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群核空间智能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近20家公司排队IPO,上半年募资额同比暴涨711%,“硬科技”企业缘何青睐港股?
搜狐财经· 2025-06-28 08:29
港股市场表现 - 6月27日当周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扬 恒生指数累计上涨3 2%至24284 15点 恒生科技指数涨4 06%至5341 43点 国企指数涨2 76%至8762 47点 [2] - 2025年上半年香港IPO募资额同比暴涨711% 科技行业公司占比显著 [2] IPO市场动态 - 港股IPO市场持续火热 三花智控 周六福 圣贝拉 颖通控股等企业密集上市 拨康视云 富卫集团开启招股 [2] - 近20家科技企业冲刺港交所 包括群核科技 云迹科技 深演智能 奕斯伟 仙工智能 乐动机器等 [3] 政策环境优化 - 港交所2018年推出18A章节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 2023年新增18C章节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五大领域特专科技公司 [4] - 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 允许18A 18C企业保密提交申请 更新《新上市申请人指南》放宽不同投票权架构限制 [4] - 2024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推出六项金融合作措施 包括优化"跨境理财通"及推动跨境征信合作 [5] 科技企业上市动因 - 科技企业普遍存在盈利欠佳 长期亏损问题 如海致科技三年累计亏损5 36亿元 亿航智能2024年净亏损2 3亿元 [7][8] - A股再融资收紧背景下 港股灵活配售 供股机制成为科技企业补充资金重要渠道 [8] - 自动驾驶 人工智能等赛道具备高成长潜力 海外投资者青睐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 [9] 全球化战略需求 - 赴港上市有助于科技企业搭建国际资本平台 提升国际市场知名度 如群核科技计划将募资用于美国 韩国 日本及东南亚市场扩张 [10][11] - 特斯联 极智嘉 越疆等企业通过港股对接全球供应链 海外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12] -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可帮助企业整合全球资源 实现区域向国际化转型 [12] 行业格局展望 - 港股IPO市场呈现"科技+消费"双轮驱动 人工智能产业链将占据主导 预计享有更高估值水平及认购倍数 [6]
特斯联、群核科技等AI公司IPO提速:谁将成今年港股最大标的?
IPO日报· 2025-06-27 17:23
港股AI公司上市潮 - 2024年港股市场迎来AI公司密集上市潮 特斯联、云知声、群核科技等多家企业先后递表或通过聆讯 [4] - 自动驾驶赛道中希迪智驾、驭势科技计划赴港上市 AI机器人赛道云迹科技、乐动机器人、石头科技等头部企业集中递表 [4] - DeepSeek崛起带动中国科技公司价值重估 叠加港股18C政策红利形成IPO窗口期 [5] 市场表现与标杆案例 - 港股流动性改善推动科技股表现 地平线市值突破千亿港元 越疆机器人股价从18.8港元涨至60港元 [5] - 特斯联2022-2024年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58% 2024年营收18.43亿元领跑行业 [8][9] - 商汤科技、地平线等已上市AI公司2024年营收增速为10.8%-53.6% 特斯联增速显著高于同业 [9] 募资用途与国际化布局 - 群核科技募资重点投向美国、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市场 旗下Coohom产品主攻海外市场 [6] - 特斯联产品覆盖全球160个城市800多个客户 募资将用于TacOS系统研发及海外市场拓展 [6][7] - 滴普科技2024年营收2.43亿元 估值达68.5亿元人民币 云知声IPO前估值接近90亿元 [8] 行业竞争格局与估值分化 - 港股机构投资者更青睐头部企业 特斯联以216.2亿元估值领跑 极智嘉、群核科技估值超百亿 [8] - 中小型AI公司普遍估值在数十亿元 云迹科技投后估值40.8亿元 仙工智能估值32.7亿元 [7][8] - 营收10亿元以上企业仅占少数 云迹科技2024年营收2.45亿元 滴普科技同期营收2.43亿元 [7][8] 研发投入与技术壁垒 - 特斯联研发团队包含3位IEEE Fellow 研发人员占比52.2% 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达40.7% [9] - 行业特性决定前期高研发投入 特斯联2022-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超9亿元 [9] - AI技术规模化后边际成本降低 后期盈利潜力突出 [10][11]
“杭州六小龙”首家冲刺IPO!AI公司掀起港股上市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3 23:22
港股AI公司上市潮 - 2024年以来港股市场迎来AI公司上市热潮,包括特斯联、云知声、群核科技等多家AI企业密集递表港交所 [1] - 自动驾驶领域的希迪智驾、驭势科技,以及AI机器人领域的云迹科技、乐动机器人、石头科技等公司也计划赴港上市 [1] - DeepSeek的崛起带动资本对中国科技公司价值重估,叠加港股18C政策红利,推动AI公司选择港股IPO [3] 驱动因素分析 - 港股流动性改善和市场信心提升,消费股如泡泡玛特、蜜雪冰城等表现突出,科技股尤其是AI公司受到青睐 [5] - 港交所18C机制降低上市门槛,已商业化企业市值要求从60亿港元降至40亿港元,未商业化企业从100亿港元降至80亿港元 [6] -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属性有助于AI公司接触海外投资者,提升国际市场影响力 [6] 重点公司分析 - 特斯联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7.38亿、10.06亿、18.43亿,年复合增长率达58%,领跑AIoT行业 [11] - 特斯联D++轮投后估值约216.2亿元,或将成为2024年港股市场最大AI公司IPO [11] - 群核科技拥有"酷家乐"和"Coohom"产品线,计划通过上市募资拓展美国、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市场 [6] - 云迹科技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61亿、1.45亿、2.45亿,D轮融资后估值40.8亿元 [10] 行业趋势 - AI大模型领域快速发展,应用落地加速,产品成熟度提高推动上市需求 [3] - 港股市场更青睐行业头部企业,营收规模大、市占率高、技术实力强的AI公司更易获得认可 [9][10] - AI公司前期研发投入大,特斯联研发人员占比52.2%,2024年研发投入占收入比重达40.7% [13]
特斯联、群核科技等AI公司IPO提速:谁将成今年港股最大标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3 18:00
港股AI公司上市潮 - 2024年以来港股市场迎来AI公司密集上市潮,包括特斯联、云知声、群核科技等多家企业先后递表或通过聆讯 [1] - 自动驾驶赛道有希迪智驾、驭势科技计划赴港上市,AI机器人赛道有云迹科技、乐动机器人、石头科技等公司集中递表 [1] - DeepSeek的崛起带动中国科技公司价值重估,叠加港股18C政策红利,推动AI公司选择港股IPO [1][3] 行业驱动因素 - ChatGPT、DeepSeek等推动AI大模型快速发展,加速AI应用在各行业落地,促使成熟期公司选择上市 [2] - 港股流动性改善和市场信心恢复形成窗口期,消费股和科技股表现突出,如泡泡玛特、蜜雪冰城等 [3] - 港交所18C政策降低特专科技公司上市门槛,已商业化企业市值要求从60亿港元降至40亿港元 [3] 公司国际化战略 - 群核科技计划将募资用于国际扩张,重点布局美国、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市场 [4] - 特斯联产品已覆盖全球160个城市的800多个客户,包括阿联酋、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地区 [5] - 港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可帮助AI公司接触海外投资者,提升全球影响力并支持业务扩张 [4] 头部公司表现 - 特斯联2022-2024年收入从7.38亿增长至18.43亿,年复合增长率达58%,领跑AIoT行业 [7] - 特斯联D++轮投后估值216.2亿元,或成2024年港股最大AI公司IPO [7] - 对比已上市AI公司,特斯联58%的增速高于商汤科技(10.8%)、地平线(53.6%)等企业 [8] 研发与技术投入 - 特斯联研发团队占比52.2%,由3位IEEE Fellow领衔,均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8]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达23.8%-44.6%,累计研发开支超10亿元 [8] - AI公司前期研发投入大但边际成本低,产品规模化后盈利潜力显著 [9] 细分赛道公司数据 - 云迹科技2024年营收2.45亿元,D轮融资后估值40.8亿元 [6] - 滴普科技2024年营收2.43亿元,IPO前估值68.5亿元(9.35亿美元) [6] - 云知声、驭势科技、仙工智能IPO前估值分别为90亿、73亿、32.7亿元人民币 [7]
行进中国|机器人“小陶”上学记
人民网· 2025-06-05 18:11
机器人虚拟训练技术 - 群核科技开发了专为机器人打造的虚拟学校"群核空间智能平台",用于训练机器人的空间理解和交互能力 [3] - 传统机器人训练需搭建真实场景且效率低下,一个简单动作需数月反复练习,而虚拟训练将学习效率提升数十倍 [3][5] - 平台积累了超过3.62亿个3D模型作为训练数据,可快速生成场景变体,例如一天内生成200多万个杯子摆放变体 [3][5] 机器人应用案例 - 机器人"小陶"经过虚拟训练后动作准确率达90%以上,已应用于机场手推车回收、无人药店药品分发、智能仓储分拣等场景 [5] - 虚拟训练显著加速研发投产速度,使机器人能灵活应对障碍物和复杂任务 [5] 技术升级方向 - 团队正研发高级空间推理课程,未来将教会机器人理解动作原理(如抓取角度选择、力度控制)以实现智能决策 [5] - 浙江计划到2027年使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推动更多商业化应用落地 [7] 区域产业生态 - 浙江是全国首个提出"机器人+"政策的省份,已形成包括南湖脑机交叉研究院、浙大量子研究院、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等技术平台 [6][7] - "杭州六小龙"高技术平台为人形机器人产业提供创新动力,加速产业链集聚 [6]
北京科博会明天开幕,记者提前探馆亮点抢先看
新京报· 2025-05-07 22:53
北京科博会概况 - 第二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将于5月8日至5月1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主题为"科技引领 创享未来" [1] - 展览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800余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展示600余项首发首创展品 [1] - 展区分为信息科技、智能制造、医药健康、绿色双碳、数字经济和区域创新六大专题 [1] 智能制造领域创新 - 奥克福(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多功能AI+爬壁机器人,采用真空吸附技术可在垂直90度墙壁和凹凸地面作业,重量15公斤,二代产品将减重50% [2] - 该机器人已在北京地铁隧道测试,适用于核电设施、飞机制造、水利大坝等场景,替代人工高空作业并提高效率与精准性 [2] - 北京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冠亚军"天工2 0"和"N2"亮相,其中"天工2 0"实现复杂地形自适应行走并配备双电池快速换电系统 [5] 医疗科技突破 - 长木谷医疗发布全球首台搭载AI大模型的全骨科手术机器人ROPA,实现"三维重建—智能规划—精准执行—数智评估"全流程整合 [3] - 该机器人将术前规划从数周缩短至分钟级,已在全国上百家医院临床使用,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和患者恢复周期 [3] - 产品攻克传统骨科手术规划周期长、精度低等难题,通过AI三维模拟实现个体化手术方案 [3] 杭州科技企业参展 - 强脑科技展出智能仿生手、智能仿生腿和深海豚脑机智能安睡仪,其中仿生手是国内唯一获美国FDA认证的脑机接口产品 [6] - 宇树科技展示G1人形机器人,可完成高难度动作如"李小龙式"回旋空踢 [6] - 群核科技推出空间设计软件"酷家乐"、海外版"Coohom"及AI空间智能解决方案"群核空间智能平台" [6] 人形机器人进展 - 人形机器人Walker S1被称为"入职全球最多工厂"的机型,将在科博会集中亮相 [1][5] - 北京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中6支队伍完赛,展示AI与机械技术融合成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