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制品

搜索文档
事关“学生服”等纤维制品质量,市场监管总局公开征求意见
新京报· 2025-05-27 18:41
监管政策修订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5年6月22日 [1] - 现行办法于2016年实施,现有规定已不适应纤维制品产业发展和质量监管新形势,亟需修订 [1] - 修订重点解决"黑心棉""毒校服"等问题,并落实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1] 监管范围调整 - 适用范围从絮用纤维制品、学生服、纺织面料三类产品扩大至所有纤维制品 [1] - 明确将"絮用纤维制品""学生服""婴幼儿纺织产品"列为重点监管产品 [1] 废旧纺织品利用规范 - 调整废旧纺织品及其再加工纤维在生活用絮用纤维制品填充物上的限制条件 [2] - 不限制使用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生产生活用絮用纤维制品的填充、铺垫物 [2] - 继续限制再加工纤维在生活用絮用纤维制品的填充、铺垫物原料上的应用 [2] - 除循环再利用聚酯纤维外,其他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不得用于婴幼儿用絮用纤维制品 [2] - 禁止直接或间接利用再加工纤维生产婴幼儿纺织产品、内衣 [2] 监管制度完善 - 明确纤维制品质量监管的监督检查制度和监督抽查制度 [2] - 修订监督检查主要方式为"双随机、一公开" [2] - 增加对电子商务经营者销售纤维制品的监管措施 [2] - 将"信用评价"修订为"信用监管",增加信用分类管理等规定 [2] - 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引导企业诚信合规经营 [2]
博菲电气: 浙江博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证券之星· 2025-05-19 21:53
激励计划概述 - 公司推出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励形式为限制性股票,股票来源包括定向发行A股普通股和/或二级市场回购的A股普通股 [1][2] - 计划拟授予限制性股票34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8000万股的4.25%,其中首次授予272.8万股(占总股本3.41%),预留67.2万股(占总股本0.84%)[2][19] - 激励对象共33人,包括董事和核心技术/业务人员,不包括独立董事、监事、大股东及其关联方 [3][16] 授予与解除限售安排 - 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13.02元/股,不低于草案公布前1个交易日或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50%的较高者 [25][26] - 首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分三期解除限售,解除限售比例分别为40%、30%、30%,预留部分根据授予时间不同设置不同解除限售比例 [23][24] - 计划有效期最长不超过60个月,限售期内激励对象不得转让、担保或偿还债务,但享有分红权、配股权等权利 [20][22] 业绩考核目标 - 公司层面考核指标为营业收入增长率或净利润增长率,以2022-2024年三年平均值为基数: - 首次授予部分:2025年增长率不低于10%,2026年不低于20%,2027年不低于30% [27][28] - 预留部分:根据授予时间不同,2026年或2027年增长率不低于20%或30% [24][28] - 个人层面考核分为"合格"和"不合格",未达标者对应期限制性股票不得解除限售 [30] 会计处理与成本影响 - 限制性股票单位成本按授予日公允价值减去授予价格计算,首次授予272.8万股预计总成本为3322.7万元 [35][36] - 成本将在2025-2028年分期摊销,2025年预计摊销1428.76万元,2026年摊销1160.95万元,2027年摊销569.66万元,2028年摊销163.33万元 [36] 管理机构与实施程序 - 股东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负责执行,监事会负责监督,薪酬委员会负责拟定和修订计划 [14][15] - 计划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60日内完成首次授予,预留部分需在12个月内明确激励对象 [20][39] - 公司承诺不为激励对象提供贷款或担保等财务资助,激励对象需自筹资金认购 [7][46]
博菲电气(001255) - 001255博菲电气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2
2025-05-12 17:06
公司基本信息 -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为业绩说明会,于2025年5月12日下午15:00 - 16:00通过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以网络远程方式召开 [1]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陆云峰、董事会秘书张颖、财务负责人程志渊、独立董事方攸同、保荐代表人夏俊峰 [1] 产品与技术 - 作为国内领先电气绝缘系统供应商,核心产品有绝缘树脂、槽楔与层压制品等,应用广泛 [1] - 拥有发明专利90项、实用新型专利30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9项、团体标准21项 [1] - 保持年研发投入7%以上,研发项目适配下游多行业技术发展方向,能按客户要求完成全流程并定制化开发高性能绝缘材料 [1][2] 市场与业务布局 - 坚持围绕绝缘材料主业,拓展复合材料市场应用领域,形成以电气绝缘材料为核心的新材料业务体系 [2] - 依托现有客户网络优化产业布局,延链补链强链,巩固轨道交通市场地位,深化与中国中车等重点客户战略合作 [2] - 产品目前以内销为主,未直接在国外销售 [7] 盈利情况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9%,归母净利润及平均每股收益较去年同期下降 [3] - 盈利下降原因一是部分产品价格因市场竞争加剧和主动降价策略下降,二是产业布局增加项目投资,部分项目未完全释放效益 [3] 未来发展 - 聚焦主营业务,拓展新产品、新客户,提升盈利能力,改善经营业绩 [4] - 目前在手订单充足,一季度营收超去年同期30%,正积极安排生产保持增长趋势 [4] - 未来专注中高端电气绝缘材料等高分子复合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为多领域提供绝缘系统解决方案,打造世界一流绝缘材料生产服务商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