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设备
搜索文档
中粮科工:设备制造业务板块的主要产品包括磨粉机等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24 17:44
公司设备制造业务 - 公司设备制造业务板块主要产品包括磨粉机、清粉机、高方筛、烘干设备、能源综合利用设备、榨油设备、仓储物流设备等 [1] - 公司形成了丰富全面的产品矩阵 [1] - 公司产品能够满足大、中、小型粮油食品加工企业及粮食物流仓储企业的多元需求 [1]
无人机照明、烘干设备“连轴转”……多方联动打好秋收“攻坚战”
央视网· 2025-10-20 12:49
应对阴雨天气的秋粮抢收措施 - 山东多地建立以合作社为主体的粮食烘干中心,分批次为农户提供烘干服务,以减少粮食损耗[1] - 山西襄汾县因持续降雨导致田间湿度大,启用履带式收割机进行抢收,确保秋粮成熟一块收割一块[3][5] - 对于种植面积小、有积水的农田,当地组织党员和志愿者进行手工采收,已收获18万亩玉米,剩余38万亩正在抢收中[7] 烘干技术与产能保障 - 邹城市的合作社采用低温循环式烘干技术,玉米粒经筛选去杂后送入烘干塔,15小时内可将水分从30%多降低至14%以下[1][3] - 宿州萧县的烘干企业设备满负荷运转,玉米经过水分检测和杂质过筛后,在四层烘干塔内通过热风逐层脱水,最后经冷风机降温[14] - 安徽省在今年秋收期间共投入2万多台烘干设备,24小时工作,日烘干能力超过70万吨[14] 应急抢收的机械化与组织支持 - 安徽宿州萧县准备了2817台玉米收割机,其中包括401台履带式收割机,并成立了28个应急抢收服务队参与抢收[12] - 为应对夜间作业,萧县在农田边架设便携式照明灯并使用搭载探照灯的无人机,为收割机点亮作业环境[10] - 当地启用"三秋"应急预案,公布收割机信息并启动大中型烘干点,以保障粮食安全入仓[7]
科技筑牢农业减灾“防护堤”
科技日报· 2025-10-20 09:16
秋收现状与挑战 - 9月以来河南、安徽、山东等多地遭遇持续阴雨 导致农田渍涝和农机下田困难 对秋收和秋种构成严峻挑战 [1] - 当前全国秋收平均进度近七成 其中河南省秋粮作物已收获超九成 河北省秋收进度达八成半 主产区正争分夺秒推进秋收 [1] 科技赋能与农业现代化 - 履带式收割机等智能农机在泥泞田地中广泛应用 成为提升秋收效率的关键工具 [1] - 烘干设备高效运转守护粮食质量安全 气象预警系统为农事活动提供科学指引 [1] - 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是转变粮食安全战略基点的必然选择 需从依赖资源劳动投入转向科技创新驱动 [1] - 科技对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至关重要 此次连阴雨暴露出部分地区在粮食烘干设备和仓储设施储备上的短板 [2] 基础设施与长期战略 - 面对极端天气多发趋势 需加快补齐沟渠连通、烘干仓储等基础设施短板并加强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2] - 高标准农田建设能有效排水防涝并配备滴灌喷灌设施 为抗灾夺产筑牢基本盘 各地应加速新建改造并同步建设数字农田 [2]
国网山西电力:争分夺秒护航秋粮抢收
中国能源网· 2025-10-16 14:41
核心观点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为确保秋粮烘干提供全面电力保障,应对连续降雨对秋收造成的严重影响 [1][2] 天气影响与用电需求 - 山西太原以南地区连续降雨7至13天,导致已成熟的秋粮无法收割或晾晒,收回的秋粮含水量高,必须依赖烘干设备防止霉变,对电力供应提出严峻挑战 [1] - 临汾市最大的粮食烘干点反映,抢收的玉米含水量超过37%,烘干设备需24小时运转以服务10多万农户 [2] 电力保障措施 - 公司全面加强涉农供电线路和设备隐患排查,运用无人机巡检、红外测温等手段,累计巡视配网杆塔36022基、线路3946公里,发现并消除供电隐患413处 [1] - 加强带电作业、抢修值班和应急工作,减少配变和配网线路停电,提升供电可靠率 [1] - 对用户资产烘干设备进行入户安全检查,采取包企包村措施,确保现场有人员值守,防止因供电问题导致设备停转 [2] 服务成效与企业反馈 - 运城市某农业开发公司拥有日处理500多吨湿粮的大型烘干塔,对供电人员的现场守护表示认可 [2] - 临汾市某农业企业负责人明确表示,在供电公司支持下,供电方面无需担心 [2]
国网濉溪县供电公司:秋粮抢烘 “电”保归仓
中国能源网· 2025-10-15 10:18
电力保障对秋粮烘干的重要性 - 连绵阴雨天气导致玉米霉变风险陡增,秋粮抢收抢烘进入关键时期,烘干设备满负荷运转对电力保障的依赖性极高[1][3] - 濉溪县供电公司组织专项巡检,确保83台(套)烘干设备稳定运行,电力保障容不得半点疏漏[1][4] - 供电公司提供24小时应急响应服务,确保用电故障处置不过夜,为粮食烘干企业提供稳定电力支持[3][5] 供电公司的具体保障措施 - 供电公司服务队对粮食烘干企业开展电力安全专项巡检,检查范围包括配电室、供电线路及变压器等关键设备[3][7] - 服务队使用红外测温仪检测配电柜接线端子温度,并核查漏电保护器与接地装置可靠性,以排查潮湿天气下的安全隐患[3] - 针对企业突然的大电量需求,服务队对变压器运行负载和无功补偿装置进行精准监测,并指导企业做好日常巡检[3] 秋粮抢收烘干的运营现状与成效 - 濉溪县秋粮收割已近半,累计烘干粮食达14万余吨,占已收割粮食产量的40%[4] - 全县烘干设备日烘干能力达1.4万吨,在电力全天候支撑下昼夜满负荷运转,有效将湿粮转化为安全粮[5] - 供电公司已对几十家粮食烘干企业全覆盖走访,累计消除线路老化、负荷过载等隐患16处,保障设备稳定运转[4] 未来的电力保障计划 - 供电公司将持续保持7×24小时应急响应状态,通过无人机特巡和负荷实时监测等手段织密电力保障网[5] - 公司计划用稳定供电护航秋粮抢烘,最终保障秋粮颗粒归仓[5]
河南:电力护航“三秋”生产
新华财经· 2025-10-14 21:58
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河南省入秋以来降水量和阴雨日数均达到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值,导致秋收进度放缓,并给秋种带来困难 [1] - 持续降水影响了秋粮收获晾晒,并推迟了小麦播种期 [2] - 据气象部门预计,10月中旬河南省仍多降水天气,有2次大范围较明显降水过程,19日以后连阴雨过程有望结束 [2] 电力保障措施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推出服务秋粮生产7项举措,确保2900个烘干点、超4900台烘干机昼夜作业 [1] - 国网洛阳供电公司组建20支服务保障小队,开辟业扩报装绿色通道,实现当天申请当天通电,并建立台区经理一对一服务机制 [1] - 国网平顶山供电公司为农业经营主体开辟办电绿色通道,并运用无人机巡检、红外测温等技术对农网线路和设备进行全面体检 [2] - 国网新乡供电公司近三年累计投资1.77亿元,开展590项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提高电力配套设备选型标准 [3] 秋收进度与应对成效 - 截至10月13日17时,全省秋作物已收获9766万亩,占种植面积的82.8%,其中粮食作物已收获6362万亩,花生已收获1663万亩 [2] - 伊川县聚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租用2台烘干设备满负荷运转,可满足附近8个乡镇秋粮抢收烘干需要 [1] - 新乡县七里营镇永昌家庭农场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自建烘干塔,虽然秋收玉米水分较大,但发霉情况较少出现 [2] 农业基础设施投资 - 截至2024年底,河南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808万亩,约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78%,在新乡市八成以上耕地已建成高标准农田 [3] - 河南持续巩固升级农村电网,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农业用电基础设施水平,为农业现代化带来多种粮、种好粮的底气 [3]
各地抢农时、调配烘干设备 多措并举保障秋粮收获
央视网· 2025-10-13 13:25
秋收应对措施 - 山东济宁兖州区对接企业腾出近4万平方米厂房用于粮食晾晒[2][4] - 济宁统筹调配7处粮食烘干点实行24小时作业 日烘干能力近1200吨[6] - 山东日照五莲县拥有9个烘干服务点及17台套机械 日烘干能力达1300余吨[6] - 山西运城夏县成立3支农机服务队实时掌握进度并调度农机具[12] - 山西运城万荣县合作社采取分两次烘干方式 全县18台设备日烘干能力3000余吨[14] - 安徽明光市组织大型联合收割机连续作业并及时晾晒烘干大豆[15][17] 秋粮收获进度 - 山西平遥县玉米种植面积近50万亩 目前已收割30余万亩[7][8] - 重庆市再生稻蓄留面积约116万亩 预计11月上旬完成收获[18][20] - 贵州威宁县蔬菜种植面积达20万亩 预计产量100万吨及产值26亿元[21][23] 农业机械化与产业效益 - 重庆市通过推广新农机和智能化设备使水稻机收率达到95%并降低机损率[20] - 贵州威宁县红菜苔种植面积突破5万亩 产值可达6亿元以上[21][23] - 贵州威宁县蔬菜产业有效带动10.5万人增收[23]
河北:电力护航烘干作业保障秋粮归仓
新华社· 2025-10-12 17:01
电力保障措施 - 电力部门为粮食烘干企业提供全方位电力服务,通过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确保烘干作业高效持续进行[1] - 电力工作人员对开关、线缆、配电箱等用电设备和线路进行全面检查,保障烘干设备用电零中断[1] - 针对粮食烘干点用电负荷高、连续运转时间长的实际情况,指导用户安装防潮防漏电装置,及时更换老化电线和破损开关[2] 服务规模与成效 - 国网衡水供电公司已累计为全市114个秋粮烘干点提供用电服务,排查并整改用电隐患30余处[1] - 在邯郸市成安县,全县62家粮食加工企业和312个种粮合作社集中提出烘干需求,其中23家企业出现用电负荷紧张[2] - 当地政府联合电力、农业等部门组建200支复合型小分队,实施一户一策精准保障,并备足应急发电车和抢修物资[2] 烘干作业效果 - 有了稳定的电力供应,烘干企业每天能烘干大量玉米,玉米烘干后水分可稳定从超过40%降至14%左右,达到安全储存和市场销售标准[1] - 电力保障最大程度减少粮食在储存过程中的霉变和损耗[1] 业务流程优化 - 电力公司根据秋收用电需求,精简办电环节,加快装表接电速度,确保新上烘干设备能够及时通电使用[2] - 电力公司聚焦粮食烘干企业用电需求,对相关设备进行巡检和维护,指导企业操作人员规范使用设备,避免因用电不当引发故障[1]
田野奏响“丰收曲”——农行四川广安分行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侧记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06 22:40
核心观点 - 农行广安分行通过专项贷款产品和高效金融服务支持当地秋粮生产 显著提升农业机械化与规模化水平 为农户及农业企业提供关键资金保障[1][2][3][4][5][6] 贷款规模与增长 - 涉农贷款余额达80.41亿元 较年初增长6.13亿元[1] - 农户贷款余额33.35亿元 覆盖农户21329户[6] - 年内向5135户农户及合作社发放贷款7.35亿元[6] 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 推广"惠农e贷"产品 具备利率优惠和随借随还特性[2][3][4] - 基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或种植合同直接授信 额度根据种植面积和历史收益核定[5] - 开辟秋收金融服务绿色通道 实现贷款审批发放最短5天完成[4][5] 具体支持案例 - 向戴星家庭农场发放200万元贷款 支持其扩大种植规模2000余亩 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2] - 为金百圣农业公司提供200万元贷款 用于粮油烘干设备智能化升级[3] - 向种粮大户龙晓凤发放200万元信用贷款 解决春耕资金短缺并扩大种植面积[4][5] 社会经济效益 - 农机服务队为3000余农户提供支持 实现每亩节省成本130元同时增收240元[2] - 金融服务延伸至产业链末端 覆盖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及制种企业[5][6] - 通过供应链金融和绿色信贷探索 进一步强化对农业产业链的支持[5]
广东发布岭南特色现代农业调研报告,种业、农机、海洋牧场有了破局方向
南方农村报· 2025-08-26 10:32
文章核心观点 -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岭南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形成"1+3"调研报告 针对种业、农机、海洋牧场等领域提出破局方向 [1][2][3] 农业产业现状 - 2024年广东省农林牧渔总产值达9701.21亿元 位居全国前列 [7] - 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等多类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 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1.63万亿元 [8] - 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507家 年营收规模近万亿元 [9] 种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 全省收集保存农业种质资源36.8万份 保存种类数量全国前列 [11] - 建成农作物畜禽水产微生物四大省级农业种质资源库 [12] - 育成超级稻品种36个占全国28% 畜禽新品种40个占全国15% 水产新品种43个占全国14% [12][13] - 10家畜禽企业12家水产企业入选国家种业企业阵型 居全国首位 [14] - 建议重点支持种业企业 增强生物育种技术储备和创新 [15][16] 农机装备发展现状与建议 - 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1.3% [23] - 深圳大疆和广州极飞农业无人机国内市场占有率约96% [23] - 华南农业大学突破无人化智慧农场关键技术 在全国15省市建设30多个无人化智慧农场 [24] - 建议加强智能农机丘陵山地小农机智慧农场研发应用 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28][29] 海洋牧场建设现状 - 2024年海水养殖产量376.83万吨 同比增长5.47% 增速创2011年以来新高 [32] - 渔业经济总产值4718.25亿元 [33] 海洋牧场存在问题 - 适养区域不足 [36] - 养殖品种不够丰富 良种生产体系待提升 病害防控饲料使用指引不足 [37] - 保险产品较为单一 [37] 海洋牧场建设建议 - 强化顶层设计与规划引导 制定沿海市县"现代化海洋牧场一张图" [40][41] - 推动装备标准体系和确权登记 构建设备设施标准体系 [42][43] - 建立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研究生产基地 加快培育装备制造业 [45] - 加快船用投饵系统网衣清洗机器人智能养殖管理系统等装备研发 [46][47] 种苗建设建议 - 建设种业创新平台 加快新品种培育 遴选适应不同海域养殖鱼种 [48][49] - 高标准新扩建改造提升水产原良种场 引入工厂化循环水水质在线监测等先进设备 [55][56] - 建立从亲本培育到品质控制的全链条关键环节标准化体系 [58][59][60] 金融保险体系建设建议 - 制定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全流程保险体系相关办法 提高海水养殖保险覆盖率 [63] - 开发多元化保险产品 建立分担共保和风险储备金机制 [64][65] - 推动养殖网箱智能装备等纳入可抵押范围 试点推行"设备贷"风险补偿保险 [66][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