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采摘机器人
搜索文档
能炒菜、会采摘、可按摩……“机器人总动员”走进现实
科技日报· 2025-10-29 07:54
机器人行业应用加速普及 - 机器人正以超出想象的速度在各类细分场景中应用普及,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1] 餐饮行业应用 - 北京橡鹿科技有限公司的炒菜机器人可在3-5分钟内完成菜肴制作,覆盖八大菜系,实现从炒制到出菜的自主完成 [2] - 公司研发的“机器人+菜谱程序+后厨智能管理系统”闭环模式,旨在实现餐饮经营者、消费者和厨师三方利益共赢 [2] - 机器人主题餐厅“机器人焰究所”展示了机器人在乐队演奏、煎饼、奶茶、咖啡和烤串制作等多方面的餐饮应用潜力 [2][3][4] 农业采收应用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福增团队打造的采摘机器人能精准抓取苹果,适应田间复杂环境,在多变光照条件下建立精准视觉模型 [5] - 团队未来将开发两款“娃娃型”机器人,分别负责低处和高处果实的采摘,以充分照顾果树不同高度的需求 [5] - 赵春江院士团队与海淀区农业农村局合作研发的多臂授粉机器人,授粉成功率约98%,成本仅为熊蜂授粉的30%左右 [6][7] - 该机器人具备视觉识别、定位和多功能授粉能力,已在中国多省市的大型玻璃温室应用于雌雄同花作物授粉作业 [7] 康养服务应用 - 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康养服务需求增长,机器人凭借高效、精准、低成本的特点正不断应用于该场景 [8] - 大艾机器人的外骨骼设备可帮助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快走和慢走,重塑正确步态,对抗异常肌张力 [8] - 按摩理疗机器人支持一键操作,可模拟专业按摩手法,并根据人体曲线自动调整位置与压力,提升按摩的精准度与自动化水平 [8][9] - 机器人可满足康养服务场景下老人从运动恢复到慢性疼痛管理的不同需求,显著提升物理按摩的效率 [9]
这边,“丰”景正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6 08:54
在各地活动现场,不仅能大饱口福,还能大饱眼福——看到各种新装备新技术。 在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展示的草莓采摘机器人、苹果采摘机器人、蓝 莓收获机成为焦点。演示中,苹果采摘机器人伸出机械臂,在双视觉识别系统的帮助下,"发现"苹果模 型并用机械手轻柔地采摘下来。"这个机器人采用了轮式移动平台,方便维护、可靠性高,适用于果园 环境,工作半径可达1米。"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化伟说。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分时节,我国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看新农村建设成果,品农民 丰收喜悦,全国各地庆祝活动精彩上演。 农民登台发丰收喜报、晒美好生活,电商平台组织主播热情带货,戏曲展演乡韵悠长……在今年"中国 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举办地——山东烟台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喜庆热烈的群众庆祝丰收联 欢活动吸引众人驻足欣赏。 丰收节,农民是节日的"主角"。 天津今年丰收节庆祝活动的主会场设在北辰区西堤头镇曙光水镇。主舞台上,致敬农民文艺演出将活动 气氛带向高潮。开场鼓群舞《龙腾虎跃》登场,激昂的鼓点点燃全场气氛。随后,《我要上村晚》《丰 收好物大比拼》等互动节目邀请农民登台,让他们从" ...
从丰收节看中国农业转型升级
经济观察报· 2025-09-24 23:11
丰收节平台意义 - 丰收节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融合、促进产销对接、激发乡村活力的重要契机 [2] - 活动吸引新农人、农业合作社、相关企业及电商平台参与,旨在推广新品种、拓宽渠道、展示智慧农业技术 [2] - “丰收”概念超越产量,涵盖种子根基、深加工附加值、品牌溢价和渠道赋能,核心是农业向“价值型”发展转型 [3] 种业新根基 - 中国梨育种技术升级,通过传统杂交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早熟、优质、抗逆新品种不断涌现,但主栽品种结构单一,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占比低 [6] - “广明2号”白羽肉鸡实现中国白羽肉鸡自主育种从0到1突破,商品肉鸡42天体重达3公斤,父母代产蛋性能优于进口品种,胸肉木质化程度低约42% [7] - 高青黑牛填补国内高端肉牛市场空白,一头黑牛分割近50部位,等级A1-A5,整牛售价达10多万元,最高20万元 [8] - 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95%,自主培育白羽肉鸡、华西牛等品种打破国外垄断,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8] 产业链新价值 - 博士达集团通过苹果深加工(脆片、醋、面膜)消化30%加工果,减轻果农“卖果难”,并融合电商、文旅、文创以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 [10] - 玉环文旦鲜果加工成果汁、果酒,果皮提炼精油、制成皮糖,综合利用率从60%跃升至95%以上,2024年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5.06亿元,核心产区农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2万元,高出省均3万元 [11] - 花田玑密品牌深度合作平阴县农户,实现6万多亩玫瑰“应收尽收”,深加工后玫瑰收购价从2.5-5.5元/斤提升至5-8.5元/斤,带动农户每亩地增收15%-20% [12] - 全国农产品深加工进入“集群发展”阶段,山东、河南、四川等形成超千亿级加工集群,2024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6300亿元,同比增长15.8% [12] 智农新赛道 - 大疆T100农业无人机在北方平原日喷洒作业面积达600亩,效率是传统人工40倍以上,在南方丘陵具备85公斤吊运能力,在西部果园每亩节约农药500-700克 [14] - 大疆T100配套D14000IE充电站采用电喷技术省油15%,每天省15%油钱 [15] - 苹果采摘机器人通过“双眼”识别成熟度并精准定位,四指欠驱动机械手实现无损采摘,具备动态路径调整能力 [16] - 智能蜂箱使2名蜂农管理蜂群从100群提升至300-500群,劳动力效率提升3-5倍,实现远程管理、精准预警 [17] - 农业智能装备普及推动行业从“靠经验、拼人力”向“靠数据、靠智能”转型,提升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并降低劳动强度 [17]
从丰收节看中国农业转型升级|丰收新图景
经济观察网· 2025-09-24 20:1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农业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实现丰收,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比2020年增产740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公斤,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2] - 丰收节不仅是庆祝平台,更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融合、促进产销对接、激发乡村活力的重要契机,标志着农业从“规模型”增长向“价值型”发展的转型升级[2][3] -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体现在种业振兴、产业链价值提升和智能装备应用三大领域,共同助力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4][7][10] 种业振兴成果 - 中国梨育种技术升级,通过传统杂交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结合,培育出如华蜜梨等早熟、优质、抗逆新品种,但主栽品种结构仍较单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占比较低[4] - “广明2号”白羽肉鸡实现中国白羽肉鸡自主育种从0到1的突破,打破长达40年的种源完全依赖进口局面,商品肉鸡42天体重达3公斤,父母代产蛋性能优于进口品种,胸肉木质化程度低约42%,并于2025年实现中国祖代种鸡首次出口[5] - 高青黑牛填补国内高端肉牛市场空白,一头黑牛分割后最高卖价达20万元,中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95%,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华西牛等品种打破国外垄断,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6] 产业链价值提升 - 博士达集团通过苹果深加工(如苹果脆片、苹果醋、苹果面膜)消化30%的加工果,减轻果农“卖果难”问题,并通过农业与电商、文旅、文创融合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解决农村老龄化[7] - 玉环市文旦综合利用率从60%跃升至95%以上,2024年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5.06亿元,核心产区农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2万元,高出省均3万元[8] - 花田玑密品牌将平阴玫瑰加工成玫瑰花苞液、精华油等产品,玫瑰收购价从传统2.5元/斤—5.5元/斤提升至5元/斤—8.5元/斤,带动农户每亩地增收15%—20%[8] - 全国农产品深加工进入“集群发展”阶段,山东、河南、四川等省形成超千亿级农产品加工集群,2024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6300亿元,同比增长15.8%[9] 智能农业装备应用 - 大疆T100农业无人机在北方平原日喷洒作业面积达600亩,效率是传统人工40倍以上,在南方丘陵具备85公斤吊运载重,在西部山区果园每亩节约农药500克—700克,其智能充电站省油15%[10] - 苹果采摘机器人通过视觉识别成熟度并精准定位,采用四指欠驱动机械结构实现无损采摘,具备动态路径调整能力应对果园遮挡物[11] - 智能蜂箱使蜂农管理蜂群数量从传统100群提升至300—500群,劳动力效率提升3—5倍,通过手机远程管理降低成本和蜂群干扰[12] - 智能装备普及推动农业从“靠经验、拼人力”向“靠数据、靠智能”转型,提升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为规模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12]
从丰收节看中国农业转型升级
经济观察网· 2025-09-24 19:52
文章核心观点 - 第八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展示了中国农业从“规模型”增长向“价值型”发展的转型升级,核心是推动全产业链融合,实现附加值、溢价能力和渠道赋能的丰收 [1][2][3] 种业振兴 - 中国梨育种技术通过传统杂交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相结合不断升级,早熟、优质、抗逆新品种不断涌现,例如自主育成的华蜜梨具备抗梨黑星病、耐寒冷特性 [4] - “广明2号”白羽肉鸡实现中国白羽肉鸡自主育种从0到1的突破,商品肉鸡42天体重达3公斤,父母代产蛋性能优于进口品种,胸肉木质化程度低约42%,并于2025年实现中国祖代种鸡首次出口 [5][6] - 高青黑牛填补国内高端肉牛市场空白,一头黑牛经分割后能卖10多万元,最高卖价达20万元 [6] - 中国种业进入自主创新加速期,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95%,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华西牛等品种打破国外垄断 [7] 产业链价值提升 - 博士达集团通过苹果深加工生产苹果脆片、苹果醋、苹果面膜,每年可消化30%的加工果,减轻果农“卖果难”问题,并通过与电商、文旅融合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 [8] - 浙江省玉环市文旦综合利用率从60%跃升至95%以上,2024年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5.06亿元,核心产区农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2万元,高出省均3万元 [9] - 花田玑密品牌通过玫瑰深加工将收购价从2.5元/斤—5.5元/斤提升至5元/斤—8.5元/斤,带动农户每亩地增收15%—20% [9] - 2024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6300亿元,同比增长15.8%,山东、河南、四川等农业大省已形成超千亿级农产品加工集群 [10] 智慧农业应用 - 大疆T100农业无人机在北方平原日喷洒作业面积达600亩,效率是传统人工40倍以上,在南方丘陵具备85公斤吊运载重,在西部果园每亩节约农药500克—700克 [11] - 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苹果采摘机器人通过视觉识别实现无损采摘,具备动态路径调整能力,有效应对果园遮挡物 [12] - 中国农业科学院智能蜂箱使单名蜂农管理蜂群数量从50群提升至150-250群,劳动力效率提升3—5倍,可通过手机远程管理 [13]
不输“老把式” 机器人重构农业DNA
北京商报· 2025-08-11 00:34
农业机器人市场概况 - 2024年中国农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28亿元,同比增长67%,预计2025年将突破200亿元 [1] - 农业机器人渗透率从2020年的3.2%跃升至2024年的15.7%,但与荷兰(38%)、日本(29%)仍有差距 [6] - 中信证券研报预测2030年中国农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7] 农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 履带式双臂苹果采摘机器人可在5秒内完成采摘动作,预计市场价格有望降到10万元以下 [1][6] - 农作物巡检机器人能识别180种农作物常见病,巡检效率较人工提升75%,单台可覆盖500亩基地 [2] - 虫·草害视觉感知与诊断系统处理速度超过每秒50帧,能准确识别病虫害并决定农药用量 [3] - "温室小蜜蜂"多臂授粉机器人采用超声波、气流震荡和喷洒相结合方式,座果率大于98%,授粉成本比熊蜂授粉降低30% [4] 政策与资本支持 - 中央财政今年安排4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农业机器人研发,31个省份出台补贴政策,单台设备最高补贴比例达40% [6] - 2024年农业机器人领域融资额达47亿元,极飞科技、丰疆智能等头部企业估值均超百亿 [6] - 《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提出到2026年底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0%以上,2028年底达到32%以上 [6] 行业发展趋势 - 农业机器人正在重构农业生产底层逻辑,从"靠天吃饭"走向"知天而作" [7] - 未来农田将实现机器人集群作业,作物生长数据实时上传云端形成全球最大农业知识库 [7] - 基因编辑技术将让作物主动"告诉"机器人何时需要浇水、施肥 [7]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不输“老把式” 机器人重构农业DNA
北京商报· 2025-08-10 21:47
农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农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28亿元,同比增长67%,预计2025年突破200亿元 [1] - 2030年中国农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7] - 农业机器人渗透率从2020年的3.2%跃升至2024年的15.7%,但与荷兰(38%)、日本(29%)仍有差距 [7] 农业机器人应用场景与技术 - 履带式双臂机器人可精准采摘苹果,整个过程不到5秒 [1] - 农作物巡检机器人可识别180种农作物常见病,巡检效率较人工提升75%,单台可覆盖500亩基地 [3] - 虫·草害视觉感知与诊断系统处理速度超过每秒50帧,能准确识别病虫害并决定农药用量 [4][5] - "温室小蜜蜂"多臂授粉机器人座果率大于98%,授粉成本比熊蜂授粉降低30% [5][6] - 苹果采摘机器人一小时可采摘1600个苹果,研发成本超过百万元,未来市场价格有望降到10万元以下 [6] 政策与资本支持 - 中央财政2024年安排4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农业机器人研发,31个省份出台补贴政策,单台设备最高补贴比例达40% [7] - 2024年农业机器人领域融资额达47亿元,极飞科技、丰疆智能等头部企业估值均超百亿 [7] - 《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提出到2026年底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0%以上,到2028年底达到32%以上 [7] 行业未来展望 - 未来农田将没有农机手,由"农业大脑"统筹机器人集群作业,作物生长数据实时上传云端 [8][9] - 基因编辑技术可能让作物主动"告诉"机器人何时需要浇水、施肥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