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aycan
icon
搜索文档
保时捷为应对压力计划多举措削减成本,为车企转型带来哪些启示?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5 17:35
公司动态 - 保时捷宣布将进一步削减成本以应对市场需求下滑和美国关税上升的双重压力 [2] - 公司已在2025年2月裁撤1900个岗位并终止2000份临时合同,可能推出更大规模裁员计划 [3] - 目标是在中期内将营业利润率提升至15%-17%,而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率为8 6% [4] 销售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全球销量同比下滑6%至14 64万辆 [4] - 北美地区交付量增长10%至4 36万辆,得益于产品供应增加和价格保护政策 [4] - 德国本土市场销量同比大降23%至1 60万辆,中国市场交付量同比大跌28%至2 13万辆 [4] 行业挑战 - 面临电动汽车需求低于预期和中国市场奢侈品销售疲软的困境 [4] - 美国关税政策压缩利润空间,公司称受到的打击比许多同行更严重 [4] - 电动车型Taycan销量不理想,燃油车主力车型Macan和Panamera销量分别下降21%和20% [6] 战略调整 - 效仿母公司大众汽车削减德国生产成本,德国劳动力和能源成本较高 [5] - 放弃2030年电动车占比80%的激进目标,转为"油电并行"策略 [9] - 计划推出一款全新混动车型,结合燃油发动机和电动驱动系统的优势 [9] 成本削减措施 - 生产端推进德国工厂劳动力结构调整,通过自动化升级与产能整合降低成本 [8] - 渠道端收缩部分区域市场经销商网络,开发线上平台预计每年节省数亿欧元 [8] - 研发端加大中国投入,扩建本土团队并重点开发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技术 [8] 行业趋势 - 汽车行业加速转型,电动化和智能化成为不可逆转趋势 [6] - 中国品牌电动汽车和特斯拉对传统豪华品牌带来巨大市场冲击 [6] - 豪华车企需将品牌基因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在智能化赛道打造差异化优势 [9]
汽车行业深度:华为品牌强势上攻,尊界定义超豪华市场
长江证券· 2025-07-20 18: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丨维持 [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超豪华市场空间约50万辆,BBA+保时捷占70%,基本被外资车企垄断 [3][10] - 华为ADS4.0升级,智能化定义新豪华,华为智选有望重构中国超豪华车竞争格局,自主品牌开启国产替代趋势 [3][10] - 超豪华车自主崛起红利下,建议关注赛力斯、江淮汽车、北汽蓝谷、比亚迪等 [3][10] 超豪华市场稳健,国产替代空间大 超豪华市场持续扩容,国内市场增速较快 - 全球超豪华车销量占比约2%-3%,预计2021-2031年复合年增长率达8%-14%,全球汽车市场高端化趋势加速 [19] - 国内中高端价格带扩容,2024年高端、豪华和超豪华车销量分别为416.4万、126.0万和46.4万辆,高端和豪华车20-24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1.97%和10.07%,超豪华车有结构性增长潜力 [21] - 高收入群体消费信心强、数量增多,超豪华汽车销量有望增长,2024年预计个人可投资资产超1千万人数超390万 [25] 超豪华市场百万级为主,SUV为主力车型 - 超豪华车市场百万级价格段是销量主力,2024年95万元以上销量20.1万辆,占43.3%;60-70万元区间销量从20年的6.1万辆增至24年的13.7万辆,CAGR达22.4% [27] - 超豪华市场中SUV为主导车型,2024年SUV车型销量32.4万辆,占69.9%;轿车销量呈下降趋势,MPV在低基数上稳步增长 [30] 外资品牌占主要市场,国产替代空间大 - 国内超豪华汽车品牌以德国为主,2024年德系品牌总销量占超豪华车市场超70%份额,在各主要价格带中占主导 [32] - 超豪华轿车市场由传统豪华品牌主导,SUV市场品牌分布多元,超豪华SUV市场是自主品牌突破战场,仰望U8入围 [35] - 百万元以上超豪华车市场以德系车为主,英系车凭历史底蕴与皇室叙事占顶端;性能跑车市场以F1赛事血统为核心,意系跑车占顶端 [37] - 超豪华品牌有深厚历史底蕴、与全球化IP绑定的营销共性,日韩豪车凭性价比占一席之地,为自主车企提供借鉴 [40][44] - 自主品牌以95-150万元主力价格带攻入超豪华车市场,如比亚迪仰望U8 [46] 电动智能化赋能,自主超豪华有望破冰 超豪华市场电动化趋势加速,混动贡献核心增量 - 传统超豪华品牌加速电动化转型,如路特斯、保时捷,路特斯Eletre繁花和保时捷Taycan进入24年超豪华轿车市场销量前十 [49] - 豪华和超豪华市场新能源渗透率提高,2020-2024年40万元以上汽车新能源渗透率从3.21%增至30.81%,插混渗透率从1.17%跃升至23.61%;百万元级超豪华汽车市场渗透率从4.21%提升至10.99% [53] - 2024年新能源超豪华热销车型中SUV占主导,插混主导,自主品牌仰望U8销量领先 [56] 智能化赋能电动化,自主品牌具备先发优势 - 智能化赋能电动车塑造产品差异化,自主品牌凭借智能化优势在超豪华市场实现国产替代,在OTA升级等方面领先海外品牌 [57] - 奔驰积极转型智能化,推出MB.OS平台架构,加大智驾投入 [60] - 自主品牌智能化优势突出,如问界大灯、鸿蒙智行座舱领先海外品牌 [64] 以史为鉴,超豪华市场有望复刻豪华市场国产替代之路 - 30万元以下自主品牌反超德系,电动化成主要驱动力,如比亚迪汉EV和小鹏P7热卖 [66] - 超充打破里程焦虑,自主品牌突围30-40万元区间,如极氪001凭借800V高压平台超充获市场认可 [66] - 自主品牌在40-60万元市场建立产品与用户基础,20-24年从4万辆左右增至超40万辆,理想、问界等品牌实现差异化突破 [67] - 20-24年豪华SUV市场自主品牌市占率从2.5%升至42.4%,轿车市场从2.7%升至5.0%,自主品牌在SUV市场突围,轿车市场待填补空白 [71] 华为品牌与智能化赋能,尊界破局超豪华 超豪华轿车自主仍是空白,探索空间大 - 百万元价格带轿车占比稳定,市场空间广阔,2024年百万元级超豪华轿车前十车型九席来自德系品牌,自主品牌空白 [74] - 超豪华SUV市场自主品牌替代势头明显,市占率从20年的0.5%升至24年的10.8%;轿车市场仍由德系主导,24年自主品牌市占率不足1%,有望复刻SUV国产替代路径 [76] - 仰望U8、小米SU7 Ultra、红旗在超豪华市场不同赛道突围 [79][82] 问界M9初探成功,智选车具备高端化塑造能力 - 华为赋能问界M9抢占40-60万元SUV价格带,智能化优势是成功基础,消费者更看重智能驾驶辅助和智能座舱功能 [85] - 华为DriveOne电驱技术领先,底盘技术升级,问界M9、仰望、尊界S800等车型体验提升 [89] 华为智选赋能江淮,尊界有望撬开自主超豪华大门 - 尊界S800黑科技车灯塑造尊贵迎宾体验,智驾技术领先,主动安全能力优秀 [91] - 尊界S800智能化成豪华叙事,有望突围70-100万元价格区间,设计有超豪华感,内饰有望超越传统超豪华品牌 [94] - 尊界采用尊贵营销,上市表现亮眼,72小时内大定突破2600台,首周订单总量突破3600台 [98] 投资建议 - 关注赛力斯、江淮汽车、北汽蓝谷、比亚迪等 [104]
电动车时代,保时捷的中国城池正在松动
经济观察报· 2025-07-08 17:42
销量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全球交付量146,391辆,同比下降6% [1] - 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降28%,成为拖累整体表现的核心变量 [1] - 北美市场销量同比增长10%,成为全球主要增量来源 [3] 中国市场挑战 - 过去十年中国市场曾占全球销量超三分之一,现面临高端消费降级和产品价值重估 [2] - 本土智能电动车品牌上探高端市场导致德系豪华品牌用户流失 [2] -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促使部分用户推迟换购或转向本土新能源品牌 [2] 电动化进展 - 全球交付车型中电气化产品占比达36%,同比提升14.5% [4] - Taycan在华销量未达预期,5月部分版本降价近20% [3] - 电动产品在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等方面存在短板 [3] 区域市场差异 - 北美市场受益于产品供应恢复、消费者结构稳定及价格锁定机制 [3] - 北美市场规模有限,难以替代中国市场的收入与利润地位 [4] 行业竞争格局 - 电气化进程滞后于头部新能源车企 [4] - 在中国市场与比亚迪、吉利等品牌在智能化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4] - 高端汽车市场加速向智能电动化转型,品牌惯性不再是决定性因素 [4] 战略调整 - 公司重申将继续优化在华产品结构与本地运营体系 [4] - 管理层对Taycan技术路线和驾驶性能保持信心 [3] - 行业定义标准已改变,产品优势需重新建立 [5]
大众CEO,该放弃大众集团还是保时捷?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7-04 00:40
核心观点 - 大众集团CEO奥博穆同时担任保时捷CEO的双职身份引发持续争议,投资者和保时捷-皮耶希家族内部对其治理结构提出质疑 [3][9][36] - 保时捷业绩下滑加剧争议:2025年一季度全球交付量同比下降8%,中国市场暴跌42%,股价较IPO发行价腰斩 [27][28][30] - 奥博穆坚持双职位的战略协同价值,强调资源整合与决策效率,但承诺该模式"非永久性" [56][60][61] 治理争议 - 投资者Deka投资公开指责双职结构损害公司声誉并造成财务损失,形成股东大会对抗态势 [9][48] - 大众集团历史上所有CEO在升任集团职位后均卸任原品牌职务,奥博穆为首例例外 [10][11][13] - 保时捷-皮耶希家族内部对双职结构存在分歧:部分成员担忧品牌独立性,另一些支持其稳定集团过渡期 [36][40][53] 业绩表现 - 保时捷2023年全球交付量32万辆(+3.3%),但中国市场下滑15%至7.93万辆 [25] - 2024年业绩恶化:全球交付量降至31万辆(-3%),中国市场暴跌28%,营业利润率从18%跌至14.1% [27] - 2025年一季度营收88.6亿欧元(-2%),营业利润7.6亿欧元(-41%),美国取代中国成为最大单一市场 [28][29] 战略举措 - 奥博穆主导保时捷电动化转型:推出Taycan、Macan EV等车型,确立高端电动路线 [42][43][45] - 中国市场战略调整:计划2027年将经销商网点从150家缩减至100家,聚焦高需求区域 [69] - 大众集团计划未来两年在中国推出30款新车,测试本地化研发与放权策略成效 [63][64] 资本市场反应 - 保时捷2022年IPO市值达750亿欧元,接近大众集团市值,但当前股价较发行价82.5欧元跌至43.46欧元 [22][23][30] - 投资机构认为双职结构违反现代企业治理准则,导致问责机制弱化 [48][49] - 部分分析师指出管理层更换可能是"危机信号"而非能力问题,保时捷尚未证明对集团利润的显著贡献 [32][33]
保时捷变招,大力发展混动车型而非纯电动汽车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22 21:23
电动汽车战略调整 - 公司放弃2030年推出80%全电动跑车的原定目标 将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电动汽车产量提升策略 [3] - 过渡阶段比预期更长 未来采取燃油车 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跑车并行的平衡策略 [3] - 战略调整导致2025财年额外损失13亿欧元 并计划到2029年裁员3900人 [7] 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88.6亿欧元同比下降1.7% 销售利润7.6亿欧元同比下降40.6% 销售回报率8.6% [9] - 中国市场交付量同比下降42%至9471辆 欧洲和德国市场分别下降10%和34% 北美市场增长37% [9] - 中国消费者对西方品牌汽车兴趣减弱 美国市场因关税政策面临挑战 欧洲市场存在监管不确定性 [9][11] 产品线规划 - 将推出新SUV系列 同时配备燃油和混合动力系统 预计本十年末上市 [16] - 燃油版Macan计划2026年停产 电动版第二代Macan将继续生产 [16] - Cayenne系列将同时推出燃油版和电动版 电动版将于2024年底上市 燃油版将继续更新并搭载新V8发动机 [18] - 电动版718车型因电池供应问题推迟至2027年上市 原计划2026年推出 [20][22] - 电动版911可能推迟至2027年推出 因电池供应链问题 [24] 管理层与投资者关系 - CEO奥博姆因同时担任保时捷和大众CEO受到投资者质疑 被批评影响公司独立管理 [26] - 公司股价自2022年上市以来下跌约45% 投资者呼吁采取紧急措施应对中美市场挑战 [28] - 管理层表示双重CEO角色不会永久持续 最终决定权在非执行董事委员会 [28]
茅台股东大会晚宴改喝蓝莓汁:一场商业仪式的自我革命
搜狐财经· 2025-05-19 07:49
商业礼仪现代化 - 茅台国际大酒店用210元/10瓶的蓝莓复合果汁取代1499元的飞天茅台 标志着商业礼仪的现代化迭代 [2] - 酒精退场后股东会议讨论效率提升 呼应全球董事会"清醒决策"趋势 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已禁用酒精饮料 [3] - 从围桌宴席到自助餐形式转变 体现公司对商业礼仪的革新 [3] 多元化战略推进 - 生态农业公司开发的蓝莓果汁出现在核心场合 显示集团多元化进入实质性阶段 [3] - 类似保时捷用电动化Taycan保持竞争力 茅台需在年轻消费者和健康风潮中培育新增长曲线 [3] - 接待用酒调整为自家王子酒 既规避争议又保持社交货币属性 [3] 品牌战略转型 - 股东大会前夜主动打破"无酒不成席"传统 获得更大战略转圜空间 [4] - 类似路易威登淡化老花图案 特斯拉强调电池回收 顶级品牌通过打破自我设定规则展现自信 [4] - 这次自我革新可能被记入商业教科书 显示公司应对消费者偏好变化的决心 [4] 行业趋势观察 - 中国商业文明正在经历静默进化 从茅台饮品变更可见一斑 [4] - 传统商业文化被撕开一角 反映行业整体转型趋势 [2] - 最危险的不是改变带来的风险 而是固守传统导致的确定性衰退 [4]
保时捷辟谣在华停售电动车:系误读
观察者网· 2025-04-29 11:59
保时捷在华电动车销售策略 - 网传保时捷可能因销量"相对较低"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停止在中国市场销售电动汽车 [1] - 公司澄清称停售电动车消息纯属误读 重申将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电动化进程 [1] - 下一款纯电动车型为全新纯电动Cayenne 目前在华销售Taycan和Macan EV两款纯电车型及混动版Panamera和Cayenne [3] 市场竞争与产品定位 - 公司认为小米汽车的低价策略无法与保时捷的驾驶能力相提并论 [1] 财务与运营调整 - 下调2025年销售收入预期至370亿-380亿欧元 较此前390亿-400亿欧元预测值下调 [5] - 不再扩大Cellforce子公司高性能电池生产计划 [5] 区域市场表现 - 2024年全球新车交付量31.07万辆同比下降3% 中国市场交付量5.69万辆同比下滑28% [5] - 2024年欧洲(不含德国)、德国本土、北美及其他新兴市场销量均创历史新高 [5] - 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交付量7.15万辆同比下降8% 中国市场交付量9471辆同比骤降42% [5] 外部环境挑战 - 关税在4月和5月对业务造成压力 调整后预期未考虑关税未来影响 [5] - 提及中国电动豪华汽车需求下降对业务的影响 [5]
传极越汽车大概率不会破产:集度董事会已同意重组;刘强东曾约王兴等人共进晚餐,前年已规划外卖业务;阿里开源通义千问模型Qwen3
雷峰网· 2025-04-29 08:25
京东外卖业务布局 - 京东外卖业务2023年已在河南郑州等地小范围测试 由达达负责配送 通过即时零售业务线承接品牌[5] - 刘强东2024年4月密集投入外卖业务 亲自送外卖并推动集团资源整合 一季度曾与美团王兴等互联网大佬聚餐表达外卖业务计划[6] - 美团业务团队2024年初已察觉京东入局 京东商务团队接触茶饮咖啡品牌 部分品牌利用京东报价向美团施压[6] 家电行业竞争格局 - 美的集团2024年营业总收入4091亿元同比增长9.5% 净利润385亿元同比增长14.3% 家用空调线下份额35.9%线上33.2%[8] - 格力电器2024年营业收入1892亿元同比下降7.26% 净利润322亿元同比增长10.91% 强调家用空调线上零售额份额25.40%行业第一[8] - 两家企业均引用奥维云网数据 但统计维度不同 美的采用市场份额指标 格力选用零售额份额指标[8] 新能源汽车动态 - 保时捷CEO表示可能在未来2-3年评估是否在华保留电动品牌 目前在华电动车销量占比超50%但总量较低[10] - 极越汽车大概率不会破产 集度董事会已同意重组 正与3-4家重组方沟通 前身为百度吉利合资的集度汽车[13] - 吉利控股进行重大人事调整 极氪CEO安聪慧兼任电池产业集团董事长 极氪副总裁姜军兼任集团首席座舱科学家[17] 人工智能与算力 - 阿里开源千问3模型 参数量235B仅为DeepSeek-R1三分之一 性能超越DeepSeek-R1和OpenAI-o1等模型[11] - 腾讯阿里字节跳动抢购算力资源 腾讯向字节购买价值20亿元GPU 字节去年囤积约10万个GPU模组价值约1000亿元[16] - 华为昇腾910D芯片首批样本5月到货 目标性能超越NVIDIA H100 预计2024年910B及910C出货量超80万颗[17] 互联网与科技 - Shein美国市场商品价格大幅上涨 美容健康类TOP100商品均价涨51% 部分单品涨幅达377%[23] - OpenAI承认GPT-4o存在"谄媚"问题 计划一周内修复 该问题表现为过度情感化表达和迎合用户偏好[23] - 印度拟限制中国在电子合资企业持股比例至10% 并要求必须附带技术转让条款[24] 企业战略与调整 - 比亚迪保险经纪公司拟解散 此前已通过收购易安财险获得财产保险牌照[19] - 深蓝汽车CEO表示2024年目标扭亏为盈 下半年将推出支持华为ADS 4的新产品[19] - 华为公布自动驾驶节奏规划 2025年高速L3试点商用 2027年城区L4规模商用[20]
保时捷收购圆柱电池公司
起点锂电· 2025-03-12 18:19
德系车电动化转型与内燃机坚守 - 保时捷收购瓦尔塔旗下V4Drive公司股份成为大股东 双方将共同推进高性能圆柱电池生产 工厂位于德国Ellwangen和Nördlingen 员工规模375人[2] - 保时捷同步推进多项电动化合作 包括与Customcells合资成立Cellforce研发电池 与巴斯夫开发电池材料 与美国Group14 Technologies探索硅基负极技术[2] - 公司电动化转型伴随裁员计划 拟削减3900个职位 但通过高管团队融合(保时捷2人+瓦尔塔1人)保障收购后运营协同[2] 瓦尔塔的兴衰与战略调整 - 老牌电池企业瓦尔塔2021年营收9.4亿欧元 2023年前9个月骤降至5.54亿欧元 接近腰斩 主因消费电子电池业务受三星SDI/中国厂商冲击及苹果订单流失[7] - 公司2023年全球裁员800人 2024年面临重组谈判 通过欧洲共同利益项目获得资助 与保时捷合作建设试验工厂为911 GTS提供驱动装置[7] - 转型尝试包括钠电池研发(ENTISE项目联盟15家机构)和储能系统生产线(工业4.0自动化+120名新员工)但收效有限 最终选择退出股市[7] 保时捷电动化战略的挑战 - 公司2019年推出Taycan电动车曾引发关注 原计划2030年实现80%电动化 但2024年Taycan销量大跌 中国市场需求疲软[10] - 消费者对燃油车情怀深厚 认为电动车与保时捷"轰鸣/操控"品牌特质冲突 导致公司暂缓纯电计划 转向混动和内燃机车型开发[11] - 行业现象反映燃油车向纯电过渡需渐进式路径 混动车型需求增长显示市场接受度更依赖充电设施完善和消费观念转变[11] 其他锂电行业动态 - 蓝京全极耳大圆柱电池实现量产 某锂电国企启动IPO进程[15]
​晚点财经丨红杉募资180亿元,在手资金超千亿;中概股以前借钱做新业务,现在买自家股票
晚点LatePost· 2024-07-10 22:52
红杉募资 180 亿元,在手资金超千亿 - 红杉中国3月完成新人民币基金募资180亿元,为近一年中国风投机构最大募资[3] - 不包括新募资,红杉中国在手现金约153.2亿美元(占资管规模25%),主要来自2022年7月的90亿美元募资[4] - 红杉中国资管规模达560亿美元,2005年以来投资1500多家企业,160多家IPO退出,140多家成长为独角兽[4] - 分拆后一年内投资19家新成立企业,包括AI公司月之暗面(2023年10月、2024年2月两次投资)[4] 中概股回购潮 - 快手更新回购计划,签署60亿港元自动回购协议(160亿港元三年计划的一部分),已累计回购61.7亿港元[4] - 2024年港股中概股新增31个回购计划,2023年新增20个(如满帮、腾讯音乐)[4][5] - 三年前互联网公司举债扩张(如美团百亿美元融资做社区团购,拼多多年烧448亿元销售费用),现转向利润分配[5] - 阿里45亿美元可转债获超额认购,资金用途包括新业务和回购[7] 富士康提前旺季招工 - 郑州富士康小时工价上调至25元/时(返费模式在职90天可额外获7500元),深圳龙华部分岗位时薪25元[7] - iPhone 16系列备货目标上调至9000万部,但iPhone 15系列在华激活量Q2同比下滑1.88%,市场份额退居第三[7] - 劳务市场工价低于往年(上海昌硕时薪23元 vs 往年26-27元),工厂年龄限制趋严(拒23岁以下及42岁以上)[7] 法拉利电动车战略 - 投资2亿欧元建意大利电动车工厂,2025Q4推出首款纯电超跑(起售价≥50万欧元/388万元),自研高压电池/电机[8] - 设计由苹果前设计官Jony Ive参与,CEO强调将保留品牌DNA(如F1技术移植、电机声浪模拟)[8] - 对比:保时捷Taycan降价至百万元仍销量下滑,兰博基尼推迟纯电至2028年,宾利/劳斯莱斯侧重工艺延续[8] 台积电市值逼近万亿美元 - 台积电股价盘中首破万亿美元,收盘市值9681亿美元(年内涨幅贡献近半)[8] - 全球7家万亿美元公司中6家为美国科技企业(微软/亚马逊/英伟达等),1家为沙特阿美(起源与加州石油公司相关)[9] - 券商预计台积电Q2营收同比增长36%[10] 其他行业动态 - **比亚迪**:投资10亿美元在土耳其建厂(年产能15万辆,2026年投产),为欧洲第二工厂[12] - **ASML**:新CEO称欧洲汽车业依赖中国成熟芯片,中国大陆连续三季成ASML最大市场[24] - **蔡司**:首次在华购地建苏州工厂,引入高端显微镜产线,中国成其最大单一市场[16] - **香港IPO**:7月9日当周迎7宗IPO,年内主板上市33家(与2023年同期持平)[18] - **卡塔尔航空**:2024年Skytrax全球最佳航司排名第一,国泰/长荣进前十,海南航空列第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