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酒店服务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机器人赛道IPO席卷港股!资本铸就增长引擎
搜狐财经· 2025-10-27 09:48
华谊信资本 | 机器人智能体 | 赴港上市 | 科技板块 | AI智能 | 资本高低 | 亏损状态 10月8日,酒店服务机器人龙头云迹科技启动招股,计划16日登陆港交所,募资净额约6.6亿港元。作为今年首家通过港交所18C章特专科技聆讯的企业,其 还将冲刺"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早在7月,仓储物流机器人巨头极智嘉已赴港上市,募资超27亿港元创该领域港股IPO纪录,截至10月10日股价涨 64.7%。此外,仙工智能等十余家企业相继递表,国庆前合肥优艾智合等5家也密集申报冲细分"第一股"。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超15家机器人及产业链企 业在港交所披露招股书。 2025年机器人产业持续升温,港交所因机器人企业高活跃,成热潮核心资本场景。这一趋势源于AI大模型赋能具身智能、政策支持智能制造,叠加港股上 市规则驱动下进行的。 对港交所而言,这些企业集中上市既丰富硬科技板块生态,也体现资本市场对智能制造的长期信心;随着估值体系完善、海外关注度上升,香港有望成全球 具身智能与机器人企业的重要资本高地。 一、2025年中国机器人企业赴港IPO企业 截至统计时间,中国机器人赴港上市企业共17家,其中有2家在递表之后状态已失 ...
市值近百亿,讯飞、腾讯押注的机器人公司上市了
AI研究所· 2025-10-24 22:03
10 月 16 日上午 , 港交所交易大厅内响起清脆的敲钟声。 云迹科技创始人支涛与核心团队并肩而立,身后的屏幕上, " 2670.HK "的股票代码伴随 49.37% 的开盘涨幅格外醒目——股价直接跃升至 142.8 港元,对应市值达 98.13 亿港元。 图源云迹科技官网 这一幕标志着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迎来新的里程碑,也为这家 "烧钱十年"的科技公司画上了阶段性 句点。 从 2014 年支涛团队拿着科大讯飞背书的天使轮融资起步,再到 2025 年登陆港股,云迹科技的上 市之路堪称中国商用服务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缩影。 01 8 轮融资 12 亿,明星资本云集 云迹科技的资本故事始于 2014 年。 成立伊始,支涛团队就拿到了安徽人工智能公司与洋葱基金的天使轮投资,安徽人工智能公司背后站 着科大讯飞。 这家 AI 巨头的早期背书,给云迹科技的技术可信度打下了基础。 2015 年,科大讯飞选择继续加注,帮云迹完成了 A 轮融资。 这一轮投资进一步强化了云迹在服务 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基因。 2017 年是云迹融资的第一个小高峰。 这一年, 公司先拿下海航创投、澜亭资本的 A+ 轮投资,紧接着腾讯投资也来了。 数千万美 ...
服务超3万家酒店 阿里腾讯抢着投 云迹科技赴港上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9 15:05
IPO与市场表现 - 公司于10月16日以“酒店机器人第一股”身份登陆港交所,成为第4家依据18C章上市的特专科技公司 [1] - IPO发行价为95.6港元,首日股价一度上涨近50%至142.8港元,最终报收120.5港元,首日涨幅超26% [1] - 公开发售阶段获得5657.2倍超额认购,显示资本市场关注度极高 [1] 业务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主营业务为销售、租赁机器人及其功能套件和智能体应用服务,机器人产品销售是主要营收来源,占比超过70% [3] - 截至2025年5月31日,公司机器人覆盖超3.4万家酒店及150余家医院 [3] - 2024年,按中国酒店场景收入计,公司市场份额达13.9%,高于第二名至第五名企业的市场份额总和 [3] - 公司机器人在2024年全年完成超5亿次服务,并已进入医院、工厂、公寓楼等场景尝试拓展 [3] 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1.61亿元波动增长至2024年的2.45亿元 [6] - 同期净亏损呈现收窄趋势,分别为-3.65亿元、-2.65亿元和-1.85亿元 [6] - 毛利率从2022年的24.3%提升至2024年的43.5% [7] - 研发开支占总收入比例较高,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42.0%、47.8%和23.4% [7] 融资历程与股东背景 - 公司自2014年成立后获得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科大讯飞、腾讯、阿里巴巴、携程、联想等头部机构 [4][5] - 2021年完成C轮2.65亿元融资及D轮5.8亿元融资 [5] - 主要股东包括创始人支涛持股8.75%,腾讯持股8.18%,科大讯飞持股的安徽人工智能公司持股8.61%,阿里旗下杭州灏月持股2.65% [5] 未来战略与资金用途 - 公司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挖掘三线和四线城市酒店的增长潜力,并提升在占国内酒店总数约72%的非连锁酒店的市场渗透率 [8] - 战略重点包括扩大医疗、制造、快递等垂直行业的业务覆盖范围 [9] - 此次IPO募资净额约5.9亿港元,计划约60%用于提升研发能力,30%用于提高商业化能力,约10%作营运资金 [9]
狂卖5.5亿,53岁女总裁今天上市:机器人卖到全国第一
36氪· 2025-10-16 21:01
公司上市与市场地位 - 云迹科技在香港上市,市值约98亿元人民币 [1] - 公司创始人支涛53岁,体现创业与上市不惧年龄 [1] - 云迹科技在酒店场景的机器人智能体市场中以13.9%的国内份额排名第一,超过第二名至第五名的份额总和 [3] 公司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1.61亿元、1.45亿元、2.45亿元,累计营收达5.5亿元 [8] - 同期净亏损分别为3.65亿元、2.65亿元、1.85亿元,亏损呈收窄趋势 [8] - 公司核心产品为酒店配送机器人,用于配送外卖、客需用品及紧急药品 [7] 机器人1.0时代的成功商业化场景 - 酒店配送机器人场景已成功商业化,解决重复性劳动需求 [2][6] - 工业配送(载重)机器人商业化表现良好,代表企业包括仙工智能、梅卡曼德、斯坦德机器人等 [9] - 扫地机器人商业化成功,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前五大制造商均为中国企业(石头科技、科沃斯、追觅、小米、云鲸智能),合计占据近70%全球市场份额 [10][11] - 教育机器人商业化不错,优必选2024财年教育智能机器人及解决方案收入约3.63亿元,占总收入27.8% [12] - 1.0时代商业化核心是替代人类从事危险、不适或超越人体极限的苦力工作,如钢铁厂底吹炉清洗 [13] 机器人2.0时代的未来发展趋势 - 未来机会在于拥有AI大脑的机器人,即“AI大脑+机器人执行”模式 [14] - AI大脑已开始赋能1.0场景,例如云迹机器人可智能识别住客需求并协调资源,追觅科技将大模型植入扫地机器人并探索叠衣服等新功能 [15] - 宇树科技核心产品四足机器人收入占比约65%,80%用于研究、教育和消费领域,20%用于工业巡检和消防 [16] - 机器人2.0时代工种与1.0差异尚不明显,因AI大脑与机器人的适配仍需5年或更长时间,蕴含无限可能 [17] 行业历史与现状 - 机器人创业第一波热潮起始于2014年前后,宇树科技成立于2016年 [2] - 机器人行业存在认知误区,但商业化在过去10年持续发生,不同类别成功率各异 [2] - 部分场景如前台引导机器人未能长出大型企业,而配送相关场景更易成功 [5][6] - 当前技术基础设施远超10年前,单纯重复1.0时代业务(如配送、扫地)投资价值降低 [14]
云迹港股打新分析,酒店服务机器人龙头
新浪财经· 2025-10-09 11:59
上市背景与规则 - 2023年3月港交所《主板上市规则》新增第18C章,为特专科技公司提供新上市途径,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及软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食品及农业技术五类行业 [1] - 该规则降低盈利要求,但对营业记录、预期市值、收益、研发、第三方投资有特殊要求,允许符合条件的公司在没有盈利的情况下上市 [1][2] - 云迹科技是继晶泰科技、黑芝麻智能、越疆科技之后,第四家依据第18C章上市的特专科技公司 [3] 招股基本信息 - 公司名称云亦,股票代码02670 HK,所属行业为酒店机器人,保荐人为中信和建银,发行机制为机制A,设有绿鞋,无基石投资者 [5] - 总发行690万股,其中5%为公开发售,95%为国际配售,招股价95 6港元,每手50股,最小申购金额4828港元 [5] - 公司市值65 69亿港元,市盈率为亏损,公布中签日期为10月14日,上市日期为10月16日 [5]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成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北京,是机器人服务AI赋能技术企业,提供机器人及套件辅以AI数字化系统服务 [6] - 2024年在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以6 3%的份额排名第一,在中国酒店场景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以13 9%的份额位居首位,超过第二名至第五名份额总和 [7] - 截至2025年5月31日,产品覆盖全球超3 4万家酒店及150家医院,服务华住、锦江、如家、开元、洲际等头部酒店集团,2024年与美团外卖合作向万家酒店提供全程闭环配送联动服务 [7]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1 61亿元增至2024年的2 4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 2%,2025年前五个月营收0 88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18 9% [8] - 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净亏损从2022年的3 65亿元收窄至2024年的1 85亿元,2025年前五个月净亏损1 18亿元,较2024年同期扩大,主要因上市开支导致 [9] - 毛利率从2022年的24 3%提升至2024年的43 5%,2025年前五个月为39 5%,研发开支占比从2022年的42 0%下降至2024年的23 4% [8] 收入构成与客户依赖 - 酒店场景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从2022年的70 1%升至2023年的95 1%,2024年略降至83 0%,2025年前五个月进一步升至93 2% [10] - 公司尝试拓展商业楼宇、医疗机构、工厂等新场景,但收入占比均较低,尚未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10] - 收入高度依赖酒店场景,这一特点既是显著优势也是潜在风险点 [9] 行业竞争与市场规模 - 中国酒店机器人市场集中度较高,2023年前五大参与者合计占据27 6%市场份额,云迹科技以13 9%的份额居首,其他主要竞争者包括高仙、擎朗、猎户星空等 [12] - 行业竞争激烈,部分企业采取以价换量策略,中国酒店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的11亿元增至2028年的3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6 4% [12] - 虽然行业增速高,但整体市场规模较小,发展空间有限 [12] IPO前融资与估值 - IPO前经历8轮融资,累计融资额约12亿元人民币,投资机构包括腾讯、阿里巴巴、联想、携程等知名机构 [11] - 2021年12月最后一轮D轮融资的投后估值为40 8亿元人民币,最近四年无新融资,显示资本市场对其发展前景看淡 [11] - 此次上市部分因前期融资签的对赌协议即将到期 [11] 市场前景与投资看点 - 未来看点在于公司能否在保持酒店市场优势的同时,成功开拓医疗、楼宇、工厂等新场景,实现从酒店机器人公司向服务智能体平台转型 [12] - 公司市销率达24倍,缺乏专做酒店机器人的上市公司类比,可能让价值投资者望而却步 [13] - H股流通市值为58 9亿港元,随着港股市场升温,若年底港股通纳入市值门槛上调至100亿,上涨70%即可纳入,难度相对较小 [13] 打新与中签预测 - 本次IPO发行股份占全部股份比例的10 04%,募资6 6亿港元,无基石投资者导致流通盘较大 [13] - 孖展737倍,最终可能超购4000倍,启动回拨至20%,甲乙组各13800手,打新资金与轩竹生物和海西新药冲突分散部分投资者 [14] - 按15万人申购预估一手中签率2%,甲组全部抽签,乙组按5000人申购算,需1600手才能稳中一手 [14][15]
从工业端到消费端 智能机器人加速融入生活
消费日报网· 2025-08-21 10:38
行业技术发展 - 2024年中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67% [1] - 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与灵巧操作技术取得关键性突破 [1] - Spirit v1 VLA模型提升机器人泛化能力 实现动态干扰下多任务连续操作 [4] 市场规模与预测 - 预计2025年底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839亿元人民币 [1] - 具身智能正从工业臂、商用轮式机向家政、陪护场景加速跃迁 [1] - 机器人消费级市场空间长期可能不亚于制造业需求 [5] 应用场景拓展 - 机器人落地顺序为工业-商业-家庭 家庭场景最具应用潜力 [4] - 云迹科技机器人已入职超3万家酒店 实现配送/清洁/布草/安防/消杀多任务切换 [5] - 叠衣服机器人通过机械臂精准感知衣物状态 消除褶皱与光影干扰 [4] 行业生态建设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汇聚200余家企业 发布百余款新品 展示1500余件展品 [3] - 京东发布"智能机器人产业加速计划" 目标助力100个品牌销售额破10亿元 覆盖超百万终端场景 [5] - 大会四天展期吸引普通观众超130万人次 显示教育/陪伴/娱乐等近端需求潜力 [5] 国际参与度 - 世界机器人大赛吸引近20个国家6000余支赛队同台竞技 [3] - 大会主办单位包括中国电子学会和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 [3]
人形机器人企业扎堆赴港上市
中国证券报· 2025-04-12 04:52
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增长 - 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规模从2020年的15 8亿元升至2024年的72 3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5 6% [1][2] - 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20 3亿美元 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132 5亿美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约45 5% [2] - 2024年具身智能融资共182笔 金额为140 5亿元 人形机器人作为子赛道表现突出 [2] 企业融资与上市动态 - 宇树科技2024年2月完成近10亿元B2轮融资 主要用于产品研发、业务拓展及团队搭建 [2] - 优必选2023年末登陆港交所 成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聚焦工业应用场景 [5] - 越疆2024年12月登陆港交所 按2023年出货量计全球协作机器人行业排名前二 [6] - 极智嘉科技、云迹科技递交招股书拟在港交所上市 兆威机电拟发行H股 [6] 政策支持与产业发展 - 中国发布《"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 构建产业发展支持体系 [4] - 北京计划到2027年底突破百余项关键技术 培育千亿级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 [4] - 重庆、杭州、南京等地发布机器人产业支持政策 抢抓市场发展机遇 [4] 技术应用与商业化 - 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医疗、服务、教育等领域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3] - 资金注入加速技术迭代升级 促进商业化应用落地 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3] - AI技术发展推动人形机器人向高度自主决策系统演进 拓宽现实应用场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