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交易辅助决策系统

搜索文档
能辉科技:公司拟在广东省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部署蚂蚁数科的时序大模型和“电力交易辅助决策系统”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18 19:37
行业趋势 - 新能源电力市场化交易是当前行业发展趋势 [1] 公司战略部署 - 公司拟在广东省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部署蚂蚁数科时序大模型和电力交易辅助决策系统 [1] - 未来公司将通过蚂蚁数科提供AI技术支持 [1] - 公司将结合在新能源电站+储能领域的技术优势提升电站收益率 [1]
调研速递|上海能辉接受博道基金等40家机构调研 聚焦业务布局与合作要点
新浪财经· 2025-09-18 08:38
公司业务概况 - 主营光伏电站研发设计、系统集成与投资运营 同时涉足新型储能和智能微电网业务 [1] - 商用车充换电板块推出"小蚁"无轨智能充换电机器人 应用创新技术实现3分钟内更换重达三吨的重卡电池 [1] - 自主研发侧向有轨换电及顶吊换电机器人 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1] - 面向海外系列储能产品已在欧洲和中东应用 [1] - 2025年上半年光伏电站系统集成贡献约96.43%营业收入 户用分布式业务营收占比超50% [1] 经营管理策略 - 通过组织变革与精细化管理提升效率 包括业务线重新分类 管理模式变革及垂直化管理各事业部 [1] - 与蚂蚁数科在"外滩大会"签订合作协议 将在"能源AI智能体"产业应用方面合作 [1] 与蚂蚁数科合作细节 - 投资端深度合作 结合公司经验让AI生成设计方案 [2] - 运营与管理端基于蚂蚁数科技术与公司资产开展电力交易与设备监测 [2] - 退出和资产变现方面对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做上链工作 [2] - 在广东省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部署"电力交易辅助决策系统" 借助AI技术提升电站收益率 [2] - 合作差异化优势在于创始人团队来自省级电力设计院 具备全链条融合优势 [2] 储能业务布局 - 主要目标市场在海外 已有项目落地并推进中 [2] - 成立海外储能公司 国内将结合市场情况布局 [2] 固态电池领域拓展 - 正考察一家纯硅基负极材料公司 洽谈收购或入股事宜 有望进入该领域 [2]
能辉科技:公司拟在广东省的工商业分布式电站部署蚂蚁数科的时序大模型和“电力交易辅助决策系统”
证券日报网· 2025-09-15 16:40
公司技术部署 - 公司拟在广东省工商业分布式电站部署蚂蚁数科的时序大模型和电力交易辅助决策系统 [1] - 预期部署后系统会有较大提升 [1]
电改下,储能企业如何深水突围?
行家说储能· 2025-08-29 19:44
电力市场发展现状 - 新能源发电全面进入电力市场,电力现货交易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参与主体日益多元[1] - 国家电网经营区内已有22家现货市场启动试运行,其中山西、广东、山东、甘肃、蒙西、湖北、浙江7个地区电力现货市场及省间电力现货市场已建成运行[1] - 电力市场建设全面驶入"市场化深水区",但改革初期市场主体面临多元参与者带来复杂决策场景、海量市场数据难以高效利用、电价波动频繁加剧经营风险等新挑战[2] 行业技术升级需求 - 传统管理方式响应慢、数据价值挖掘能力弱、系统操作复杂,难以适应新市场环境下的运营需求[2] - 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等技术融合,搭建智能化能源运营体系成为行业转型升级重要方向[2] 弘正储能电力交易辅助决策系统 - 系统以"数据+智能"为双核,聚焦数据分析、交易策略优化与设备稳定运行三大核心环节[4] - 通过"决策-执行-保障"闭环架构,为市场主体参与电力交易提供覆盖全流程的解决方案[4] - 依托云边端三层融合架构技术支撑,实现实时数据接口与储能设备控制系统深度联动[5] - 兼容光伏、储能、风机等多类型能源设备并实现统一管控,通过与电网调度、虚拟电厂等平台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多元系统价值高效聚合[5] 数据整合与分析能力 - 整合场站私有数据、市场公有数据与气象动态数据,构建"多源感知-深度分析"立体监测网络[7] - 私有数据集成场站基本信息、设备运行参数及历史交易结算数据[8] - 公有数据模块聚焦市场动态,通过竞价空间分析、相似日分析、多维度数据交叉验证等工具深度挖掘供需关系与价格波动规律[8] - 形成"气象-发电-价格"三位一体的算法策略体系,为策略制定提供前置指引[8] 交易辅助决策功能 - 聚焦"策略生成-跟踪-优化"全链路,覆盖中长期与现货市场等多场景[9] - 基于价格预测、市场分析及交易规则自动生成日前申报策略,动态跟踪政策与规则变化持续迭代模型[9] - 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综合考量供需关系、价格趋势等关键因素,智能输出现货竞价最优策略[9] - 支持多市场协同优化,助力发电侧增收、用电侧降本[9] - 实时追踪分时段交易方向、成交量与价格等关键指标,深度剖析主体分时交易特征与变化规律[11] - 通过优化调度算法实现策略动态优化与自动执行,显著提升交易时效性与精准度[11] 策略复盘与优化 - 通过"预复盘-核对-总结"设计实现策略优化闭环[13] - 预复盘通过对比推荐策略与实际出清结果,量化收益来源并明确盈利/亏损核心驱动[13] - 日清分单核对模块展示上网电量、偏差费用、度电均价等明细[13] - 月结算单模块展示月度总电量、电费等明细,支持实时查询分析[13] - 月度复盘通过横向(同主体不同周期)、纵向(同周期不同单元)策略绩效对比,智能识别市场趋势与策略短板[13] 设备保障体系 - 以"数据分析-故障预警-智能运维"为抓手,构建覆盖全周期的设备稳定运行保障体系[14] - 开发基于本地化部署大语言模型的AI智能体,覆盖企业级交互场景的四大核心功能[15] - 智能客服提供7×24小时政策咨询、操作指导[15] - 知识库问答支持快速检索市场规则、历史案例[15] - 故障问答可快速定位系统异常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案[15] - 智能问答通过自然语言提问直接获取结构化数据,大幅提升信息获取效率[15] - 依托云边端协同技术体系,实现储能系统全量数据的监测、采集和分析[16] - 精准评估电池健康状态、荷电一致性及剩余使用寿命,同步触发分级安全预警[16] 系统整体价值 - 形成"决策-执行-保障"有机闭环:数据监测为策略优化提供方向指引,精准控制为策略优化反馈执行效果,设备稳定运行为策略执行与优化提供物理保障[18] - 在电力市场化改革驱动下,智能化工具从可选配置变为刚需能力,为市场主体在复杂市场环境中提供关键支撑[18] - 随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加速构建,智能化解决方案将迎来更广阔应用空间[20]
国能日新20250625
2025-06-26 22:09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国能日新 - **行业**:新能源发电、电力市场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政策驱动业务增长 - **新能源政策提升功率预测需求**:136号文要求新能源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显著提升对功率预测精度要求,推动电站端对功率预测和电力交易产品需求[2]。 - **分布式光伏“四可”改造提速**:各省陆续出台政策要求存量分布式光伏完成“四可”改造,为公司功率预测业务提供新增长引擎[2]。 - **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2024年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达62.72%,非中长期交易电量增长,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加速,利好公司电力交易辅助决策系统[2]。 公司优势 - **市场份额领先及客户高粘性**:2019年公司在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平均市场份额约为20%,服务新能源场站数量达4345家,功率预测业务续费率在95%以上[2]。 - **技术优势显著**:功率预测精度高,在国网组织的评比中多次名列前茅,尤其在风电功率预测领域优势显著[2]。 产品线情况 - **功率预测产品**:服务发电端及集团公司下属区域公司,提供未来功率预测并上报电网,支持区域集控中心建设[6]。 - **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服务发电厂,实现发电站与电网间指令下达、接收及整场发电设备调控[6]。 - **新能源电站智能运营系统**:面向发电厂,提供远程监控及数据统一管理[6]。 - **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面向电网公司,协助电网对辖区内新能源电源进行精细化管理与预测分析[6]。 - **创新产品**:包括电力交易辅助决策系统和储能能量管理系统,为客户提供交易策略和实时充放电策略[6]。 业绩表现与预期 - **历史业绩**:营收从2018年的1.51亿元增至2024年的5.5亿元,归母净利润2024年达到0.94亿元,同比增长11.09%,净利率从2018年的13.62%增至2024年的17.21%,2024年毛利率为65.92%[7]。 - **未来预期**: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达7.02亿元、9.15亿元和1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9亿元、1.77亿元和2.3亿元[4][31]。 行业趋势 - **新能源装机容量增长**:2015 - 2024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复合增速达16.6%,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复合增速接近40%,2024年风电和光伏装机占比显著提高[9]。 - **分布式光伏发展**:2016 - 2024年复合增速达56.68%,2025年一季度新增装机容量同比增长52.5%[12]。 - **电力市场化改革**:2024年已有26家省级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2025年蒙西和湖北转正,2025年底前多省份有相关运行要求和时间表[1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源网荷储一体化战略**:2024 - 2026年为主要布局期,计划投资7.5亿元补强负荷端和储能端资源短板,截至2024年9月底已落地43个项目,另有100多个项目在谈判[20]。 - **“旷明”大模型**:2024年10月首次发布,2025年5月升级至“旷明2.0”,应用于风电和光伏的多种预测,提升了全网新能源预测准确率[21][22]。 - **各产品线营收和毛利率预测**:功率预测产品、并网控制系统业务等各产品线在2025 - 2027年有不同的营收增长预期和毛利率变化[24][25][27][28][29]。 - **估值情况**:2025 - 2027年PE估值预计分别为45.8倍、33.4倍和25.2倍,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预计约为33.3%,2025年目标PE为56倍,目标市值为72.14亿元[32][34]。 - **可比公司**:包括智洋创新、远光软件和朗新集团,均与电力和软件相关[35]。 - **面临风险**:应收账款快速增长、电力政策落地不及预期、行业纯市场化竞争、主营业务无法持续增长等[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