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米聊
icon
搜索文档
小米通话将停服,王化:不是小米不能打电话
新京报· 2025-11-06 15:04
产品停服背景与原因 - 小米通话功能最初于2010年12月10日随米聊应用上线,旨在解决用户间移动网络沟通需求 [1] - 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和公司业务聚焦,米聊于2021年2月19日停止服务,但小米通话作为独立应用被保留 [1] - 当前市场已有大量应用可实现网络通话功能,包括小爱音箱应用也具备设备间通话能力,导致该应用历史使命完成 [1] 具体停服安排 - 小米通话服务将于2025年12月3日完全终止 [2] - 2025年11月15日起停止新用户注册并从应用商店下架,已安装用户可继续使用 [2] - 服务下线后将清除用户账号中的全部数据 [2] 行业背景与产品定位 - 小米通话推出时市场上网络通话应用有限,不同互联网公司均看好即时通讯应用市场前景 [1] - 该产品定位为满足小米粉丝社区内部的移动网络沟通需求 [1]
小米王化:“小米通话”停止运营和不能打电话是两码事
凤凰网· 2025-11-06 14:57
服务终止安排 - 小米通话服务将于2025年12月3日停止 用户账号全部数据将被彻底清除 [1] - 小米通话APP近期将停止运营 其作为独立应用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 [1] 业务背景与演变 - 小米通话最初是小米即时通讯应用米聊的一项功能 旨在解决用户移动网络沟通需求 [1] - 米聊于2021年2月19日停止服务 但小米通话功能被独立保留为APP继续运营 [1] 功能定位与替代方案 - 小米通话是一款音视频通话软件 支持高质量通话 通话转接及多设备间切换体验 [1] - 当前许多常见APP及小爱音响APP均已具备设备间网络通话功能 提供了替代方案 [1] - 小米通话APP停止运营不影响小米手机的基础通话功能 [1]
小米通话将于12月3日停止服务,王化回应:不是小米不能打电话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6 14:26
公司业务调整 - 小米通话App将于近期停止运营 其历史使命已经完成[2] - 该功能最初于2010年12月10日作为米聊应用的一部分上线 旨在解决用户移动网络沟通需求[2] - 米聊于2021年2月19日停止服务 但小米通话功能被独立保留为App继续运营[2] 行业背景与市场环境 - 2010年时期市场上网络通话App数量有限 不同互联网公司均看好即时通讯应用市场前景[2] - 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和发展 用户现在可通过多种常见App实现随时随地网络通话[2] - 公司业务发展越来越聚焦 是此次停止运营的背景原因之一[2] 功能替代与演进 - 小米通话功能已被小爱音响App等公司内部产品集成 具备设备间网络通话能力[2] - 公司澄清小米通话App停止运营不影响手机基础通话功能 此为两码事[2]
王化回应小米通话将停服
财联社· 2025-11-06 13:59
小米通话App停服背景与原因 - 小米通话功能最初于2010年12月10日随米聊应用发布,旨在解决当时网络通话应用有限环境下米粉间的移动网络沟通需求[1] - 2021年2月19日米聊停止服务后,因用户依赖度高,小米通话功能被独立保留为小米通话App[1] - 当前市场已有大量常见App可实现随时随地网络通话,小爱音响App也具备设备间网络通话功能,小米通话的历史使命已完成[1] 小米通话App停服具体安排 - 小米通话App将于2025年12月3日起停止服务[4] - 自2025年11月15日起,停止新用户注册,同时应用商店将下架该应用[4] - 公司澄清App停止运营不影响小米手机的基础通话功能,此为两码事[2]
王化回应小米通话停服:近期将停止运营
新浪科技· 2025-11-06 13:40
公司业务发展历程 - 小米通话功能最初于2010年12月10日随米聊应用上线,旨在解决用户移动网络沟通需求 [1] - 2021年2月19日米聊应用停止服务后,公司将通话功能独立为小米通话APP继续运营 [1] - 公司近期决定停止小米通话APP的运营,因其历史使命已完成 [1] 行业与市场环境变迁 - 2010年时期网络通话类APP选择有限,多家互联网公司看好即时通讯应用市场前景 [1] - 当前网络通话功能已高度普及,用户可通过各类常见APP实现随时随地沟通 [1] - 小米通话功能曾是早期用户社交联结的重要载体 [1] 公司战略与生态整合 - 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公司业务逐渐聚焦核心赛道 [1] - 公司生态内的小爱音响APP已具备设备间网络通话功能,可覆盖用户需求 [1] - 公司基于用户需求变化和内部资源整合做出停止小米通话服务的决策 [1]
观察| 我们都错了,Sora的野心是社交
文章核心观点 - 互联网行业的终极竞争焦点是社交关系链的占有而非内容形态的迭代[4] - OpenAI的Sora2本质是通过AI视频生成功能收割用户社交关系图谱的社交产品[6][8][9] - 腾讯凭借微信的关系链护城河占据行业主导地位[14][21] - 字节跳动面临短视频红利见顶与社交壁垒难破的双重挑战[22][30] - AI时代社交竞争的关键在于将关系链与AI内容共创结合[31][33] Sora2的本质 - Sora2通过"邀请码一传四"裂变机制在全球形成病毒传播[7] - 产品记录用户社交关系图谱数据(如谁拉新、意见领袖识别),这些数据比视频生成技术更具价值[8][9] - Cameos功能允许用户与好友共创电影级视频,通过高价值UGC构建强互动社交场景[12] - 剑桥大学研究显示算法优化的关系图谱可使社交资本指数提升28.6%[12] - 邀请码机制是AI时代对社交关系链的精准测绘,旨在迁移Instagram、TikTok等平台用户[13] 腾讯的护城河优势 - 微信9亿日活用户背后是沉淀十余年的人情关系网络[14][15] - 2011年微信通过导入QQ关系链实现逆袭,80%用户因好友留存而选择微信[15] - 关系链赋能业务案例:微信红包3天绑定1亿银行卡;小程序靠好友分享日活破2亿;视频号凭借朋友圈分享日活达4亿[16] - 社交关系链具有代际传承能力,可从QQ迁移至微信,确保用户不流失[19][20] - 用户不会因内容形态过时而放弃微信,因社交关系具有不可替代性[17][29] 字节跳动的挑战 - 抖音日活用户增速降至5%,用户使用时长首次缩短,显示短视频红利见顶[24] - 字节社交产品多次失败:多闪上线3天日活暴跌80%;飞聊因缺乏人情基础难留存;LetsChat月活从44万跌至8.3万[25] - 核心问题在于产品依赖算法推荐内容,但用户间缺乏强社交连接[23][27] - 电商业务面临竞争,用户可因价格因素切换平台,但社交关系链具有粘性[28][29] - AI布局停留在工具思维(如AI扩图),未与好友共创社交场景结合[32] AI时代的社交竞争趋势 - OpenAI通过Sora2在欧美收割2000万用户关系图谱,腾讯国内推进社交视频生成平台[41] - AI社交新玩法从"发消息聊天"转向"一起做AI内容",如共创沉浸式视频[31][33] - 腾讯以微信关系链为杠杆加固社交护城河,字节需探索AI挑战赛裂变或职场社交等方向[32][40] - 内容形态会过时(文字→图片→视频→AI),但连接人的本质不变,关系链是永恒竞争力[34][35][43]
你见过最差的产品经理是什么样子?
36氪· 2025-06-20 11:32
原型工具的重要性 - 手绘原型缺乏页面逻辑与功能跳转的详细说明,难以评估研发成本[1] - 不使用原型工具的产品经理未考虑技术实现成本与研发周期,可能导致产品上线延迟[3] - 电子化原型便于团队协作与二次流转,是产品设计的基础工具[1] 竞品分析的必要性 - 产品经理需定期体验行业头部及新兴APP,分析技术、业务优势与功能设计[4] - 竞品分析需输出核心功能路径拆解,明确技术壁垒与商业模式差异[4] - 缺乏竞品分析会导致产品设计风格混乱,缺乏视觉辨识度[4] 研发流程管理 - 产品经理需每日参与敏捷站会,及时解决业务到技术实现的优先级问题[5] - 线上会议工具可弥补出差导致的沟通断层,提升产品与研发协作效率[5] - 使用禅道等项目管理工具可跟踪BUG清单,完善产品需求设计[5][6] 技术与商业化的平衡 - 技术型产品经理易忽视商业化变现,导致产品长期无法上线验证[8] - 产品需求无法100%实现,上线版本常需功能阉割[6][7] 新技术应用 - 拒绝学习AI等新技术的产品经理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9] - 对新技术认知不足会导致产品定位偏差,如仅将AI视为客服工具[9] - 行业头部公司已通过新技术(如腾讯)实现用户体验升级[9]
《腾讯·悟空》出版:与程苓峰聊自媒体、数字游民和创作自觉
乱翻书· 2025-06-05 14:13
腾讯与自媒体发展 - 程苓峰认为腾讯的成功源于东方熟人文化与互联网的结合 微信成为5000年熟人社会的互联网载体[39] - 抖音的崛起利用了微信熟人社会压力带来的陌生人社交需求 形成互补生态[39] - 腾讯OMG部门用同一批门户团队连续尝试微博/信息流/短视频均失败 反映组织能力与业务形态错配[50][51] - 3Q大战后腾讯真正践行开放战略 但2018年后因环境变化需要寻找新叙事[53] 自媒体商业模式演进 - 2012年微信公众号开创个体自媒体先河 早期通过广告/打赏/私董会实现商业化[14] - 单篇股票分析文章曾获200人打赏 人均200元 单篇收入达4万元[14] - 私董会模式在O2O风口期吸引300人报名 筛选后150人参与 人均收费1万元[14] - 视频是自媒体未来方向 但文字创作者可能借AI工具重新获得内容杠杆[37] 代际创业特征 - 80后企业家概念存在媒体包装成分 过早标签化对创业者造成压力[26][27] - 代际差异真实存在 时势比个人能力更重要 戴志康提出"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的迭代理论[31][32] - 00后属于"用灵的一代" 通过直觉接收信息 相比80后"用心用脑"是降维打击[33][34] - 丰裕时代创业更依赖天赋而非努力 年轻创业者因物质无忧更能释放创造力[38] 内容创作方法论 - 系统论是分析腾讯的核心世界观 认为企业与社会存在蝴蝶效应式关联[53][61] - 信息过载时代需要构建认知模型 通过底层逻辑整合碎片信息而非增加输入[58][60] - 创作灵感来自放松状态下的顿悟 而非刻意思考 这是优质内容的核心[33] - 媒体竞争力从早期简历竞争转向哲学竞争 反映认知层次的跃迁[22] 产品竞争观察 - 米聊失败源于产品理解偏差 微信坚持极简设计 不显示在线状态/消息回执等冗余信息[41][42][43] - 雷军被归为"被顺势而为耽误的大佬" 缺乏过窄门的耐心与定力[45] - QQ邮箱成功在于本土化改造 将Gmail功能与中国特色社交需求(如漂流瓶)结合[54] - 西方产品倾向功能分裂 东方产品追求大一统 反映文化底层差异[40]
雷军的天蝎式复盘:“are you OK” 是失误?不,是天蝎座故意露出的 “破绽”
搜狐财经· 2025-05-28 11:14
品牌营销策略 - 公司通过创始人英语口误事件制造话题,引发网络狂欢,相关视频点击量达4466.2万,评论18.7万条 [3] - 公司主动将负面舆论转化为品牌宣传机会,购买网络热梗版权并用于手机铃声、门店背景音乐等场景 [4] - 该营销策略使品牌在印度市场知名度大幅提升,带动销量增长 [4] 市场拓展 - 公司在印度市场面临国际大牌与本土势力激烈竞争,品牌知名度需快速提升 [3] - 通过争议性事件制造话题成为公司突破市场的重要策略 [3] - 创始人接地气的形象打破商业精英刻板印象,增强大众亲近感 [4] 企业决策与复盘 - 创始人早期创业失败经历促使公司重视用户需求而非产品表面形态 [5] - 公司面对米聊失利后调整策略,注重业务多元化与核心竞争力建设 [5] - 在手机销量下滑时迅速调整战略,强化线下渠道与供应链管理 [5] 产品开发 - 公司汽车项目SU7的成功源于深度用户调研与创始人亲自参与研发 [5] - 产品开发理念强调从销售一线获取改进灵感,延续早期经验 [5] 创始人特质 - 创始人展现出对市场传播规律的敏锐洞察力,善于将危机转化为机遇 [6] - 决策过程中体现果断与复盘能力,推动公司持续发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