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命支持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新股消息 | 麦科田拟港股上市 中国证监会要求补充说明公司辅导备案情况等
智通财经网· 2025-10-24 21:34
公司上市进程与监管问询 - 中国证监会于2025年10月24日公示对麦科田境外发行上市的补充材料要求 [1] - 证监会要求公司说明其A股辅导备案情况、是否继续推进A股上市计划及相关安排 [1][3] - 证监会要求公司及律师核查并说明历次股权变动定价公允性、出资实缴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抽逃出资等瑕疵 [1] - 证监会要求说明公司及所有境内子公司是否存在《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第八条规定的禁止性情形 [1] 公司业务与运营资质 - 证监会要求补充说明下属公司经营电子商务、医学研发、检测检验等业务的具体情况、运营状态及必要资质许可 [1] - 要求明确体外诊断产品的类型,以及是否涉及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应用 [1] - 公司产品组合涵盖生命支持、微创介入及体外诊断三大领域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商业化超过50种生命支持产品、80种微创介入产品及210种体外诊断产品 [3] 公司股权结构与股东情况 - 证监会要求说明主要股东上层投资人中“境外企业”、“香港公司”的基本情况,是否存在法律法规禁止持股的主体 [2] - 要求说明国有股东履行国有股标识等国资管理程序的进展情况 [3] - 要求说明在全额行使超额配售权情况下,本次境外发行及“全流通”前后内资股与H股的占比 [3] - 要求说明本次拟参与“全流通”股东所持股份是否存在被质押、冻结或其他权利瑕疵 [3] 公司市场覆盖与客户基础 - 公司产品已销往全球超过140个国家和地区 [3] - 在中国市场,公司产品累计覆盖超过6,000家医院,其中包括约90%的三级甲等医院,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 [3]
麦科田拟港股上市 中国证监会要求补充说明公司辅导备案情况等
智通财经· 2025-10-24 21:30
公司上市进程与监管问询 - 中国证监会要求麦科田就境外发行上市备案提交补充材料,涉及公司辅导备案情况、A股上市计划及是否存在对发行上市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形[1] - 证监会要求麦科田补充说明历次增资、减资及股权转让的价格、定价依据及公允性,并核查是否存在未履行出资义务、抽逃出资等情形[1] - 证监会要求公司说明下属公司经营电子商务、医学研究等业务的具体情况、是否实际开展业务及已取得的资质许可,并明确体外诊断产品是否涉及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等敏感领域[1] 公司股权结构与股东合规性 - 证监会要求补充说明主要股东上层投资人中"境外企业"及"香港公司"的基本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法律法规禁止持股的主体[2] - 证监会要求说明国有股东履行国有股标识等国资管理程序的进展情况[3] - 证监会要求说明在全额行使超额配售权的情况下,公司本次境外发行及"全流通"前后内资股与H股的占比情况[3] - 证监会要求说明本次拟参与"全流通"的股东所持股份是否存在被质押、冻结或其他权利瑕疵的情形[4] 公司业务与市场覆盖 - 麦科田提供创新的产品组合,满足医疗机构内广泛临床需求及家庭护理场景,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商业化超过50种生命支持产品、80种微创介入产品及210种体外诊断产品[4] - 麦科田产品已遍及全球超过140个国家及地区,在中国市场累计覆盖超过6,000家医院,其中包括约90%的三级甲等医院,覆盖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4]
并购“催肥”、经销商“失活”、商誉“高悬”:麦科田IPO如何破解“虚胖”增长难题?
华夏时报· 2025-09-25 15:57
上市申请与资本历程 - 公司由A股转战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由摩根士丹利与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2] - 7年内累计完成10轮融资 总融资金额约22.59亿元 估值从2016年3.2亿元增至IPO前82.45亿元 增幅近25倍[3]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持续增长 分别为9.17亿元、13.13亿元、13.99亿元 但同期亏损分别为-2.26亿元、-6450.8万元、-9661.7万元[5] - 2024年营收同比微增6.55% 亏损幅度较2023年扩大49.8%[5] - 毛利率逆势攀升 从2022年43.7%升至2024年49.7% 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升至52.9%[6]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7.87亿元 同比增长15.31% 利润由亏转盈录得4096.8万元[6] 费用结构 - 研发费用率从2022年25.68%降至2024年20.76% 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同比下降10.72%至1.27亿元 占总收入比重16.09%[7] - 销售费用率从2022年28.2%降至2025年上半年21.2%[6][7] - 2025年上半年扭亏主要依靠成本与费用控制而非营收爆发式增长[7] 业务结构 - 微创介入业务营收占比从2022年42.1%升至2024年51.6% 2025年上半年稳定在51.1%[10] - 2022年收购唯德康医疗后微创业务营收从3.86亿元猛增至2024年7.21亿元[10] - 生命支持业务占比从2022年45.3%下滑至2024年35.3%[12] - 体外诊断业务占比从2022年12.6%微升至2024年13.1%[12] 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国内药物输注领域公司市场份额15% 排名第二 与第一名35%份额差距显著[11] - 消化系统微创介入耗材市场份额19.2% 排名第二 第一名份额达46.4%[11] - 微创业务毛利率显著低于南微医学、安杰思等头部玩家[12] 销售渠道风险 - 经销商收入占比持续超80%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84.4%、87.8%、84.3%、82.9%[12] - 海外经销商数量从2022年923个降至2025年上半年607个[13] - 不活跃经销商数量从983个激增至2220个 翻了一倍多[13] 商誉与政策风险 - 商誉规模达9.08亿元 占净资产49.6% 主要来自对Penlon和唯德康医疗的收购[16] - 商誉规模持续居高不下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均维持在9亿元以上[16] - 面临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压力 若核心产品纳入集采将挤压利润空间[17]
深圳南山冲出一家IPO,估值82亿,迈瑞医疗前高管创办,高瓴押注
36氪· 2025-09-22 17:22
公司概况与上市进展 - 深圳麦科田生物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9月11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由摩根士丹利和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成立于2011年4月26日 注册地位于深圳市南山区 前称为深圳玉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2] - 控股股东LIU Jie、钟要齐及李辉女士合计持有公司39.55%股权 通过AB股安排控制79.14%投票权 [3] 管理层背景 - 董事长兼总经理LIU Jie曾担任迈瑞医疗国际销售及营销副总裁、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和首席财务官 拥有超过20年医疗行业经验 [3] - 副董事长钟要齐曾任迈瑞医疗国际销售及营销副总裁及战略发展部高级副总裁 [4] - 两位高管均拥有医疗器械行业资深管理经验 并带领公司从输液设备生产商转型为高端医疗器械解决方案提供商 [5] 融资与估值 - 公司获得高瓴、深创投、软银中国、汉石投资等机构多轮融资 2023年股份认购时估值达82.45亿元 [5] 产品组合与市场地位 - 产品覆盖生命支持、微创介入和体外诊断三大领域 截至2025年6月底拥有50种生命支持产品、80种微创介入产品和210种体外诊断产品 [6] - 在中国输注工作站市场2018-2024年销售额排名第一 肠内营养泵市场排名靠前 [11] - 2022-2024年中国消化系统微创介入耗材市场销售额排名第二 2023-2024年一次性胆道镜市场前五名 [12] - 2021-2024年中国全自动血栓弹力图市场销售额排名第一 [14] - 拥有70多种候选产品储备 包括30多种生命支持候选产品和30多种微创介入候选产品 [6] 市场覆盖与分销网络 - 产品覆盖全球140多个国家地区 中国境内覆盖超过6000家医院 包括90%的三级甲等医院 [6] - 经销网络包括1959个国内经销商和607个海外经销商 经销收入占比超过80% [18] - 2024年国内经销商数量2791家 海外经销商903家 但2025年上半年国内经销商减少至1959家 海外减少至607家 [20] 财务表现 - 收入从2022年9.17亿元增长至2024年13.99亿元 2025年上半年收入7.87亿元 [16] - 毛利率持续提升 从2022年43.7%升至2025年上半年52.9% [16] - 2022-2024年累计亏损3.87亿元 其中2022年亏损2.26亿元 2023年亏损6450万元 2024年亏损9660万元 2025年上半年实现盈利4100万元 [16] - 收入结构变化明显:生命支持产品占比从2022年45.3%降至2024年35.3% 微创介入产品从42.1%升至51.6% 体外诊断产品从12.6%微升至13.1% [17] 费用结构 - 研发费用2022-2024年累计9.34亿元 销售费用累计10.87亿元 [22] - 销售费用率高于研发费用率:2022年销售费用率28.2% vs 研发费用率25.7%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率21.2% vs 研发费用率16.1% [23] - 研发团队超过500人 占员工总数25.1% [21] 行业市场空间 - 2024年全球生命支持医疗器械市场规模751亿美元 中国市场规模557亿元 [6] - 全球内窥镜微创介入市场规模321亿美元 中国市场规模249亿元 [6] - 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1084亿美元 中国市场规模1161亿元 [6] 行业竞争格局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美敦力、GE医疗、飞利浦、西门子医疗、联影医疗、华大智造等海内外企业 [7] 政策环境影响 - 医疗器械定价受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影响 若产品被纳入集采范围可能导致终端价格下降 [23] - 若未中标集采或大幅降价中标 可能对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23]
麦科田冲击IPO,迈瑞医疗前高管创办,3年累计亏损3.87亿元
格隆汇· 2025-09-22 10:19
公司背景与股权结构 - 公司于2011年4月26日成立,注册地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前称为深圳玉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3] - 控股股东LIU Jie、钟要齐及李辉女士于2020年11月18日订立一致行动协议,合计拥有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39.55%的权益,并通过A、B股安排控制约79.14%的投票权 [3] - LIU Jie曾任迈瑞医疗国际销售及营销副总裁、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及首席财务官,拥有超过20年医疗保健行业经验 [3] - 钟要齐曾任迈瑞医疗国际销售及营销副总裁及战略发展部高级副总裁 [4] - 公司获得高瓴、深创投、软银中国等机构投资,2023年股份认购估值为82.45亿元 [4] 产品与业务布局 - 产品涵盖生命支持、微创介入、体外诊断三大领域,已商业化产品包括50种生命支持产品、80种微创介入产品和210种体外诊断产品 [6][7] - 拥有70多种候选产品,包括30多种生命支持候选产品、30多种微创介入候选产品和10多种体外诊断候选产品 [8] - 产品覆盖全球逾140个国家及地区,中国累计覆盖超过6000家医院,包括约90%的三级甲等医院 [6] - 在中国输注工作站市场(2018-2024年)和全自动血栓弹力图市场(2021-2024年)销售额排名第一 [11][14] - 在中国消化系统微创介入耗材市场(2022-2024年)销售额排名第二,一次性胆道镜市场(2023-2024年)排名前五 [12] 行业市场空间 - 2024年全球生命支持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751亿美元,中国达557亿元 [6] - 全球内窥镜微创介入市场规模达321亿美元,中国达249亿元 [6] - 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达1084亿美元,中国达1161亿元 [6] - 行业主要参与者包括美敦力、GE医疗、飞利浦、西门子医疗、联影医疗等海内外公司 [8] 财务表现 - 收入从2022年9.17亿元增长至2024年13.99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7.87亿元 [15][16] - 毛利率从2022年43.7%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52.9% [15][16] - 净利润2022年亏损2.26亿元,2023年亏损6450万元,2024年亏损9660万元,2025年上半年盈利4100万元 [15][16] - 2022-2024年累计亏损3.87亿元,主要因研发、技术升级、业务线扩张及全球营销投入 [15] - 收入构成变化:生命支持产品占比从2022年45.3%降至2024年35.3%,微创介入产品从42.1%升至51.6%,体外诊断产品从12.6%微升至13.1% [17][18] 销售与研发投入 - 经销占比超过80%,截至2025年6月底拥有1959个国内经销商和607个海外经销商 [19][20] - 研发团队超过500人,占员工总数25.1% [21] - 研发费用2022年2.37亿元(占收入25.7%),2023年2.81亿元(21.4%),2024年2.91亿元(20.8%),2025年上半年1.27亿元(16.1%) [21][22] - 销售费用2022年2.59亿元(占收入28.2%),2023年3.28亿元(25.0%),2024年3.33亿元(23.8%),2025年上半年1.67亿元(21.2%) [16][22] - 2022-2024年销售费用累计10.87亿元,高于研发费用累计9.34亿元 [22] 行业政策影响 - 医疗器械定价受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影响,高值医用耗材若纳入集采将面临终端价格控制 [23]
麦科田拟港股IPO获中国证监会接收材料
智通财经· 2025-09-19 20:22
境外上市备案情况 - 中国证监会9月19日发布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备案情况表 涵盖截至2025年9月19日的首次公开发行及全流通情况 [1] - 麦科田拟港股IPO 云知声申请股份全流通获证监会接收材料 [1] - 盛威时代和中润光能拟港股IPO 当前上市备案状态为"补充材料" [1] 麦科田业务概况 - 公司提供创新且全面的医疗产品组合 覆盖医疗机构内广泛临床科室及家庭护理场景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商业化超过50种生命支持产品 80种微创介入产品和210种体外诊断产品 [1] - 产品覆盖全球逾140个国家及地区 在中国累计覆盖超过6,000家医院包括约90%的三级甲等医院 [1] 盛威时代业务布局 - 公司是中国城内网约车服务提供商及城际道路客运信息服务提供商 [2] - 按2024年GTV计算在中国网约车服务市场排名第14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承接17个省级道路客运数字化项目 业务覆盖超过30个省区市 [2] 盛威时代合作网络 - 基于联网售票服务经验与多家客运企业合作提供定制客运服务 [2] - 在往绩记录期间与12306及航旅纵横合作为其提供大巴车票服务 [2] 中润光能行业地位 - 公司是全球光伏电池片专业化制造商 主营业务为N型及P型光伏电池片生产与销售 [3] - 2024年度按光伏电池对外出货量在全球制造商中排名第二 市场占有率14.6% [3] - 在全球光伏电池片专业化制造商中市场占有率达18.3% [3] 中润光能业务扩展 - 公司已垂直扩张到光伏组件行业 从事光伏组件制造及销售 [3] - 业务遍及超过32个国家和地区 拥有1,000余家客户 [3]
新股消息 | 麦科田拟港股IPO获中国证监会接收材料
智通财经网· 2025-09-19 20:21
智通财经APP获悉,9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备案情况表(首次公开发行 及全流通)(截至2025年9月19日)。本周(9月15日-9月19日),麦科田拟港股IPO,云知声申请股份全流通 获中国证监会接收材料。与此同时,盛威时代、中润光能拟港股IPO,在中国证监会上市备案状态 为"补充材料"。 盛威时代主要提供城内网约车服务及城际道路客运服务。基于公司联网售票服务领域的经验及能力,盛 威时代与多家客运企业合作提供定制客运服务,满足乘客不同场景下的多样化出行需求。截至2025年6 月30日,盛威时代逐渐于超过30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建立业务并提供客运服务。于往绩记录期间,盛 威时代与12306及航旅纵横合作并为其提供大巴车票。 招股书显示,麦科田提供创新且全面的产品组合,可满足医疗机构内广泛的临床科室、病房和诊所以及 社区卫生中心、检验机构和家庭护理场景的临床需求。截至2025年6月30日,麦科田已将超过(i)50种生 命支持产品,(ii)80种微创介入产品,及(iii)210种体外诊断产品商业化,该等产品有多种型号,可满足 各种不同的应用需求。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麦科田的产品已遍及全 ...
麦科田医疗 拟赴港上市
中国证券报· 2025-09-16 22:09
此外,公司将部分产品直接销售给主要位于中国及英国的医院及其他终端客户。2022年、2023年、2024 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直接销售额分别约为0.22亿元、0.2亿元、0.47亿元及0.28亿元,分别占总 收入的2.3%、1.5%、3.4%及3.5%。 通过公司的销售网络,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的产品最终销往中国超过6000家医院,包括约90%的 三级甲等医院。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 12.4%、10.6%、13.5%及14.8%。 公司面临的部分主要风险包括:产品的市场规模、平均售价及销量以及公司在竞争市场中的份额可能会 下降,这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公司的持续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公司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及期望以及吸引及留住客户的能力;公司可能无法及时或根本无法开发或 成功上市新型或商业可行产品及技术或改进现有产品及技术;公司面临来自国内外竞争对手的激烈竞 争,可能无法跟上医疗器械行业快速的技术变革步伐,这可能会对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或经营业绩造 成不利影响。 此外,公司未能将并购业务整合到运 ...
麦科田医疗,拟赴港上市
中国证券报· 2025-09-16 20:17
招股说明书显示,麦科田医疗是一家全球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的产品组合可满足医疗机构内广泛 的临床科室、病房和诊所以及社区卫生中心、检验机构和家庭护理场景的临床需求。截至2025年6月30 日,公司已将超过50种生命支持产品、80种微创介入产品及210种体外诊断产品商业化,这些产品有多 种型号。 9月11日,深圳麦科田生物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麦科田医疗")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公司 提供涵盖生命支持、微创介入及体外诊断的医疗产品。 通过公司的销售网络,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的产品最终销往中国超过6000家医院,包括约90%的 三级甲等医院。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 12.4%、10.6%、13.5%及14.8%。 公司面临的部分主要风险包括:产品的市场规模、平均售价及销量以及公司在竞争市场中的份额可能会 下降,这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公司的持续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公司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及期望以及吸引及留住客户的能力;公司可能无法及时或根本无法开发或 成功上市新型或商业可行产品及技术或改进现有产品及 ...
高瓴资本是最大机构投资方,公司估值猛增24倍,现要上市!
IPO日报· 2025-09-16 08:32
公司概况与上市进展 - 深圳麦科田生物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9月11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与华泰国际 [1] - 公司是一家全球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涵盖生命支持、微创介入和体外诊断三大领域的高端医疗设备和耗材 [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将超过50种生命支持产品、80种微创介入产品及210种体外诊断产品商业化 [5] - 公司产品已销往全球逾140个国家及地区,在中国累计覆盖超过6000家医院,包括约90%的三级甲等医院 [6] 行业赛道与市场地位 - 公司深耕的三大赛道市场潜力巨大:全球生命支持医疗器械市场规模2024年为751亿美元,预计2030年增至1097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2024年为557亿元,预计2030年增至932亿元 [4] - 全球内窥镜微创介入市场规模2024年为321亿美元,预计2030年增至488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2024年为249亿元,预计2030年增至532亿元 [4] - 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2024年为1084亿美元,预计2030年增至1673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2024年为1161亿元,预计2030年增至1912亿元 [4] - 在中国输注工作站市场,公司2018年至2024年各年度销售额排名第一;在肠内营养泵市场,2021年至2024年各年度销售额排名第一 [5] - 公司是中国少数拥有全系列内窥镜专有产品组合的国产品牌之一,2022年至2024年在中国消化系统微创介入耗材市场销售额排名第二,2023年至2024年跻身中国一次性胆道镜市场前五名 [5] - 公司于2021年推出全球首款全自动血栓弹力图分析仪,2021年至2024年在中国全自动血栓弹力图市场销售额排名第一,2024年跻身中国血型检测设备市场前五名 [6] 财务业绩表现 - 收入持续增长,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9.17亿元、13.13亿元、13.9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3.5%;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7.87亿元,同比增长15.31% [8] - 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期内利润4096.8万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5802.6万元扭亏为盈 [1][8][9] - 毛利率持续提升,从2022年的43.7%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52.9% [1][9] - 经调整EBITDA利润率大幅改善,从2022年的-3.2%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8.9% [9] 业务分部收入 - 生命支持产品收入出现波动,2022年为4.16亿元,2023年增长35.7%至5.64亿元,2024年减少12.4%至4.94亿元,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0.8% [10] - 微创介入产品收入持续增长,从2022年的3.86亿元增至2024年的7.21亿元,2025年上半年增长16.8%至4.03亿元 [10] 股权融资与估值 - 自2016年起共完成7轮股权融资,累计募资超过20亿元,投后估值从2016年A轮的3.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82.45亿元,增长超过24倍 [12] - 上市前,公司创始人团队通过A类股份和B类股份合计持股39.55%,并控制股东会79.14%的投票权 [12][13] - 高瓴资本持股20.79%,为最大机构投资方,其持股对应估值约为17.1亿元;深创投集团合计持股8.54%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