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货币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事关降息!美联储透露关键信息
金融时报· 2025-11-20 11:18
美联储10月会议纪要核心观点 - 美联储内部对未来利率路径存在明显分歧 市场对12月降息的预期因此降温 [1] - 货币政策没有预先设定的路线 决策将取决于最新数据、经济前景变化及风险平衡 [3] 美联储官员政策立场分歧 - 大多数与会者认为随着政策立场趋于中性 进一步降息可能是合适的 [1] - 部分与会者认为若经济发展符合预期 12月进一步降息可能是合适的 [1] - 许多与会者认为根据其对经济前景的展望 在今年余下时间维持利率不变可能是合适的 [1] - 美联储理事沃勒持鸽派立场 担忧劳动力市场表现并认为12月应继续降息 [2] - 美联储副主席杰斐逊对12月降息持谨慎态度 认为需更加谨慎 [2] - 克利夫兰联储行长哈马克担心继续降息会削弱市场对美联储实现2%通胀目标的信心 [2] 影响12月议息会议的关键因素 - 美联储12月货币政策会议将于12月9日-10日举行 [3] - 美联储在召开12月会议前将无法获得11月的就业报告 因该报告定于12月16日发布 [3] - 10月就业报告因美国政府停摆影响而不会发布 这给货币政策决议增添了不确定性 [3]
外汇商品 | 加美货币政策周期的协调与分化
搜狐财经· 2025-11-18 08:29
文章核心观点 - 加拿大作为小型开放经济体,其货币政策长期与美国高度同步,但会因经济周期错位和汇率压力出现阶段性分化 [1][2][3] - 当前加美两国处于政策协调阶段,但加拿大央行因前期额外宽松导致政策利率接近中性区间下沿,主动宽松空间有限 [3][24][29] - 预计未来一年加拿大央行将主要跟随美联储降息,整体降息幅度可能略低于美联储 [3][30][31] 加美货币政策关系特征 - 加美政策利率呈现“长期高度同步,短期阶段性分化”的特征 [2][4] - 政策分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有两类:一是全球对加拿大需求变化(大宗商品价格及进口国经济周期),二是全球对美元需求变化(避险情绪或美元信用质疑)[4] - 1990年代加美货币政策协调性总体较弱,因各国央行正从1980年代高利率时期向新型货币政策框架过渡 [5] 历史政策分化阶段分析 - 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机,加拿大央行被迫大幅加息,与美政策利差一度达2.1个百分点 [7] -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加拿大央行将政策利率从3%提升至5.75%,而同期美联储维持利率在5.5%不变 [7] - 2002年至2004年分化由大宗商品价格上行驱动,加拿大央行连续加息125bp,美联储处于降息周期 [7] - 2015年国际油价暴跌至35美元/桶,加拿大央行下调政策利率共50bp至0.5%,而美联储开启加息进程 [8] 政策协调阶段的表现特征 - 政策协调阶段共经历三轮:1999年6月至2002年1月、2005年9月至2014年11月,以及2017年7月至今 [16] - 在政策协调阶段,加拿大政策利率的调整幅度通常小于美国,因美国货币政策对加拿大金融条件具有强外溢效应 [18] - 住房市场的领先变化是政策周期阶段性错位的重要前瞻观测指标 [17] 当前政策周期分析与未来展望 - 加拿大于2024年6月率先开启降息周期,领先美国3个月,并于6月、7月连续两次降息累计50bp [25] - 2024年9月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后,加拿大央行在10月加大降息幅度至50bp,12月一次性降息50个基点,与美联储节奏重新保持一致 [26] - 2025年2月后,因美元走弱导致加元被动升值,加拿大央行于3月额外降息25bp以对冲紧缩效应 [26] - 2025年下半年,加拿大央行在4月、6月、7月维持利率不变,在9月和10月分别再降息25bp,体现出对美联储政策的跟随 [26] 2026年政策展望 - 加拿大央行降息空间已相对有限,政策利率接近中性利率区间下限,不太可能在美联储之前主动实施大幅宽松 [29] - 若美联储在2026年启动更深幅度降息,加拿大央行大概率会选择跟随以维持汇率稳定 [30] - 市场认为加拿大央行对美联储政策利率的隐含估计值显著高于美国OIS利率所反映的预期,表明其对外部金融环境的风险溢价更高 [31] - 预计2026年政策节奏将延续2025年下半年走势,加拿大央行在时间上可能略微领先降息,但整体与美联储保持基本一致 [31]
权威专家:货币政策虽有空间但边际效率下降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要把握好力度和节奏
证券时报网· 2025-11-13 17:25
社会融资与货币供应 - 2025年前十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3.83万亿元 [1] - 10月末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为8.5%,广义货币(M2)增速为8.2%,环比均下降0.2个百分点 [1] - 社会融资规模和M2增速近年来保持在8%以上,高于同期名义GDP增速约4个百分点 [1] 物价水平表现 - 10月CPI同比由降转涨至0.2%,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连续6个月扩大,为2024年3月以来最高 [1] - 10月PPI同比下降2.1%,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 [1] - 主要物价指标已呈现企稳回升迹象 [1] 货币政策立场与效果 - 货币政策立场从量、价两个维度观察均为支持性,为促进物价合理回升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2] - 2024年央行实施了四轮力度较大的货币政策调整,2025年5月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政策效果将持续显现 [2] - 货币政策虽然还有一定空间,但边际效率已明显下降,需关注过度放松可能带来的资金空转、资本市场波动加大等负面效果 [2] - 下阶段将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重要考量 [1] 宏观调控思路与政策组合 - 促进物价合理回升需要发挥宏观政策的'组合拳'效应,保持政策取向一致性 [3] - 需逐步转变宏观调控思路,从过去高度依赖投资的发展模式更多转向促消费、惠民生 [3] - 供给端需着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改善供给结构,推动低效、无效供给市场化出清 [3] - 需求端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向民生、社保、低收入群体倾斜,同时加快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 [3]
央行最新报告显示:下阶段持续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
中国经济网· 2025-11-12 14:24
货币政策执行效果 - 金融总量保持较快增长 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7% 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4% 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70.4万亿元[1] - 社会融资成本处于低位 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约40个基点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比下降约25个基点[1] - 信贷结构显著优化 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加大 9月末科技贷款 绿色贷款 普惠贷款 养老产业贷款 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1.8% 22.9% 11.2% 58.2% 12.9% 增速均高于全部贷款[1] 经济环境与政策定调 - 当前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 国际经济贸易秩序遇挑战 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 主要经济体经济表现分化[1] - 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 但经济基础稳 优势多 韧性强 潜能大 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未变[1] 下阶段政策方向 - 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综合运用多种工具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 保持流动性充裕 使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及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3] - 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重要考量 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 进一步完善利率调控框架 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3] - 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落实好结构性工具 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加力支持科技创新 提振消费 小微企业 稳定外贸等重点方向[3] - 坚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保持汇率弹性 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3] - 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完善中央银行制度 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和宏观审慎管理体系[2] - 平衡好短期与长期 稳增长与防风险 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等多重关系 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2]
2026年度展望:备战中选,迎接双宽
东吴证券· 2025-11-09 13:56
中期选举背景与影响 - 2026年中期选举中,总统所在执政党在众议院和参议院平均丢失25.7席和3.3席,延续横扫优势的概率仅为36.36%[11] - 2026年众议院和参议院分别有19席和4席属于绝对摇摆席位[8] - 若特朗普在中期选举中惨败,其剩余任期内的政治阻力将被显著放大[17] 贸易政策 - 2025年1-9月美国关税总收入达到约1740亿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580亿美元增长近三倍[37] - 特朗普可能通过《1974年美国贸易法之122条款》征收最高15%的关税,或通过国会立法将对等关税合法化[30][31] - 激化关税冲突可转移内部矛盾、拉拢铁锈区选票,并为财政创收[36] 货币政策 - 美联储新主席将于2026年5月上任,预计当前至2026年底将累计降息4次(2025年12月、2026年6月、9月、12月)[51] - 降息次数超市场预期(交易员定价3.4次)且超经济所需(泰勒规则指引1-2次)[51] - 更低的利率环境预计每年可为美国财政节省约6000亿美元利息支出[39] 财政政策 - 《大美丽法案》未来十年将增加3.4万亿美元基础赤字和4.1万亿美元总赤字[39] - 2026年财政脉冲平均为-0.1%,但宽财政可对冲关税对GDP的-0.4%拖累[53] - 关税收入的增加与降息带来的财政付息压力减少为宽财政提供资金来源[54] 外交政策 - 特朗普以“以实力换和平”战略推动俄乌和中东地缘冲突和平进程,但可能通过经济制裁和军事打击施压[57][58] - 2025年10月巴以签署第一阶段和平协议,但执行过程面临挑战[58] - 2025年6月美军对伊朗核设施发动直接袭击,体现对伊朗的高压态势[58]
聚焦“支持性”方向 精准把握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和节奏
中国证券报· 2025-10-27 06:46
货币政策总体立场 - 货币政策将坚持支持性立场,根据经济运行情况精准把握施策的力度、时机和节奏 [1] - 央行将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动态完善政策框架以更好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市场普遍认为后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还有继续大力实施的空间和可能 [3] 政策调控的三大关系 - 在后续调控中,央行将更加注重处理短期与长期、支持实体经济增长与保持金融业自身健康性、内部与外部的关系 [2] - 处理短期与长期关系时,货币政策既要为经济回升提供支撑,又要避免透支长期增长潜力,预计将灵活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 [2] - 处理支持实体与金融健康关系时,反映出央行对商业银行净息差及经营可持续性的关注 [2] - 处理内部与外部关系时,货币政策将坚持"以我为主"的思路,同时兼顾内外均衡 [2] 流动性管理与工具运用 - 在总量方面,预计央行将通过逆回购等工具调节中短期流动性,并通过MLF操作、降准等措施释放中长期流动性以优化期限结构 [3] - 专家建议今年四季度可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约1万亿元流动性,明年可再度降准0.5-1.0个百分点以支持政府债券前置发行 [3] - 在价格方面,货币政策或更注重政策利率的价格型调控作用,持续引导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下降 [3] 结构性政策重点 - 未来五年结构性政策的重点是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包括加大科技贷款投放、扩大科创债发行规模、鼓励科技型企业股权融资等 [4] - 有关部门或通过设立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调整金融机构考核指标等方式引导资金流向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领域 [4] 政策传导效果与协同 - 当前利率传导效率已提升,9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 [5] - 9月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25个基点 [5] - 加强与市场沟通是提升传导效率的重要保障,央行通过季度报告、前瞻性指引等方式稳定市场预期 [6] - 货币政策需持续加强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以形成政策合力,例如财政提供资本金和贴息,货币金融工具提供配套融资 [6]
未来五年怎么干?央行、金融监管总局、外汇局发声
第一财经· 2025-10-25 15:43
央行政策动向 - 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处理好短期与长期、支持实体经济增长与保持金融业自身健康性、内部与外部的关系 [2] - 动态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加强货币政策执行和传导,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把握货币政策的力度、时机和节奏 [1][2] - 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2] - 稳步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拓展贸易项下人民币使用,有序深化金融市场双向开放 [2][3] 金融监管重点 - 履行防风险首位主责,健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体制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4] - 持续强化“五大监管”,增强金融监管的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协同性 [4] - 统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 [4] 外汇管理部署 - 稳步扩大外汇领域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统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项目高质量开放 [5] - 加强外汇政策供给,支持贸易创新发展,促进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建设开放多元、功能健全、竞争有序的外汇市场 [5][6] - 加强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体系,严厉打击外汇领域违法违规活动 [6] - 完善中国特色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保障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 [6]
央行重要会议 关于货币政策
中国证券报· 2025-09-26 22:48
货币政策总基调 - 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 [2] - 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货币财政政策协同配合 [2] - 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提高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1] 流动性与信贷管理 - 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 [2][3] - 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3] -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3] 利率与汇率机制 - 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机制 [3] -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3] - 从宏观审慎角度观察评估债市运行,关注长期收益率变化 [3]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点领域 - 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 [2][4] - 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做好“两重”“两新”等重点领域融资支持 [4] - 引导大型银行发挥主力军作用,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 [4] 资本市场稳定措施 - 用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 [2][4] - 探索常态化的制度安排,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2][4] 房地产金融政策 - 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盘活力度,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4][5] - 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4][5] 宏观经济形势判断 - 国内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但面临国内需求不足、物价低位运行等挑战 [2] - 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贸易壁垒增多 [2]
鲍威尔:货币政策仍属适度限制,股市价格相对偏高
凤凰网· 2025-09-24 06:26
货币政策立场与前景 - 美联储主席认为当前货币政策立场为“适度限制的”,暗示若劳动力市场疲软持续,今年存在进一步降息空间 [1] - 美联储在2025年首次降息,将基准利率下调至4%–4.25%区间,此次降息被定义为应对劳动力市场预警信号的“风险管理式降息” [1] - 美联储官员预测显示,略多于半数官员预计今年至少还会有两次降息,意味着10月和12月可能连续降息 [3] 经济风险评估 - 当前面临双向风险,通胀近期风险偏向上行,而就业风险偏向下行,不存在无风险的决策路径 [1] - 若降息过快或幅度过大,可能导致通胀持续徘徊在3%附近,偏离2%的目标;反之,过久维持紧缩政策可能不必要地压制劳动力市场 [1] - 就业增长明显放缓,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双双放缓,导致就业下行风险上升 [1][2] 通胀影响因素 - 关税上调被视为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并推高通胀的主要因素,其影响需要时间在供应链中消化,并分布在几个季度内 [2] - 价格上涨主要反映了关税上调,而非更广泛的价格压力 [3] 金融市场状况 - 美联储承认从很多指标来看,股市价格目前相对偏高 [5] - 自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以来,美股市场继续攀升,三大股指不断刷新历史新高 [5] - 尽管股市价格偏高,但目前并非“金融稳定风险上升的时刻” [6] 政策决策依据 - 关于下一次议息会议,美联储官员将关注增长、就业和通胀数据,以评估政策位置是否合适并决定是否调整 [3] - 美联储会关注整体金融环境,并评估政策是否以期望的方式影响金融环境 [5]
降息200个基点!这国央行宣布
证券时报· 2025-08-29 16:36
货币政策调整 - 埃及央行于8月28日宣布降息200个基点 隔夜存款利率从24%下调至22% 隔夜贷款利率从25%下调至23% [1][3] - 此为年内第三次降息 此前4月降息225个基点 5月降息100个基点 [1][7] - 货币政策委员会表示降息符合维持适宜政策立场目标 有助于锚定通胀预期并延续通胀下行路径 [3] 通胀状况 - 通胀率呈现明显回落趋势 二季度通胀率从上一季度16.5%降至15.2% [4] - 2025年7月整体通胀与核心通胀分别录得-0.5%和-0.3%的负增长 [4] - 央行预测2025年全年平均通胀率在14%至15%之间 并设定了2026年第四季度7%和2028年第四季度5%的通胀目标 [3][5] 经济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实际经济增速达5.4% 较2023/2024财年2.4%的增速显著提升 [4][7] - 2024/2025财年平均增速为4.5% [4] - 净出口成为重要增长动力 二季度商品与服务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4.4% 对实际GDP贡献约2.7个百分点 [7] 行业表现 - 非石油制造业二季度增长16.03% 为GDP贡献1.9个百分点 成为最大经济增长推动力 [7] - 旅游业特别是餐饮和酒店业增长23% 通信与信息技术行业增长14.7% [7] - 成衣出口同比大幅增长23.7% 显示行业对全球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 [7] 就业市场 - 2025年第二季度失业率从第一季度的6.3%降至6.1% [3] - 就业形势好转为货币政策宽松创造了空间 [1][3] 风险因素 - 苏伊士运河运输量因地区地缘局势影响持续减少 二季度相关收入同比下滑23.1% [7] - 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出现萎缩 [7] - 通胀前景仍面临国内外上行风险 包括政府管控价格调整传导效应超预期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