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钻攻中心
搜索文档
乔锋智能(301603):Q3净利润同比+169% 合同负债同比+32%
新浪财经· 2025-10-29 20:47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8.7亿元,同比增长56.7%,归母净利润2.8亿元,同比增长83.6% [1] - 2025年单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6亿元,同比增长70.0%,环比下降10.7%,归母净利润1.0亿元,同比增长169.0%,环比下降6.4% [1]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率为14.8%,同比提升2.2个百分点,单第三季度净利率为15.1%,同比提升5.6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1个百分点 [3] 业务增长驱动力 - 公司营收高增长受益于3C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军工等新行业的市场拓展,以及传统通用设备行业的需求复苏 [2] - 截至2025年9月底公司合同负债为1.3亿元,同比增长32%,表明新接订单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2] - 公司已针对液冷散热领域旺盛需求进行布局,其高速钻攻中心、立式加工中心等产品可满足液冷板加工需求 [3] 盈利能力与效率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29.5%,同比微降0.4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为11.2%,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 [3] - 2025年单第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28.4%,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5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为10.7%,同比下降7.7个百分点 [3] - 费用率下降显著,主要得益于规模效应显现 [3] 战略布局与未来发展 - 公司的车床和立加中心已在机器人行业应用,并组建专家项目组研发适配机器人行业需求的核心设备 [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参股开普勒机器人,加大机器人相关领域的设备研发和合作力度 [3] - 研报将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预测上调至27.9亿元、36.2亿元、47.1亿元,归母净利润预测上调至4.0亿元、5.3亿元、6.9亿元 [4]
乔锋智能(301603):Q3净利润同比+169%,合同负债同比+32%
华西证券· 2025-10-29 20:06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 核心观点 - 公司业绩实现高速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18.7亿元,同比增长56.7%,归母净利润2.8亿元,同比增长83.6% [1] - 单季度来看,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6.6亿元,同比增长70.0%,归母净利润1.0亿元,同比增长169.0% [1] - 公司新接订单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截至2025年9月底合同负债为1.3亿元,同比增长32%,表明业绩高增具备较强持续性 [2] - 公司受益于3C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军工等新行业的市场拓展,以及传统通用设备行业的需求复苏 [2] - 公司在液冷散热和机器人领域进行重点布局,相关产品已实现应用并组建专家项目组,2025年上半年参股开普勒机器人以加大研发合作力度 [4] -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率为14.8%,同比提升2.2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规模效应带来的期间费用率下降 [3]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年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为29.5%,同比微降0.4个百分点,但期间费用率大幅下降3.7个百分点至11.2% [3] - 单第三季度毛利率为28.4%,净利率为15.1%,同比提升5.6个百分点 [3] - 报告上调了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7.9亿元、36.2亿元、47.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亿元、5.3亿元、6.9亿元 [5]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3.31元、4.35元、5.71元 [5] - 以2025年10月29日收盘价82.53元计算,对应2025-2027年市盈率(PE)分别为25倍、19倍、14倍 [5] - 财务预测显示公司成长性强劲,预计2025年净利润增长率达94.9%,2026-2027年维持在31%以上 [10]
乔锋智能(301603) - 301603乔锋智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21
2025-09-21 17:38
行业发展趋势 - 数控机床作为工业母机 广泛应用于通用设备 消费电子 汽摩配件 模具 工程机械 军工 能源 医疗器械 航空航天 通讯等领域 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产业 [2] - 国产替代加速 国际化显现 机床进口增速放缓 出口快速增长 国产机床市占率持续提升 [2] - 市场需求叠加政策支持助力行业增长 2023-2024年金属切削机床产量稳步增长 2025年上半年延续向好态势 [3] - 数控化率持续提高 金属切削机床数控化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为数控机床企业带来增量机会 [3] - 竞争加剧 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 中小企业因技术储备不足 资金实力有限 市场份额逐步缩小 [3][5] 公司业绩表现 - 通用设备行业占总收入比重约36% 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接近10% [3] - 消费类电子行业收入占比超过20% 2025年上半年增长约190% [3] - 汽摩配件行业占比约14% 主要为新能源汽车 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约60% [3] - 模具行业占比约8% 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约160% [3] - 工程机械行业占比约5% 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约170% [3] - 航空航天 医疗器械等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3] 运营特点 - 业绩季度波动小 整体分布相对均衡 无严格传统淡旺季 [4] - 下游覆盖多个领域形成需求互补 规避单一行业周期波动 [4] - 通过前瞻性产能规划 模块化生产模式及精细化订单管理灵活响应客户需求 [4] 竞争优势 - 完成金属切削机床全产品系列布局 具备自动化组线能力 [6] - 研发团队超250人 研发能力强 快速响应精密加工需求 [6] - 销售服务团队超300人 小时级客户服务响应效率 [6] - 应用技术团队提供工艺 设备选型 整体解决方案等定制化服务 [6] - 研发 设计与生产一体化运作模式提升经营效率 [6] - 单元化 模块化生产方式及全流程品质管控保证产品稳定性 [6] 液冷板加工布局 - 液冷板是AI服务器 新能源汽车重要部件 加工对精度 效率要求高 [6] - 公司高速钻攻中心 立加 数控车床等产品可满足液冷板加工需求 [6] - 加强销售团队对接液冷散热市场需求 保障高效沟通及敏捷服务 [7] - 持续优化设备性能 加快新设备开发 适配液冷散热加工技术发展趋势 [7]
从 “国产替代” 到 “全球竞逐”,创世纪9款新品背后的“中国智造”实力
36氪· 2025-05-06 16:28
行业背景与市场格局 - 高端数控机床长期被国外品牌主导 国内企业正加速向高端市场攀升[1] - 中国是全球最大机床生产国和消费国 2023年数控机床市场规模约2000亿元 但高端产品占比仅10-15% 市场规模约200-300亿元[9] - 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仅6% 中低端产品国产化率分别为65%和82%[9] - 全球机床市场2024年达1201.9亿美元 预计2025年增至1292亿美元[9] - 2024年金属加工机床进口额54.9亿美元同比下降9.9% 出口额82.1亿美元同比增长5.6% 实现贸易顺差27.2亿美元[18] 公司技术创新成果 - 在CIMT 2025展会发布9款全新高智能机床 涵盖高速钻攻中心、立式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五轴联动加工中心、七轴加工中心等多品类机型[4] - 核心技术包括AI智能控制系统 可实现加工参数自优化、故障自诊断 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设备互联与远程协同 加工精度达微米级[5] - 多轴联动技术突破复杂曲面加工瓶颈 满足航空航天、精密模具等高难度需求[5] - 优化动力系统和热管理设计 能耗降低20%-30%[5] - T-500B高速钻铣加工中心累计销量超10万台 T-V856S立式加工中心累计销量超4万台[5] - 七轴联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可实现车、铣、钻、镗等多种功能复合化 一次装夹完成多种加工任务[6] 产品应用与市场表现 - 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3C电子、汽车零部件、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战略性行业[4] - 在3C行业积累多重优势 市场占有率领跑行业[13] - 2024年总营收46.05亿元同比增长30.49% 归母净利润2.37亿元同比增长22%[14] - 3C钻铣加工中心销售收入19.26亿元同比增长197.43%[14] - 五轴数控机床和大型卧式加工中心销售2亿元同比增长39.09%[14]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0.48亿元同比增长22.37% 归母净利润近亿元同比增长66.51%[14] - 当季3C钻铣加工中心销售收入4.10亿元同比增长26.60% 高端数控机床销售0.46亿元同比增长21.62%[14] 研发投入与战略布局 - 2024年研发人员370人 研发费用投入1.24亿元[12] - 2025年一季度研发投入超3000万元同比增长43.17%[16] - 研发重点包括高端数控机床攻关、客户定制化解决方案、通用产品序列拓宽、现有产品智能化升级[16] - 产品线涵盖钻铣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雕铣加工中心、型材加工中心、数控车床、走心机和五轴加工中心等多个系列[12] 国际化拓展 - 2024年海外收入2.07亿元同比增长42.61%[18] - 产品出口至越南、印尼、土耳其、意大利、墨西哥、巴西等市场[18] - 出口产品包括钻攻机、立加、卧加、龙门、五轴等 应用于3C零部件、AR/VR眼镜、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18] - 公司通过"高端化+全球化"双轮驱动战略持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