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卡
搜索文档
AIDC业务数据解析和政策市场展望
2025-10-16 23:11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人工智能数据中心(AIDC)、算力产业、芯片行业(包括GPU、TPU、国产芯片等)以及云计算[1][5][24] * 提到的公司包括互联网公司(字节跳动、腾讯、阿里巴巴、微博、网易、小红书、快手)、芯片厂商(英伟达、华为、海光、寒武纪)以及运营商、央国企、科研院所等[13][14][16][17] 核心观点与论据 政策与市场环境 * 国家层面支持力度显著增强,包括"东数西算"工程、各地算力补贴政策(如杭州、深圳、北京、上海)以及绿色节能和碳中和支持措施(如碳宝产品监控能耗)[1][2] * 绿色节能指标在数据中心选址中愈发重要,例如上海临港要求绿电比例不低于78%或80%[4] * 区域布局呈现分化:西北部地区(如宁夏、甘肃、内蒙古、河北)凭借气候和电费成本优势建设大型制冷中心,例如宁夏中卫数据中心达百P规模;长三角(如杭州滨江区、余杭区、上海临港、松江、金山)和珠三角(如深圳科学城、鹏程实验室AI计算能力近亿FLOPS)因客户集中成为云厂商必争之地[2] 技术发展趋势 * 数据中心架构正从CPU主导转向GPU核心,并呈现多种架构芯片(GPU、TPU等)并存趋势,这一变化在2023年大模型技术普及后加速[1][5] * 液冷技术已成为高性能数据中心主流散热方式,尤其适用于大卡GPU和国产高功耗芯片,例如腾讯西南数据中心项目采用液冷方案[1][6] * 大模型技术推动算力需求激增,使得GPU收入逼近甚至可能超过CPU收入,并重构云计算商业模式,推动TPU等新型芯片应用[1][8] * 大模型需求端推动数据中心网络和存储系统升级,例如引入RDMA网络、以太网速率提升至100G或200G[9] * 推理卡需求预计在2028-2030年超过训练卡,因云计算产品嵌入大模型能力更倾向于使用推理卡,推动边缘计算发展,以满足AI眼镜、AI手表等设备的实时低延迟要求[1][10][12] * 未来数据中心将以GPU驱动为主导,带动光模块、交换芯片等产业链变化[1][24] 国产算力发展 * 英伟达产品受限后,国产算力迅速崛起,受益于政策支持(如要求每瓦功耗达到0.5T Flops)和市场对高效能计算的需求[1][7] * 国产算力卡(如海光、华为大卡GPU)功耗较高但通过数量优势弥补单卡性能不足[7] * 国产芯片市场由华为和海光占据约70%到80%份额,独立芯片厂商(如寒武纪)凭借灵活性和与特定客户(如字节跳动)绑定寻求突破[17][18] * 国家积极推动国产替代,例如2025年7月工信部委托进行国产芯片测试,将推动算力、网络、存储芯片等领域洗牌[24] * 一体机因软硬件一体化(如阿里巴巴一体机搭配自研芯片和大模型)减少兼容性问题,提升用户体验,市场表现良好[25] 商业模式与竞争格局 * 算力租赁投资回报周期约1至2年,以H800为例,单卡成本约10万元,1万张卡总成本约10亿元,每月租金约6-7万元,年收入潜力可达12亿元[14] * 国产算力卡主要客户为运营商主导的算力中心、国家央国企数据中心、地方政府资源中心及科研院所,云计算领域则主要用于专有云服务央国企、政府和高校[14] * 互联网公司算力资源配置因客户画像差异而不同:字节跳动因抖音剪映业务侧重推理资源;腾讯储备较多H20型号,对H100/H800高端型号需求相对较少[13] * 开源策略在大模型时代具有重要意义,可帮助吸引客户并推动生态系统发展(如阿里巴巴开源大模型)[20] * 自研芯片对独立芯片厂商构成挑战(如阿里巴巴战略级自研芯片),但云服务商仍会吸收具备先进生态的独立计算卡,独立厂商核心是拥有用户群体并确保产品先进可靠[27] * 芯片厂商需通过战略合作和精准客户定位(如服务风险较低的央国企信创客户)提升竞争力[28] * 云计算是评估芯片性能的重要标尺,能在云端规模化应用的芯片前景光明(如英伟达成功路径、阿里巴巴推广PPU)[30] 风险与机遇 * 大模型技术可能彻底重构下游产业链,带来不确定性,响应速度快的企业将占据领先地位[19] * 多模态技术(尤其在视频应用)仍存瑕疵,短期内渗透率低难创收,但前期无偿投入必要[22] * 英伟达因完善生态系统更受客户欢迎,未来若业务系统被大模型改变,算力卡需求将显著增加,技术能力和生态系统接受度是关键[23] * 国产独立芯片厂商面临国际竞争压力,但若能加快研发、对标或领先英伟达新产品(如H100、Robin),有望实现突破[31][32] 其他重要内容 * 国家政策对云厂商技术调整(如采用CXL或HBM新型存储技术)有直接影响,进而牵动下游用户变化[26] * 在算力市场中,未来几年竞争将非常激烈,整体市场前景看好但存在不确定性[28]
机构认为AI需求带动相关设备供应链受益,高“设备”含量的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近六日“吸金”破三千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1 15:04
指数表现与成分股动态 - 上证科创板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下跌0.23%,成分股涨跌互现,盛美上海领涨1.54%,有研硅上涨1.41%,晶升股份上涨1.34%,和林微纳领跌2.07%,华海清科下跌1.99%,富创精密下跌1.22% [1]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下跌0.29%,报价1.02元,规模达2.61亿元创近1月新高,近6天连续资金净流入合计3246.76万元,日均净流入541.13万元 [1] AI与半导体行业动态 - OpenAI首席执行官预计年底投入使用的GPU数量远超100万个,鸿海已开始生产英伟达GB200 AI服务器并小批量产出GB300,GB200将在今年出货完毕,GB300和Vera Rubin相关产品分别成为2026年上下半年的主力产品 [2] - 东吴证券指出AI需求带动设备供应链,训练卡依赖英伟达和台积电先进工艺,推理卡可适配国产12nm工艺,天数智芯等企业正将推理卡移植至国产供应链,先进封装等环节有望受益 [2] 半导体ETF与行业结构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跟踪上证科创板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覆盖半导体设备(59%)和材料(25%)领域,聚焦国产替代天花板较高的硬科技公司 [3] - 半导体材料ETF(562590)及其联接基金同样侧重半导体设备(59%)和材料(24%),紧密聚焦半导体上游产业链 [3]
东吴证券:AI需求带动设备供应链,先进制程持续扩产
快讯· 2025-07-21 08:27
AI需求带动设备供应链 - AI训练卡主要由英伟达供应 对应的3D堆叠等先进工艺由台积电代工 [1] - AI推理卡不一定需要3-5nm先进工艺 国产12nm工艺平台具有性价比优势 [1] - 国内IC设计公司天数智芯、沐曦、燧原、登临等正将推理卡移植至国产供应链 [1] - 盛合晶微、中芯国际等国产供应链及先进封装环节有望受益 [1] 半导体行业扩产预期 - 2025年国内先进逻辑扩产规模可能超预期 [1] - 存储领域按技术迭代周期 明年将迎来新周期 预计更多项目落地 [1]
半导体行业点评报告:关注AI算力需求快速发展,看好国产设备商充分受益
东吴证券· 2025-07-19 19:2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看好AI算力需求发展,英伟达恢复供应及大模型成本下降推动AI端侧应用和硬件发展 [4] - 高端SoC测试机市场广阔,亟待国产突破 [4] - AI需求带动设备供应链,先进制程持续扩产,国产供应链有望受益 [4] - 硅光设备龙头近期订单不断落地,受益硅光产业化 [4] - 投资建议重点推荐先进封装、后道封测、前道制程、硅光设备相关企业 [4] 各部分总结 看好AI算力需求发展 - 英伟达恢复向中国市场供应H20算力芯片并推出新产品,有望解决高端算力瓶颈 [4] - 大模型调用成本下降,带来推理芯片、训练芯片进步,推动AI端侧应用和硬件发展 [4] 高端SoC测试机市场 - SoC芯片高度集成性使测试难度大,对测试机提出高要求,目前以爱德万等为主 [4] AI需求带动设备供应链 - 推理卡在国产12nm工艺平台有性价比,国内IC设计公司着手移植推理卡到国产供应链 [4] - 25年国内先进逻辑扩产超预期,存储明年迎来迭代周期,预计更多项目落地 [4] 硅光设备龙头 - 6月24日罗博特科公告ficonTEC与美国某头部公司A及其子公司签订约1710万欧元合同 [4] - 7月14日公告ficonTEC与美国某头部公司B及其子公司签订约1418万美元合同 [4] 投资建议 - 先进封装推荐晶盛机电、某泛半导体设备龙头、华海清科、盛美上海、芯源微、拓荆科技、德龙激光 [4] - 后道封测推荐华峰测控、长川科技 [4] - 前道制程推荐北方华创、中微公司、中科飞测、精测电子、拓荆科技、微导纳米、晶盛机电、某泛半导体设备龙头 [4] - 硅光设备推荐罗博特科(ficonTEC)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