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熊猫专列
icon
搜索文档
铁路国庆中秋假期运输收官 火车向着景区开 短途长线都热门
四川日报· 2025-10-12 09:48
假期运输总体表现 - 国庆中秋假期运输期间(9月29日至10月10日),成都车站累计发送旅客571.9万人次,到达旅客566.5万人次 [1] - 假期首日(10月1日)发送旅客66.6万人次,创历史新高,超过2025年“五一”假期首日61.4万人次的纪录 [1] - 成都车站共加开列车2374列以应对客流,其中夜间动车504列 [1][2] 客流构成与热门线路 - 客流呈现探亲客流、旅游客流、学生客流叠加态势,假期首尾以中长途客流为主,中间以短途客流为主 [1] - 热门线路主要包括成渝高铁、西成高铁、新成昆铁路、成灌铁路、川青铁路等 [1] 短途游与周边游市场 - 短途游、周边游需求火爆,成灌铁路全线累计发送旅客68.0万人次,日均5.7万人次,同比增长8.7% [1] - 黄龙九寨、西昌、都江堰等地成为出行热门选择 [1] - 为应对需求,川青铁路加开列车238列,成灌铁路加开列车274列 [1] 特色旅游与活动相关运输 - 公司推动“火车向着景区开”,9月30日至10月8日开行以金秋胡杨为主题的“熊猫专列”3趟 [2] - 每日开行成都东站至黄龙九寨站旅游动车组2列 [2] - 针对“川超”足球赛,增开成贵、新成昆、西成、川青等线路动车;针对演唱会等活动,增开成都至重庆方向夜间歌迷列车 [2] 空铁联运增长 - 空铁联运旅客运输量持续增长,双流机场站累计发送旅客7.5万人次,日均0.6万人次 [2] - 天府机场站累计发送旅客7.8万人次,日均0.7万人次 [2]
中国假期吸引世界“流量” 彰显“假日中国”澎湃动能
央视网· 2025-10-01 17:33
据预测,长假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23.6亿人次,日均约2.9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约3.2%。铁路客流呈现客流 总量大、首尾时段高度集中和"首尾长途多、中间中短途多"的特点。 安排开行"熊猫专列"、"新东方快车"、"潇湘号"等品牌旅游列车,打造"移动的星级酒店",催生假日旅行新体验。沈白高铁迎来 开通后首个假期客流高峰,沈阳北到长白山仅需1小时53分钟,提速助力"朝发午至游长白"成现实。 开行特色旅游专列 打造"移动的星级酒店" 央视网消息:国庆中秋8天假期,预计23.6亿人次跨区域流动,动态绘就中国大地上生动的假期图景。节前高铁新线开通、多条高 速公路贯通、航班航线加密等持续升级提速,假期出行新选择、新选项再扩容;上海双邮轮同日靠泊,邮轮游持续火爆,中国游吸引 力显著提升;中国假期吸引世界流量,彰显"假日中国"动能澎湃。《国庆长假观察》10月1日播出第一集:《中国假期吸引世界流 量》。 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将达23.6亿人次 国际航班加密和免签政策红利加速释放等,"中国游"吸引力显著提升。为畅通入境游空中通道,黄山屯溪国际机场全面启动今年 第二阶段国际包机航线计划,陆续恢复和新开"黄山—吉隆坡 ...
“旅游+”焕新、消费市场“上新”……假日经济欣欣向荣“热”力足
央视网· 2025-09-30 11:41
央视网消息:今年国庆中秋8天长假,再次迎来人们的出行热潮,全国铁路呈现客流总量大,"首尾长途多、中间中短途多"的特点。中国 民航大数据平台航旅纵横的数据也显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中小机场日均机票预订量同比增幅达18%。从航空到铁路,多样化的出行方式带 来了旅途新体验。 9月29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东方航空联合打造的"国博号"主题飞机,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起飞,开启首航。此外,"国博号"机舱 也被打造成一座"空中博物馆"。 "国博号"今日首航 开启文明交流互鉴之旅 在这里可以看到,整个行李架化身成为一个流动的展线,展示了从远古时代到明清时期的近50件文物,按照历史的时序进行了排列,当乘 客抬头就可以跟文物相遇。 目前"国博号"主题飞机只有一架,主要执飞上海到伦敦、巴黎、纽约、洛杉矶等国际远程航线。在航空公司的官方售票平台,已经对"国 博号"增加彩色标识,后续还将开通"国博专区",实时更新航线动态与主题活动。 "火车向着景区开"打造假日消费新场景 这个假期,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和银发专列串联起沿线美食美景和人文名胜。德阳至喀什、成都西至额济纳、广州至喀什等线路开行 的"熊猫专列""新东方快车"等品牌旅游列车,不 ...
四川瞄准政策、活动、场景环环发力 这个暑期,把消费者宠上天
四川日报· 2025-08-27 08:18
消费政策与补贴 - 四川优化调整消费品以旧换新省级财政资金使用方向 从7月起重点支持学生群体3C数码产品以旧换新需求 通过政府补贴+平台让利+商家优惠方式提供实惠 [8][9] - 7月全省手机等通信器材消费同比增长103% 购新需求加速释放 [9] - 多部门联合启动2025年四川高校新生开学季大礼包活动 整合景区、博物馆、影院等资源 预计惠及学生群体超过100万人次 [10] 赛事经济与文旅消费 - 成都世运会市场开发收入创历史新高 48家企业推出500余款特许商品 开设218个线下零售点 部分限定款徽章上架即售罄 [11] - 赛事期间成都世运会门票收入超1700万元 特许商品销售收入8000万元 [13] - 成都市接待外地游客超410万人次 入境游客7.2万人次 同比增长5%和65% 线下消费总额503.3亿元 客流量3481.6万人次同比增长6.6% 境外客流量增长10% [13] 消费新场景建设 - 四川各地结合特色美食与城市街区资源 举办超1000场促消费活动 创新特色餐饮消费场景激活夜间消费潜力 [14] - 夜游锦江项目焕新升级 提供24种语言版本和五国语言购票页面 开通多种国际支付方式 [14] - 熊猫专列品牌现有3列列车 锦绣山河品牌有1列 未来三年将新增10列锦绣山河列车 通过特色表演和互动活动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15] 消费整体表现 - 今年前7个月四川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6% 规模在全国经济总量前十省市中排名第五 [7] - 7月单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同比增长5.6%的较快增速 [7] - 四川商务系统构建多层次消费促进体系 推动商文旅体深度融合创新路径 [7][13]
“22.4亿人次”勾勒流动中国的活力“曲线” 各地“花式”丰富旅行体验
央视网· 2025-07-17 17:54
客运量增长 - 全国铁路上半年累计发送旅客22.4亿人次 同比增长6.7% 创历史同期新高 [1] - 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1183列 同比增长7.5% [2] 运力提升 - 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等新线开通运营 全国铁路新增营业里程301公里 [2] - 重庆东站 日照站等车站投入运营 新投用121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 [2] 跨境客运表现 - 广深港高铁发送跨境旅客1503.3万人次 同比增长16.1% [6] - 中老铁路发送跨境旅客13.9万人次 同比增长19.1% [6] - 全国铁路发送外籍旅客914.8万人次 同比增长30.1% [6] - 黑龙江绥芬河站每天开往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国际旅客列车 全程仅需1小时40分钟 [4] 旅游列车发展 - 上半年全国铁路累计开行旅游列车972列 同比增长23.2% [7] - 推出森林游 避暑游 研学游等特色旅游列车线路 串联山河美景和历史名胜 [7] - 云南环线旅游列车串联昆明 大理 丽江 保山 普洱 西双版纳等热门站点 [7] - 打造"熊猫专列""京和号""大河之南""齐鲁1号"等旅游列车品牌 [9] - 山东泰山黄河号旅游列车全程票价仅41.5元 停靠7座车站 [9] 服务创新 - 推出老年常旅客会员积分优惠 计次票 定期票 旅游套票等新型票制拓展至72条线路 [11] - 探索"旅游列车+"服务 与文旅部门 景区 酒店合作 [11]
从资源大省到产业强省 四川文旅融合加速
搜狐财经· 2025-06-18 09:18
文旅产业规模与增长 - 四川省文旅产业规模和质量稳居西部第一、全国前列,对GDP的贡献率达11.97% [3] - 2022年至2024年,国内游客接待量从6.36亿人次跃升至11.19亿人次,国内游客总花费从7059.94亿元增长至1.76万亿元 [3] - 2024年举办营业性演出3.2万场,观众1250万人次,票房总收入29亿元,其中大型演出218场,拉动综合消费130亿元 [10] 文旅融合与创新 - 四川省拥有非遗、文物等文化资源305.7万余处,旅游资源24.5万余处,已建成5A级景区18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个 [4] - 动画电影《哪吒》引发文化冲击波,其制作公司所在地成为影迷打卡点;歌曲《玉盘》焕新经典意象;三星堆文物与现代展陈技术结合 [5] - 成都东郊记忆从废弃厂房转型为文商旅融合示范区,引领城市消费升级 [5] 文旅产品与场景创新 - 光雾山与诺水河推出18℃避暑旅游产品,包括溶洞、漂流等,吸引都市游客 [6] - 冬季旅游活动提供滑雪场、温泉等7类产品,发放1.5亿元文旅消费券,吸引北方游客 [6] - "熊猫专列"创新银发游服务,融入川剧变脸、茶艺表演等巴蜀文化 [9] 科技赋能文旅 - 巴中恩阳区科普大视界飞翔影院采用7D技术,开业以来接待游客超62万人次,创收近千万元 [11] - VR/AR技术让游客与古蜀文明对话,超高清直播实时呈现九寨沟美景,智能导览系统提供个性化讲解 [11] - "成都2099:太空管理局"项目计划2026年试运营,面向青年群体 [11] 区域发展与政策支持 - 成都推出天府艺术公园、科幻馆等新场景;绵阳发展文旅科技融合项目;攀枝花、凉山发展康养业态 [7] - 2025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推进三星堆—金沙遗址申遗,打造文旅消费创新场景 [8] - 四川省委书记表示文旅发展水平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取得进展 [12]
铁路端午假期运输启动 5月31日为客流最高峰
央视网· 2025-05-30 11:21
铁路端午假期运输概况 - 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8050万人次,客流最高峰为5月31日,预计发送旅客1830万人次 [1] - 客流主要由探亲流、旅游流构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及热门旅游城市客流集中 [3] - 热门出发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杭州、南京、郑州、深圳、武汉、西安 [3] - 热门到达城市包括北京、成都、上海、杭州、广州、南京、武汉、郑州、西安、长沙 [4] - 热门区间包括北京至上海、上海至北京、北京至济南、北京至郑州、北京至沈阳、郑州至北京、北京至太原、济南至北京、北京至南京、深圳至香港等 [4] 运力投放策略 - 全国铁路实行高峰运行图,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超1.1万列 [6] - 通过加开临时旅客列车、动车组重联、开行夜间高铁、普速列车加挂车辆等方式增加运力 [6] - 保持普速列车开行规模,持续开行公益性"慢火车"和"乡村振兴"旅客列车 [6] 旅游列车服务 - 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开行"熊猫专列""齐鲁1号"等特色旅游列车和银发专列 [8] - 与沿线酒店、景区、餐饮企业联动提供"一条龙"服务,拓展消费新场景 [8] - 组织跨境旅客运输,开行广深港高铁跨境列车和中老、中蒙、中俄、中越国际旅客列车 [8] 旅客服务优化 - 运用12306候补购票、在线选座、铁路畅行码、老年常旅客积分优惠等功能提升购票体验 [10] - 优化进出站换乘流线,增加关键处所引导力量,加强老幼病残孕重点旅客服务 [10] - 提供地域特色端午美食,协调地方交通增加接驳班次,延长运营时间 [10] - 举办"美好旅途 粽享端午"文化互动活动,营造文明旅行环境 [10] 运输安全保障 - 加强节日值班值守,及时处置突发情况 [12] - 与气象部门联动掌握天气变化,严格落实汛期行车安全措施 [12] - 安排备用客车和乘务人员应对突发大客流 [12]
前4月14.6亿人次火车出行 再创历史新高|快讯
华夏时报· 2025-05-15 12:43
客运数据表现 - 1至4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4.6亿人次 同比增长5.9% 创同期历史新高 [2] - 广深港高铁发送跨境旅客1017.2万人次 同比增长14.7% [2] - 中老铁路发送跨境旅客10.5万人次 同比增长32.5% [2] - 全国铁路发送外籍旅客568.7万人次 同比增长32.1% [2] 运力提升措施 - 新投用一批时速3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列车 [2] - 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1224列 同比增长7.1% [2] - 高峰时段在主要通道加开夜间高铁 [2] - 动态优化调整旅客列车开行方案 [3] 旅游列车发展 - 1至4月全国铁路累计开行旅游列车367列 同比增长23% [2] - 研发投用适老化旅游列车 [2] - 推出"熊猫专列""伊春号"等特色旅游列车 串联景区和名胜 [2] - 与沿线酒店、景区联动 拓展消费新场景 [2] 跨境运输布局 - 开好中蒙 中俄国际旅客列车 促进跨境经贸交流 [2] - 积极适应国家过境免签政策 便利外籍旅客出行 [2] 未来运营计划 - 密切跟踪客流 灵活安排运力资源 [3] - 持续改进站车服务 满足出行需求 [3] - 加强汛期运输组织 应对极端天气 [3] - 确保铁路大动脉安全畅通 [3]
旅游列车,让路程变成旅程(新语)
人民日报· 2025-05-12 06:30
行业趋势 - 旅游列车市场快速增长,2024年全国共组织开行旅游列车1860列,运送游客超过100万人次,2025年一季度全国铁路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87列,同比增长30% [1] - 旅游列车业态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包括戏曲主题专列、红色研学旅游列车、苗乡侗寨"村火车"等特色产品 [1] - 行业正在探索解决"成长的烦恼",包括丰富场景、提升品质、优化线路、拓展客源、合理定价等问题 [3] 产品特点 - 旅游列车融合交通与文化功能,提供戏曲表演、诗词展示、非遗展陈、民族歌舞等特色活动,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 [1] - 产品设计注重舒适便利,采用一铺到底、往返同铺模式,免除换乘和行李搬运 [1] - 针对老年游客占比80%的特点,进行适老化改造,加装扶手、设置无障碍通道、开通紧急呼叫系统,并提供细致医疗餐饮服务 [2] 市场策略 - 通过"串珠成链"模式整合分散旅游资源,如"诗路高铁"串联浙东唐诗之路,发挥"乘数效应" [2] - 注重个性化需求设计,如"伊春号"配备弧形侧天窗,旅拍空间设置更衣室 [2] - 建立多层级产品体系,包括大众旅游列车、主题特色旅游列车,形成品质型、舒适型、普惠型产品组合 [3] 运营创新 - 采用"在途观光、车随人走"的游览方式,实现从"到此一游"到深度游览的转变 [2] - 提供全程服务支持,包括火车站到景点的接驳、针对性导览讲解等 [2] - 探索文化商业融合模式,支持老字号产品、特色文化演出、非遗技艺等上列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