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主智能体
icon
搜索文档
百亿机器人独角兽冲刺IPO,细分赛道收入第一
量子位· 2025-07-08 17:11
杰西卡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港股等来一位105亿的机器人独角兽。 镁伽科技,据称是中国收入最高的机器人自主智能体供应商,近期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创始团队来自电子制造巨头和华为,创业初衷,是要做出真正能"解放科学家"的机器人。生命科学和制造行业,你都能听到它的名字。 背后不仅有 博世、药明康德 两大巨头力挺,还有 高盛、创新工场、经纬创投 等明星资本加持,估值已超105亿元。 如今机器人赛道如火如荼,镁伽科技也走到了自己的IPO时刻。 CEO黄瑜清曾透露过选择这一领域的原因: 我们发现,不同于自动化发展非常成熟的汽车、半导体行业, 生命科学 领域实验的方法,和100年前几乎没有太大区别。从业人员还是 要把80%以上的时间用在基础工作上。 而镁伽的初心,就是向客户交付一个"机器人科学家"——由机器人完成实验室的基础工作,让科学家有更多时间去设计实验和分析数据。 因此,镁伽在这方面的核心智能体产品,可以实现生命科学及实验室场景中的各类需求,例如液体处理、饮品分液、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全 流程自动化制药等等。 镁伽科技是谁? 成立于2016年的 镁伽科技 ,是一家机器人技术领域的自主智 ...
融到D轮的明星独角兽,要IPO了
投中网· 2025-07-08 14:54
公司背景与发展历程 - 镁伽科技由三位拥有通信和自动化背景的创始人黄瑜清、乔志新、张琰于2016年6月在北京创立,初期聚焦生命科学领域智能自动化[7] - 创始人团队曾因资金链紧张多次抵押房产渡过难关,2019年从机器人本体研发转型为解决方案供应商,并重新调整组织架构[7][8] - 公司将总部迁至苏州工业园区和杭州青山湖科技城,以贴近产业链资源,业务范围扩展至生命科学、化工、餐饮、农业、集成电路、新能源等领域[9] 核心技术与产品 - 公司开发智慧实验室自主智能体和智能制造自主智能体,兼容非标实验室环境并支持分子诊断等场景,例如25天内完成核酸检测样机研发并服务数亿检测量[12] - 智能制造自主智能体应用于晶圆缺陷检测等场景,具备高精度量测技术[12] - 2022-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0亿元,截至2024年底拥有450+授权专利和550+专利申请[12] 财务表现与客户 - 收入从2022年4.55亿元增长至2024年9.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43%,毛利率从24%提升至29%[13] - 服务安捷伦科技、药明康德、金域医学等880+客户,2024年净亏损7.8亿元,但手握15亿元订单及4.5亿元现金[13][14] 融资与估值 - 累计融资超27亿元,投资方包括高盛、药明康德、经纬创投、创新工场等,D轮后估值达105亿元[4][15][18] - 创新工场为第一大外部股东(持股15.07%),持股价值近16亿元[18] - 创始人黄瑜清强调融资策略需确保长期战略执行,避免短期目标干扰[19] 行业定位与认可 - 被经纬创投评价为"国内少有的生命科学自动化专家",药明康德与其合作探索新药研发自动化[17] - 创新工场李开复称其为"AI+Science典范",入选《2025全球独角兽榜》[18]
专家访谈汇总:钟睒睒“豪赌”医美
创新药行业政策与市场动态 - 国家医保局与卫健委联合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医保数据用于创新药研发,促进医疗、医保、医药三方信息互通[1] - 政策鼓励商业健康保险公司扩大创新药投资规模,并通过创新药投资基金等方式提供长期资金支持[1] - 2023年1-5月批准的创新药品数量创近五年新高,中国原创研究成果获国际认可[1] - 三生制药、石药集团、荣昌生物等公司宣布重要国际合作协议,显示中国创新药全球竞争力提升[1] - 信达生物和君实生物等企业通过配股融资加大研发投入,体现资本市场对创新药研发的支持[1] 消费促进政策与市场趋势 - "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著,中央财政补贴力度加大且范围扩展至家电、净水器、洗碗机等产品[2] - 服务消费(文旅、餐饮、娱乐)恢复空间较大,未来政策可能向该领域扩展[2] - 提高养老金、育儿补贴等政策对"一老一小"群体的精准支持将中长期推动消费增长[2] - 2007-2012年家电下乡政策显著带动农村耐用品消费,财政补贴与基础设施改善共同促进增长[1] - 农村税费改革、农网建设等配套措施为消费政策实施奠定基础[1] 大宗商品市场展望 - 美国关税政策可能促进铜补库需求,中国稳内需政策与美联储降息预期将推动铜价上涨[2] - 中国房地产回稳及城市更新项目减缓铝需求下降,交通和光伏领域需求增加导致供需矛盾加剧[2] - 黄金资产配置需求增加叠加黄金股业绩兑现期,板块或迎"戴维斯双击"[2] - 中国对钨钼实施出口管制,2025年首批钨矿开采指标同比减少6%,供需矛盾推动价格上涨[2] AI与合成生物技术企业动态 - 镁伽科技为智慧实验室和智能制造提供自主智能体解决方案,收入快速增长但持续亏损[3] - 公司2022-2024年年度亏损分别为7.59亿元、7.42亿元和7.80亿元[3] - 面临传统机器人制造商转型和新兴企业的双重竞争压力[3] - 智能体技术研发涉及复杂成像、测量、AI等领域,存在技术不达预期风险[3] 医美行业战略投资案例 - 锦波生物2021-2024年营收从2.33亿元增至14.43亿元,净利润从5738.73万元增至7.32亿元,净利率从24.38%提升至50.68%[3] - 养生堂战略投资锦波生物20亿元,钟睒睒将间接持股10.58%成为第二大股东[3] - 养生堂的零售终端网络和消费者管理经验将助力锦波生物生产体系建设和渠道拓展[3][4] - 合作可使锦波生物利用农夫山泉渠道快速打开市场,提升产品认知度[4] - 养生堂通过投资布局生物医药领域,为其传统饮料业务提供增量[4]
新股前瞻|顶着头部自主智能体供应商光环赴港上市,镁伽科技的成长叙事会受市场欢迎吗?
智通财经网· 2025-06-27 15:40
机器人技术发展历程 - 机器人技术历经电力驱动机械化、互联网赋能工业自动化、AI驱动的自主智能体三个阶段 [1] - 当前技术特点是智能性、适应性强,正成为多行业核心组成部分 [1] - 资本市场对机器人概念股关注度显著提升,相关公司加速上市步伐 [1] 镁伽科技市场地位 - 按2024年智慧实验室收入计,公司位居国内自主智能体供应商首位 [1] - 截至2024年6月,公司在中国拥有最广泛的机器人应用场景覆盖 [1] - 已服务880+客户,包括生命科学公司和工业制造商等头部客户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复合增长率43%,从4.55亿元增至9.3亿元 [2] - 智能制造业务收入占比从59.1%提升至68.3%,贡献主要增长 [3] - 智慧实验室业务2023年收入短暂下滑后,2024年恢复增长至2.95亿元 [5] 客户结构 - 客户总数从269家增至297家,智能制造客户占比从14.5%提升至30.6% [4][5] - 主要客户收入占比超90%,2022年新客户复购率达74% [2][5] - 主要客户平均购买金额持续提升,推动收入增长 [4] 盈利能力 - 毛利率从28.1%波动至29%,智能制造业务毛利率达32.3% [6][7] - 2024年综合毛利2.7亿元,但净亏损仍达7.8亿元 [6] - 智慧实验室业务毛利率从35.3%降至21.9%,波动较大 [7] 行业前景 - 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从2020年20160亿元增至2024年36570亿元,CAGR16.1% [8] - 中国自主智能体市场CAGR超50%,2024年规模达337亿元 [8] - 预计2030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1357亿元,CAGR26.1% [9] 细分市场增长 - 2024年智慧实验室市场规模65亿元,预计2030年CAGR32.8% [10] - 智能制造自主智能体市场2024年规模272亿元,预计CAGR24.2% [10] 公司战略 - 计划通过嵌入先进AI能力开发新一代自主智能体 [14] - 寻求拓展商业版图,开发新客群和市场 [14] - 港股上市旨在获取运营资金并提升全球影响力 [14]
杭州独角兽冲刺港交所“具身智能体第一股”!李开复、博世都投了
搜狐财经· 2025-06-27 14:31
公司概况 - 镁伽科技于2016年在北京成立,总部现位于杭州,注册资本1亿美元,是中国机器人技术应用领域领先的自主智能体提供商[5] - 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包括摩根士丹利、华泰国际、德意志银行、建银国际[2] - 公司已完成9轮融资,股东包括创新工场、博世等,2022年C轮融资后估值超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7亿元)[8] 业务与技术 - 公司产品为多功能自主智能体,可独立完成实验室、先进制造等场景的复杂任务,如样本处理、检测分析等[5] - 自主智能体技术具备实时决策、学习优化和动态适应能力,显著优于传统预编程机器人[10] - 核心技术架构包括感知(微秒级响应)、构思(高阶决策)和执行(精准落地)三大模块[18]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4.5亿、6.6亿和9.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3%[13] - 同期年内亏损分别为7.6亿、7.4亿和7.8亿元,累计亏损超22亿元[13] - 研发成本占比从2022年74%降至2024年42.4%,主要因自主智能体复用率提升[14] - 毛利率从2022年28.1%波动至2024年29.0%,智能制造业务毛利率提升至32.3%[15][17] 市场与客户 - 2024年以智慧实验室收入计,公司位居国内自主智能体供应商首位[8] - 客户覆盖生命科学、光伏、半导体等行业,包括安捷伦科技、药明康德等龙头企业[22] - 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超50%,2023年最大客户贡献38.2%营收[21][23] 研发与专利 - 研发人员464人,占员工总数50.7%,2022-2024年研发总开支达10亿元[18] - 已获中国授权专利超450项,提交专利申请逾550项及PCT申请60项[20] 行业前景 - 2024年全球机器人技术市场规模达3.7万亿元,预计2030年增至7.2万亿元(CAGR12.1%)[39] - 公司聚焦生命科学、能源化工、集成电路等垂直领域,这些场景因流程清晰、重复性高更易实现技术落地[39] 股权结构 - 创始人及高管团队持股16.08%,创新工场持股15.07%,愉悦资本持股13.12%[30] - 其他主要股东包括高盛(6.48%)、博世(4.78%)等[30] 管理层 - 创始人黄瑜清任CEO,拥有清华大学MBA学位,核心团队均来自上市企业普源精电[32][34] - 2022-2024年高管薪酬总额分别为615万、490万和352万元[35][36][37]
镁伽科技报考港股上市:持续大额亏损,于春涛、丁新宇拿巨额薪资
搜狐财经· 2025-06-27 08:33
公司上市计划 - 镁伽科技于6月25日递交招股书,计划在港交所上市,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华泰国际、德意志银行和建银国际 [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机器人技术应用领域的自主智能体提供商,专注于智慧实验室与智能制造场景 [3] - 以2024年智慧实验室场景收入衡量,公司位居中国国内自主智能体供应商首位 [3] -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的自主智能体在中国拥有最广泛的机器人应用场景覆盖 [3] - 公司模块化自主智能体可轻松配置并规模化部署于不同场景,已部署在行业头部客户,包括生命科学公司和工业制造商 [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为超过880家客户提供服务,2022年新获取的主要客户复购率达74%,收入留存率达115% [5] 行业市场规模 - 全球自主智能体机器人技术市场规模从2020年约318亿元增长至2024年约114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37.7%,预计2030年将达到约3837亿元 [3] 财务业绩 -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约为4.55亿元、6.63亿元和9.30亿元,毛利分别约为1.28亿元、1.59亿元和2.70亿元 [6] - 同期净亏损分别约为7.59亿元、7.42亿元和7.80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3.24亿元、3.86亿元和4.31亿元 [7] - 按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计量,EBITDA分别约为-6.71亿元、-6.65亿元和-7.12亿元,经调整EBITDA分别约为-2.35亿元、-3.09亿元和-3.63亿元 [8] 股份付款开支 -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以权益结算的股份付款开支分别约为8751.7万元、4939.4万元和3950.2万元 [9] - 于春涛同期从公司取得以权益结算的股份付款分别约为2391.1万元、1940.0万元和973.9万元 [10] - 丁新宇同期从公司取得以权益结算的股份付款分别约为2653.6万元、1749.8万元和1142.7万元 [10] 高管与董事会 - 公司董事会包括7名董事:3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 [13] - 黄瑜清为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乔志新为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张琰为执行董事兼高级副总裁 [14] - 高管还包括首席财务官刘晓钲,曾担任三六零首席战略官、易鑫CFO、虎牙CFO等职务 [15]
镁伽科技尚未盈利赴港IPO,黄瑜清等3名创始人都曾任职普源精电
搜狐财经· 2025-06-27 08:05
公司上市申请 - 镁伽科技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 摩根士丹利、华泰国际、德意志银行和建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3] - 公司成立于2016年 是中国机器人技术应用领域领先的自主智能体提供商 [3] - 药明康德、中金资本、Joy Capital参与投资 [3] 公司行业地位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50家最聪明的公司"之一 [3] - 按2024年智慧实验室收入计算 位居中国国内自主智能体供应商首位 [3] 股权结构 - 黄瑜清、乔志新、张琰、于春涛及丁新宇通过受控实体为单一最大股东集团 合共持有公司已发行股本约16.08% [3] 核心管理团队 - 黄瑜清(39岁) 创始人、主席、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 曾任职于普源精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6][9] - 乔志新(46岁) 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首席运营官 曾任职于华为技术和普源精电 [3][10] - 张琰(42岁) 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 曾任职于普源精电 [4][1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益分别为4.55亿元、6.63亿元、9.30亿元人民币 [12] - 同期年内亏损分别为7.59亿元、7.42亿元、7.80亿元人民币 [12] - 收入主要来自自主智能体及多智能体解决方案销售 [12]
镁伽科技向港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
仪器信息网· 2025-06-26 14:01
导读: 镁伽科技2025年6月25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公司2024年营收9.3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43%, 服务超880家企业,覆盖安捷伦科技、药明康德等行业龙头。 特别提示 微信机制调整,点击顶部"仪器信息网" → 右上方"…" → 设为 ★ 星标,否则很可能无法看到我 们的推送。 镁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镁伽科技")于2025年6月25日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摩 根士丹利、华泰国际、德意志银行及建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据招股书披露,镁伽科技是中国机器人技术应用领域颇具竞争力的自主智能体供应商,核心聚 焦智慧实验室与智能制造两大场景,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生产力并推动产业变革。公司凭借 在机器人自动化与AI领域的专有技术,打造多功能自主智能体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实现智能化 转型。 灼识咨询数据显示,全球自主智能体机器人技术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从2020年的约318亿元 以37.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至2024年的约1143亿元,预计2030年将以22.4%的复合年增长 率进一步扩大至约3837亿元。随着各行业智能化转型加速,智慧实验室与智能制造等场景的 自主智能体应用仍处于发展初期,传统系统向AI时代升级 ...
镁伽科技冲刺港交所:国内收入最大的自主智能体供应商,在手订单15亿元
IPO早知道· 2025-06-26 08:39
公司概况 - 镁伽科技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自主智能体提供商,专注于智慧实验室与智能制造场景,通过机器人技术和AI提升生产力并推动创新 [2] - 公司业务从生命科学智慧实验室领域起步,逐步扩展至消费级集成电路、餐饮、新能源和农业应用领域 [2] - 公司开发的多功能自主智能体擅长独立完成复杂任务,解放人力以专注于高价值工作 [2] 市场地位 - 以2024年智慧实验室场景收入计算,镁伽科技位居中国国内自主智能体供应商首位 [3] - 截至2025年6月21日,公司在中国拥有最广泛的机器人应用场景覆盖 [3] 技术创新 - 开发中国首套智慧实验室自主智能体操作系统Labillion和LibraX,融合自动化、数据治理和AI决策功能 [4] - 推出中国首个基于多智能体解决方案的智能生命科学实验室Megalaxy Lab,覆盖样本处理、检测分析和深度数据学习全流程 [4] - 开发中国首款AI驱动液体处理工作站Auflo,将复杂手工实验流程转化为自动化程序 [4] - 推出高内涵成像分析系统CellVue,像素分辨率达中国行业竞品最高水平 [4] - 发布国内首款7μm超薄切割刀片,实现半导体制造领域突破,摆脱对进口切割耗材的依赖 [4] 客户与市场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为超880家客户提供服务,包括安捷伦科技、药明康德、金域医学等 [5] - 2022年新获取的主要客户复购率为74%,收入留存率为115% [5] - 全球自主智能体机器人技术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约318亿元增至2024年的约1,14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7.7%,预计2030年达约3,83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22.4% [5]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4.55亿元、6.63亿元和9.3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43.0% [2][5] - 截至2025年6月21日,公司在手订单大幅增至15亿元 [5] - 2022年至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28.1%、23.9%和29.0% [6] 融资与资金用途 - 公司获得亚投资本、药明康德、明势创投、高盛等知名机构投资 [6] - 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技术和产品研发、扩大产能、扩张销售网络、战略合作和投资、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6]
新股消息 | 镁伽科技递表港交所 收入位居中国国内自主智能体供应商首位
智通财经网· 2025-06-26 06:58
公司上市申请 - 镁伽科技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 摩根士丹利、华泰国际、德意志银行和建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1]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是中国机器人技术应用领域领先的自主智能体提供商 专注于智慧实验室与智能制造场景 [5] - 依托机器人技术自动化与AI领域感知、构思及执行的专有技术 提供多功能自主智能体完成复杂任务 [5] - 模块化自主智能体可轻松配置并规模化部署于不同场景 已成功部署在行业头部客户 [8] - 提供全套自主智能体产品组合 通过智能调度、实时数据分析及模块化机器人技术提升生产力 [8] 行业市场规模 - 全球自主智能体机器人技术市场规模从2020年318亿元增长至2024年1,143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37.7% [6] - 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837亿元 潜在市场渗透率仍存巨大空间 [6] - 智慧实验室与智能制造应用场景的自主智能体应用尚处萌芽阶段 [6] 市场地位与客户 - 以2024年智慧实验室场景收入衡量 公司位居中国国内自主智能体供应商首位 [8] - 截至2025年6月21日 公司在中国拥有最广泛的机器人应用场景覆盖 [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 公司为超过880家客户提供服务 [8] - 2022年新获取的主要客户复购率达到74% 收入留存率达115% [8]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益分别为4.55亿元、6.63亿元、9.30亿元 [9] - 2022-2024年年内亏损分别为7.59亿元、7.42亿元、7.80亿元 [9] - 截至2025年6月21日 在手订单增至15亿元 [9] - 2024年毛利率29.0% 较2023年23.9%有所提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