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六福
icon
搜索文档
珍酒李渡吴向东荣获“可持续发展——年度最具企业家精神的商界领袖”奖项
搜狐财经· 2025-09-03 18:43
公司荣誉与领导力 - 珍酒李渡集团董事长吴向东荣获"可持续发展——年度最具企业家精神的商界领袖"奖项 表彰其在产业升级和科技研发领域的领导力与担当精神 [1] - 奖项由2025企业合作发展年会颁发 同期获奖者包括京东集团刘强东和360集团周鸿祎等24位企业家 [1] 企业家行业成就 - 吴向东深耕白酒行业近30年 曾创立金六福品牌并带领华致酒行成为国内首家酒类流通A股上市企业 [3] - 推动珍酒李渡成功登陆港股 成为港股白酒第一股 凭借敏锐洞察力带领企业穿越行业周期实现高质量发展 [3] 企业战略创新 - 2025年推出战略级新品大珍·珍酒 成为行业现象级产品 主导打造超级组织万商联盟重塑行业生态 [3] - 发布旗下首款高端精酿啤酒品牌牛市啤酒 正式开启白酒加啤酒产品战略 [3] - 成功打造个人IP 两个月内视频播放量超5000万 两次大型直播观看总人数超750万 [3] 行业影响与评价 - 行业观察人士认为吴向东通过超级新品、超级模式和超级传播开辟增长通道 为酒业探索破局发展新路径 [3] - 在酒业寒冬期成功实现影响力破圈 被视为当下企业家精神的最佳诠释 [3]
56岁酒业大佬当大V的100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23:14
公司战略与领导层动态 - 公司实控人吴向东在三个多月内完成五十场线下演讲活动 吸引超过6100位客户参加 演讲总时长超过100小时[2][5][7] - 吴向东同步开展线上个人IP打造 通过视频号发布近五十条短视频 并开展多场直播 单场直播最高吸引574万人次观看 获438万点赞[3][6][7] - 公司推出"万商联盟"新型渠道组织模式 目标建立1000家联盟体和2万家联盟商 目前已成立12家联盟体 2116家客户已签约并缴纳定金 其中1000家已完成拿货[11][13][14] 新产品布局 - 公司于6月推出战略级新品"珍酒·大珍" 零售价888元 市场价约600元 定位次高端价格带 酒质宣称对标3000元产品[9][11] - 产品采用姚安娜代言 广告覆盖全国上百万部电梯[9] - 同步推出高端啤酒"牛市" 375ml装定价88元 原料采用美国啤酒花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大麦 德国和比利时酵母 中国莫干山泉水[16] - 啤酒业务将作为公司新增长点 未来计划推出另外两款不同价位产品[16] 渠道改革与销售模式 - "珍酒·大珍"严格执行配额制和团购销售模式 要求联盟商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销售 禁止低价销售 搭赠 返现 抵货款和线上销售[13] - 联盟商采用利益共享机制 根据代理时长获得短期 中期和长期多层次回报[13] - 该模式旨在通过超级组织打造超级单品 解决传统渠道老化问题[12][13] 市场反应与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在8月上涨50% 最高达10.9港元 较去年9月低点实现翻倍[16] - 新产品引发行业讨论 包括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对原料本土化的评论 以及部分酒圈达人的负面评测[16][18] - 公司表示愿意接受讨论并考虑原料替代方案 但对恶意诋毁行为表示反对[17][18] 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 白酒行业处于新一轮调整期 二季度形势尤为严峻[2][5] - 公司实控人拥有三十年行业经验 曾成功运作金六福 华致酒行和珍酒李渡 其中华致酒行为A股酒类流通第一股 珍酒李渡为港股白酒第一股[2] - 公司2009年收购珍酒厂后累计投入超过120亿元 于2023年成功上市[5]
吴向东当“大V”的100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19:22
公司战略调整 - 白酒行业面临新一轮调整期 消费未见好转且二季度形势更为严峻 公司需寻求新方法应对 [1][6] - 公司实控人吴向东在100天内完成50场线下演讲并开设个人视频号 通过打造个人IP推动业务转型 [1][2][3] - 线上渠道通过短视频和直播获取流量与粉丝 线下通过演讲吸引潜在客户并导向签约 形成联动营销体系 [9] 新产品布局 - 推出战略级大单品"珍酒·大珍" 零售价888元(市场价约600元) 定位次高端价格带但强调酒质对标3000元产品 [9][10][12] - 新品采用姚安娜作为集团代言人 广告覆盖全国上百万部电梯 强化品牌曝光 [9] - 跨界推出高端啤酒"牛市" 375ml精酿定价88元 原料采用全球供应链(美国啤酒花、加拿大澳大利亚大麦等) [16] 渠道模式创新 - 为"大珍"组建万商联盟组织 采用配额制和团购销售模式 要求联盟商直接服务C端消费者并禁止低价销售等行为 [12][14] - 联盟商通过短中长期多维回报机制绑定利益 目标设立1000家联盟体和2万家联盟商 覆盖中国白酒资深消费者 [14] - 截至8月19日已有2116家客户签约并缴纳定金 其中1000家已完成拿货 [15] 资本市场反应 - 公司股价在8月上涨50% 最高达10.9港元 较去年9月低点实现翻倍 [16] - 新产品发布与股市上涨形成共振效应 强化市场关注度 [16] 行业竞争与挑战 - 白酒行业国企背景企业居多 民营企业家通过个人IP营销具有先发优势 目前仅酒仙集团采取类似策略 [6] - 高端啤酒产品因原料进口问题引发行业讨论 协会人士强调本土化原料的重要性 公司后续考虑国产替代方案 [17] - 新产品面临跨行业扩圈挑战 需从白酒行业向其他领域拓展客户 [20] 营销成效 - 吴向东视频号发布近50条短视频 多次获得破万点赞 直播观看达574万人次且点赞量超438万 创个人记录 [3][7][8] - 50场论坛累计演讲超100小时 吸引6100位客户参与 形成显著线下聚集效应 [7]
“白酒教父”也下场带货,290亿身家吴向东直播卖88元啤酒,还想打造第二个“茅台”
36氪· 2025-08-12 07:23
公司战略与产品布局 - 吴向东从白酒跨界啤酒赛道 亲自操盘高端啤酒品牌"牛市" 产品零售价88元/瓶 团购价60元/瓶 采用20倍啤酒花用量实现陈藏工艺[1][2][3][4][6] - 珍酒李渡推出600元价格带新品"大珍" 对标3000元品质酱酒 目标成为第二个茅台 已召开44场招商会并获近2000客户签约打款[1][11][15] - 公司构建"生产+渠道"双上市平台 旗下珍酒李渡与华致酒行分别于2019年和2023年上市 形成实业与投资协同战略[7] 产品研发与生产 - "牛市"啤酒选用美国雅基玛山谷啤酒花 加拿大澳大利亚大麦 德国比利时酵母及莫干山泉水 投入2000万港币设立湖南生产基地[3][6] - 产品经历三年研发数百次调试 通过冷链物流巨头合作实现控温保障 计划一年后推出第二款啤酒产品[3][16] 市场表现与行业环境 - 辛巴赫啤酒2024年提前完成全年销售任务并上调全系出厂价 成为精酿黑马[2] - 珍酒李渡2024年上半年收入预计24-25.5亿元 同比下滑38.3%-41.9% 净利润下降23%-24% 主因白酒消费需求减少[11] - 行业面临500-800元价格带产品生存困难 低度化/利口化趋势明显 宴请及送礼需求急剧减少[14][15] 营销策略与品牌建设 - 吴向东通过视频号直播转型网红企业家 首秀吸引超190万人观看 最高在线17.8万人 获682万点赞[8][10] - 白酒企业跨界啤酒具备渠道复用/品牌溢价/供应链协同优势 但面临专业性质疑与渠道模式差异挑战[6][15][16] - 精酿啤酒赛道CR5超90% 竞争激烈 五粮液推出"风火轮"精酿啤酒 独立品牌与新零售企业同步入局[15][16]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酱酒品类成长依托4亿中产家庭"喝好酒"需求 企业通过田忌赛马策略打造质价比产品[15] - 白酒掌门人IP化成为行业趋势 通过情感共鸣构建品牌磁场 实现个人影响力向品牌文化转化[10]
珍酒李渡董事长吴向东:从白酒教父到新晋网红,公司去年营收 71 亿元,大珍能否扛起突围大旗
搜狐财经· 2025-07-29 20:35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70.67亿元 同比微增0.52% [3][4][11] - 股东应占净利润为13.24亿元 同比下滑43.12% [3][4][11] - 净利润大幅下滑主要受非经营性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股权激励费用和上市开支影响 [11] - 分产品看 唯有李渡实现增长 营收同比提高18.3%至13.13亿元 珍酒、湘窖、开口笑分别实现营收44.80亿元、8.02亿元以及3.37亿元 [11] - 分档次看 次高端产品贡献营收大头 占比超四成 高端产品营收17.09亿元同比下滑10.82% 次高端产品营收29.95亿元同比增长8.77% 中端及以下产品营收23.63亿元同比微增0.87% [11] 品牌竞争与市场地位 - 珍酒品牌2024年实现收入44.80亿元 国台销售收入超40亿元 [9] - 按收入计 珍酒已连续两年维持贵州省第三大酱香型白酒品牌地位 [9] - 珍酒与国台曾陷入"贵州酱酒第三"争夺战 [9] - 2025年国台设定了60亿元的销售目标 [9] 战略调整与产品创新 - 2024年下半年珍酒有意减缓珍三十产品市场扩张节奏 削减珍十五和珍三十支线产品 [11] - 珍酒电商业务削减部分单价较低、毛利率不高的中低端产品 [11] - 2024年6月推出战略级大单品"大珍·珍酒" 定价888元 [14] - 官宣姚安娜担任白酒"申遗大使" [4][14] - 珍酒今年绝大部分预算开支向"大珍"倾斜 [14] - 大珍采用高配低价+饥饿营销策略 线上需预约抢购每人限购2箱 [14] - 代理商或喝酒大户打款30万加3万保证金可获得珍酒团购伙伴待遇 [14] 董事长背景与行业影响 - 董事长吴向东深耕行业近30年 从白酒代理商到手握华致酒行、珍酒李渡两家上市公司 [5] - 1969年出生于湖南醴陵 27岁开始接触白酒销售业务 [5] - 1998年以OEM模式创办金六福品牌 2008年营收突破60亿元规模仅次于茅台与五粮液 [5] - 2001至2012年间通过收购、参股或控股整合17家地方酒企 其中白酒企业达12家 [6] - 2003年收购邵阳市酒厂更名为湖南湘窖酒业 [6] - 2009年以8250万元收购贵州珍酒厂 同年将江西李渡酒业收入囊中 [6] - 2021年将珍酒、李渡、湘窖及开口笑四大品牌整合为珍酒李渡集团 [7] - 2023年珍酒李渡成功登陆港交所 成为"港股白酒第一股" 打破白酒行业近7年无新股上市僵局 [7] - 上市当天收盘价8.88港元 市值约29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55亿元) 按持有69.08%股权计算身家暴涨约176亿元 [7] 行业观点与专家分析 - 行业步入深度调整期 市场竞争激烈 人事变动频繁 [1] - 白酒企业将"改革"视为关键动力 积极探索新增长点 [1] - 珍酒李渡净利润下滑核心矛盾在于行业调整期的高端化瓶颈与库存压力 [12] - 品牌势能不足导致高端产品价格倒挂 传统经销商单店效率下滑制约边际改善空间 [12] - 大珍策略短期牺牲规模保利润 长期为品牌高端化积累势能 [14] - 珍酒面临茅台、郎酒、习酒甚至摘要、国台等品牌压力 亟需转型及增强行业适应能力 [15] - 珍酒李渡目前所做的创新营销在行业内已属于典范 [15]
珍酒李渡董事长吴向东:从白酒教父到新晋网红,公司去年营收 71 亿元,大珍能否扛起突围大旗?
搜狐财经· 2025-07-29 20:12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营收70.67亿元 同比微增0.52% [7][19] - 股东应占净利润13.24亿元 同比下滑43.12% [7][19] - 净利润大幅下滑主要受非经营性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股权激励费用和上市开支影响 [20] 产品结构分析 - 分品牌看唯有李渡实现增长 营收同比提高18.3%至13.13亿元 [20] - 珍酒实现营收44.80亿元 湘窖8.02亿元 开口笑3.37亿元 [20] - 次高端产品贡献营收大头占比超四成 高端产品营收17.09亿元同比下滑10.82% [21] - 次高端产品营收29.95亿元同比增长8.77% 中端及以下产品营收23.63亿元同比微增0.87% [21] 战略调整举措 - 2024年下半年有意减缓珍三十产品市场扩张节奏 削减珍十五和珍三十支线产品 [20] - 电商业务削减部分单价较低、毛利率不高的中低端产品 [20] - 2024年6月推出战略级大单品"大珍·珍酒"定价888元 [22][24] - 签约姚安娜担任白酒"申遗大使" [8][22] - 绝大部分预算开支向"大珍"倾斜 [24] 市场竞争地位 - 按收入计珍酒连续两年维持贵州省第三大酱香型白酒品牌地位 [18] - 2024年珍酒品牌实现收入44.80亿元 [18] - 国台销售收入超40亿元并设定2025年60亿元销售目标 [18] - 上市当天收盘价8.88港元市值约29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55亿元) [14] 渠道创新策略 - 大珍采用"高配低价+饥饿营销"组合拳 [24] - 线上需预约抢购每人限购2箱 非遗版本已售罄 [24] - 代理商或喝酒大户打款30万加3万保证金可获得团购伙伴待遇 [24] - 有助于将消费型客户转化为共创共建的团购商伙伴 [24] 创始人背景 - 吴向东1969年出生于湖南醴陵 27岁开始接触白酒销售业务 [12] - 1998年以OEM模式创办金六福品牌 2008年营收突破60亿元 [12] - 2001至2012年间整合17家地方酒企 其中白酒企业达12家 [13] - 2009年以8250万元收购贵州珍酒厂 同年将江西李渡酒业收入囊中 [13] - 2021年将珍酒、李渡、湘窖及开口笑四大品牌整合为珍酒李渡集团 [13] - 2023年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港股白酒第一股" [13]
吴向东30年“卖真酒”打造两家上市酒企 华致酒行净利三连降吴其融临危受命
长江商报· 2025-05-26 08:57
白酒教父吴向东的商业版图 - 吴向东通过创立金六福品牌、华致酒行及珍酒李渡,构建覆盖品牌运营、渠道分销、酒厂生产的全产业链白酒帝国 [4][5][8] - 金六福2008年销售收入超60亿元,成为仅次于茅台、五粮液的第三大品牌 [4] - 珍酒李渡通过收购整合10余家地方酒厂,形成"四品三香"产品矩阵,是唯一覆盖酱香、兼香、浓香三种香型的白酒上市公司 [5] - 2019年华致酒行登陆A股成为"酒类流通第一股",2023年珍酒李渡赴港上市打破7年白酒公司上市荒 [6][7][8] 二代接班与数字化转型 - 29岁的吴其融自2024年10月起同时出任华致酒行董事、珍酒李渡执行董事,进入权力中心 [1][9][10] - 吴其融主攻数字营销,曾组建300人电商团队并主导设立华致数字开展短视频直播业务 [12][13] - 2024年华致酒行电商收入同比增72.87%至20.92亿元,占比提升至22.11% [18] - 珍酒李渡直销收入同比下降11.5%至7.11亿元,数字化转型进度滞后 [19] 行业调整期经营承压 - 2024年珍酒李渡营收微增0.5%至70.6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降43.1%至13.24亿元 [15] - 华致酒行2024年营收净利双降,营收94.64亿元(-6.49%),归母净利润0.44亿元(-81.11%)[16] - 行业库存高企、价格倒挂,酒企直销渠道建设冲击华致酒行中间商模式 [17][20] - 2023年白酒行业深度调整,珍酒李渡归母净利润增速从125.96%骤降至3.3%(经调整)[15] 战略转型与挑战 - 头部酒企加码直销导致渠道变革,华致酒行传统分销优势弱化 [3][17] - 垂直电商平台(酒仙网、1919等)在资本助推下加速扩张,加剧行业竞争 [17] - 吴向东尝试通过二代接班推动数字化转型,但珍酒李渡电商业务尚未形成有效突破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