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电制氢
icon
搜索文档
油田企业:探索新能源与油气生产融合发展
中国化工报· 2025-08-29 10:12
行业转型背景 - 油田企业作为能源生产与消耗大户 面临传统油气替代加速和碳约束严格化的压力 推动能源转型成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1] - 开采中后期老油田面临资源接替不足 油气稳产难度大 开采成本上升等挑战 迫切需要以新能源发展为契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1] - "十四五"期间政策引导推动新能源开发利用与油气生产融合已初见成效 "十五五"需重点解决规模化效益化发展及深度融合问题[1] 战略规划方向 - 需抓好顶层设计 系统研究产业政策 技术发展 应用场景 多能互补和资源潜力 确定新能源发展方向与重点[1] - 按照节能降碳 降本减费原则 统筹推进高效高效益新能源开发利用[1] - 构建与油气生产深度融合 多能互补 协同高效 效益明显的综合能源供给体系 实现能源保障与绿色转型统一[1] 绿色能源替代路径 - 加大用能电气化替代研究 包括稀油油田井口/井筒电加热 稠油油田电加热制蒸汽 输油管道电伴热 装备油改电等绿电替代路径[2] - 深化绿热替代研究 聚焦稠油热采 原油集输伴热等场景 采用绿电加热 集光集热 余热回收技术减少或替代燃气燃煤用量[2] - 论证废弃井改地热井可行性 利用废弃油水井资源为生产和生活场景供热[2] 新兴业务拓展 - 探索电化学及新型储能 高效聚光集热 高效储热 氢能产业链 生物质能等业务[2] - 跟踪评估绿电交易和碳资产开发潜力并适时介入[2] - 试点电化学储能 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保障电网稳定 跟踪氢能在钻井和井下作业的应用场景 探索绿电制氢与氢能利用闭环[3] 市场拓展策略 - 依托矿区 自用电网和地热资源 向周边供应绿电绿热 探索绿电上网交易和外部供电[3] - 与国内大型能源公司合作开发外部新能源市场 多渠道实现增收创效[3] - 加强油地沟通 将新能源规划纳入地方政府规划 争取土地 税费等政策支持 推进合作开发[3]
国电南瑞蝉联国务院国资委“科改标杆”
证券时报网· 2025-07-14 16:49
公司改革与治理 - 国电南瑞连续两届获评国务院国资委"科改标杆"企业 体现其在市场化改革和科技创新方面的领先地位 [1] - 公司系统谋划改革路线图 围绕传递压力、增强活力、加大吸引力、提高竞争力推进改革 高质量部署"科改行动"和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1] - 动态优化董事会6项重点职权落实途径 加强董事会专委会建设 开展领导班子竞聘上岗 营业收入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2] 科技创新体系 - 构建"一个委员会、两个层级、三极架构"科研组织体系 新设院士研究中心和"十年磨剑"研究团队 搭建"紫金论电"学术交流平台 [1] - 与西交大等高校共建联合研发中心 优化"应用基础-共性平台-场景应用"科技创新模式 研发投入强度持续保持在7%以上 [1] - 创新成果包括全国产化直流控保、5000A级特高压换流阀、构网型技术、绿电制氢、虚拟电厂等 成功投运世界首套6kV构网型SVG、兆瓦级构网型储能等设备 [2] 技术成果与行业地位 - 新立国际标准4项 牵头发布国家行业标准7项 入选国家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12项 34项成果经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 [2] - 4家单位入选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家单位入选制造业单项冠军 连续十年获上交所信息披露A类评价 [2] - 连续三年入选"央企ESG·先锋100指数" 首次入选"长三角ESG·先锋50指数" 显示公司在可持续发展和公司治理方面的卓越表现 [2] 未来发展布局 -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带来重大机遇 公司聚焦新型储能、绿电制氢、电算协同、智能机器人等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 即将实现规模化推广应用 [2] -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牵引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 推动创新能力、产业实力、管理效能取得新领先 增强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 [3] - 致力于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样板 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