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米PET/CT
搜索文档
创新加速 市场空间大我国核药产业全力突围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20 01:40
核药行业概述与市场前景 - 核药是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用于疾病诊断或治疗的特殊药物,正革命性地改变疾病诊疗方式[1] - 核药治疗具有“诊疗一体化”和“所见即所得”的特点,能精准打击肿瘤细胞且对正常细胞损伤小[1][3] - 全球核药市场预计从2023年126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210亿美元,2024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8.29%[2] - 核药治疗模式为“即用即走”,在配备核医学设施的医院即可完成,有望推动快速普及[4] 全球与中国市场现状 - 国际市场已验证核药价值,例如Pluvicto上市首年销售额达2.71亿美元,截至2024财年累计营收26.43亿美元[5] - 截至2024年2月,中国累计批准72款核药产品,但其中仅3款为创新核药,一半以上为90年代获批的诊断用核药[5] - 国内创新核药研发管线丰富,截至2024年2月有205条管线处于临床阶段,A股医药板块中超10家上市公司已布局[9] 产业链上游挑战与“基建”突破 - 核药发展受限于上游SPECT/PET等影像设备依赖进口且价格昂贵,以及医用同位素本土供应不足[5][6] - 2019年中国每百万人PET/CT保有量仅0.2台,SPECT/CT保有量仅0.3台,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5] - 政策推动产业突围,规划到2025年实现全国三级综合医院核医学科全覆盖,到2035年实现“一县一科”[7] - 国产高端影像设备取得突破,例如联影医疗推出2米PET/CT,累计申请专利超270项[8] - 2023年全国PET设备达722台,较2019年增加80.8%,53.5%的医疗机构已配备PET设备[8] - 同位素国产化进展显著,多家公司实现了碳-14、镥-177、钇-90等多种同位素的量产[9] 主要公司布局与创新特色 - 国内布局公司包括复星医药、远大医药、中国同辐、东诚药业、广药集团等多家上市公司[2][11] - 远大医药在全球布局研发和生产基地,2025年上半年核药板块收入4.2亿港元,同比增长106%[10] - 百洋医药集团布局“药+设备”组合,其参股公司创新药锝-99RGD肽注射液处于上市优先审评阶段[10] - 复星医药成立核药平台,广药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思路迪医药创新药完成首例患者给药[11] - 中国核药创新呈现全球化、全品种、全产业链特色,目标是打造全球领先的核药跨国企业[10]
“科创家”汇聚科创板 产学研融合创新加速孵化新质生产力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04 16:38
科创板人才结构特征 - 超六成公司创始团队为科学家、工程师或行业专家 [1] - 75家公司实控人/董事长/总经理具备高校教授或博导任职经历 其中21人次教龄超10年 [2] - 超三成公司实控人/董事长/总经理拥有海外求学经历 生物医药和集成电路领域达五成 [3] - 近四成公司关键少数有博士学位 19家公司实控人拥有博士后经历(生物医药占9席) [4] - 研发人员总数超24万人 占员工总数比例近三成 [7] 产学研合作成果 - 近四成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 [1] - 近三年产学研合作覆盖率超八成 合作项目超4000项 [6] - 联合985/211高校或中科院开展合作研发的公司超七成 人才联合培养超四成 共建实验室超三成 [6] - 近三年推动1100余项合作项目实现研发成果产业化 [1] - 1300余项合作获国家级或省部级立项 [6] 技术突破与产业贡献 - 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件 2024年新增超2万件 [7] - 龙芯3C6000处理器性能比肩2023-2024年国际主流产品 [3] - 安集微电子打破国外对CMP抛光液和湿电子化学品的垄断 [3] - 联影医疗推出世界首款2米PET/CT及5.0T全身磁共振 [4] - 华海清科实现超500台12英寸CMP装备出机并进入知名芯片企业 [6] 资本与创新协同 - 龙芯中科通过科创板融资35亿元攻克芯片自主可控里程碑 [2] - 超七成公司运用股权激励工具 覆盖核心技术人员超14万人 [7] - 天合光能联合复旦建设国家级实验室 创造29次世界纪录并获国家技术发明奖 [6] - 百济神州耗时7年5个月研发出美国上市的首款中国抗癌新药泽布替尼 [2]
联影李晶珏谈国产医疗装备:不做中低端替代,做国际一流创新产品
北京商报· 2025-04-22 23:28
公司产品与技术突破 - 公司推出掌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210余款产品 包括世界首款2米PET/CT 世界首款5.0T磁共振 世界首款一体化CT-linac等填补国际空白的产品 [6] - 公司实现PET数字光导探测器 MR超导磁体 CT时空探测器 球管等全线高端医学影像及放疗产品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 核心部件自研比例全球领先 [5] - 公司首创CT一体化直线加速器 创新性整合放疗与诊断功能 通过AI自动勾勒靶区 将患者首次放疗等待时间从半个月缩短至15分钟 [5] - 公司发布"元智"医疗大模型 推出覆盖影像诊断 临床治疗 医学科教等场景的10余款医疗智能体 推动行业从单点工具迈向群体智能驱动 [6] 市场拓展与产业协同 - 公司产品进驻美国 日本 意大利等超85个国家和地区 成功破冰美日欧等海外高端市场 [5] - 公司与200多家上游合作伙伴深度协同 实现高精尖零部件与元器件本土化生产 孵化常州联影 奕瑞科技 斯瑞新材等世界级企业 [6] 行业地位与发展战略 - 公司打造业内唯一覆盖"整机系统-核心部件-关键元器件"的垂直创新体系 [5] - 公司专注于世界一流创新产品 非中低端国产化替代 整体性能达国际一流水平 部分产品技术实现全球引领 [6] - 公司深度融合AI技术 加速推动医疗服务业数智化升级 [1] 展会参与与未来规划 - 公司将亮相2025年服贸会 展示多款高端诊疗装备 人工智能及健康管理赛道产品 [7] - 服贸会被视为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国际性平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