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物价回升
icon
搜索文档
宏观金融数据日报-20251119
国贸期货· 2025-11-19 14: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有11220亿元逆回购到期,周四还有12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到期,央行将保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促进物价合理回升 [4] - 昨日宏观消息面平静,股指延续偏弱震荡,当前宏观层面多空交织,市场缺乏核心驱动主线,沪指行至4000点关口市场存在分歧,10月经济数据承压需观察政策对冲,预计股指延续下有托底、向上承压的震荡格局,短期分歧将在震荡调整中消化,待新驱动主线带来股指上行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宏观金融数据 - 上周央行公开市场开展11220亿元逆回购操作,4958亿元到期,实现净投放6262亿元 [3] - 各品种收盘价及较前值变动情况:DR001收盘价1.53,变动1.66bp;DR007收盘价1.52,变动0.03bp;GC001收盘价1.69,变动35.50bp;GC007收盘价1.56,变动5.50bp;SHBOR 3M收盘价1.58,变动0.00bp;LPR 5年收盘价3.50,变动0.00bp;1年期国债收盘价1.40,变动 -0.10bp;5年期国债收盘价1.54,变动0.00bp;10年期国债收盘价1.80,变动0.05bp;10年期美债收盘价4.13,变动 -1.00bp [3] 股市行情 - 昨日收盘,沪深300下跌0.65%至4568.2,上证50下跌0.3%至3003,中证500下跌1.17%至7151,中证1000下跌1%至7448.1,沪深两市成交额19261亿,较昨日小幅放量153亿,行业板块多数收跌,互联网服务、文化传媒、教育板块涨幅居前,煤炭、电池等板块跌幅居前 [5] - 各股指期货合约收盘价及较前一日变动情况:IF当月收盘价4570,变动 -0.6%;IH当月收盘价3004,变动 -0.3%;IC当月收盘价7153,变动 -0.9%;IM当月收盘价7446,变动 -0.7%;IF成交量121863,变动6.6%,持仓量278688,变动2.2%;IH成交量54759,变动 -4.3%,持仓量97691,变动 -3.4%;IC成交量134440,变动15.0%,持仓量254019,变动3.3%;IM成交量217767,变动10.4%,持仓量362020,变动19% [5] 升贴水情况 - IF升贴水:当月合约 -3.75%,下月合约3.40%,当季合约2.96%,下季合约3.43% [7] - IH升贴水:当月合约 -2.36%,下月合约2.12%,当季合约0.88%,下季合约1.07% [7] - IC升贴水:当月合约 -3.03%,下月合约11.73%,当季合约10.63%,下季合约11.05% [7] - IM升贴水:当月合约4.08%,下月合约15.22%,当季合约13.31%,下季合约12.89% [7]
前10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近15万亿元 金融总量合理增长
中国证券报· 2025-11-14 07:32
金融总量与增速 - 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5.13万亿元,同比增长8.2% [2] - 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7.72万亿元,同比增长8.5% [2] - 前10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3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83万亿元 [2] - 前10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97万亿元,10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70.61万亿元,同比增长6.5% [3] 社会融资规模支撑因素 - 1-10月政府债券累计发行规模约2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近4万亿元 [2] - 企业发债融资热度较高,高于去年同期 [2] -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从1万亿元扩大至1.3万亿元,发行时间提前 [2] 货币供应与经济活动信号 - 10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112万亿元,同比增长6.2% [2] - 10月M1-M2剪刀差为2个百分点,较去年9月大幅收窄,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跃度提升和个人投资消费需求回暖 [2] 信贷结构优化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77万亿元,同比增长11.6% [3]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97万亿元,同比增长7.9% [3] - 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3] 融资成本 - 10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 [3] - 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8个基点 [3] - 社会融资成本持续处于低位,利率水平低于5%左右的潜在经济增速 [4] 政策效果与展望 - 社会融资规模和M2同比增速总体保持在8%以上,高于同期名义GDP增速约4个百分点 [4] - 货币政策存在时滞,前期政策效果将持续显现 [5] - 未来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对实体经济的较强支持力度 [1][5]
金融总量合理增长 货币政策保持力度
中国证券报· 2025-11-14 04:02
货币与信贷环境 - 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5.13万亿元,同比增长8.2% [2] - 10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112万亿元,同比增长6.2%,M1-M2剪刀差为2个百分点,较去年9月大幅收窄 [2] - 10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 [2] - 10月份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8个基点 [2] 社会融资规模 - 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7.72万亿元,同比增长8.5% [1] - 前10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83万亿元 [1] - 政府债券是重要支撑,1-10月政府债券累计发行规模约2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近4万亿元 [1] -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从1万亿元扩大至1.3万亿元,发行时间提前 [1] 贷款结构 - 10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70.61万亿元,同比增长6.5% [2] - 前10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97万亿元 [2]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77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高于各项贷款 [2]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97万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高于各项贷款 [2] 政策导向与效果 - 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以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为重要考量 [3] - 社会融资规模和M2同比增速总体保持在8%以上,高于同期名义GDP增速约4个百分点 [3] - 社会融资成本持续处于低位,利率水平低于5%左右的潜在经济增速 [3] - 前期货币政策调整的效果将持续显现,政策积极效应会不断累积 [3]
央行 重磅发布!
中国基金报· 2025-11-13 22:28
核心观点 - 10月金融数据显示M2和社会融资规模保持较高增速,信贷结构持续优化,贷款利率处于低位,货币政策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1][4][5][7] - 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受到政府债券发行进度较快和企业债券融资活跃的重要支撑,融资渠道趋于多元化 [6][8] - 信贷资源向普惠小微、制造业中长期、科技及绿色领域倾斜,反映出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趋势 [11] - 当前支持性货币政策的效果将持续显现,未来需把握好适度宽松政策的力度和节奏 [1][12] 货币供应量(M2)与社融增速 - 截至10月末,M2余额为335.13万亿元,同比增长8.2% [4][9] -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7.72万亿元,同比增长8.5% [5] - 1-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0.9万亿元,同比多增3.83万亿元 [6] - 10月末M1余额为112万亿元,同比增长6.2%,较今年2月低点回升6.1个百分点,M1-M2剪刀差为2%,较去年9月收窄,显示企业活跃度提升 [9][10] 社会融资规模构成 - 政府债券发行进度较快,1-10月累计发行规模约22万亿元,同比多近4万亿元,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扩大至1.3万亿元 [8] - 企业债券发行热度较高,发债融资规模高于去年同期 [8] - 企业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从依赖银行贷款转变为综合运用债券、股票等市场化方式 [8] 信贷结构与利率 - 10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70.61万亿元,同比增长6.5% [7]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5.77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4.97万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均高于整体贷款 [11] - 9月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2.3%、12.2%、17.5% [11] - 10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同比低约40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利率为3.1%,同比低约8个基点 [7] 物价表现与政策效果 - 10月CPI同比由降转涨至0.2%,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连续6个月扩大;PPI同比下降2.1%,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 [12] - 支持性货币政策存在时滞,前期政策效果将持续显现,政策积极效应将不断累积 [12] - 未来需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力度和节奏,保持对实体经济的较强支持力度 [1][12]
央行发布最新金融数据!社融增量30.9万亿
券商中国· 2025-11-13 19:12
社会融资规模总量与增长 - 2025年前十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3.83万亿元 [1] - 10月末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为8.5%,广义货币(M2)增速为8.2%,环比均下降0.2个百分点 [1] - 狭义货币(M1)增速为6.2%,环比下降1个百分点,反映资金活化程度 [1] 社会融资规模结构变化 - 政府债券净融资成为社融增长主要支撑,前十个月政府债净融资11.95万亿元,占社融增量近四成,同比多增3.72万亿元 [2] - 除贷款外的其他融资方式占比已超过一半,人民币贷款对社融的拉动作用有所弱化,前十个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1.16万亿元 [2] - 企业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从依赖银行贷款转变为综合运用债券、股票等市场化融资方式 [3] 信贷结构投向与利率水平 - 与新动能相关的贷款保持较快增速,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5.77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4.97万亿元同比增长7.9% [4] - 9月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分别同比增长22.3%、12.2%、17.5%,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5] - 10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8个基点 [5] 货币政策立场与效果 - 当前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性的,为促进物价合理回升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1][6] - 主要物价指标呈现企稳回升迹象,10月CPI同比由降转涨至0.2%,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连续6个月扩大,PPI同比下降2.1%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 [6] - 货币政策效果存在时滞,去年四轮及今年5月的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效果还会持续显现 [6]
央行,重磅发布!
中国基金报· 2025-11-13 18:54
核心观点 - 央行10月金融数据显示M2和社会融资规模保持较高增速,信贷结构优化,贷款利率处于低位,货币政策保持支持性以促进经济回升和物价合理回升[2][8][14] 社会融资规模 - 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7.72万亿元,同比增长8.5%[3][4] - 1-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0.9万亿元,同比多增3.83万亿元[5] - 政府债券余额93.03万亿元,同比增长19.2%,企业债券余额33.68万亿元,同比增长4.9%[3] - 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267.01万亿元,占社融存量61%,同比增长6.3%[3] 货币供应量 - 10月末M2余额335.13万亿元,同比增长8.2%[3][9] - M1余额112万亿元,同比增长6.2%,较9月低点回升9.5个百分点[9] - M1-M2剪刀差为2%,较去年9月收窄,反映企业活期存款增加和经营活跃度提升[9] 信贷结构 - 10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70.61万亿元,同比增长6.5%[6]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77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97万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均高于整体贷款[11]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9月末分别同比增长22.3%、12.2%、17.5%[12] 利率水平 - 10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同比低40个基点[6] - 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同比低8个基点[6] 物价指标 - 10月CPI同比由降转涨至0.2%,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连续6个月扩大[14] - PPI同比下降2.1%,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14]
央行最新发布,社融增量30.9万亿元,政府债净融资占近四成
证券时报· 2025-11-13 18:10
社会融资规模总量与增长 - 2025年前十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3.83万亿元 [1] - 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为8.5%,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8.2%,两项增速均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 [1] - 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6.2%,环比下降1个百分点,反映资金活化程度 [1] 社会融资规模结构变化 - 政府债券净融资成为社融增长主要支撑,前十个月政府债净融资达11.95万亿元,占社融增量近四成,同比多增3.72万亿元 [2][3] - 企业债券发行热度较高,今年1-10月政府债券累计发行规模约2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近4万亿元,企业发债融资也高于去年同期 [3] - 除人民币贷款外的其他融资方式在社融增量中占比已超过一半,融资渠道多元化趋势明显 [1][4] - 前十个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1.16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对社融的拉动作用有所弱化 [3] 信贷投向与结构 - 前十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97万亿元,10月末人民币贷款增速为6.5% [6]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5.77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4.97万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整体增速 [6] - 与新动能相关的贷款保持较快增速,9月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2.3%、12.2%、17.5% [6] 利率水平与价格维度 - 10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 [7] - 10月份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8个基点 [7] - 从量、价两个维度观察,当前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性的,为促进物价合理回升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1][9] 物价走势与政策效果 - 10月CPI同比由降转涨至0.2%,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连续6个月扩大,为2024年3月以来最高 [9] - 10月PPI同比下降2.1%,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 [9] - 2025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节奏快、力度大,政府部门杠杆率在三季度上升2.2个百分点至67.5%,加杠杆幅度连续五个季度保持在2个百分点以上 [3][9] 货币政策立场与展望 - 未来将继续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重要考量,保持对实体经济的较强支持力度 [1][9][10] - 货币政策虽然还有一定空间,但边际效率已明显下降,需关注过度放松货币金融条件可能产生的资金空转、资本市场波动加大等负面效果 [10]
支持性货币政策促进物价回升的效果会持续显现
金融时报· 2025-11-13 17:59
物价指数表现 - 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0.2% [1] -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连续第6个月扩大 [1] -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1%,为年内首次上涨 [1] - PPI同比下降2.1%,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连续第3个月收窄 [1] 政策支持与效果 - 社会融资规模和广义货币M2增速长期保持8%以上,显著高于同期名义GDP增速 [1] - 社会融资成本持续处于低位,为促消费、扩内需政策落地提供资金保障 [1] - 去年人民银行实施四轮力度较大的货币政策调整,今年5月推出一揽子政策措施 [2] - 货币政策存在时滞,前期政策效果将持续显现并不断累积 [2] 未来政策方向与考量 - 货币政策边际效率已明显下降,需警惕资金空转、资本市场波动加大等负面效果 [2] - 未来需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力度和节奏,保持对实体经济的较强支持力度 [2] - 物价合理回升需宏观政策形成组合拳,需求端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深化收入分配改革 [3] - 供给端要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低效供给出清,改善供给结构 [3]
央行最新发布!社融增量30.9万亿元,政府债净融资占近四成
证券时报· 2025-11-13 17:37
核心观点 - 2025年前十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30.9万亿元,同比多增3.83万亿元,但10月末社融存量同比增速和M2增速均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至8.5%和8.2%,M1增速环比下降1个百分点至6.2% [1] - 政府债券净融资成为社融增长主要支撑,前十个月政府债净融资11.95万亿元,占社融增量近四成,同比多增3.72万亿元 [2][3] - 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趋势明显,除贷款外其他融资方式占比已超过一半,人民币贷款对社融拉动作用弱化,前十个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1.16万亿元 [3][4] - 货币政策保持支持性立场,为促进物价合理回升营造适宜环境,但政策边际效率下降,需关注过度放松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 [1][7][8] 社会融资规模总体情况 - 2025年前十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3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3.83万亿元 [1] - 10月末社融存量同比增速8.5%,广义货币(M2)增速8.2%,环比均下降0.2个百分点 [1] - 反映资金活化程度的狭义货币(M1)增速6.2%,环比下降1个百分点 [1] 政府债券融资情况 - 前十个月政府债净融资11.95万亿元,占社融增量近四成,同比多增3.72万亿元 [2][3] - 今年1-10月政府债券累计发行规模约2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近4万亿元 [3] - 2025年三季度政府部门杠杆率上升2.2个百分点,从二季度的65.3%提高至67.5%,加杠杆幅度连续五个季度保持在2个百分点以上 [3] 贷款结构变化 - 前十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97万亿元,10月末人民币贷款增速6.5% [5]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77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97万亿元,同比增长7.9%,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5] - 9月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分别同比增长22.3%、12.2%、17.5%,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5] - 10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 [5] 物价走势与货币政策 - 10月CPI同比由降转涨至0.2%,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连续6个月扩大,为2024年3月以来最高 [7] - PPI同比下降2.1%,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 [7] - 货币政策效果存在时滞,去年四轮力度较大的政策调整和今年5月的一揽子措施效果将持续显现 [7] - 货币政策边际效率已明显下降,需关注资金空转、资本市场波动加大等潜在负面效果 [8]
央行强调疏通政策传导机制
华泰证券· 2025-11-12 13:23
货币政策立场与利率 - 短期内货币政策有望保持宽松,但预计到2026年年底前央行可能不会进一步降息[1] - 3季度金融机构加权平均贷款利率季环比回落5个基点至3.24%[2] - 3季度票据融资利率季环比回落13个基点至1.14%,一般贷款利率回落2个基点至3.67%,个人房贷利率环比持平于3.06%[2] 货币信贷与流动性 - 3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从2季度末的8.9%小幅放缓至8.7%[2] - 3季度M2同比增速从8.3%小幅上升至8.4%[2] - 3季度超储率持平于1.4%,显示银行间流动性保持宽松[2] 经济形势判断 - 央行认为国内实现全年增长目标有基础有支撑,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5] - 央行预计物价有望回升,前三季度CPI同比下降0.1%,核心CPI前三季度同比上涨0.6%[5] 未来政策重心 - 央行重心转向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强调保持合理的利率比价关系[3] - 央行将持续通过结构性政策工具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持科技创新等重点方向[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