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酸汤粉
icon
搜索文档
单品销量增长5倍,从流量到“留量” 贵州风味借拼多多出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1 01:41
酸、甜、苦、辣、咸,生活百味,酸字当头。 在黔东南的山水之间,蕴藏着一种独特的味道,那就是酸汤。 从扎着红色布条的土坛罐一排排整齐排列,到离地两米左右,一个个垂直而立的玻璃钢罐直指屋顶,酸 汤的酿造从大山深处的家庭作坊,走进了现代化工厂车间。 通过拼多多等线上渠道,酸汤也从当地的生活调味料成为了全国更多家庭能品尝到的日常风味。南山婆 电商总监翁琳介绍道,"不同于其他传统电商平台,想要在线上拉增量,还是得从拼多多做起。我们从9 月开始做,现在已经是月六十多万元的销售额。" 这背后是拼多多持之以恒地对地方老字号的扶持。去年下半年,拼多多率先推出"新质商家扶持计划", 并在随后升级为"千亿扶持",包括地方老字号在内的一批新质供给迅速获得平台加码,加速出圈,贵州 酸汤就是其中典型。 不仅是极具代表性的酸汤,另一种独具贵阳特色的美食脆哨,也在拼多多上远销。 丁家脆哨电商运营总监徐杰杰介绍道,"我们在拼多多定制的小包装试吃装。以前卖半斤装的话,在拼 多多第一年销售额只有100多万元,做了包装和推广调整之后,从去年翻了好几番,做到400多万元,今 年的销售目标是500万元,现在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七八十。" 当一份份贵州土特产 ...
单品销量增长5倍,从流量到“留量”,贵州风味借拼多多出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1 15:32
文章核心观点 - 贵州酸汤等特色食品产业正通过电商平台、技术创新和文旅融合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和全国化发展,从地域性产品向大消费赛道转型 [2][3][6][7][14][15][20][21] 电商平台驱动增长 - 拼多多平台通过“新质商家扶持计划”和“千亿扶持”计划助力地方老字号和农特产品加速出圈 [2] - 南山婆在拼多多平台从9月开始运营,目前实现月销售额六十多万元 [2] - 丁家脆哨通过包装和推广调整,在拼多多销售额从第一年的100多万元翻了好几番至400多万元,今年目标500万元且已完成百分之七八十 [3] - 玉梦集团电商销售额从2021年到2024年呈指数级增长,2023年达2000万元,2024年目标5000万元,拼多多是排名前三的平台 [14] - 拼多多平台采用自动化智能运营,玉梦集团日订单量从2000单增长至4000-5000单,双十一销量同比增长至少20% [15] - 南山婆在拼多多采用大单品策略,聚焦调味品和方便速食赛道,其58克酸汤底料以9.9元客单价实现500%以上增长 [15] 产业技术升级与标准化 - 酸汤生产从家庭作坊升级为现代化工厂,采用数字化设备进行原材料清洗、消毒、破碎、发酵调配的全流程管控 [6][7] - 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精准控制、原料标准化管控和标准化设备,解决传统酸汤生产效能低下、规模化不足的问题 [6][7] - 玉梦集团通过菌株干预缩短发酵时间,整体产能提升25%,其两个工厂扩产,二厂扩产2万吨,二期工程3万吨产能已完成 [17] - 黔东南州共有酸汤制品生产线58条,年产能15万吨以上,产品包括红酸、白酸底料、酸汤火锅底料、饮料、方便粉等,远销北美、东南亚、大洋洲 [7] 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 - 酸汤产品从传统调味料拓展至酸汤方便速食、酸汤饮料、酸汤休闲食品、酸汤火锅底料等多个品类 [15][20][21] - 玉梦集团针对年轻消费群体(20-30岁)推出酸汤粉、酸汤饮料等产品,并向快消品赛道转型 [20] - 南山婆规划酸汤、火锅底料、方便速食和特色酱料四大产品体系,并拓展饮料和休闲食品如酸汤魔芋爽、酸汤口味薯片等 [21] - 商家根据区域口味差异调整产品,如在华北市场考虑增加酸汤浓稠度,在华东市场推出58克一人食小包装产品 [15] 文旅IP与线下流量催化 - 贵州“村超”村级足球赛话题综合浏览量超1150亿次,开赛以来榕江县接待游客20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0多亿元 [11] - 南山婆与村超IP合作油辣椒、酸汤等产品,并组建美食足球队参加美食挑战赛,合作进入长远战略性阶段 [11] - 贵阳作为避暑之都,暑期游客增长带动丁家脆哨线下销售及线上复购,线下文旅长尾效应成为线上电商催化剂 [11][14] - 商家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内容种草,再将流量引导至拼多多平台实现销售转化 [14][15] 产业链与富民效应 - 玉梦集团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5万多亩基地,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户均增加收入7500元 [17] - 南山婆产业园总投资7.57亿元,占地217亩,建筑面积超10万平方米,通过示范基地建设从源头保障农产品供应 [17][19] - 南山婆累计农产品收购金额超过2.5亿元,有效带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户持续稳定增收 [19] - 当地商家抱团合作,如丁家脆哨与玉梦集团合作三年,年进货额150万元,并进行品牌联动扩大市场份额 [21]
2025年米粉行业发展报告-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
搜狐财经· 2025-09-14 18:10
行业文化与发展现状 - 米粉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历经宋元工艺提升和明清地域流派分化,现已发展为国民美食 [10][11] - 行业风味以酸辣鲜香为主导,占比49%,西南地区多元风味引领潮流,鲜醇高汤和酸辣原汤分别占34%和35% [13][14] - 行业通过工艺革新(如智能控温、冻干锁鲜)、文化破圈(如国潮联名、米粉节)和标准完善,向高端化、全球化迈进,微念等企业产品已远销北美、东南亚 [15][16] 市场规模与渠道格局 - 2025年中国米粉全产业链规模超3000亿元,预包装速食米粉线上销售额达52.8亿元,线上渠道增速显著 [1][19] - 超六成消费者采用全渠道购买,综合电商与大型商超是主要渠道,线上近八成消费者偏好综合电商平台 [1][24][25] - 线下餐饮门店近21万家,但门店数超500家的规模化品牌占比不足1%,头部品牌通过供应链与数字化运营实现扩张 [1][19][36] 品牌竞争与细分品类 - 预包装速食米粉市场品牌格局多元,创新消费品牌占主导,微念旗下臭宝、李子柒分别领跑线上线下渠道 [1][30][31] - 螺蛳粉是细分品类冠军,酸汤粉、常德牛肉粉增长迅猛,销售额同比增长均超过200% [33][34] - 微念集团在螺蛳粉细分市场中份额持续提升,其产品臭宝成为行业首个获得国际Halal认证的柳州螺蛳粉 [16][33][34] 供应链与产业协同 - 供应链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上游实现原料种植标准化(如江西南城县建立7个水稻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中游加工环节产能利用率提升35% [38][39] - 头部企业通过整合全链资源构建竞争力,如微念与农户合作建设原料基地,并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39][41][42] - 2023年中国直条米粉生产设备市场规模约28.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维持在18.7%左右 [39] 消费人群与趋势 - 近90%消费者每周吃米粉,85后-95后和工作党是高频群体,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推动消费升级 [2] - 消费需求推动品质升级,预包装米粉价格带上移,15元以上价格带产品占比提升,健康、创新成重要方向 [2][45][46] - 消费者偏好Q弹筋道口感(占比59.6%),线上渠道粉耗子形态销量同比增长83.86%,菌菇类配料增长显著 [43][44] 未来前景与增长动力 - 全球米粉市场年增3.74%,预计2032年达245亿美元,中国市场2025年规模将超800亿元 [2] - 超五成消费者计划增加购买频次,四成愿提高预算,行业需通过供应链创新提升规模化率,并借“米粉+文旅”释放文化经济价值 [2] - 社交媒体热度持续升温,过去一年声量同比增长22%,相关话题阅读量超3200万,螺蛳粉、酸汤粉等是热议高增趋势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