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药
搜索文档
我国核药产业全力突围
证券日报· 2025-10-24 06:37
有这样一种"魔法药水",在进入人体后,药物分子可"跑"到特定的肿瘤位置,并通过定向"引爆"释放能 将肿瘤细胞杀死的射线,但对周围正常细胞损伤很小。 这种听上去很科幻的治疗方式正在成为现实。 过去,核医学科主要的工作是通过"拍片"对肿瘤等疾病进行诊断。近日,《证券日报》记者在与核医学 临床一线医生的交流中获悉,获益于核药的发展,核医学科在肿瘤治疗方面展示出了新的巨大潜 力。"我们科室刚刚完成了一项核药的上市前临床研究,还有几项临床研究正拟开展。"上海某三甲医院 核医学科刘医生对记者称,在从事核医学工作的同行中,大家都很看好核药治疗新赛道。 核药全称放射性药物,是指含有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疾病诊断、治疗或医学研究的特殊药物。当前, 核药正革命性地改变着疾病的诊疗方式,也是各国生物医药产业竞相布局的战略高地。 "目前全球创新核药研发进入高产期,国内外核药研发市场爆发,新肿瘤靶点、新探针、新适应症、新 核素都可能是核药行业的突破点。"远大医药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据市场研究公司 BCC Research分析,全球核医药市场将从2023年126亿美元增长到2029年底的210亿美元,2024年至 2029年 ...
创新加速、市场空间大 我国核药产业全力突围
证券日报· 2025-10-20 08:48
核药行业概述与市场前景 - 核药(放射性药物)革命性地改变疾病诊疗方式,是各国生物医药产业竞相布局的战略高地[1] - 全球核医药市场预计从2023年126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210亿美元,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8.29%[2] - 核药治疗具有"诊疗一体化"特点,可实现诊断-治疗-疗效评估闭环,是区别于现有肿瘤治疗方式的最大特点[3][4] 核药治疗原理与临床应用 - 核药治疗过程包括通过SPECT或PET影像检查确定肿瘤信息,随后以口服或输液方式给药,药物在特定肿瘤部位聚集并释放辐射打击癌细胞[3] - 治疗模式为"即用即走",在配备核医学设施的医院即可完成,有望推动快速普及[4] - 国际市场已验证核药价值,例如Pluvicto上市首年实现2.71亿美元销售额,截至2024财年累计营收达26.43亿美元[4][5] 中国核药行业发展瓶颈 - 中国核药创新起步晚,截至2024年2月累计批准72款核药产品,其中仅3款为创新核药[5] - 上游瓶颈制约发展:SPECT/PET等医学影像设备曾主要依赖进口,价格昂贵导致本土普及率不足,2019年中国每百万人PET/CT保有量仅为0.2台,SPECT/CT为0.3台[5] - 医用同位素本土供应不足,严重依赖进口,限制了创新核药的开发[5][6] 政策支持与上游产业链突破 - 政策发力支持产业发展,《"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将精准放射治疗装备列为重点,《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实现全国三级综合医院核医学科全覆盖,到2035年实现"一县一科"[7] - 联影医疗等公司在高端影像设备领域实现突破,累计申请专利超过270项,推出2米PET/CT,2023年全国PET设备达722台,较2019年增加80.8%[8] - 同位素国产化取得进展,中国核工业集团、远大医药等公司完成多种同位素的量产,建成全球首个核药全产业链闭环平台[9] 国内企业布局与研发进展 - 国内创新核药研发管线丰富,截至2024年2月有205条管线处于临床阶段,A股医药板块中超10家上市公司布局创新核药[9] - 远大医药在全球布局研发和生产基地,2025年上半年核药板块收入达4.2亿港元,同比增长106%,目标打造全球第一核药跨国大药企[11] - 多家公司积极入局:复星医药成立核药平台,广药集团布局核药新赛道,东诚药业、中国同辐、恒瑞医药等也已进入该领域[11][12] 创新特色与未来展望 - 中国创新核药呈现百花齐放态势,全球化、全品种、全产业链是一大特色[11] - 百洋医药集团参股公司完成我国首个自主研发核医学一类新药的三期临床,并获得SPECT/CT设备独家商业化权益,形成"药+设备"组合[11] - 行业即将步入加速发展期,创新核药有望成为中国创新药的新名片[12]
创新加速 市场空间大我国核药产业全力突围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20 01:40
核药行业概述与市场前景 - 核药是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用于疾病诊断或治疗的特殊药物,正革命性地改变疾病诊疗方式[1] - 核药治疗具有“诊疗一体化”和“所见即所得”的特点,能精准打击肿瘤细胞且对正常细胞损伤小[1][3] - 全球核药市场预计从2023年126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210亿美元,2024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8.29%[2] - 核药治疗模式为“即用即走”,在配备核医学设施的医院即可完成,有望推动快速普及[4] 全球与中国市场现状 - 国际市场已验证核药价值,例如Pluvicto上市首年销售额达2.71亿美元,截至2024财年累计营收26.43亿美元[5] - 截至2024年2月,中国累计批准72款核药产品,但其中仅3款为创新核药,一半以上为90年代获批的诊断用核药[5] - 国内创新核药研发管线丰富,截至2024年2月有205条管线处于临床阶段,A股医药板块中超10家上市公司已布局[9] 产业链上游挑战与“基建”突破 - 核药发展受限于上游SPECT/PET等影像设备依赖进口且价格昂贵,以及医用同位素本土供应不足[5][6] - 2019年中国每百万人PET/CT保有量仅0.2台,SPECT/CT保有量仅0.3台,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5] - 政策推动产业突围,规划到2025年实现全国三级综合医院核医学科全覆盖,到2035年实现“一县一科”[7] - 国产高端影像设备取得突破,例如联影医疗推出2米PET/CT,累计申请专利超270项[8] - 2023年全国PET设备达722台,较2019年增加80.8%,53.5%的医疗机构已配备PET设备[8] - 同位素国产化进展显著,多家公司实现了碳-14、镥-177、钇-90等多种同位素的量产[9] 主要公司布局与创新特色 - 国内布局公司包括复星医药、远大医药、中国同辐、东诚药业、广药集团等多家上市公司[2][11] - 远大医药在全球布局研发和生产基地,2025年上半年核药板块收入4.2亿港元,同比增长106%[10] - 百洋医药集团布局“药+设备”组合,其参股公司创新药锝-99RGD肽注射液处于上市优先审评阶段[10] - 复星医药成立核药平台,广药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思路迪医药创新药完成首例患者给药[11] - 中国核药创新呈现全球化、全品种、全产业链特色,目标是打造全球领先的核药跨国企业[10]
进一步构建产业生态,四川发布促进核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
搜狐财经· 2025-10-15 13:20
10月14日,聚变科创城启动仪式暨核能与核技术应用成果投融资路演在成都举行。会上,四川省工办主任胡玉清发布《进一步促进核医疗产业高 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 二是创新赋能产业升级共4条措施,主要是通过支持新靶点、大病种等创新药物研发,高质量建设"产学研医"一体化平台等措施全面增强产业发展源动力。 例如,针对国内外核药研发集中在少数几个靶点和小病种,避免内卷式竞争,明确实施核医疗科研专项,支持新核素、新靶点、新药物、新设备等原始创新 科研项目研究及临床急需核药核医疗装备研发。为整合产业链各主体的力量,形成创新合力,明确鼓励核医疗产业链主体开展联合创新,促进核医疗"产学 研医"深度融合。 ▲现场 胡玉清表示,四川高度重视核医疗产业,去年省政府率先在全国出台关于促进核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建设世界级核医疗产业发展高地的目标。 今年省委专题研究促进核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明确要出台更加精准的核医疗产业支持政策,进一步构建产业生态。 本次《措施》聚焦产业发展中的卡点堵点精准施策。一是精准提升监管效能共6条措施,着力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监管体系。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框架下, 按照"能放则放"的原则精准 ...
我为民企办实事 丨“科技专员”帮助东诚药业加快新药研发
大众日报· 2025-09-12 07:15
核心观点 - 烟台黄渤海新区通过"科技专员"机制推动校企合作 助力东诚药业突破核药研发人才瓶颈 加速新药研发进程[1][2][4] 校企合作机制 - 2021年通过黄渤海新区招商局牵线 东诚药业与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建立全面合作协议[3] - 校方派驻材料与化工产学研中心主任马福秋担任首批"科技专员" 兼任企业"科技副总"[3] - "科技专员"每年超过半年时间在企业履职 共同开展10余种医用同位素研究[3] 人才培育成果 - 共同开设"哈工程—东诚药业卓越工程师项目班" 10余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企业实习[3] - 8名往届研究生毕业后直接留企工作 企业5名工程师在学校攻读在职博士[3] - 合作提升核医学人才供应能力 扩大人才储备 为产业后续发展积蓄能量[5] 研发成果产出 - 已刊发SCI论文4篇 两项专利正在申请中[3] - 重点研究钪-44、铜-67等同位素 每种同位素未来可能对应多种新药[3] - 10余款核药新药同步研发 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177Lu-LNC1004靶向放射性创新药"获多国新药临床批号[3] 行业特征 - 核医疗行业具有高技术壁垒和高成长性特征 需要强有力人才支撑[2] - 核药含放射性同位素 属于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特殊药物[2]
中国同辐(01763.HK):上半年权益股东应占利润1.72亿元 同比增加11.3%
格隆汇· 2025-08-28 23:35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人民币28.58亿元,同比增长2% [1]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1.72亿元,同比增长11.3% [1] - 基本每股盈利为人民币0.54元 [1] 盈利能力 - 毛利为人民币14.60亿元,同比减少0.3% [1] - 毛利率由52.1%降低至51.1% [1] - 毛利率下降主要由于核药收入降低及低毛利率业务分部收入增幅较大 [1]
中国同辐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1.72亿元 同比增加11.33%
智通财经· 2025-08-28 22:30
业绩表现 - 收益28.5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加1.69% [1]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1.72亿元 同比增加11.33% [1] - 每股基本盈利0.54元 拟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0807元 [1] 业务布局 - 聚焦核医疗健康和辐照应用两大产业方向 [1] - 形成核素、核药、核医疗装备、核医学整体解决方案、放射源及应用、辐照应用6大业务为核心的"6+N"产业布局 [1] - 提供核医学整体解决方案、放疗整体解决方案及辐射技术推广应用服务 [1] 主营业务 - 从事核素、诊断及治疗用放射性药品、医用和工业用放射源产品的研发、制造及销售 [1] - 提供辐照灭菌、材料改性以及辐照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工程、采购及建设(EPC)服务 [1] - 向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提供核医疗装备及核医学科建设等服务 [1]
中国同辐(01763)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1.72亿元 同比增加11.33%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22:27
财务业绩 - 收益28.5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加1.69% [1]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1.72亿元 同比增加11.33% [1] - 每股基本盈利0.54元 [1] - 拟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0807元 [1] 业务布局 - 聚焦核医疗健康和辐照应用两大产业方向 [1] - 形成以核素、核药、核医疗装备、核医学整体解决方案、放射源及应用、辐照应用为核心的"6+N"产业布局 [1] - 提供核医学整体解决方案、放疗整体解决方案以及辐射技术推广应用 [1] 主营业务 - 主要从事核素、诊断及治疗用放射性药品、医用和工业用放射源产品的研发、制造及销售 [1] - 提供辐照灭菌、材料改性以及辐照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工程、采购及建设(EPC)服务 [1] - 向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提供核医疗装备及核医学科建设等服务 [1]
复星医药董事长陈玉卿:决定公司成长性的,是创新药品研发效率、上市速度和整体销售达成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8 21:0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95.14亿元 同比下降4.63% [1][2] - 归母净利润17.02亿元 同比增长38.96% [1][2] - 扣非归母净利润9.61亿元 同比下降23.39% [1][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1.34亿元 同比增长11.9% [2] 业务板块表现 - 制药业务收入139.01亿元 同比下降5.29% 受集采续标及地方集采开展影响 [4] - 创新药收入超43亿元 同比增长14.26% [4] - 海外营业收入54.78亿元 占总营收比例28.07% [8] 研发创新布局 - 上半年研发投入25.84亿元 [5] - 三大研发主体:复宏汉霖聚焦抗体/ADC领域 全球研发中心聚焦小分子 复星凯瑞聚焦细胞治疗 [5] - 通过设立成都星睿菁烜生物科技布局核药赛道 围绕泛肿瘤领域开发诊疗一体化产品 [6] 国际化战略进展 - 海外商业化团队规模超1000人 覆盖美国/非洲市场 并向东盟/中东等新兴市场拓展 [8] - 复宏汉霖海外产品利润同比实现超2倍突破增长 主要受益美国市场销售放量 [7] - 公司计划通过合作与本地化注册结合方式推动创新药在中东/东南亚/南美等市场落地 [8] 资产结构优化 - 2025年以来签约处置非核心资产总额超20亿元 [9] - 包括以1.24亿美元转让Unicorn II Holdings Limited股权 以及以超3200万美元出售NATR股权 [9] - 同时增持复宏汉霖股份 持股比例从59.56%提升至63.43% [10] 战略方向 - 持续聚焦"4 IN战略"(创新/国际化/整合/智能化)且进程将加快 [4] - 强调创新药品研发效率/上市速度/销售达成是决定未来成长性关键因素 [5] - 对无法在细分市场成为领先者或商业可持续性面临挑战的企业将持续整合 [9]
重药控股(000950) - 2025年8月2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25 21:02
市值管理与股东回报 - 公司已将市值管理列为2025年重点任务,通过信息披露、现金分红和股份回购等方式提升价值 [2][3] - 公司于2025年6月制定《市值管理制度》,7月通过8000万至10000万元股份回购注销方案,8月14日首次回购376.23万股,支付金额1999.93万元 [2][3] - 公司保持稳定分红政策,逐步增加分红频次和提高分红比例以回报股东 [2][3] 业务布局与项目进展 - SPD项目已覆盖全国23个省,累计达199个,未来将根据经营需要适时新增 [3] - DTP药房总数达205家(直营192家+加盟13家),公司将持续大力发展该业务 [4] - 参股企业重庆药友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达4.09亿元 [4] 战略规划与竞争优势 - 差异化竞争策略围绕"筑牢壁垒、提升价值、挖掘增量"展开,依托央企背景推进协同整合 [4] - 拥有麻精药品全国分销、核药多省份配送等稀缺资质,通过智慧物流和SPD项目提升服务附加值 [4] - 重点布局器械试剂、DTP药房等"五路军"高增长细分市场,强化全链路数智化供应链能力 [4] 研发与产品进展 - 医药研发以仿制药为主,采用国际化标准,涉及消化代谢、血液系统等领域 [4] - 目前已有4个产品获批,其中3个实现商业化生产和销售,在研项目处于药学、临床等不同阶段 [4] 资本运作与整合计划 - 中国通用收购后,承诺5年内通过托管、资产重组等方式解决与中国医药的同业竞争问题 [3] - 未来如有增持医药工业企业股权计划,将按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