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试剂

搜索文档
优宁维9月15日获融资买入209.96万元,融资余额5920.8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6 09:41
股价与交易表现 - 9月15日股价下跌0.41% 成交额2294.43万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209.96万元 融资偿还295.65万元 融资净卖出85.70万元 [1] - 融资融券余额5920.87万元 占流通市值2.16% 超过近一年60%分位水平 [1] 融资融券状况 - 融资余额5920.87万元 处于较高水平 [1] - 融券余量0股 融券余额0元 但超过近一年70%分位水平 [1]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1.14万户 较上期增加5.02% [2] - 人均流通股4994股 较上期大幅增加31.33%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05亿元 同比下降8.63% [2] - 归母净利润-1337.99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188.64% [2] 分红政策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82亿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现1.38亿元 [3] 公司基本情况 - 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 成立于2004年10月22日 2021年12月28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面向科研机构提供生命科学试剂及相关产品 [1] - 收入构成:生命科学试剂77.94% 仪器及耗材16.11% 综合技术服务5.95% [1]
皓元医药十年狂飙:从1 亿元到22 亿元的增长神话,为何难掩现金流“失血” 与转型迷局?
华夏时报· 2025-09-03 20:1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11亿元 同比增长24.20% 归母净利润同比激增115.55% [2]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转负至-1043.09万元 同比锐减113% [2][4] - 存货余额13.09亿元 同比增长12.54% 存货周转天数延长至243天 远超同行药明康德152天和康龙化成168天 [4] - 应收账款余额6.10亿元 同比增长16.89% 其中1年以上账期占比升至18.7% 较2024年末提高5.2个百分点 [2][4] 存货与资产质量 -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32亿元 占存货账面余额20.24% [2][5] - 库存商品跌价准备计提比例达28.77% 原材料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从4.42%升至6.09% [6] - 安徽皓元工厂因产能利用率不足导致原料药中间体滞销 直接拖累当期利润 [5] 业务结构分析 - 前端生命科学试剂业务收入9.04亿元 同比增长29.2% 毛利率63.0% 贡献69.4%营收 [7] - 后端原料药及中间体业务收入3.99亿元 同比增长13.6% 毛利率17.8% 较2024年20.05%下滑 [7] - 前端高增长掩盖后端业务竞争力不足 业务结构"剪刀差"加剧盈利风险 [7] 费用与效率指标 - 销售费用1.30亿元 同比增长33.56% 销售费用率从9.25%升至9.9% [9] - 研发费用1.17亿元 同比增长4.23% 但研发费用率从9.0%降至8.9% [14] - 研发费用率持续低于药明康德12.3%和康龙化成11.8% 更低于生物制品行业12.74%平均水平 [14] 行业竞争与战略挑战 - 错失单笔超5000万元集采订单 因安徽基地产能利用率不足无法满足"三个月内交付"要求 [13] - ADC领域仅完成1个商业化项目 而同行迈百瑞完成300余批生产 药明生物相关业务收入超20亿元 [13] - 面临合成生物学技术替代威胁 植物源重组白蛋白成本降至10元/克以下 较传统产品价格腰斩 [15] 历史业绩波动 - 2022年归母净利润1.93亿元 2023年骤降至1.27亿元同比下滑34.18% 2024年反弹至2.01亿元同比增长58.17% [10] - 净利润波动率显著高于凯莱英、药明康德等同行15%-20%的稳定区间 [10] 战略定位问题 - 研发费用率从2022年9.5%降至2025年上半年8.9% 与"创新驱动"战略定位不符 [14] - 在"前端试剂保增长"与"后端制造扩产能"之间战略摇摆 资源分散 [14] - 未形成清晰战略路径 既未聚焦创新药CDMO 也未能实现规模化成本优势 [14]
皓元医药(688131):业绩持续高增长,前端+后端协同发展
信达证券· 2025-08-29 16:53
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H1实现营业收入13.11亿元,同比增长24.20%,归母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增长115.55%,扣非净利润1.41亿元,同比增长111.40% [1] - 2025Q2单季度营业收入7.05亿元,同比增长27.99%,归母净利润0.89亿元,同比增长66.59%,扣非净利润0.82亿元,同比增长55.31% [1] - 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主要得益于毛利率提升,2025H1整体毛利率49.07%,同比增加3.7个百分点 [2] - 前端业务(生命科学试剂)收入9.04亿元,同比增长29.2%,毛利率63.0%,同比提升3.5个百分点,是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的压舱石 [3] - 后端业务(原料药和中间体、制剂)收入3.99亿元,同比增长13.6%,毛利率17.8%,项目管线初具漏斗效应,是公司加速成长的助推器 [4][5] - 公司深度布局AI制药平台,整合CADD和AIDD算法,打造一站式药物筛选平台,提升研发效率和成功率 [6]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7.53亿元、33.45亿元、40.2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9亿元、3.84亿元、4.76亿元 [7][8] 业务表现 前端业务 - 生命科学试剂收入9.04亿元,同比增长29.2%,毛利率63.0%,同比提升3.5个百分点 [3] - 累计完成订单数量51.7万个,累计储备产品约14.7万种,其中工具化合物和生化试剂超5.2万种,分子砌块约9.5万种 [3] - 分子砌块收入2.58亿元,同比增长24.1%,工具化合物和生化试剂收入6.46亿元,同比增长31.4% [3] - 通过海外商务仓储物流中心和国内前置仓协同,以及"直销+经销"模式构建全球销售网络 [3] 后端业务 - 原料药和中间体、制剂收入3.99亿元,同比增长13.6%,毛利率17.8% [4][5] - 创新药项目收入2.46亿元,同比增长13.7%,承接创新药项目966个,其中临床前到临床I期833个,临床II期和III期116个,商业化阶段17个 [4][5] - 仿制药项目收入1.54亿元,同比增长13.4%,项目总数419个,其中小试项目258个,中试项目44个,验证批项目34个,商业化项目83个 [5] - 在手订单金额超5.9亿元,同比增长40.1% [5] - 重点布局ADC方向,构建全链条闭环服务体系,2025年上半年承接ADC项目超70个,14个小分子产品完成美国FDA DMF备案,参与5个BLA申报 [5] 区域分布 - 境内收入7.42亿元,同比增长14.3% [2] - 境外收入5.61亿元,同比增长39.8% [2] 费用结构 - 销售费用率9.93%,管理费用率11.13%,财务费用率1.29%,研发费用率8.92%,期间费用同比变动不大 [2]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7.53亿元、33.45亿元、40.21亿元,同比增长21.3%、21.5%、20.2% [7][8] - 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9亿元、3.84亿元、4.76亿元,同比增长48.5%、28.3%、23.9% [7][8] - 预计毛利率分别为49.3%、49.2%、49.0%,ROE分别为9.4%、10.8%、11.9% [7] - 对应PE估值分别为48.52倍、37.82倍、30.53倍 [7][8] 战略布局 - 深度布局AI制药平台,整合CADD和AIDD算法,打造一站式药物筛选平台 [6] - 围绕"AI+类器官+药物研发"开展产学研合作,建设智能筛选系统,形成全链条体系 [6] - 通过上海、马鞍山、重庆"三位一体"战略布局,构建ADC全链条闭环服务体系 [5]
皓元医药2025年半年报点评:营收利润双增长,归母净利润同比增超115%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21:1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11亿元 同比增长24.20% [1] - 归母净利润1.52亿元 同比增长115.55% [1] - 毛利率达49.1% 同比提升3.7个百分点 [1] - 境外收入5.6亿元 同比增长39.78% 占总营收43.0% [1][7] - 资产总额升至58.43亿元 [1] 业务板块表现 - 前端生命科学试剂业务营收9.04亿元 同比增长29.2% 毛利率63.0% [3] - 后端原料药和中间体、制剂业务营收3.99亿元 同比增长13.6% [4] - 分子砌块储备约9.5万种 工具化合物和生化试剂超5.2万种 累计产品种类达14.7万种 [3] - 原料药和中间体业务在手订单金额5.9亿元 同比增加超40% [4] 战略布局与产能建设 - 形成上海、安徽、重庆三位一体的产能布局 重庆ADC基地占地5.6万平方米并通过欧盟QP审计 [5] - 构建覆盖分子设计-工艺开发-GMP生产的ADC一体化平台 已备案14个FDA sec-DMF产品 [5] - 助力5个ADC项目推进至BLA申报阶段 [5] - 连续五年蝉联"中国医药CDMO企业20强" [4] 研发与技术创新 - 打造一站式AI药物筛选平台 整合CADD和AIDD算法 [8] - 构建包含MegaUni虚拟库在内的数百种化合物库 [8] - 开展"AI+类器官+药物研发"产学研合作 建设智能筛选系统 [8] - 创新药累计承接966个项目 主要布局中、日、韩、美、欧市场 [4] 全球化进展 - 在美国、欧洲、日韩、印度、东南亚等地建立商务团队 [6][7] - 前端试剂境外市场聚焦美国、欧盟、日韩 后端原料药以日韩、印度为核心并开拓美欧市场 [7] - 服务全球超13,000家合作伙伴 [2] 行业背景 - 全球生物医药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5万亿美元 中国市场规模达3.2万亿元人民币 [2] - 2020-2025年中国生物医药复合增长率达17.6% [2] - 双抗崛起和AI制药成为行业重要趋势 [2]
优宁维8月27日获融资买入647.80万元,融资余额5222.2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8 10:08
股价与交易表现 - 8月27日股价下跌4.29% 成交额达9143.14万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647.80万元 融资偿还1003.28万元 融资净流出355.48万元 [1] - 融资余额5222.28万元 占流通市值1.86% 处于近一年20%分位低位水平 [1] 融资融券状况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5222.28万元 融券余额持续为0元 [1] - 融券余量0股 融券水平超过近一年70%分位 处于高位 [1]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1.14万户 较上期增长5.02% [2] - 人均流通股4994股 较上期大幅增加31.33%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05亿元 同比下降8.63% [2] - 归母净利润亏损1337.99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188.64% [2] 分红历史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82亿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现金额达1.38亿元 [3] 公司基本信息 - 主营业务为生命科学试剂(77.94%) 仪器及耗材(16.11%) 综合技术服务(5.95%) [1] - 主要客户为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 医院和生物医药企业 [1] - 成立于2004年10月22日 2021年12月28日上市 [1]
皓元医药技术迭代研发费用率8.86% 对子公司债转股增资4亿解资金压力
长江商报· 2025-07-03 07:44
公司动态 - 皓元医药拟以债转股方式向全资子公司安徽皓元增资4亿元,增资完成后注册资本由4亿元增至8亿元 [1] - 此次增资旨在缓解子公司资金压力、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并提升竞争优势 [1] - 安徽皓元是公司两大IPO募投项目的实施主体,项目已分别于2021年和2024年结项 [2] - 公司此前已两次对安徽皓元进行债转股增资:2021年7月使用募集资金1.8亿元增资 [2],2024年3月以债转股方式增资2亿元 [3]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对安徽皓元尚有募集资金债权1.87亿元和自有资金债权2.13亿元,合计4亿元 [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6亿元(同比+20.05%),净利润6238.44万元(同比+272.28%) [1]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22.7亿元(同比+20.75%),净利润2.02亿元(同比+58.17%),扣非净利润1.79亿元(同比+62.5%) [5] - 2025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5891.8万元(同比+323.19%) [5] - 安徽皓元2024年营收9739.31万元,亏损1.13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3216.42万元,亏损4149.82万元 [4] - 截至2025年3月末,安徽皓元资产负债率达78.73%,资产净额1.68亿元 [4] 业务发展 - 公司专注于为全球制药和生物医药行业提供小分子及新分子类型药物 [1] - 生命科学试剂业务2024年营收约15亿元(同比+32.41%),占总收入66%,毛利率62.21%(同比+3.97个百分点) [6] - 分子砌块业务收入4.17亿元(同比+35.7%),工具化合物和生化试剂业务收入10.82亿元(同比+31.2%) [6] - 2024年生命科学试剂业务累计完成订单约79.8万个 [6] - 截至2024年末,仿制药项目403个(商业化83个),创新药项目892个,部分进入临床Ⅱ/Ⅲ期或新药上市申报阶段 [6] 研发投入 - 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5371.37万元,占营收比例8.86% [1] - 截至2024年末,公司员工3576人,其中技术人员1977人,技术团队中硕士和博士占比24.3% [6]
公司热点|皓元医药股东苏信基金减至5%,股价1年翻倍频遭减持
搜狐财经· 2025-06-02 10:11
股东减持情况 - 苏信基金持股比例从5%以上降至5%,当前持有1054.80万股 [1] - 苏信基金在5月21日至5月30日减持203.14万股(占0.96%),减持计划未完成 [3] - 真金投资在2月28日至5月22日减持319.55万股(占1.51%),已不再持股 [2] - 两股东原计划合计减持不超过952.43万股(占4.51%),原因为资金需求和基金到期 [3] 历史减持与股东背景 - 苏信基金在2024年11月20日至2025年2月19日减持180.42万股(占0.86%) [4] - 真金投资在2024年11月4日至2025年2月3日减持241.93万股(占1.15%) [4] - 公司2021年6月8日上市,主营药物发现领域的试剂研发及原料药生产 [4] 财务表现 - 2024年预计营收21-23亿元(同比+11.70%-22.34%),归母净利润1.85-2.10亿元(同比+45.16%-64.77%) [4] - 扣非净利润1.65-1.90亿元(同比+49.83%-72.53%),主要因高毛利生命科学试剂业务占比提升 [4] - 公司通过优化运营、控制成本及库存周转提升业绩 [5] 二级市场表现 - 5月30日股价上涨15.26%至44.10元/股,市值93.03亿元,近一年累计涨幅超107% [5] - 当日成交量1352.95万股,成交额5.66亿元,换手率6.56%,动态市盈率37.28倍 [6] - 52周股价区间17.77-48.21元,总股本2.11亿股,流通股2.06亿股 [6]
南京5个平台入围,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南京日报· 2025-05-12 09:20
南京玻纤院先进无机纤维及复合材料中试平台重点围绕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以高性能纤维研制生 产和复合材料扩大应用为发展主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供技术研发转化、性能工艺改进、工艺 放大熟化等专业化服务,打造具有数字化设计、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共性技术应用转化、综合服务等功 能的开放式创新平台,建立跨区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服务能力,推动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集群 具备国际竞争力。 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初步名单公示 南京5个平台入围,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南报网讯(记者 徐宁) 工信部近日公示了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初步名单,全省共21个,我市5个中试 平台成功入围,约占全省总数的四分之一。 入围的5个中试平台分别是南京玻纤院先进无机纤维及复合材料中试平台、金斯瑞生命科学制剂中试平 台、蓬勃生物一站式生物药中试平台、海纳医药高端化学制剂中试平台和中国联通物联网终端中试平 台。 海纳医药高端化学制剂中试平台配备高素质的专业研发团队和高端精密检测设备,现有2处研发中心, 下设8个研究所,研发实验室面积超11000平方米,研发人员330人,其中博士8人、硕士160人,拥有溶 出仪、液相色谱仪等关键研发设备360余台 ...
皓元医药2025年一季报:创新驱动与产能释放双轮发力 一季度业绩稳中有升
证券时报网· 2025-04-29 23:0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06亿元,同比增长20.05% [1] - 归母净利润6238.44万元,同比增长272.28% [1] - 毛利率达48.58%,同比提升7.78个百分点 [1] - 资产总额升至57.14亿元 [1] 行业趋势与国产替代 - 全球贸易环境变革下,美国科研服务类产品价格预期上调,国产产品价格优势凸显 [2] - 科研试剂等高复购频率领域国产替代进程加速,高科技属性医药医疗公司更受青睐 [2] - 公司作为小分子药物研发领域前后端一体化企业,业务模式创新性强,竞争壁垒高 [2] 前端业务进展 - 前端生命科学试剂自主研发产品超3.7万种,累计储备14.1万种 [3] - 全球设立8个商务中心,服务超13000家客户,前端业务收入占比显著提升 [3] - 分子砌块业务复制工具化合物成功经验,强化第二增长引擎定位 [3] 技术研发与AI布局 - 推进XDC、多肽药物、小核酸药物等前沿领域服务能力建设 [3] - 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建"AI药物探索联合实验室",聚焦ADC数据库与智能制造 [4] - 通过"AI+药物研发"强化全流程技术壁垒,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4] 后端业务与产能扩张 - 后端业务聚焦特色仿制药原料药及创新药CDMO,在手订单同比增长超30% [5] - ADC领域构建"三位一体"服务体系,重庆85亩CDMO基地投用,实现全链条服务 [5] - 商业化产能建设提升竞争力,填补区域产业空白 [5] 全球化战略与未来规划 - 加强海外团队建设,深化国际药企合作,优化财务与风控体系 [6] - 2025年重点发展工具化合物、分子砌块、原料药三大引擎业务协同 [6] - 以"共创"为主题探索新方向,推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6]
皓元医药一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双增长 校企合作打造“AI药物探索联合实验室”
证券日报网· 2025-04-29 22:15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06亿元,同比增长20.05% [1] - 归母净利润6238.44万元,同比增长272.28% [1] - 资产总额升至57.14亿元 [1] 行业趋势 - 全球贸易环境变革加速科研试剂等领域的国产替代,复购频率高、短期兑现快的特点使其更具优势 [1] - 具有高科技属性的医药医疗公司更受市场青睐 [1] 公司战略与布局 - 以创新研发为核心驱动力,全球化战略布局助力业绩稳健增长 [1] - 公司为国内小分子药物研发与生产领域稀缺的前后端一体化企业 [1] - 依托上海张江、山东烟台、安徽合肥等地的研发中心,加速推进XDC、多肽药物、小核酸药物、蛋白、抗体等前沿新分子和新工具的服务能力建设 [1] 业务发展 - 前端生命科学试剂业务增长强劲,收入占比相较上年同期明显提高 [2] - 后端业务在手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30%,客户需求增长动能显著 [2] - 已完成超3.7万种产品的自主研发、合成,累计储备超14.1万种生命科学试剂 [1] - 在全球范围内设立8个商务中心,服务全球超13000家客户 [1] 技术创新 - 积极探索AI技术在新药研发领域的创新应用,构筑"AI+生物医药"创新高地 [2] - 与华东师范大学签约打造"AI药物探索联合实验室",聚焦ADC药物数据库建设、AI药物智能制造等关键应用场景 [2] - 通过"AI+药物研发"强化全流程技术壁垒攻克能力,加速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