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阳春面
icon
搜索文档
南京大学后勤通报食堂供应“999元帝王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4 12:19
为在校园内进一步弘扬勤俭节约风尚、深入践行"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精神,负责该窗口经营的餐饮企业已对现有菜式供应进行调整,确保菜式更 加丰富多元、实惠亲民,更好地契合大学食堂的基本定位。 近年来,我们始终以服务师生为中心,持续推出一系列保供稳价举措,努力让大家"吃得放心、吃得好"。其中,1分钱暖心早餐、7/8/10元的小蓝鲸学子套 餐、0.4/0.8元平价素菜、甜/咸两种免费汤品、1.5元阳春面/蛋炒饭、超值早餐套餐、自助调料台等,得到了师生的认可;"深夜食堂""你来点菜我来做"等 主题美食活动得到师生的欢迎。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丰富菜肴品类、提升餐品口味,给全校师生提供更加物美价廉的餐食和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我们将努力强化服务育人功能,让 食堂成为"三全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衷心感谢媒体和广大网友对南大后勤服务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监督! 此前报道: 每经编辑|金冥羽 11月4日,南京大学后勤服务集团发布情况说明: 近日,我校第九食堂某窗口试运营期间提供的多元化菜品受到师生、校友和社会的关注。我们感谢大家对校园后勤服务的关心,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第九食堂部分窗口近期正处于服务升级与菜品测试阶段 ...
萧山滋味养成史
虎嗅· 2025-08-02 20:06
高晓松与晓书馆 - 2018年高晓松在杭州开设公益阅读机构"晓书馆" [1] 萧山饮食文化背景 - 高晓松的杭州血统源于外婆陆士嘉来自萧山望族旱桥头陆氏 [2] - 萧山人文传承与"美食荒漠"印象截然不同 [2] - 高晓松提及的梅干菜捂肉等家常菜代表萧绍文化而非典型杭州菜系 [2][3] 萧山地理历史特征 - 上古地名"余暨"为百越语"盐乡"之意 [4][5] - 位于杭嘉湖平原南端与宁绍平原起点 属山海交汇地带 [6] - 汉代余暨县已是江南重要盐产地 海盐生产形成当地风味基底 [7][8] 发酵食品工艺 - 盐作为抑菌剂推动豆腐/菜梗/千张发酵 产生氨基酸鲜味 [8][9][10] - 霉干菜夏季煮汤汆河虾 臭千张秋季蒸肉饼 臭菜梗冬季烩咸肉 臭豆腐春季配韭菜 [12] - 咸肉制作可追溯至越王勾践时期 用海盐腌制肉干备战 [13] - 咸肉与春笋砂锅慢煨或与嫩豆腐同烹 体现风味层次 [13][14] - 咸肉烧芥菜使苦涩转为甘甜 成为餐桌核心底色 [15][16][18] 黄酒酿造与应用 - 东晋时期已有黄酒宴饮传统 南朝士族用其祭祀 [20] - 黄酒黄色来自糯米麦曲化学反应 核心风味为"鲜" [21] - 梅干菜烧肉/盐水虾/清蒸鱼均以黄酒调味 [22] - 酒糟蒸馏得糟烧白酒 加香料制成糟卤浸渍猪手/毛豆等食材 [23] 饮食风格演变 - 东晋六朝中原士族南迁带来吴越文化融合 形成清鲜本味特点 [25] - 清蒸鱼保留原味 白斩鸡仅佐葱油 萧三鲜清炒河虾/鱼片/笋片 [25] - 吴越国时期钱镠称赞清蒸鱼白斩鸡"清而不寡" 成为宫廷菜肴 [26] - 宋代宋室南渡带来北方面食技艺 面条搭配清淡汤底或酱油拌料 [28] - 元末运河淤塞促使乡土菜发展 "十碗头"宴客菜包含八荤二素 [31] - 梅香肉经黄酒糟腌/梅卤浸/九蒸九晒 成商人携带的家乡味 [31] - 酱园诗社立秋取酱斗诗 庖厨之事升华为风雅活动 [31] 食材种植与制作工艺 - 浦阳江紫皮茄子种盐碱滩涂兼具绵软筋道 沙地苋菜制霉菜梗利发酵 [32] - 霉千张需三伏天待其生出金丝 被士大夫视作格物致知实践 [32] 文化传承与现代表达 - 蔡东藩弃官撰《历朝通俗演义》体现萧山人不强求功名性格 [33][34][35] - 萧山米其林星级饭店南丰饭店位于蔡东藩出生地附近 [36] - 地理环境三面环山一面临海 汇聚江南水乡烟波碧影与历史故事 [39]
左手一碗面,右手茅五剑
搜狐财经· 2025-07-29 04:28
消费场景创新 - 上海一家面馆采用"左手一碗面+右手茅五剑"的销售模式,将3元阳春面与按杯售卖的中高档白酒(茅台48元/杯、五粮液24元/杯、剑南春12元/杯,容量均为10毫升)结合,形成新消费场景 [2][3][5][7] - 该模式打破茅台固有阶层化消费认知,主要客群为外卖骑手、保安、高校学生等大众消费者,满足其"尝鲜需求" [5][7][9] - 社交平台传播后客流激增,验证"拆零销售"模式在低迷市场中创造增量商机的可行性 [9][10] 白酒行业现状 - 2022年以来的行业调整已持续近4年,2025年被从业者称为最艰难一年,主因包括消费低迷、经济通缩及"最严禁酒令"导致消费场景消失 [10][12] - 5月起各地层层加码禁酒令冲击产业链:酒厂、经销商、终端烟酒店及餐饮渠道均受重创 [10] 潜在复苏信号 - 近期超级工程项目及城市更新计划(2024年启动6万+项目投入2.9万亿,2030年前累计达10万亿)可能刺激商务宴请需求,被视作市场复苏潜在催化剂 [12]
三元面馆的烟火与迷雾:一场在解构与共谋中的流量时代缩影 | 热财经
搜狐财经· 2025-07-24 23:28
消费现象分析 - 上海闵行区"塘湾饮食店"因3元阳春面与48元茅台杯的组合成为短视频平台爆款消费现象,吸引深圳食客专程打卡 [1] - 三元面馆的火爆反映公众对高物价的集体焦虑,与叮咚买菜下架4000种"平庸商品"、一线城市基础餐饮均价突破30元形成鲜明对比 [3] - 消费主义将社会议题异化为行为艺术,深圳食客打飞的吃面后离开显示流量经济对实体商业逻辑的扭曲 [3] 商业模式解构 - 面馆3元定价实际亏损运营,依靠老板黄文明的打印设备公司补贴维持,免费续面与打印服务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4] - 48元茅台杯(10毫升)被包装为"平民体验精英符号",实质是消费主义通过降低单次门槛扩大受众,与和平饭店50元可乐共享"场景溢价"逻辑 [5] - 网红效应导致客流量激增,可能挤占原本服务的外卖骑手和学生群体,使公益性质商业模式难以为继 [4] 流量经济影响 - 面馆被平台传播超万次,茅台杯消费演变为阶层符号的民主化假象,快递员需数小时劳动收入换取体验 [5] - 流量浪潮使"宝藏小店"面临MCN机构介入、同行打压等商业化冲击,原生态社区关系遭受破坏 [6] - 实体店铺被流量叙事夺舍,从社区老店变为满足围观者自我感动的符号化存在 [6] 社会心理映射 - 三元面馆的反差感契合网民对抗消费溢价的集体心理,成为高物价时代的情绪宣泄口 [3] - 茅台杯消费揭示阶层焦虑转化路径:大学生用兼职收入模仿父辈商务仪式,实质强化而非消解等级观念 [5] - 公众将系统性社会问题寄托于个体善举,回避对公共福利缺位的结构性批判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