫米口径榴弹炮炮弹、100多枚"地狱火"导弹等[1][5] - 五角大楼声称此举是为审查武器库存战备能力,但内部评估显示继续援乌不会使美国弹药库存低于战备所需门槛[3][4] - 暂停决定由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单方面做出,这是其第三次单方面停止援乌,前两次分别在2024年2月和5月被推翻[3] 各方反应与争议 - 美国国务院、国会两党议员、乌克兰官员和欧洲盟友对突然暂停武器运输感到措手不及[1][3] - 国会众议院军事委员会民主党人亚当·史密斯批评五角大楼以战备为由暂停援助是虚伪的,实际库存水平并非三年半来最低[1] - 乌克兰外交部召见美国驻基辅大使馆官员,强调军事援助延迟将鼓励俄罗斯继续战争[6] 地缘政治背景 - 国防部副部长科尔比支持暂停援助,主张将武器资源转向太平洋地区对抗中国[3] - 特朗普表示美国仍在提供武器但需优先考虑本国利益,称拜登政府"掏空"了美国武器库存[6] - 乌克兰议员别祖格拉娅在社交媒体宣称"美国不再是我们的盟友",尽管两国从未建立正式同盟关系[5]
乌外长紧急召见美国大使求恢复武器供应,俄罗斯则“大赞”美国
金十数据· 2025-07-03 10:50
美国暂停对乌克兰军事援助 - 美国白宫突然停止向乌克兰运送多种高价值武器,包括数十枚PAC-3拦截弹、数十套"毒刺"防空系统、100多枚"地狱火"和AIM导弹以及250枚GMLRS弹药 [1][2][3] - 乌克兰召见美国大使馆高级外交官,抗议援助延迟,称这会鼓励俄罗斯的侵略行为 [1] - 美国国防部表示正在审查军事援助方式,以维护"美国优先"议程,并确保自身国防优先事项 [1][2] 乌克兰防御态势受冲击 - 乌克兰依赖这些武器进行防空和前线支援,暂停援助将使其民用基础设施暴露于攻击 [2] - 缺少"爱国者"导弹将导致俄罗斯导弹袭击成功率上升,增加平民伤亡 [3] - 缺少GMLRS导弹将限制乌克兰对作战纵深目标的打击能力 [3] 俄罗斯军事行动升级 - 俄罗斯近期发动了冲突以来最大规模的导弹和无人机轰炸 [2] - 俄罗斯现在一天内攻击乌克兰的无人机数量相当于一年前一个月的用量 [3] - 俄罗斯总统普京相信其军队可以继续推进,并以自去年11月以来最快速度进攻 [4] 国际反应与影响 - 克里姆林宫欢迎美国决定,称武器供应越少冲突结束越快 [3] - 欧洲和亚洲来源可能部分弥补武器减少,但短期内乌克兰军队将面临更大困难 [4] - 分析认为扣留援助不太可能促成特朗普期望的停火 [4]
Prediction: 2 Stocks That Will Be Worth More Than NuScale Power 10 Years From Now
The Motley Fool· 2025-06-17 08:50
核能行业与NuScale Power - 核能行业近期受到热捧 NuScale Power市值达110亿美元 过去12个月股价上涨360% 主要受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需求激增推动 [1] - NuScale Power目前尚未产生收入 所有收入来自产品规划合同 无法覆盖成本 预计2030年前不会产生实质性收入 [11][12] - 公司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技术尚未被证明在经济性或性能上优于大型反应堆 犹他州项目已因延误和成本超支取消 [12][13] 火箭实验室(Rocket Lab) - 火箭实验室市值与NuScale Power相当约110亿美元 但已实现实际收入 当前年收入4.66亿美元 [2][5] - 公司已完成59次成功发射 目前有31个计划任务 是除SpaceX外唯一能持续为客户提供有效载荷火箭发射服务的公司 [3] - 正在开发Neutron火箭系统 体积大于现有Electron火箭 预计将带来更高单次发射收入 当前产品积压订单超过10亿美元 [5] - 除发射业务外 公司还开发太空系统包括通信系统、太阳能电池板和有效载荷运载工具 长期计划建立自己的卫星星座 [4] Rivian Automotive - Rivian当前股价较历史高点下跌92% 主要因产品定位高端 起售价超过10万美元 限制了市场规模 年交付量低于5万辆 [6][7] - 计划明年推出售价4.5万美元的中型SUV R2 预计将大幅提升年交付量 当前年收入约50亿美元 [8][9] - 公司过去12个月自由现金流为负18.6亿美元 规模化后年收入有望达到150-200亿美元 按5%利润率计算年利润可达10亿美元 [8][9] 长期前景比较 - 火箭实验室通过Neutron火箭系统推出和太空系统业务扩展 未来几年收入有望大幅增长 市值可能超过NuScale Power [5] - Rivian若成功实现产品大众化转型并达到规模效应 长期市值有望超越NuScale Power [9] - NuScale Power作为无收入公司 其高市值建立在概念预期上 实际产品商业化进程屡次推迟 长期发展面临重大不确定性 [11][12][13]
特朗普说一套做一套?美欧联合演练对俄闪电防御
金十数据· 2025-05-27 17:09
北约在北欧的军事部署 - 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瑞典岛屿进行军事演习,发射移动火箭系统模拟弹药落入波罗的海,向俄罗斯传递明确信号 [1] - 特朗普政府希望北约更具杀伤力,北欧成为试验场,美军指挥官表示部署姿态坚定 [1] - 北欧和波罗的海地区成为美国战争规划核心,对航运路线、领土和能源储备的控制至关重要 [1] 北欧与波罗的海地区的军事合作 - 美英军队与北欧及波罗的海国家联合演练潜在战争场景,包括实弹演习和无人机血液补给 [2] - 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使北极圈以北拥有连续北约领土,便于增援波罗的海国家 [2] - 北欧国家自俄乌冲突后加大军事开支,芬兰与俄罗斯共享800英里边界 [2] 哥得兰岛的战略地位 - 哥得兰岛是北欧最具战略意义的地点之一,可部署传感器和远程武器系统控制波罗的海海空行动 [3] - 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哥得兰岛高度关注,冲突中可能成为敌对行动现场 [3] - 哥得兰岛预计战时驻军约4500人,成为瑞典重整军备核心 [3] 军事演习与技术协调 - 英国探路者排进行侦察,110名英国伞兵在1000英尺高空跳伞,美国海军陆战队携带移动火箭系统参与演习 [4] - M142高机动性火炮火箭系统(Himars)改变俄乌战争进程,射程可达186英里 [4][5] - 北约成员国需确保军事系统协同运作,复杂跨国通信涉及多国传感器和指挥控制 [5]
台军首次发射“海马斯”,现场两度卡壳
中国新闻网· 2025-05-13 15:51
台军海马斯系统实弹射击情况 - 台军在屏东九鹏基地对首批抵台的11辆海马斯火箭车进行接装后首次实弹射击 共发射33枚减程练习弹 [1][3] - 射击过程中出现信号异常故障 四波次射击中两度暂停 首波仅一辆火箭车完成发射 次波需补射才完成全部流程 [1] - 台军方解释称故障属接装训练正常环节 强调操作完全依照美方准则及程序 [3] 海马斯系统部署规划 - 首批11套海马斯系统将优先部署台湾岛西部 计划在岛北、中、南及澎湖作战区各新增一个多管火箭导弹连 [3] - 该系统由台军前参谋总长李喜明提议采购 定位为跨区增援而非源头打击 [3] 美台军事合作动态 - 美方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技术人员现场提供技术支持 台防务部门负责人顾立雄全程督军 [3] - 国防部此前严正反对美台军事勾连 警告倚美谋独将引火烧身 [3]
台媒:台军首次试射“海马斯”火箭炮时两度发生讯号异常,岛内网友讽“又一场烟火秀”
环球网· 2025-05-12 20:48
台军"海马斯"系统实弹射击演练 - 台军首次在屏东九鹏基地进行"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实弹射击验证 [1][3] - 演练过程中两度出现讯号异常导致射击暂停 最终通过补射完成33发火箭的射击 [3] - 台陆军58炮兵指挥部解释称异常由美方原厂人员协助排除 [3] "海马斯"系统采购与部署情况 - 台军向美采购29套"海马斯"系统 首批11套于2024年9月由台陆军10军团58炮兵指挥部接装 [3] - 此次试射共出动11辆火箭发射车 采用单发与齐射交替的射击模式 [3] 社会舆论反应 - 岛内网友批评演练为"烟火秀" 质疑浪费纳税人资金 [1][3] - 网友评论指出"两度讯号异常"暴露系统可靠性问题 [3] 大陆方面表态 - 国台办明确反对美台军事合作与武器交易 强调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 [4] - 正告民进党当局"倚美"只会"害台" "以武谋独"是绝路 [4]
台军首次实弹试射“海马斯”火箭炮,为何选在此时?
中国新闻网· 2025-05-08 12:04
台军采购"海马斯"系统实弹试射 - 台军方预计下周在九鹏基地进行"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的首次在台实弹试射 [1] - 台陆军发布射击通报显示5月12日将在屏东满州、九鹏地区进行"地面武器射击",最高射高2万英尺(约6000米) [3] - "海马斯"系统已进驻九鹏基地,该基地是台军方3大"神秘单位"之一,占地约4000公顷,兼具导弹研发及演训功能 [3] 军购案具体内容 - 台军方以"轰雷专案"名义编列新台币325亿2354万7000元预算,向美采购29套"海马斯"系统 [3] - 军购案还包括84枚ATACMS战术区域导弹、2套训练模拟器及附属装备 [3] - 首批11套"海马斯"系统已于去年10月秘密运抵台湾,由台陆军10军团58炮兵指挥部接装训练 [4] - 首批16枚ATACMS战术区域导弹已于今年1月7日交运台湾 [4] 武器性能与部署 - ATACMS战术区域导弹射程达300公里,能让台军具备执行"源头打击的反制能力" [4] - 该导弹的运用涉及"防卫与滨海作战",将由台海军和陆军共同研讨联合作战机制 [4] - "海马斯"系统加上ATACMS战术区域导弹,射程可达到300公里 [5] 地缘政治背景 - 台军此时在屏东基地进行"海马斯"系统实弹试射,被认为是配合美菲"肩并肩"联合军事演习 [5] - 此举显示其有"控制三巴海峡海道和封锁第一岛链"的所谓能力 [5] - 但专家认为决定战场形势的是体系作战能力,而非单一武器装备 [5]
SpaceX总部竟在洛杉矶!深扒背后百年航天基因链
创业邦· 2025-03-06 11:23
文章核心观点 - 洛杉矶凭借冷战时期积累的航空航天产业基础和人才资源,成为全球商业航天产业的核心区域,SpaceX的崛起进一步激活了该地区的商业航天生态 [1][6][10] - SpaceX通过垂直整合、硅谷模式改造传统航天产业,带动洛杉矶形成"一小时供应链圈"和密集的创新群落 [7][9][10] - 洛杉矶已孕育出Rocket Lab、Relativity Space等明星商业航天公司,形成年产值近300亿美元的产业集群 [14][15][20] 冷战遗产:从飞机坟场到航天硅谷 - 冷战期间洛杉矶聚集洛克希德、波音、诺斯罗普·格鲁曼等军工巨头,成为美国军工复合体核心区域 [3] - 喷气推进实验室(JPL)为洛杉矶航天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参与"旅行者号""火星探测器"等深空任务 [4] - 冷战结束后军工订单锐减,洛杉矶航天企业转向民用航空和商业航天市场,开启十余年转型 [5] SpaceX的"颠覆者"效应 - 马斯克选择洛杉矶因其25万名航空航天工程师人才库、3000家精密制造供应商和完整产业链 [7] - SpaceX初创团队包含TRW退休专家、波音结构工程师等本地人才,90%零部件可在50公里半径内采购 [7][9] - 公司通过垂直整合压缩供应链,形成"一小时供应链圈",带动霍桑周边涌现300余家特种材料供应商 [10] 商业航天的"创新群落" - 2010-2018年洛杉矶太空相关岗位激增400%,几十家公司租赁2300万平方英尺空间 [14] - Rocket Lab完成47次发射,将300余颗卫星送入轨道,2021年季度销售额达1.324亿美元(同比+78%) [15] - Relativity Space通过3D打印革新火箭制造,Terran R火箭估值42亿美元,计划2026年首飞 [15][16] - Impulse Space开发"太空拖船"技术,2024年完成1.5亿美元B轮融资,计划2026年执行火星任务 [17][18]
Virgin Galactic(SPCE) - 2024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2-27 08:12
Virgin Galactic Holdings, Inc. (NYSE:SPCE) Q4 2024 Earnings Conference Call February 26, 2025 5:00 PM ET Company Participants Eric Cerny - Vice President, Investor Relations. Michael Colglazier -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Mike Moses - President, Spaceline Doug Ahrens -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Conference Call Participants Greg Konrad - Jefferies Michael Leshock - KeyBanc Capital Markets Myles Walton - Wolfe Research Tom Nass - TD Cowen Operator Good afternoon. My name is Louella, and I will be your confere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