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
搜索文档
年纪轻轻上个楼梯严重骨折,竟是这个爱好惹的祸!
中国新闻网· 2025-11-04 08:58
在许多人看来,马拉松是毅力与健康的象征。然而,对银川36岁的"跑马"爱好者李女士(化名)而言,这 份热爱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伤害。 上楼轻轻一"扭"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 大腿股骨严重骨折! 11月2日,2025北京马拉松开跑,3.2万人同场竞速。不仅在北京,近期国内马拉松赛事扎堆举行,跑友 参赛热情高涨。 入院后,医生了解到李女士是一名狂热的马拉松爱好者,月跑量达到了300至400公里。 "这很可能是一例应力性骨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疲劳骨折',"随后的手术证实了马志伟的这一判断。 手术中发现,患者的股骨因长期、反复承受高强度压力,已出现疲劳损伤,那次轻微扭伤,不过是压垮 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下随着运动健身渐成时尚,像李女士这样热爱长跑的人并不在少数。值得注意的是,长时间跑步不仅 可导致关节、骨骼和肌肉承受过大压力,引发骨折、肌腱炎等意外,对跑者的心肺功能也有较高要求, 因此务必谨慎参与。 "跑马"途中 应关注三大身体信号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健表示,跑马拉松时机体代谢状态会发生明显改变,很可能给心脏 带来潜在不利影响。 因此,"跑马"或训练途中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刻停止并及时就医。 ▶ ...
《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2024—2025)》发布 我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超4亿
人民日报· 2025-10-30 06:08
产业规模与参与度 - 截至2025年4月初,中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超过4亿 [1] - 2024年中国冰雪运动产业总规模达97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9% [1] - 2024—2025冰雪季,全国滑雪场累计接待客流量达2.56亿人次 [1] - 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户外运动相关企业数量达33.5万家 [2] 消费人群与区域格局 - 中青年群体是户外运动主要消费者,其中25—34岁群体占比最高,消费者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 [1] - 一线和新一线城市领跑户外运动消费,二线城市加速跟进 [1] - 产业发展格局以华东地区为中心,向华北、西南等地区辐射 [1] 细分市场与消费热点 - 冰雪、山地、水上等户外运动项目群众参与度较高 [1] - 马拉松、骑行、铁人三项、滑雪、漂流等细分项目关注度较高 [1] - 截至2024年底,中国自行车产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人民币 [1] - 2024年中国田协认证赛事参赛者年度消费总规模达168亿元,总参赛规模超700万人次 [1] 新兴业态与基础设施 - VR虚拟登山、骑行、潜水等沉浸式体验,以及夜间徒步、荧光骑行、星空露营等活动成为引领消费潮流的新业态 [1] - 截至2024年底,中国拥有健身步道17.18万个,总长度达40.76万公里 [2]
国家体育总局:我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超4亿人
上海证券报· 2025-10-24 23:39
户外运动产业总体发展态势 - 行业参与人数已突破4亿人 [1] - 行业成为体育产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1] - 截至2025年6月底,户外运动相关企业数量达33.5万家,2025年上半年新增注册企业约2.4万余家 [2] 消费人群与地域特征 - 中青年群体是主要消费者,其中25-34岁群体占比最高,且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 [1] - 高强度户外运动项目以男性群体为主导,中低强度项目更受女性青睐 [1] - 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消费领跑,二线城市加速跟进 [1] 细分领域产业规模与参与度 - 2024年冰雪运动产业总规模达9700亿元,2024-2025冰雪季全国滑雪场累计接待客流量2.56亿人次 [2] - 2024年水上运动产业规模达4386亿元,参与人数突破1.2亿 [2] - 冰雪、山地、水上项目参与度较高,马拉松、骑行、铁人三项、滑雪、漂流等项目关注度较高 [1] 新兴业态与消费趋势 - VR虚拟登山、骑行、潜水等沉浸式体验成为引领消费的新业态 [1] - “夜经济”下的夜间徒步、荧光骑行、星空露营等新业态正在兴起 [1]
英媒:调查显示,过度沉迷马拉松或损害婚姻
环球时报· 2025-10-16 07:00
文章核心观点 - 马拉松等耐力运动可能对参与者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并危及婚姻关系 [1][3][4] 马拉松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的研究表明,25%的受访马拉松运动员在抑郁焦虑心理测试中结果高得令人担忧 [3] - 约8%的跑步者属于临床抑郁症和重度焦虑症的高危人群,马拉松跑并不能保证良好的心理健康 [3] - 研究中75%的人感觉跑步后心情更好,但当身心持续处于压力下时,跑步习惯可能从乐趣变为应对机制,导致倦怠和焦虑 [3] 马拉松运动对婚姻关系的影响 - 耐力运动会形成神经生物学反馈回路,促使参与者投入更多时间,可能导致伴侣感到疏远和被忽视 [3] - 马拉松新手经历身份转变,进入全新的“跑步社交世界”,可能疏远伴侣关系或婚姻 [3] - 即使伴侣支持,跑步者接受新身份也会危及亲密关系,婚姻可能会因此破裂 [4] - 训练占据大量时间和精力,这种忙碌并不会随着比赛结束而终止,参赛后可能经历情绪低落的悲伤时期 [4] 给参与者的建议 - 跑步者应警惕过度训练、运动依赖以及压力过大的情况,需留出时间恢复身心,保持跑步的乐趣 [4] - 建议将情绪集中在日常跑步和锻炼之外的事情上,避免患上“跑步强迫症” [4] - 马拉松不应主宰生活,训练后应与伴侣谈论共同生活的事,而非只聚焦训练进展 [4] - 建议参与者反思是否真的享受挑战,还是想借爱好逃避家庭困境 [4]
需要担心跑马拉松增加癌症风险吗?
虎嗅· 2025-09-11 07:45
研究背景与起源 - 研究灵感源于肿瘤科医生Timothy Cannon对三位年轻肠癌患者的观察,他们均积极运动,其中两位跑极限马拉松,另一位一年跑13个半程马拉松[11] - 研究旨在探索长距离跑步是否与肠癌存在关联,针对35至50岁经常跑马拉松级别长跑的人群进行肠镜筛查[12] - 该研究于2024年5月底在美国临床肿瘤年会以摘要形式公开,尚未作为正式论文发表[2] 研究设计与样本 - 研究招募了100名平均年龄42.5岁的志愿者,招募标准为至少跑过两个50公里以上超级马拉松或五个常规马拉松[13] - 志愿者均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州Inova Schar肿瘤中心,样本量较小且缺乏对照组[15][21] 研究发现与数据 - 100名志愿者中,39人发现结肠息肉,其中15人被检出具有较高癌变风险的进展期腺瘤[14] - 进展期腺瘤检出比例15%,远高于40至49岁普通健康人群的1.2%以及45至50岁人群的4.5%至6%[15] 研究局限性 - 研究样本量仅100人,结果可能受偶然因素影响,普适性存疑[21] - 依赖与历史数据对比,单个肿瘤中心的样本与过往大规模研究的可比性不足[21] - 研究对象运动量极端,最常见的运动量超过15个超级马拉松,结论推广至普通人群需谨慎[21] 公众运动现状与风险相关性 - 绝大多数人运动量远未达过度程度,中国人均每日运动健身时间35分钟,美国人日均休闲运动时间0.31小时[19] - 美国75%人口未达到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的推荐标准,过度运动风险对大众而言不具现实意义[20] 马拉松运动的其他健康风险 - 超高强度运动后可能出现短期心血管负面影响,但通常一周内恢复,对多数参与者无长期危险[24] - 34%至85%的超级马拉松选手会出现急性肾损伤,但多在48小时内缓解,脱水与使用布洛芬可能加剧风险[25] - 马拉松爱好者因长期户外活动接触紫外线,皮肤癌风险较明确,需注意防晒[26] 运动与健康的整体评估 - 运动健康收益存在剂量效应,每日剧烈运动1小时以上可能无额外收益,但马拉松运动对健康的投入产出比相对较低[21][23] - 马拉松运动安全性总体可控,数千年来数千万人安全完成,其强度决定了绝大多数人仅偶尔参与或根本不参与[28]
国常会明确激发体育消费需求 苏超带动江苏消费380亿元的场景该如何复制?
搜狐财经· 2025-08-23 14:10
体育消费潜力释放 -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释放体育消费潜力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增加体育产品供给 丰富体育赛事活动 推动体育用品升级 培育产业增长点[2] - 激发体育消费需求 拓展体育消费场景 鼓励各地举办体育消费活动 实施消费惠民举措 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6]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 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1][4] - 国际高水平体育赛事加速城市发展进程 提高城市国际影响力 带动消费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5] - 十四五期间举办五场国际综合性运动会 十五五期间继续承办田径游泳体操等世界锦标赛[5] 体育产业规模增长 - 2024年水上运动参与人数突破1.2亿 产业规模达4386亿元 同比增长18.7%[10] - 钓鱼爱好者约1.5亿人 全国飞盘玩家约300万人 相关社团超1500个[10] 基础设施与场景建设 - 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推动运动场景丰富 创造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机会[8] - 体育赛事需要运动员观众流动 形成多场景消费链条[8] - 需通过文旅推广和服务创新将赛事游客流量转化为旅游消费留量[10]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重拳整治足球等项目发展乱象
第一财经· 2025-08-19 14:32
体育治理与行风建设 - 狠抓行风建设并提升体育治理能力和水平 [1] - 重拳整治足球和象棋等项目发展乱象 [1] - 开展马拉松和山地越野等专项整顿以维护体育行业秩序 [1] 体育法治体系完善 - 以《体育法》修订为契机完善体育法律和行业标准体系 [1] - 健全体育纠纷解决机制 [1] - 持续提高体育行业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1] 足球改革振兴进展 - 扎实推进足球改革振兴并理顺体制机制 [1] - 深入开展"假赌黑"治理 [1] - 足球工作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1] 体育发展战略规划 - "十五五"期间社会对田径游泳和"三大球"等项目期望提高 [1] - 国家综合国力提升为竞技体育全面均衡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1] - 实施"633"发展战略:巩固6个优势项目(跳水/举重/体操/射击/乒乓球/羽毛球)优势地位 [1] - 提升3个基础大项(田径/游泳/水上)竞技实力 [1] - 推动"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振兴发展并带动其他项目水平提高 [1] - 促进各项目均衡发展并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1]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以“假赌黑”治理为契机,重拳整治足球、象棋发展乱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9 11:32
体育治理与法治建设 - 国家体育总局狠抓行风建设 提升体育治理能力和水平 坚持和加强党对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1] - 坚决惩治体育领域腐败 强化以案为鉴和警示教育 体育政治生态得到修复[1] - 以《体育法》修订为契机 完善体育法律和行业标准体系 健全体育纠纷解决机制 持续提高体育行业法治化规范化水平[1] 行业专项整顿 - 以"假赌黑"治理为契机 重拳整治足球、象棋等项目发展乱象[1] - 开展马拉松、山地越野等专项整顿 维护体育行业秩序[1]
百公里冲刺点燃全运热情,香港迎接十五运倒计时100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3 09:52
全运会筹备进展 - 香港赛区承办8个竞技体育比赛项目和1个群众赛事活动,包括剑击、场地单车、高尔夫球、男子手球、七人榄球、沙滩排球、篮球22岁以下组别、三项铁人以及保龄球 [3] - 所有竞赛项目测试赛已完成,跨境自行车公路赛和马拉松赛通过测试检验 [2][3] - 超过90%竞赛场馆为现有设施改造升级,避免重复建设,不新建大型场馆和"全运村" [3] 赛事特色与场地规划 - 香港赛区场地结合城市地标和旅游景点,如中环海滨、维多利亚港、维多利亚公园和香港单车馆 [3][4] - 启德体育园作为主会场可容纳50000名观众,配备可开合屋顶和空调系统 [4] - 公路自行车赛路线横跨珠海、澳门、香港三地,全程230公里,实现"无感通关" [5] 大湾区联动与经济影响 - 赛事推动大湾区体育产业联动发展,促进青年体育交流 [1] - 跨境赛事通过"硬联通"和"软联通"协作,优化路线、通关及竞赛组织 [5] - 市民认为全运会将提升大湾区经济,促进人员往来和消费增长 [2] 公众参与与反馈 - "全运100 全民共创百万公里大挑战"累计完成999900公里运动目标,1200名参与者受邀见证冲刺活动 [1] - 市民对活动体验高度评价,尤其亲子互动环节设计 [2] - 测试赛选手对中环海滨赛道独特性和地标景观给予积极反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