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翘
搜索文档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百万亩连翘“花开生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10-18 09:04
产业发展规模 - 陵川连翘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分布面积达118.6万亩 年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 [1] - 2024年全县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值达22.2亿元 11个乡镇80%以上行政村参与产业发展 [1] - 连翘种植采摘带动当地从业人口突破5万人 人均年增收3000元 [2] 政府监督与支持 - 纪委监委围绕中药材全产业链开展监督 建立问题清单并制定监督方案 [1] - 聚焦财政补助 项目审批 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 动态监测政策执行偏差 [1] - 运用片区协作机制解决流程梗阻 督促责任单位加强监管以优化营商环境 [2] 项目推动与成效 - 针对未按期完工项目深入一线了解情况 督促相关部门确保项目加快投入运营 [2] - 监督检查产业带动群众增收政策落实 保障产业红利惠及群众 [2] - 连翘产业成为该县乡村振兴主导产业和富民强县的重要支撑 [2]
【商洛】扎实推进中国康养之都建设
陕西日报· 2025-10-14 08:13
文章核心观点 - 商洛市依托优越的自然生态资源,通过发展药食产业、培育赛事经济和利用气候资源,构建了多业态融合的“康养+”产业链,致力于建设“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 [1][8] 依托生态资源发展药食产业 - 商洛拥有1192种道地中药材,其中110种为药食同源品种,为药膳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2] - 丹凤县寺坪镇山茱萸种植面积达4万余亩,年干果产量约1500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六分之一 [2] - 通过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11个村级合作社,统一技术标准和品牌运营,推动传统药材产业升级 [3] - 商洛市获得“中国药膳美食地标城市”称号,累计注册认证特质农产品20个以上,97个特色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3] - 2024年通过举办药膳美食大赛等活动发布十大药膳美食,带动超过2万户群众增收 [3] 培育赛事经济推动康养消费 - 利用高水平体育赛事如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作为纽带,以门票联动“吃住行游购娱”消费,例如蟒岭绿道景区凭观赛票根可免门票 [4][5] - 2024年赛事活动带动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3%和25% [6] - 积极开发山地运动、森林运动等特色赛事,并建设国家排球训练基地综合训练中心等一批体育重点项目,以完善基础设施拓展城市运动新场景 [6] 利用气候资源激活绿色引擎 - 镇安县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50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8.5%,为CCER林业碳汇项目提供了优越生态条件 [7] - 镇安县CCER林业碳汇项目覆盖14个镇(街道),造林规模8928公顷,计入期40年,预计总减排量779,054吨,年均减排量19,476吨 [7] - 该项目通过碳汇价值转换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和农民致富,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7]
以岭药业:红花基地通过《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延伸检查
新浪财经· 2025-10-13 08:53
公司运营与质量认证 - 河北省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于10月9日联合对公司红花种植基地进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延伸检查 [1] - 红花种植基地的检查结果经综合评定符合要求 [1] - 公司已有连翘种植基地和金银花种植基地等多个基地通过了GAP延伸检查 [1] 供应链与上游管理 - 公司持续加强上游中药材种植基地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1] - 多个核心药材基地通过GAP认证显示公司在原材料质量控制方面的投入 [1]
【铜川】持续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
陕西日报· 2025-09-30 07:03
资源型城市转型战略 - 公司聚焦建设“西部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 [1] - 公司积极申报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争取项目资金13.49亿元,对36个历史遗留矿山组织实施生态修复治理 [3] 废弃矿区文旅开发 - 溪山胜境景区由耀州区秀房沟煤矿改造而成,是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示范项目,实现从地下转地上、从黑色变绿色的产业跳跃 [2] - 景区秉持“不大拆大建,修旧如旧”原则,以实物展览、多媒体展示手段再现井下采煤工艺,并依托《溪山行旅图》文化IP打造乡村旅游带与丹霞风景带 [2]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 宜君县启动首期规模达4万亩的连翘栽植项目,覆盖7个乡镇、64个行政村,已有超过500名农户受益 [4] - 项目采用群众投工投劳、“包种到户”且谁栽植谁受益的模式,农户采摘连翘每公斤可获得14元,熟练者日收入可达两三百元 [4][5] - 连翘种植替代传统玉米种植,有效遏制过度开垦,增强村民守山护山信念,改善生态环境 [5] 赛事经济与产业融合 - 公司通过举办全国艺术体操冠军赛、铜川市足球超级联赛等赛事,吸引300余名运动员参与,推动文旅体深度融合 [5][6] - 创新推出“一票通”消费模式,观众凭赛事门票可免费游览溪山胜境、药王山等景区,串联观赛、美食、康养等多重消费场景 [6] - 赛事期间展示农特产品和民俗非遗项目,形成吃住行游娱购全链条消费热潮,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6]
暴跌,“曾经论克卖的药材,如今按斤称都嫌贵”
第一财经· 2025-08-08 18:58
中药材价格暴跌现状 - 紫菀价格从80元/公斤暴跌至9元/公斤 猫爪草从上千元/公斤缩水至66元/公斤 跌幅均接近90% [2] - 康美中药网统计的1095个品种中 835个品种价格下跌 占比75% 其中108个品种跌幅超30% [2] - 中药材综合200指数从2024年7月18日的3549.47降至2025年8月4日的2812.85 [2] 价格暴跌原因分析 - 前几年资本炒作导致价格虚高 刺激农户盲目扩种 目前供应严重过剩 [3] - 炒作退潮后接力资金减少 囤货商恐慌性抛售加剧价格下滑 [3] - 行业盲目扩张与真实需求不匹配 造成巨大库存压力 [3] 行业影响与后续趋势 - 安徽亳州等地从业者普遍亏损 部分亏损达数十万元 [4] - 中药材供应依赖天气和种植量 但当前下游制剂厂需求未同步增长 [5] - 价格暴跌短期降低药企成本 但长期可能导致"药贱伤农" 破坏行业稳定性 [5]
暴跌!“曾经论克卖的药材,如今按斤称都嫌贵”
第一财经· 2025-08-08 18:35
中药材价格暴跌现状 - 紫菀价格从一年前80元/公斤暴跌至9元/公斤 猫爪草从三个月前上千元/公斤缩水至66元/公斤 两种药材价格腰斩近九成 [3] - 康美中药网统计显示1095个中药材品种中835个出现价格下跌 占比75% 其中108个品种跌幅超30% 包括白术 连翘 金银花等曾被爆炒的品种 [3] - 中药材天地网综合200指数从2024年7月18日3549 47持续走低至2025年8月4日2812 85 [3] 价格暴跌原因分析 - 前几年价格居高不下刺激农户盲目扩种 导致供应过剩 资本炒作退潮后接力资金减少 [4] - 市场恐慌引发囤货商抛售 形成价格下跌恶性循环 行业炒作后遗症集中显现 [4] - 中药材行业盲目扩张与真实多元化需求不匹配 巨大库存压力加速价格回调 [4][5] 行业影响与供需结构 - 安徽亳州等地从业者普遍亏损 部分亏损达数十万元 行业价格水平回归三年前 [5] - 中药材供应受天气和种植量制约 需求端主要来自保健 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大领域 [5] - 中成药企业指出上游产能过剩与下游需求停滞的结构性矛盾 短期成本下降但长期可能损害产业链稳定 [6]
红旗渠精神发祥地如何从贫困山区变成幸福家园?
中国环境报· 2025-07-24 08:25
生态转型与治理 - 林州市通过全域化、精细化、差异化环境治理策略实现生态转型,农村垃圾有效治理率达95%以上,累计调动156万人次参与清洁行动,清理垃圾86.5万吨,栽植树木48万棵,美化提升面积达52万平方米 [2] - 实施"全域植绿"计划使森林覆盖率达47%,林地面积达171万亩(含经济林30万亩),形成多层次绿化格局,重点林区配备251名专职护林员建立网格化管护体系 [2] - 创新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将传统石构件融入景观保留乡愁记忆,改造废弃宅基地累计腾退土地110公顷 [3] 生态产业发展 - 菊花经济形成全产业链布局,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2370余户增收3500余万元,产业链产值达8710万元,留林科普生态园年产量15万公斤带动600余户年均增收1.2万元 [4] - 林下经济开发"国储林+中药材"模式,东岗镇武家水村3000余亩国储林下种植药材年收入超100万元,原康镇重兴店村创新秸秆利用年节省养殖成本10万余元 [4] - 坡地经济开发中,泽林生态基地投资4000万元改造1500亩荒坡,年提供80余个就业岗位,贫困人员年均增收超万元,探索出"坡改梯+秸秆还田+农家肥"的生态种植模式 [5] 文旅融合体系 - 依托红旗渠精神构建红色教育产业链,建成红旗渠干部学院等十余处教育机构,形成品牌效应 [6][7] - 太行大峡谷景区面积89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90%,成为"北雄风光"代表,年接待游客量显著 [7] - 发展470余家特色民宿,石板岩镇南湾村通过改造成为"网红打卡地",庙荒村农家乐实现村民"家门口致富",沿东南公路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 [8] 产业升级战略 - 实施"产业兴市"战略推动装备制造与精品钢深加工双轮驱动,发展电子新材料与绿色储能新产业 [8] - 通过打造专业园区、搭建创新平台实施"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8]
山西长治因地制宜做优林下富民产业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09 08:17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 长治市依托52万亩林地资源推行"林下+"发展模式,重点打造林药、林草、林菌、林禽、林畜、林蜂六大产业体系 [1] - 采取差异化区域布局:平顺县、壶关县、襄垣县主攻林下种植,沁源县等区域侧重林禽/畜/蜂养殖,黎城县等地区发展野生资源采集加工 [2] - 2023年新建壶关县北庄村等3个示范基地,推动林下经济特色化发展 [2] 产业规模与规划 - 当前可利用种植面积29.75万亩,养殖面积22.4万亩,已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16.7万亩,养殖规模达18.55万头(只) [3] - 现有26家加工企业聚焦党参、连翘、蜂蜜等产品,林产品加工年产值预计3.39亿元 [3] - 2023年计划新增中药材种植4.5万亩、菌类0.2万亩,扩养家畜2万头、家禽4.05万只 [3] 产业链延伸 - 从传统种植养殖延伸至酸枣仁口服液等深加工领域,形成"种植-加工-康养旅游"一体化产业链 [1][3] - 沁源县等地区同步发展森林旅游、康养产业,强化生态资源价值转化 [2] - 通过集体经营、企业带动等机制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 [2]
山西陵川农信社为中药材产业注入金融活水
证券日报· 2025-06-26 13:48
中药材产业发展 - 山西陵川县森林覆盖率达50.16%,境内有500多种药材,被誉为"太行药乡"[1] - 陵川县以建设全省中药材产业集聚区为目标,推动以连翘为"拳头"产品的中药材规模化开发、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融合化发展[1] - 陵川县通过"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打造连翘茶、紫苏茶、黄芩牙膏、中药香皂等一系列中药产品品牌[2] - 陵川连翘以"一株草药"撬动全域经济,从种植到文旅康养业态融合,推动乡村振兴[3] 金融支持 - 陵川县农信社累计为200余户中药材产业客户发放贷款近5000万元[1] - 农信社建立"银企"互联机制,每月组织人员上门服务,每年召开"银企"座谈会,及时出台专项信贷产品[2] - 农信社为连翘种植户侍有才发放100万元贷款,解决其起步资金难题[2] - 农信社扶持兰花中药、绿之金、九州天润、百草盛等药材企业发展,助力"药香陵川"建设[3] 企业案例 - 连翘种植户侍有才种植规模持续扩大,收入不断增长,得益于农信社资金支持[1] - 农信社支持集种植、收购、制作、生产、加工于一体的中药材产业链发展[2] - 陵川连翘从"金色花海"到"云端带货",从技术攻坚到业态融合,推动全域经济发展[3]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襄垣:向“林”发力 借“绿”生金
中国新闻网· 2025-06-17 16:05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 襄垣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盘活林地资源 明确产权 放活经营权 保障收益权 为林下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 - 当地建立林权抵押登记绿色通道 创新政府+银行+保险融资模式 开发林药保专属金融产品 解决产业发展资金难题 [2] - 改革使林地资源从死资产变为活资产 林农可通过林权抵押贷款扩大林业规模 发展林下经济 [2]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 山西韩创农业科技发展林下+中药材套种模式 栽种党参 连翘 柴胡等中药材1000余亩 实现一地多用 一地多收 [3] - 公司形成集育苗 种植 收购 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带动周边民众就业增收 [3] - 山西太行西麓生态农业开展林下连翘种植 林中黑猪 梅花鹿等生态畜禽养殖 并开发森林康养 科普教育等旅游项目 [3] 产业融合发展 - 襄垣推动中药材初加工基地建设 拓展多元业态 打造中药材主题示范园 开展康养体验 促进一二三产融合 [4] - 构建国企+民企+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 落实国有林场百场带千村行动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4] - 通过订单保底收购 提供务工就业 技能培训等方式 使农户拓宽增收渠道 目前已有1万余亩林下经济产生效益 [4] 生态经济效益 - 襄垣实现绿色颜值与金色价值共赢 将森林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动力 [1] - 当地走出一条生态美 产业兴 百姓富的特色发展之路 [1] - 改革释放了山林资源潜力 使丰富的森林资源从沉睡状态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