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扣电池

搜索文档
安孚科技(603031):深度报告:电池王者再起航,资产重组带来新生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8-19 14:11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格 - 报告给予安孚科技"增持"评级,目标价格为45元 [1][6] - 当前股价为36.1元,52周股价区间为21.54-36.10元 [7] - 总市值为76.21亿元,总股本为2.11亿股 [7] 核心观点与财务预测 - 预计2026年收购南孚电池权益比例至43%,对业绩增厚效应显著 [2]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1.84/2.25/2.38元 [21] - 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预测为50.30/54.56/58.22亿元,同比增长8.5%/8.5%/6.7% [4]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3.89/4.75/5.02亿元,同比增长131.3%/22.1%/5.8% [4] - 2025-2027年ROE预测为18.1%/18.8%/17.1% [4] 资产重组与股权结构 - 通过多层次股权收购深化对南孚电池控制,预计2025年7月穿透权益提升至39% [13] - 2025年南孚业绩对赌净利润不低于9.14亿元,对应南孚电池估值倍数仅9.7倍 [13] - 本轮重组完成后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计显著增厚 [13] - 实际控制人为袁永刚、王文娟夫妇,当前持股比例合计23.18% [28] 行业分析 - 干电池行业刚需属性凸显,发展空间巨大 [2] - 2025年全球锌锰电池零售额将突破120亿美元,至2028年增速维持在1%以上 [13] - 国内碱性电池渗透率持续提升,海外OEM模式增长加速 [105] - 南孚电池在国内碱性电池市场连续32年销量第一,市场占有率超85% [13] 公司竞争优势 - 渠道、产品、品牌互为基石,推动财务和增长韧性 [13] - 全国拥有超300万家零售终端,县级及以下市场终端占近50% [104] - 推出第5代聚能环电池,电量超国标333% [102] - 2024年签约世界冠军马龙作为代言人,强化品牌认知 [98] 业务分项预测 - 碱性电池:2025-2027年收入预测为38.72/41.82/44.33亿元,毛利率54% [17] - 碳性电池:2025-2027年收入预测为3.80/4.18/4.60亿元,毛利率37% [17] - 其他电池:2025-2027年收入预测为2.20/2.42/2.66亿元,毛利率58% [18] - 其他业务:2025-2027年收入预测为5.58/6.14/6.63亿元,毛利率17% [18]
安孚科技(603031):现金牛筑基 产品出海 积极探索新业务
新浪财经· 2025-08-13 18:30
公司转型与业务发展 - 公司前身为安德利百货 2016年上市后受行业冲击陷入困境 2019年控股股东变更后启动转型 2022年通过分步收购国内碱性电池龙头南孚电池母公司亚锦科技实现业务转型[1] - 公司剥离传统百货业务并更名聚焦电池科技赛道 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大幅增长 此后持续深化对南孚电池控制权并拓展海外市场及储能业务[1] - 2023年南孚外销收入增速超100% 2025年进一步跨界布局国产GPU芯片领域 投资象帝先公司涉足人工智能与信创赛道[1] 核心资产南孚电池 - 南孚电池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连续32年销量第一 市场份额突破86%[3] - 全球电池市场持续发展 2027年全球电池市场规模预计达2501.6亿美元 2022-2027年复合增长率约15.8% 亚太地区将成为第一大电池市场[3] - 南孚电池年产十亿支电池产线建设完成后 在碱性电池出口市场份额有望从8%提升至22.56% 产量预计提升30%[3][5] 产品与品牌布局 - 公司建立多品牌电池品类矩阵 涵盖碱性电池/1号燃气灶电池/纽扣电池/碳性电池/二次锂电池和小型锂离子电池等多品类[2] - 针对不同生活场景和电池需求规划品牌定位 提供多场景一站式电池产品方案 拥有较强品牌认可度和完善销售体系[2] - 布局传应品牌实现消费电子领域阶段性突破 技术路径稳定且应用场景不断拓展[4] 业务拓展战略 - 通过多元化布局及渠道复用探索新业务 以现金牛支撑硬科技投资 为国产GPU突围提供新路径[4] - 南孚电池在专注碱性电池同时推进代理业务 巩固营销网络优势 通过低边际成本渠道复用突破单一品类增长瓶颈[4] - 储能业务相关子公司已开始贡献利润 未来有望逐步走上正轨[4] 财务表现与预测 - 南孚电池对应的三板上市公司亚锦科技分红率高 可通过持续高额分红为母公司提供稳定现金流[5]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达53.91亿元/62.99亿元/70.74亿元 对应归母净利润2.18亿元/2.71亿元/3.18亿元[5] - 以碱性电池垄断性现金流为基础 通过技术跨界和渠道复用打破增长天花板 构建传统业务稳增长/新兴业务高弹性的估值重塑逻辑[5]
保时捷收购圆柱电池公司
起点锂电· 2025-03-12 18:19
德系车电动化转型与内燃机坚守 - 保时捷收购瓦尔塔旗下V4Drive公司股份成为大股东 双方将共同推进高性能圆柱电池生产 工厂位于德国Ellwangen和Nördlingen 员工规模375人[2] - 保时捷同步推进多项电动化合作 包括与Customcells合资成立Cellforce研发电池 与巴斯夫开发电池材料 与美国Group14 Technologies探索硅基负极技术[2] - 公司电动化转型伴随裁员计划 拟削减3900个职位 但通过高管团队融合(保时捷2人+瓦尔塔1人)保障收购后运营协同[2] 瓦尔塔的兴衰与战略调整 - 老牌电池企业瓦尔塔2021年营收9.4亿欧元 2023年前9个月骤降至5.54亿欧元 接近腰斩 主因消费电子电池业务受三星SDI/中国厂商冲击及苹果订单流失[7] - 公司2023年全球裁员800人 2024年面临重组谈判 通过欧洲共同利益项目获得资助 与保时捷合作建设试验工厂为911 GTS提供驱动装置[7] - 转型尝试包括钠电池研发(ENTISE项目联盟15家机构)和储能系统生产线(工业4.0自动化+120名新员工)但收效有限 最终选择退出股市[7] 保时捷电动化战略的挑战 - 公司2019年推出Taycan电动车曾引发关注 原计划2030年实现80%电动化 但2024年Taycan销量大跌 中国市场需求疲软[10] - 消费者对燃油车情怀深厚 认为电动车与保时捷"轰鸣/操控"品牌特质冲突 导致公司暂缓纯电计划 转向混动和内燃机车型开发[11] - 行业现象反映燃油车向纯电过渡需渐进式路径 混动车型需求增长显示市场接受度更依赖充电设施完善和消费观念转变[11] 其他锂电行业动态 - 蓝京全极耳大圆柱电池实现量产 某锂电国企启动IPO进程[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