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食品

搜索文档
中国健康与保健产业呈现六大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网· 2025-06-30 15:42
中国健康与保健产业六大趋势 - 中国消费者健康数据分享意愿强,营养与肠道健康意识增强,减肥与体重管理需求增加,心理和情绪健康关注度提升,健康科技产品渐受追捧,社会责任及环保意识兴起[1] - 中国消费者对高纤维食品、超级食品、高蛋白植物基食品和益生菌食品的认知度、接受度及未来购买意向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 - 部分中国消费者计划未来购买更多高纤维食品、高蛋白植物基食品和益生菌食品[1] - 中国消费者对健康科技产品的接受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部分偏好健康功能科技产品,但购买决策受价格影响[1] 健康与保健产业变革驱动因素 - 消费者健康需求多样化,新技术带来普惠产品,数字化平台提升健康产品传播性与可得性[1] - 健康与保健产业企业需聚焦透明化信息传递、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服务、产品信息透明度提升[2] - 企业需关注消费者心理与情感健康需求,提供价格亲民的健康科技产品以实现科技普惠和体验升级[2]
尼尔森IQ报告:到2028年,全球健康经济规模将接近9万亿美元
经济观察报· 2025-06-26 22:34
全球健康经济规模 - 预计到2028年全球健康经济规模将接近9万亿美元 [1] - 中国人均GDP迈入中高等收入国家行列推动健康需求快速发展和变革 [1] 健康意识与数据分享 - 86%中国受访者定期采取行动改善健康远高于全球平均70% [2] - 77%中国受访者愿意分享个人健康数据以辅助健康决策 [2] - 81%中国受访者受社交媒体广告和网红推荐影响健康消费决策 [2] - 健康选择主要困扰包括成本过高44% 需求匹配难35% 标签复杂33% [2] 营养与肠道健康趋势 - 60%中国受访者比五年前更注重健康营养 [3] - 高纤维食品未来购买意向达67% 高蛋白植物基食品益生菌食品超级食品意向近50% [3] 减肥与体重管理需求 - 健康体重首要动机为健康原因80% 外貌38% 运动表现36% [4] - 18%中国受访者使用过减肥药物高于全球8% 37%持积极态度 [4] - 50%中国受访者愿在医疗专业人士推荐下使用减肥药物 [4] 心理情绪健康关注 - 61%中国受访者比五年前更重视心理情绪健康 [5] - 67%认为高质量睡眠重要性提升 34%愿为镇静功能产品支付10%溢价 [5] - 51%愿为提升心理健康购买健康科技产品 [5] 健康科技产品接受度 - 51%中国受访者绝对偏好健康功能科技产品 38%考虑价格因素 [6] - 购买决策因素包括功能特性81% 品牌声誉63% 用户评价63% 价格61% [6] 社会责任与环保意识 - 75%中国受访者熟悉有意识消费概念 73%重视产品道德环保标准 [8] - 82%愿为符合道德环保标准的产品支付溢价 [8] 行业竞争关键策略 - 需建立透明化信息传递机制与数据驱动个性化服务 [8] - 关注心理情感健康需求并提供价格亲民的健康科技产品 [8]
中国消费市场十大新常态——从生存焦虑到理性繁荣的进化
搜狐财经· 2025-06-25 16:35
中国消费市场转型关键节点 - 消费市场正经历从底层逻辑到行为模式的深刻进化,"理性繁荣"成为新趋势 [1] 01 财务谨慎主义 - 29%家庭收入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25-34岁年轻职场人群收入缩水达30.1% [3] - 非刚需消费品类大幅收缩,耐消品市场复苏乏力 [3] 02 健康霸权时代 - 健康成为消费决策首要关注点,消毒清洁品类增长35.8% [5] - 健康属性重构竞争格局,涉及功能饮料、益生菌食品、天然成分护肤品等品类 [5] 03 环保消费觉醒 - "限塑令"政策推动环保消费意识觉醒,消费者更注重可降解包装等实际体验 [7] 04 刚需升级 - 食品消费增33.8%、日用品消费增26.5%,呈现"理性繁荣悖论" [9] - 刚需品类向"多元刚需"转型,如食品饮料因健康需求升级,日化品类因抗菌要求精致化 [9] 05 理性购买决策 - 73.6%消费者认为"产品质量有保障"是好品牌核心特征,58.6%看重"价格亲民" [11] - 性价比内涵从绝对低价转向"高品质低价" [11] 06 宅场景固化 - 在家健身人群增长55.6%,外出健身仅增3.9%,"宅经济2.0"时代到来 [13] - 即饮咖啡、家庭装零食、健身器材等居家场景产品迎爆发机遇 [13] 07 年龄消费断层 - 16-34岁群体居家行为大增,25-34岁尤为明显 [16] - 35-59岁中老年人外出场景恢复正增长,受社交健康需求驱动 [16] 08 渠道权力转移 - O2O模式成为核心纽带,年轻人偏好外卖/电商,中老年偏好生鲜到家/社区团购 [18] - 便利店因"即时满足"需求受年轻人青睐 [18] - 企业需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渠道网络,实现全域零售 [20] 09 低线城市反超 - 三四线城市"娱乐""社交"类消费增速反超一二线,对"激情""潮流"产品需求更高 [21] - 低线城市布局体验式消费场景(连锁影院、主题餐厅)成新增长点 [23] 10 本土认同升维 - 国货追捧从文化符号(1.0阶段)升级为对"华为芯片"等技术突破的认可(3.0阶段) [24] - 本土制造成为品质新代名词,企业需从文化赋能转向技术创新 [24]
尼尔森IQ:六大关键趋势塑造中国健康与保健行业未来
新华财经· 2025-06-25 15:59
行业趋势 - 全球健康经济规模预计到2028年将接近9万亿美元 [1] - 中国市场健康意识高涨 81%中国受访者表示社交媒体广告和网红推荐影响购买决策 [1] - 营养与肠道健康意识增强 67%中国受访者计划购买更多高纤维食品 近一半受访者计划购买高蛋白植物基食品和益生菌食品 [1] 消费者行为 - 61%中国受访者表示心理和情绪健康比五年前更重要 67%认为高质量睡眠重要性增加 [2] - 34%受访者愿意为具有放松和镇静功能的产品支付超过10%溢价 51%愿意为提升心理健康购买健康科技产品 [2] - 健康科技产品接受度高 51%中国受访者"绝对更喜欢"具有健康功能的科技产品 38%表示购买取决于价格 [2] 产品偏好 - 高纤维食品、高蛋白植物基食品和益生菌食品的认知度、接受度和购买意向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1] - 健康科技产品购买考虑因素包括产品功能特性(81%)、品牌声誉(63%)、用户评价(63%)和价格(61%) [2]
“常温乳酸菌第一股”受罚背后:上市五年净利润首度亏损 押宝益生菌难掩业绩颓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7 21:49
公司业绩与处罚 - 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911.64万元,为2020年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4] - 公司未按规定披露2024年度业绩预亏公告,收到上交所通报批评和湖北证监局警示函[1][4] - 亏损原因包括计提泛缘供应链商誉减值3643万元、存货跌价准备1276万元、信用减值损失3660万元[4] - 2024年营收14.58亿元,同比下降10.77%[6] - 2025年一季度营收4.01亿元(同比+1.41%),归母净利润1091万元(同比-58.29%)[6] 业务转型与市场表现 - 公司近年来频繁跨界布局包装饮用水、益生菌及供应链等新业务领域[1][9] - 益生菌业务收入7.92亿元,占2024年营收比例过半[10] - 泛缘供应链2024年营收完成率仅56.72%,净利润亏损31万元,未达业绩承诺[11] - 公司股价近半个月累计涨幅超过70%,与业绩基本面出现背离[2][7] - 公司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已连续五年下降[8] 行业与市场挑战 - 益生菌行业面临准入门槛低、价格战频发等非理性竞争问题[10] - 益生菌饮料面临现制茶饮、碳酸饮料等替代性竞争压力[10] - 主流消费群体偏好低糖无糖产品,与多数益生菌饮料高含糖量特性存在背离[10] - 公司销售费用达2.45亿元(同比+30.27%),但未能有效转化为营收增长[6]
均瑶健康:业绩滑坡与益生菌增长困局的双重挑战
新浪证券· 2025-05-30 18:20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14.58亿元(同比-10.77%),归母净利润亏损2911.64万元,同比暴跌150.57%,为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 [1] - 扣非净利润亏损5799.79万元,降幅达287.62% [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微增1.41%至4.01亿元,净利润骤降58.29%至1090.71万元 [1] - 亏损主因系巨额资产减值:计提商誉减值3643万元、存货跌价1276万元及信用减值3659万元,合计吞噬利润8579万元 [1] 费用与现金流 - 销售费用同比激增30.27%至2.44亿元(广告投入为主),管理费用增11.87%至1.42亿元 [2] - 研发费用增37.59%至3464万元,但未能转化为产品竞争力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骤降61.95%至3264万元,货币资金腰斩50.94%至2.45亿元 [2] 产品与库存 - 核心产品益生菌饮品(含乳酸菌)销量降1.41%,营收降2.71%至5.95亿元,库存量暴增157.87% [3] - 其他饮品销量降11.77%,益生菌食品销量降13.23%,库存增幅均超150% [3] 益生菌转型 - 2024年均瑶润盈销售收入增幅22%,但益生菌饮品与食品合计营收未突破2亿元,不足总营收14% [4] - 投入1860万元升级产线(菌粉产能增185%),成为"亚洲最大益生菌工厂之一",但销量不增反降 [4] 市场竞争与定位 - 外资巨头杜邦、科汉森垄断技术高地,国内蔚蓝生物、汤臣倍健等抢占渠道 [5] - 主力市场集中于三四线城市,而益生菌核心消费群体位于一二线 [5] - 电商渠道虽增长177.49%,但基数低且未扭转东北、华东等大区营收下滑趋势 [5] - 传统益生菌饮品因高糖含量被诟病"伪健康",功能性菌株未形成爆款,天猫旗舰店明星单品销量仅4000+ [5]
均瑶健康2024年益生菌业务营收达7.92亿元 已占整体营收“半壁江山”
证券日报网· 2025-04-30 15:4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4.58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01亿元 [1] - 2024年益生菌饮品及食品收入7.92亿元,2025年一季度益生菌食品板块收入同比大涨139.19% [2] - 2025年一季度电商渠道收入同比激增1173.33% [2] - 2024年国际市场营业收入8460万元,同比增长24.54%,2025年一季度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大涨77.43% [5] 业务发展 - 公司积极构建以益生菌为抓手的大健康支柱品类,开辟低温活性益生菌饮品新赛道并布局益生菌食品 [1] - 益生菌业务成为驱动业绩增长的新引擎 [1] - 公司孵化"每日博士"、"体轻松"等益生菌品牌 [2] - 新拓展东方购物、拼多多等电商渠道,与OLE、开市客、华住等重要客户完成战略签约 [4] - 联合推动低温益生菌饮品上市,加速产品从研发到市场的转化效率 [4] 研发与技术 - 公司整合均瑶润盈,构建"研发-生产-销售"产业链一体化闭环体系 [2] - 均瑶润盈是中国首家参与制定《食品加工用乳酸菌》标准的企业,拥有30000余株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菌种资源库 [3] - 公司与江南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形成"基础研究—应用转化—产业化"的创新链条 [3] - 公司实现益生菌原材料的掌握,积极推进募投项目建设以缓解产能压力 [3] 市场与行业 - 2018年至2022年国内益生菌市场规模从647.7亿元增长至1093.8亿元,年均复合增速14% [2] - 预计2025年全球益生菌产业产值将超过770亿美元,中国市场占比将超过25% [2] - 2025年国家层面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计划,推动全民健身和减肥 [6] - 健康产业在政策红利下加速扩张 [6] 国际化布局 - 均瑶润盈产品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益生菌出口第一大企业 [5] - 公司益生菌全球化布局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渐成为新的增长极 [5] - 与国外大厂相比,均瑶润盈具备价格优势和供应链稳定性 [5] 供应链管理 - 公司建立"原料-产品-渠道"一体化生态链模型 [3] - 2024年新引进4家友商选择泛缘供应链作为城配运营商 [4] - 优化仓配成本,依托强大的统仓统配实力 [4]
均瑶健康(605388) - 湖北均瑶大健康饮品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
2025-04-30 01:23
业绩总结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主营业务收入4.0040711145亿美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1.46%[2][4][5] - 益生菌饮品收入1.4881788645亿美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20.73%[2] - 益生菌食品收入0.858181627亿美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139.19%[2] - 电商区域收入4434.47382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1173.33%[3] - 华东区域收入2.3511437985亿美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10.73%[3] - 经销模式收入2.9867796403亿美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15.21%[5] - 直销模式收入1.0172914742亿美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140.18%[5] 用户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末经销商总数1206个,报告期增加288个,减少201个[7] - 华东地区期末经销商436个,报告期增加92个,减少80个[7] - 华中地区期末经销商273个,报告期增加54个,减少33个[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