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鹏智驾

搜索文档
岚图CEO卢放:并不是谁和华为合作都能打造爆款
虎嗅APP· 2025-07-23 23:12
核心观点 - 岚图汽车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实现逆势增长,4月达成20万辆整车交付,第一个十万辆耗时3年,第二个十万辆仅用1年[1] - 公司认为与华为合作是销量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强调自身有一套独特的方法论[1] - 公司坚持制造业逻辑和用户导向战略,认为这是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27][39] 市场环境与竞争格局 - 汽车行业正经历"内卷式"竞争,价格战持续但监管力度加大,预计下半年市场将逐步回归正常[4] - 公司认为无序竞争会导致垄断,最终损害消费者利益,支持行业监管[5][6] - 作为国有企业,公司强调自身市场化运作属性,同时承担扶持产业链的社会责任[10][12] 销量表现与增长因素 - 交付量呈现加速增长:2021年首年交付1万多辆,第二年3万多辆,第三年5万多辆[15] - 与华为合作显著提升产品竞争力,岚图梦想家成为行业现象级爆款[18][19] - 承认部分产品表现未达预期,如追光因上市时机和营销问题导致销量不佳[20][21] 产品战略与智能化布局 - 反思早期在智能化投入不足,内部对技术路线存在分歧[22][23] - 目前采用双线策略:既与华为、百度合作,也自研鲲鹏智驾和逍遥座舱系统[24] - 产品开发转向用户需求导向,增加冰箱、彩电、大沙发等舒适性配置[31] 用户运营与营销策略 - 建立用户运营委员会和直连渠道,通过APP、社交媒体等多渠道收集用户反馈[32] - 批评部分竞争对手通过营销营造稀缺感的做法,认为不可持续[35][36] - 坚持制造业逻辑,注重产品体验和服务体验的长期积累[27][39] 内部管理与转型 - 正在导入华为IPD、IPMS等管理体系,优化产品开发流程[18] - 推动全公司向to C转型,包括商企流程、研发流程、质量管控等多方面变革[15] - 承认转型过程中面临内外部压力,包括价格战质疑等[41][42]
岚图汽车五年蝶变:重塑高端新能源车价值逻辑
证券日报网· 2025-07-14 17:17
本报记者 刘钊 7月12日,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岚图汽车")迎来品牌成立五周年。从2020年品牌发布时的"初生之犊",到 如今稳居高端新能源赛道核心阵营,岚图汽车用五年时间勾勒出一条"以用户为中心"的战略主线,同时在技术突破、生态布局 与体制机制创新上持续深耕。 卢放表示:"岚图汽车不仅是车企,更是武汉汽车工业向新能源转型的推动者。"这种战略布局,让岚图汽车的"用户中 心"理念具备了产业级的影响力。 构建"自研+协同"的长期竞争力 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下半场",岚图汽车的战略突破点清晰聚焦于"技术护城河"与"生态协同力"。卢放表示,五年来,岚 图汽车技术路线始终坚持"自研为根、合作为翼",战略布局则围绕"产品矩阵+渠道革新+产业协同"形成闭环,为下一个五年奠 定了"不依赖单一优势,构建系统竞争力"的发展基调。 岚图汽车的技术战略从未陷入"纯自研"或"纯合作"的二元对立,而是走出一条"互补共生"的路径。与华为的深度合作是其 重要支点,双方不仅是技术供应商关系,更形成"联合定义产品"的协同模式:华为乾崑智驾ADS 4与鸿蒙座舱5优先搭载于岚图 FREE+、知音等车型,得益于岚图汽车团队对用户需求的精准 ...
卢放:不卷话术卷技术,不追流量追留量,不搞封闭搞合作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3-16 21:26
公司战略与领导力 - 岚图汽车CEO卢放近期密集参与战略合作签约、外交交车仪式及行业对话活动 凸显公司积极拓展智能化合作与海外市场布局 [5] - 卢放强调负责任的企业应明确智驾能力边界 主张通过透明标尺和责任框架实现从"能用"到"敢用"的跨越 [7] - 公司2025年将All in智能化 冲刺20万辆销量目标 通过研发投入、渠道服务升级和用户价值深化三方面发力 [7] 技术研发与合作 - 坚持核心技术全栈自研 已打造全球首个多动力ESSA原生智能电动架构及天元电子电气架构 [7][8] - 与华为合作采用深度共创模式 实现"企业个性+技术共性"融合 通过体系创新重塑成本结构 [7] - 在三电硬件领域实现5C超级快充和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量产 软件领域推出鲲鹏智驾与逍遥座舱 [19] - 自研兆瓦级超快充桩"岚图VP1000"实现充电1秒续航1.7公里 全新梦想家搭载自研技术后上市5个月订单达65000辆 [19] 市场拓展与用户运营 - 成为国内首家直营模式销售新能源汽车的央企品牌 通过全链路触达增强用户信任度 [8] - 成立用户共创委员会促进产品服务优化 梦想家销量位居自主高端MPV市场冠军 全系产品获湖北精品认定 [8] - 2025年将重点开拓拉美市场 已向哥斯达黎加驻华使馆交付车辆作为官方用车 [5] 企业管理哲学 - 提出"不卷话术卷技术 不追流量追留量 不搞封闭搞合作"三大原则 拒绝低水平价格战 [10][29][30] - 实行扁平化管理架构 打通决策到执行的超级链接 并实施骨干员工股权激励激发创新活力 [15] - 推动从To B向To C的转型 带动产业链共同研究用户需求 实现买卖关系向朋友关系转变 [21][23] 行业认知与发展目标 - 认为汽车行业已进入"不进则沉"阶段 需通过创新驱动破局价格战与利润压缩困境 [12][17] - 定位为"央国企新能源第一品牌" 承担东风公司品牌向上与体制机制改革双重使命 [23] - 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效率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 让用户以更低成本获得超值产品服务 [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