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贵州酸汤
icon
搜索文档
3家青岛企业与安顺签订茶叶等农产品采购协议,金额达3000余万元
搜狐财经· 2025-11-01 05:33
安顺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宋正钧在产业推介中,深情感谢青岛"真金白银"的投入与"真情实意"的帮助。他 介绍,25年间青岛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超14亿元,实施项目800多个,助力安顺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近年来,安顺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孕育了茶叶、金刺梨、酸汤、辣椒等一大批绿色、有机地标农产 品。安顺茶、南山婆酸汤、金刺梨等产品已形成品牌效应并走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他诚挚邀请青岛企 业赴安顺投资兴业,共拓"避暑旅居+民族风情"的农文旅融合新赛道。并诚挚邀请青岛企业到安顺投资 基地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文旅融合等全产业链,共谱"山海情深"新篇章。 10月31日下午,以"安品出山,山海情深"为主题的安顺市农业特色产业推介会在青岛百年商业老街—— 台东步行街隆重举行,来自贵州安顺的23家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带着30余种绿色健康优质农特产品在 这里集中推介销售。活动现场,安顺市推介了安顺茶叶、贵州酸汤、安顺金刺梨等产业发展以及特色农 产品情况。现场还进行了签约仪式。 周末的台东步行街上人流如织,推介会现场气氛热烈,情谊融融。青岛市农业农村局二级巡视员赵兵在 致辞中,回顾了自1996年起青岛与安顺长达25年的结对协作历程,特 ...
单品销量增长5倍,从流量到“留量” 贵州风味借拼多多出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1 01:41
文章核心观点 - 以贵州酸汤和脆哨为代表的地方特色食品,正借助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及文旅IP(如“村超”)的流量,突破地域限制,实现从传统作坊到现代化、规模化生产的产业升级,并带动当地农户增收 [2][3][15][19] 电商平台驱动增长 - 拼多多的“新质商家扶持计划”及“千亿扶持”政策助力地方老字号加速出圈,贵州酸汤是典型代表 [2] - 南山婆在拼多多平台从9月开始运营,迅速达到月销售额六十多万元 [2] - 丁家脆哨通过调整包装和推广策略,在拼多多年销售额从100多万元翻了好几番至400多万元,今年目标500万元且已完成百分之七八十 [3] - 玉梦集团电商销售额从2021年到2024年呈指数级增长,去年达2000万元,今年目标5000万元,拼多多是排名前三的平台 [15][16] 生产工艺标准化与技术创新 - 酸汤生产面临二次发酵导致涨瓶、白酸汤保质期短(三天变味)等技术瓶颈,产业化需解决规模化和标准化问题 [11] - 南山婆通过原料标准化管控、数字化设备及精准控制微生物发酵技术三大创新,解决传统生产效能低下问题 [11] - 玉梦集团1999年引入菌株解决发酵增味增香问题,并与高校合作每年用上百吨原料测试,突破技术瓶颈 [12] - 玉梦集团通过菌株干预缩短发酵时间,整体产能提升25%,二厂扩产2万吨,二期3万吨工程已完成 [19] - 黔东南州现有酸汤制品生产线58条,年产能15万吨以上,产品远销北美、东南亚等地 [12] 产品多元化与市场拓展 - 酸汤产品从传统底料扩展到酸汤复合火锅底料、硒米酵素酸汤饮料、酸汤方便粉、酸汤捞饭等 [12] - “酸汤+”创新模式涌现,如“酸汤+海鲜”、“酸汤+麻辣”及快销速食开发 [16] - 南山婆规划酸汤、火锅底料、方便速食和特色酱料4大体系,并拓展饮料和休闲食品(如酸汤魔芋爽、酸汤口味薯片) [22] - 为适应家庭及一人食场景,玉梦推出无添加熟酸“傻瓜”火锅品类,南山婆开发58克小克重产品(拼多多客单价9.9元) [11][16] - 丁家脆哨计划从佐餐辅食扩展至肉类零食赛道,推出麻辣味脆哨,并考虑番茄、孜然等新口味 [22] 文旅IP赋能与流量转化 - 贵州“村超”话题综合浏览量超1150亿次,榕江县接待游客2000多万,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0多亿元 [15] - 南山婆与“村超”合作推出油辣椒、酸汤等产品,并组建美食足球队参赛,将文旅流量赋能特产品牌 [15] - 贵阳暑期游客如织,丁家脆哨线下游客带来线上复购及旅游推广热度,其在拼多多的店铺成为贵州特产集合店 [15] - 玉梦借贵州文旅出圈,2023年酸汤迎来爆发,与“村超”合作推动增长 [15] 产业链与富民效应 - 玉梦集团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5万多亩基地,保底收购协议使农户户均增收7500元 [19] - 南山婆产业园总投资7.57亿元,占地217亩,建筑面积超10万平方米,通过示范基地保障辣椒、西红柿等原料供应,累计农产品收购金额超2.5亿元 [19][20] - 线上线下的流量激增激活产业链,市场需求激发带动农户种植 [19] 消费群体变化与渠道策略 - 酸汤消费群体从30-45岁中年女性扩展至20-30岁年轻消费者,推动酸汤粉、酸汤饮料等方便速食开发 [22] - 南山婆在拼多多经营策略以大单品为主,聚焦调味品(9月进入旺季)和方便速食(全年销售)两大赛道 [16] - 玉梦在拼多多采用自动化打法,从需专业运营转为全智能化,增效降本,双十一销量同比增长20%,日单量从2000增至4000-5000单 [16] - 商家通过短视频平台种草拉口碑,再在拼多多拉销量,南山婆58克酸汤底料上架后实现500%以上增长 [16] 品牌合作与赛道拓展 - 丁家脆哨与玉梦合作三年,年进货额150万元左右,玉梦为其代工,品牌联动拉大市场规模 [22] - 丁家脆哨学习南山婆爆款方便速食粉,计划推出脆哨拌粉,向方便速食赛道扩展 [22] - 玉梦借鉴螺蛳粉成功经验,在酸汤基础上加入贵州米粉,跨入快消品赛道 [22]
单品销量增长5倍,从流量到“留量”,贵州风味借拼多多出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1 15:32
文章核心观点 - 贵州酸汤等特色食品产业正通过电商平台、技术创新和文旅融合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和全国化发展,从地域性产品向大消费赛道转型 [2][3][6][7][14][15][20][21] 电商平台驱动增长 - 拼多多平台通过“新质商家扶持计划”和“千亿扶持”计划助力地方老字号和农特产品加速出圈 [2] - 南山婆在拼多多平台从9月开始运营,目前实现月销售额六十多万元 [2] - 丁家脆哨通过包装和推广调整,在拼多多销售额从第一年的100多万元翻了好几番至400多万元,今年目标500万元且已完成百分之七八十 [3] - 玉梦集团电商销售额从2021年到2024年呈指数级增长,2023年达2000万元,2024年目标5000万元,拼多多是排名前三的平台 [14] - 拼多多平台采用自动化智能运营,玉梦集团日订单量从2000单增长至4000-5000单,双十一销量同比增长至少20% [15] - 南山婆在拼多多采用大单品策略,聚焦调味品和方便速食赛道,其58克酸汤底料以9.9元客单价实现500%以上增长 [15] 产业技术升级与标准化 - 酸汤生产从家庭作坊升级为现代化工厂,采用数字化设备进行原材料清洗、消毒、破碎、发酵调配的全流程管控 [6][7] - 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精准控制、原料标准化管控和标准化设备,解决传统酸汤生产效能低下、规模化不足的问题 [6][7] - 玉梦集团通过菌株干预缩短发酵时间,整体产能提升25%,其两个工厂扩产,二厂扩产2万吨,二期工程3万吨产能已完成 [17] - 黔东南州共有酸汤制品生产线58条,年产能15万吨以上,产品包括红酸、白酸底料、酸汤火锅底料、饮料、方便粉等,远销北美、东南亚、大洋洲 [7] 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 - 酸汤产品从传统调味料拓展至酸汤方便速食、酸汤饮料、酸汤休闲食品、酸汤火锅底料等多个品类 [15][20][21] - 玉梦集团针对年轻消费群体(20-30岁)推出酸汤粉、酸汤饮料等产品,并向快消品赛道转型 [20] - 南山婆规划酸汤、火锅底料、方便速食和特色酱料四大产品体系,并拓展饮料和休闲食品如酸汤魔芋爽、酸汤口味薯片等 [21] - 商家根据区域口味差异调整产品,如在华北市场考虑增加酸汤浓稠度,在华东市场推出58克一人食小包装产品 [15] 文旅IP与线下流量催化 - 贵州“村超”村级足球赛话题综合浏览量超1150亿次,开赛以来榕江县接待游客20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0多亿元 [11] - 南山婆与村超IP合作油辣椒、酸汤等产品,并组建美食足球队参加美食挑战赛,合作进入长远战略性阶段 [11] - 贵阳作为避暑之都,暑期游客增长带动丁家脆哨线下销售及线上复购,线下文旅长尾效应成为线上电商催化剂 [11][14] - 商家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内容种草,再将流量引导至拼多多平台实现销售转化 [14][15] 产业链与富民效应 - 玉梦集团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5万多亩基地,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户均增加收入7500元 [17] - 南山婆产业园总投资7.57亿元,占地217亩,建筑面积超10万平方米,通过示范基地建设从源头保障农产品供应 [17][19] - 南山婆累计农产品收购金额超过2.5亿元,有效带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户持续稳定增收 [19] - 当地商家抱团合作,如丁家脆哨与玉梦集团合作三年,年进货额150万元,并进行品牌联动扩大市场份额 [21]
我们尝遍了贵州酸汤,却记不住一个名字
虎嗅APP· 2025-09-21 16:47
酸汤品类市场热度与规模 - 2024年上半年贵州酸汤在抖音上的搜索量同比暴涨1966% [7] - 2024年黔东南州酸汤产业总产值突破25亿元,酸汤制品年产能高达16万吨 [7] - 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店名包含酸汤的餐饮门店超过8700家,近一年门店增长率超过40%,酸汤菜品近一年增长率高达60% [7] - 酸汤成为仅次于麻辣口味之后最受欢迎的火锅锅底新品 [7] - 头部品牌海底捞在全国门店上新酸汤锅底,锅圈联合中国农科院在贵州落地酸汤产业化项目 [8] 品牌发展现状与挑战 - 酸汤品类目前尚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品牌,如黔诚在贵阳十年只开了4家店 [9] - 2023年下半年至今酸汤品类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闭店率超过30%,部分二三线城市闭店率超过50% [9] - 市场呈现“有品类无品牌”的困境,消费者记住的是“贵州酸汤”泛概念而非具体品牌 [17] - 酸汤味型单一,锁客能力远不如牛油火锅,更多是“尝鲜型”消费 [19] - 酸汤锅底成本较低,2-3人用餐客单价可控制在70-80元,而牛油火锅客单价可轻松过百 [20] 品类走红驱动因素 - 酸汤走红得益于地域文化符号“出圈”,内容平台和社交媒体放大了其视觉奇观和文化异质性 [13] - 2022年贵州旅游复苏,村超、黄小西等文旅IP成功,顺势推送酸汤成为旅行体验环节 [13] - 大型餐饮品牌入局做了初步市场教育,一批主打云贵风味的Bistro和主题餐厅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兴起 [14] - 2023年前后多家实力雄厚的火锅企业共同策划集中投放,有公司单家投入八百万元做推广 [15] 标准化与供应链瓶颈 - 酸汤分为“生酸”和“熟酸”,炒制过程对火候、锅具、师傅经验要求高,难以完全标准化 [19] - 酸汤味型极度依赖发酵工艺、炒制技法和本地食材,每一家的酸汤味道都不一样 [19] - 供应链稳定性是核心挑战之一,品牌需通过整头采购牛肉等举措控制成本 [21] - 资本对酸汤品类表现冷静,认为其缺乏可复制、可规模、可退出的特性 [21] 全国化路径与创新尝试 - 酸汤品类若想全国化突破需精准布局高流量商圈和年轻消费群体聚集区,借助短视频实现味觉的“视觉化传播” [24] - 品牌尝试拓展酸汤味型应用场景,2024年市面上已有酸汤小酥肉、酸汤饭、酸汤水饺等雏形产品 [26] - 袁记云饺推出酸汤味水饺,老北京风味的紫光园加入酸汤小酥肉,Manner等国际范品牌也推出酸汤系列产品 [26] - 有观点认为需跳出“贵州酸汤”地域局限,走向“中国酸”的味型整合,融合山西醋酸、海南糟粕醋等 [26]
我们尝遍了贵州酸汤,却记不住一个名字
虎嗅· 2025-09-21 07:05
核心观点 - 贵州酸汤作为区域美食在2024年经历爆发式增长 但面临"有品类无品牌"困境 热度主要由流量和资本推动而非真实需求驱动 全国化进程受限于味型单一、标准化难度高及供应链挑战 [1][5][9][11] 产业规模与市场热度 - 2024年黔东南州酸汤产业总产值突破25亿元 酸汤制品年产能达16万吨 [1] - 全国店名含酸汤餐饮门店超8700家 近一年门店增长率超40% 酸汤菜品增长率达60% [1] - 抖音平台搜索量同比暴涨1966% 成为餐饮行业最受关注细分品类之一 [1] - 酸汤成为仅次于麻辣口味后最受欢迎火锅锅底新品 [1] 头部品牌与资本动态 - 海底捞全国门店推广酸汤锅底 锅圈联合中国农科院落地产业化项目 [1] - 本土品牌黔诚在贵阳十年仅开4家店 贵厨走出贵州后面临障碍 [4] - 2023年以来资本关注度低 真正出手少 因标准化难度大且缺乏成熟品牌模型 [5][17] - 酸汤锅底成本仅十几元 远低于牛油锅底四五十元成本 [12] 市场表现与挑战 - 2023年下半年至今一线城市闭店率超30% 部分二三线城市超50% 复购率持续走低 [5] - 流量与实体经营严重背离 抖音小红书内容保持高增长但门店收缩 [5][9] - 味型单一导致锁客能力弱 更多为尝鲜型消费而非成瘾性消费 [12][13] - 区域接受度差异大 在山西等食酸区域难以突破因口味偏差 [21] 标准化与供应链瓶颈 - 酸汤分为生酸和熟酸 炒制过程依赖火候锅具和师傅经验 难以完全标准化 [12][17] - 供应链稳定性挑战大 牛肉等食材部位价格差异影响成本控制 [15] - 地域性强 依赖贵州红酸汤发酵工艺和本地食材 [12][18] 创新与转型尝试 - 新希望集团与凯里市合作构建酸汤全产业链 产品进入山姆会员店供应链 [19] - 品牌推出酸汤小酥肉 酸汤饭 酸汤水饺等衍生品 拓展消费场景 [20] - 笔记安顺夺夺粉火锅以性价比在全国开设239家门店 三出山通过空间设计拉高客单价至150元 [20] - 尝试融合山西醋酸 海南糟粕醋等多地酸味元素 突破地域局限 [21] 全国化路径展望 - 需精准布局高流量商圈和年轻消费群体聚集区 强化视觉化传播 [19][20] - 必须构建"产品+流量+点位+供应链"综合模型 而非仅依赖口味输出 [21] - 品牌需提升组织力 SOP流程精细化至洗碗工动作和切肉工刀工以影响毛利 [15] - 理想全国化规模为三年30~50家门店 但当前尚无品牌具备真正全国化能力 [21]
贵品出山·风行云间:贵州农业品牌推介暨招商洽谈会举行
南方农村报· 2025-08-31 11:30
活动概况 - 贵州农业品牌推介暨招商洽谈会于8月28日在上海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 汇聚专家、学者、金融投资、餐饮、渠道商、电商零售、商超及意向投资合作企业代表[2][3] - 活动围绕贵州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发展开展研讨 并展示48幅新华社照片从乡村振兴、优势产业、"两山"理念、人才振兴四个维度呈现贵州五年农业农村变化[4][8][9] 农业发展战略 - 贵州聚焦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生产 主抓肉牛、茶叶、辣椒三个重点产业和中药材、食用菌、刺梨、油茶、竹五个优势产业 同时发掘酸汤、苦荞等特色产业优势[10][11] - 公司集中打造"关岭黄牛""大方天麻""三穗鸭"等区域公用品牌 农业精品品牌数量从2023年的3个增至10个[12][13] 政府与合作支持 -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提出借助上海金融资源与市场优势 帮助贵州厘清品牌发展层次并在细分市场抢占先机[16][17][18] - 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副主任强调贵州优质农产品契合上海高需求 希望构建平台畅通"贵品入沪"渠道并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21][22][23] 产品推介与合作方向 - 贵州省农业发展集团重点推介贵州黄牛、刺梨、酸汤、大方天麻、红心猕猴桃五款特色产品 寻求技术赋能、资本注入、渠道共建及品牌联创合作[26][27][29] - 中国农业大学、国泰海通证券、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海蔬菜集团、"三只松鼠"集团等机构代表参与探讨推动贵州农产品走向长三角[32][33][34] 成果与资源发布 -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及安顺市、六盘水市现场进行招商推介 活动同步发布"沪上黔味美食地图"以促进市场推广[35][36]
云贵菜发展报告2025:五大趋势助力品牌“掘金”增量机会
36氪· 2025-08-28 18:07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云贵菜市场规模预计达340亿元 同比增长6.9% 增速高于中式正餐整体水平 [1] - 市场规模从2023年318亿元增长至2025年360亿元 [2] - 截至2025年8月全国云贵菜门店数突破4.2万家 连锁化率持续上升 [1][2] 平台赋能与数字化运营 - 抖音平台云贵美食话题播放量破百亿 相关短视频年点赞量与直播观看量均超亿次 [1] - 云南旅游和贵州旅游话题视频播放量分别达134.6亿次和92.4亿次 [6] - 云贵菜进驻抖音商家数同比增长超50% 在售商品数和动销商品数同比增长均超100% [11] - 云贵菜日均订单量同比高双位数增长 商家年直播场次超22万场 [11][13] 区域扩张与分化趋势 - 西南地区门店占比从2024年近50%降至2025年近40% 一线及三四线城市占比上升 [16] - 一线城市通过"鲜精韵"定位实现人均消费100元以上 如黔香阁(165元) 半山腰(153元) [18] - 三四线城市主打性价比定位 如宣威山野人家 茄子恰恰等品牌覆盖社区高频需求 [19] 细分赛道创新与代表品牌 - 酸汤火锅代表: 黔家婆 黔夺夺 滇翁 滇牛 [3] - Bistro代表: Ameigo梅果 山野板扎 野果yeego [3][22] - 山野火锅代表: 芸山季 [3] - 特色品类代表: 凉都青瓦房(烙锅) 扎雅土司庄园(民族文化体验) [3][25] 消费趋势与内容传播 - "漂亮饭"话题播放量超17.3亿次 推动云贵Bistro场景化消费增长 [22] - 猎奇食材内容走红 如见手青挑战 折耳根创新应用(冰淇淋/拿铁) [27] - 民族文化内容受青睐 扎雅土司庄园IP话题播放量超3亿次 [25] - 酸汤类话题热度显著:酸汤鱼(44.8亿次) 酸汤牛肉(23.6亿次) 酸汤水饺(17.1亿次) [31] 产品创新与差异化路径 - 酸汤应用场景扩展: 酸汤猪脚 酸汤粉面 酸汤牛蛙等"酸汤+"创新 [30] - 猎奇食材菜品创新: 黑松露和牛丸 羊肚菌啵啵鱼豆花 水性杨花鲜肉滑 [29] - 食材差异化: 强调山野食材空运 菌菇刺身 地域特色核心单品(石锅鱼/酸汤火锅) [18]
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态势持续向好
中国新闻网· 2025-07-19 13:12
行业发展趋势 - 2024年全国餐饮收入达55718亿元 同比增长5.3% 显示行业保持领先增速 [1] - 消费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特征 营养化转型成为行业焦点议题 [1] - 健康烹饪模式普及和营养均衡理念推广正改变消费者饮食习惯 [1] - 低热量、低脂肪、高纤维等新兴健康餐饮品类涌现 如贵州酸汤和蒸排骨受年轻消费者青睐 [2] 食品安全与标准化 - 数智化手段应用提升产业链协同 餐饮业连锁化、标准化程度加强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2] - 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推动法规标准体系健全 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显著增强 [2] - 行业面临业态复杂、链条冗长等挑战 需强化全链条精细化动态化管理 [2] 企业创新实践 - 联合利华饮食策划通过科学搭配食材/调味/烹饪技巧 改善学生餐营养元素摄入不均衡问题 [1] - 企业从"吃什么"深化至"为什么吃"的研究维度 体现营养健康理念升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