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Pluvicto
icon
搜索文档
仿制药冲击叠加增长叙事遭质疑 高盛下调医药巨头诺华(NVS.US)评级至“卖出”
智通财经· 2025-09-12 15:39
但是高盛分析师团队在研报中指出,在欧洲市场的大型制药板块中,诺华位于"价值股/创新落后者"这 一不被市场青睐的组别里,不过在该组别中按1年、3年和5年期维度均为表现最佳者,并在2025年8月下 旬于公司大型回购计划支撑下创出新高。 高盛表示,随着"Entresto(沙库巴曲缬沙坦)"仿制药的全面上市推行,诺华的盈利动能故事"变得不那么 清晰",整体增长面临重大挑战,并指出未来12–18个月该公司的积极新闻流可能显得"相当平静"。 华尔街金融巨头高盛在最新发布的研报中将瑞士医药巨头诺华的股票评级从"中性"下调至"卖出"这一负 面的看跌评级,同时将目标股价从95.00瑞郎小幅下调至94.00瑞郎,意味着在高盛看来该股未来12个月 股价将趋于疲软轨迹。诺华当前在欧洲股票市场交易价格徘徊于101瑞郎附近,诺华(NVS.US)在美股市 场的ADR交易价格则最新报127.70美元,美股ADR年初至今回报率达36%,表现亮眼,大幅跑赢标普 500指数。 这家华尔街金融巨头在研报中提出对于诺华增长率的担忧观点,预计在仿制药市场竞争加剧之际,经过 三到四年高个位数至低双位数级别的销售额显著增长时期之后,其整体增长将"在结构层面 ...
5 Large Drug Stocks to Watch Despite Industry & Macro Headwinds
ZACKS· 2025-09-11 00:11
行业概述 - 大型制药行业由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组成 专注于神经科学、心血管和代谢、罕见疾病、免疫学和肿瘤学等治疗领域 同时生产疫苗、动物健康产品、医疗设备和消费者医疗保健产品 [4] - 行业特点是持续创新 大量投资于产品管线和对已上市药物的扩展 以及频繁的并购和合作交易 [4] - 行业目前面临多重挑战 包括常规管线挫折、新药上市缓慢、专利悬崖和监管风险 [2] 行业表现与估值 - 行业年内迄今股价上涨1.1% 表现优于Zacks医疗板块的下跌0.5% 但落后于标普500指数12.0%的涨幅 [15] - 基于12个月预期市盈率 行业当前交易于14.71倍 低于标普500指数的22.95倍和Zacks医疗板块的19.36倍 [18] - 过去五年间 行业市盈率最高达20.80倍 最低为12.92倍 中位数为15.23倍 [18] 未来发展趋势 - 创新和管线成功是大型制药公司竞争的必要条件 也是收入增长的关键 [5] - 制药公司正采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加速药物发现过程 基因编辑、mRNA疫苗、精准医疗和下一代测序等新技术正在革新行业 [5] - 罕见疾病、下一代肿瘤治疗、肥胖症、免疫学和神经科学等关键领域创新达到顶峰 [6] - 积极的并购活动是行业特征 大型制药公司利用大量现金储备定期收购创新型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以扩展管线 [7] - 肿瘤学、罕见疾病和基因治疗等快速增长且利润丰厚的市场是并购活动的重点领域 肥胖症和炎症性肠病等领域近期也吸引了收购兴趣 [8] - 近期重要并购交易包括赛诺菲以约95亿美元收购Blueprint Medicines 以及默克提出以约100亿美元收购Verona Pharma [9] 面临挑战 - 特朗普总统警告对药品进口征收高达250%的关税 旨在推动美国制药公司将生产从欧洲和亚洲国家迁回美国 [1] - 关键管线候选药物在关键研究中的失败以及监管和管线延迟可能对大型制药公司造成挫折 [10] - 其他挑战包括定价和竞争压力 重磅治疗的仿制药竞争 部分知名老药销售放缓 医疗保险药品价格谈判以及联邦贸易委员会对并购交易的审查增加 [10] -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包括关税导致的通胀风险 劳动力市场疲软以及世界各地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 [11] - 特朗普总统试图实施最惠国定价政策 该政策若实施可能损害部分药品的价格和报销 [12] 重点公司分析 - 强生(JNJ) - 创新药物部门呈现增长趋势 2025年上半年有机销售额增长2.4% 尽管面临Stelara独占权丧失和Part D重新设计的负面影响 [21] - 预计2025年下半年增长将由Darzalex、Tremfya、Spravato和Erleada等关键产品以及Carvykti、Tecvayli和Talvey等新药驱动 [21] - 医疗技术部门销售额第二季度较第一季度改善 由心血管、外科和视力护理驱动 [21] - 管线快速推进 达到重要临床和监管里程碑 近期收购Intra-Cellular Therapies加强了其在神经和精神药物市场的地位 [22][23] - 预计2025年下半年创新药物和医疗技术部门的运营销售增长将高于上半年 [23] - 股票年内迄今上涨25.3% 2025年每股收益共识预期从10.64美元升至10.86美元 [24] 重点公司分析 - 拜耳(BAYRY) - 关键药物Nubeqa(癌症)和Kerendia(慢性肾病)推动制药部门增长 抵消了口服抗凝剂Xarelto的销售下降 [27] - 计划2025年推出两种新药:elinzanetant(治疗更年期症状)和acoramidis(治疗特定心脏病) [28] - Eylea 8 mg的推出进展良好 可延长视网膜疾病的治疗间隔 [28] - 作物科学部门销售额过去几年因草甘膦产品量和价下降而显著下降 消费者健康部门2025年上半年表现疲软 [29] - 股票年内迄今上涨69.8% 2025年每股收益共识预期从1.27美元升至1.30美元 [29] 重点公司分析 - 辉瑞(PFE) - 非COVID运营收入改善 由Vyndaqel、Padcev和Eliquis等关键产品、新上市产品以及Nurtec和Seagen产品驱动 [32] - 面临挑战包括COVID-19产品相关不确定性 美国医疗保险Part D阻力 2026-2030年期间的独占权丧失悬崖 关税不确定性和波动宏观环境 [33] - 预计到2027年底通过成本削减和内部重组实现77亿美元节约 [34] - 尽管未来三年因独占权丧失不预期强劲收入增长 但预计每股收益增长 [34] - 股票年内迄今下跌1.9% 2025年每股收益共识预期从3.05美元升至3.13美元 [35] 重点公司分析 - 诺华(NVS) - 与山德士分离后成为纯制药公司 凭借强大多样化产品组合保持强劲势头 包括Kisqali、Kesimpta、Pluvicto和Leqvio [38] - Pluvicto和Scemblix的采用表现突出 应推动收入增长 [38] - 寻求在基因治疗领域巩固地位 近期一系列收购和合作加强了管线 [38] - 面临一些药物的仿制药侵蚀和近期管线挫折的担忧 其中顶级药物Entresto可能失去专利保护 [38] - 股票年内迄今上涨34.6% 2025年每股收益共识预期从8.92美元升至9.00美元 [39] 重点公司分析 - 礼来(LLY) - 糖尿病药物Mounjaro和减肥药物Zepbound取得巨大成功 成为关键收入驱动因素 需求快速增长 [42][43] - 其他新药如Kisunla、Omvoh和Jaypirca也贡献收入增长 [43] - 在肥胖症、糖尿病和癌症领域管线进展迅速 预计今年有几个关键中后期数据读出 [44] - 正投资于下一代候选药物 如口服GLP-1小分子orforglipron和GGG三重激动剂retatrutide [44] - 正通过扩展到心血管、肿瘤学和神经科学领域实现超越GLP-1药物的多元化 2025年已宣布三起并购交易 [45] - 面临大多数产品在美国价格下降的挑战 主要由于回扣和折扣估算变化 GLP-1糖尿病/肥胖市场竞争加剧是另一个阻力 [45] - 股票年内迄今下跌2.2% 2025年每股收益共识预期从21.91美元升至23.03美元 [46]
Radiopharm Theranostics Limited - Special Call
Seeking Alpha· 2025-09-02 13:15
PresentationDimitris VoliotisChief Medical Officer Welcome, everybody. Welcome to our second webinar. I am Dimitris Voliotis. I'm the Chief Medical Officer for Radiopharm and it is a great pleasure for me to have you with us either for the first time or if you're already there last week, then welcome you back to, as said, our second webinars. I will do a very brief intro and a recap of last week and then lead into today's topic and presentation. Today, we have Dr. David Ulmert from UCLA. Very happy to have ...
Radiopharm Theranostics (RADX) Update / Briefing Transcript
2025-09-02 09:32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行业为放射性药物(Radiopharmaceuticals)和前列腺癌治疗领域 [1][3][45] * 公司为Radiopharm Theranostics(RADX),一家专注于开发新型放射性治疗和诊断药物的生物技术公司 [1][5][7] * 涉及的其他实体包括强生(Johnson & Johnson)及其子公司Janssen,以及学术机构如UCLA [6][17][19] 核心观点和论据 * 前列腺癌治疗格局已被Pluvicto(PSMA靶向疗法)显著改变,该药物在化疗前后及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中均显示出疗效,但所有患者最终都会复发,因此仍存在巨大的未满足医疗需求,需要新的靶向放疗 [3][4][46] * 公司正在开发两种针对新靶点的疗法:B7-H3(一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多种癌症中表达)和KLK3/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以区别于其他公司反复针对PSMA的策略 [4][5][7][47] * B7-H3项目(Betabart/RV-01)使用单克隆抗体与Lutetium-177连接,计划在美国进行篮子试验,招募包括既往接受过或未接受过PSMA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在内的多种肿瘤患者,首例患者预计在2025年底入组 [4][5][47] * KLK3/PSA项目(RAD402)针对的是前列腺特异性极高且受雄激素受体(AR)调控的靶点,与PSMA(也在肾脏、唾液腺等组织表达,导致毒性)相比,其表达更具特异性,可能降低毒性 [7][8][9][26] * 临床前数据显示,针对KLK2(与KLK3相似度80%的蛋白酶)和KLK3的抗体疗法(分别用Actinium-225和Zirconium-89标记)在皮下肿瘤模型和转基因小鼠模型中显示出特异性肿瘤摄取和显著疗效,甚至能使肿瘤基本消失 [11][13][14][22] * 一个关键生物学机制是:放疗诱导DNA损伤后,AR上调作为修复反应,进而上调KLK2和KLK3(受AR驱动)的表达,导致肿瘤缩小但靶点表达增加,从而可能增强后续治疗疗效;这与PSMA(受AR负向驱动)治疗后疗效下降形成对比 [15][16][26][29] * KLK3靶向疗法相比KLK2的优势在于其表达水平高出10倍(KLK2水平仅为总PSA的2%),且PSA是研究更充分的生物标志物(PubMed超过27,000篇出版物),这可能会带来更高的肿瘤特异性摄取和疗效 [19][29] * 公司计划在澳大利亚进行KLK3项目的临床研究,使用Terbium-161(替代Lutetium-177)标记抗体,因其在抗体内化后能释放β粒子和俄歇电子,对细胞核造成更精准的“双重打击”,可能提高疗效 [27][28][35] * 在猴子中的临床前研究显示,尽管PSA表达水平比人类低500-1000倍,Zirconium标记的PSA靶向抗体仍在前列腺中有明显摄取和保留,表明其潜在安全性和特异性 [25][28] * 竞争格局方面,强生/Janssen已将其KLK2靶向抗体(授权自该研究)推进临床,在Phase 0和Phase 1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成像和深度、持久反应,但报告了间质性肺病(ILD)的毒性,原因可能是剂量递增或抗体循环时间长;而KLK3靶向疗法目前尚无其他竞争者 [17][18][32][36]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首席执行官强调了放射性药物在前列腺癌领域的变革性影响,但指出Pluvicto并不完美,患者仍需新靶点和新方法;公司对其两个项目(B7-H3和KLK3)成为最有前景的候选药物之一充满信心,并计划在2025年底前使首例患者入组,并尽快提供中期数据 [45][46][47][48][49] * 在问答环节,讨论了KLK3疗法可能特别适合既往接受过Pluvicto治疗的患者,因为他们可能因AR上调而具有更高的PSA水平,且抗体通过肝脏排泄可能改变毒性谱,避免PSMA疗法相关的唾液腺和肾脏毒性 [26][40] * Terbium-161的使用被认为尤其适合内化抗体(如PSA抗体),但其更广泛的应用可能需要物理学家进一步评估 [27][35][42] * B7-H3(免疫检查点)和KLK3(AR调控酶)在表达调控上不同,两者无直接相关性 [38]
中信证券:RDC改变前列腺癌诊疗范式 开启百亿蓝海新赛道
智通财经· 2025-08-29 09:28
核心观点 - 创新核药RDC有望解决前列腺癌诊疗过程中检测负担大和疗效有限等未满足临床需求 改变前列腺癌诊疗范式 实现诊疗一体化 提高患者依从性和生存期 [1] - 中国尚无任何RDC上市 市场呈现蓝海状态 海外前列腺癌RDC诊疗产品2024年市场已接近30亿美元 中国有望复刻海外发展路径 预计未来市场将超100亿元 [1][3] - 行业关键点为核素 配体分子形态 生产配送能力 建议关注在上述条件具有优势的公司 [1][4][5][6] 前列腺癌诊疗未满足需求 - 诊断方面检测负担大且正确率不高 前列腺癌诊断手段以12次活检穿刺为主 75%活检结果为阴性 活检效率低下 2021年中国约69%需要活检患者接受活检 [1] - 治疗手段以及疗效有限 终末期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标准治疗以内分泌治疗为主 化疗为最后手段 5年生存率为30% [1] 创新核药RDC解决方案 - 诊断方面RDC有望取代标准检测方法 将12次活检降低为1-2次 使40%患者不用再接受活检检测 [2] - 诊断准确率更高 RDC PSMA PET-CT扫描准确率比常规影像学检查高27个百分点 [2] - 治疗方面RDC有望成为BIC药物 Pluvicto延长未接受化疗mCRPC患者中位放射学无进展生存时间至11.60个月 HR为0.49 延长接受化疗mCRPC患者影像学检查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至8.7个月 HR为0.40 [3] - 实现诊疗一体化 患者可在诊断时通过影像学信号制定相应治疗方案 优化诊疗过程 提高患者依从性和生存期 [3] 市场前景 - 海外前列腺癌首个RDC诊断产品2021年上市 首个治疗RDC产品2022年上市 2024年诊疗市场接近30亿美元 其中诊断市场超15亿美元 治疗市场接近14亿美元 [3] - 中国前列腺RDC诊疗市场将超100亿元 其中诊断市场超10亿元 治疗市场超90亿元 市场呈现高速增长状态 [3] 行业关键点 - 核素方面 诊断RDC中β+核素更具优势 治疗RDC中α核素最具优势其次为β-核素 α粒子能量高可直接打断DNA双链 杀伤更彻底且对正常组织损失更小 β-粒子能量较低破坏多为DNA单链且对正常组织损失较大 [4][5] - 配体方面 分子量大小影响药代动力学及副作用 PSMA为高特异性成熟靶点 研发前沿围绕PSMA设计更优递送配体 小分子配体在正常组织有生理性摄取引发口干症和肾脏毒性风险 大分子配体避免口干症和肾脏毒性但可能带来肝脏毒性 大分子药物体内滞留时间较长导致给药总放射性活度较低但可能带来骨髓毒性风险 不存在绝对更安全的分子形态 [5] - 生产配送能力方面 需具备国内自主生产能力以降低成本 诊断类RDC半衰期通常不超过2小时 治疗类RDC半衰期通常为6天左右 需具备保证产品有效性的物流配送能力 [6]
“核药”站上风口:仅一名员工,融资5.4亿
虎嗅· 2025-08-12 15:15
公司融资与团队情况 - 放射性药物生物技术公司Actithera完成超额认购的A轮融资 金额达7550万美元 折合人民币5.4亿元 [2] - 公司有且仅有一名员工 即创始人Andreas Goutopoulos [2] - 公司成立4年 总部位于挪威奥斯陆和马萨诸塞州剑桥 [2] 投资方阵容 - 领投方包括德国制药巨头默克公司旗下的MVentures 欧洲老牌风投Sofinnova Partners Hadean Ventures和4BIO Capital [2] - 其他投资方包括Bioqube Ventures Innovestor's Life Science Fund Investinor Surveyor Capital等欧洲各国VC 以及以色列知名风投Arkin Holdings管理的Arkin Bio Ventures II基金 [2]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主要开发基于单克隆抗体的放射性药物 用于肿瘤及其他难治性疾病的治疗 [2] - 开创化学驱动的RLT精准方法 用共价结合增强肿瘤内药物滞留时间 [7] - 管线已披露4个项目 包括一个FAP靶向和三个未公开靶点 药物类型包括小分子和肽 [9] - 核心管线ACT017在胃癌模型中使肿瘤体积缩小80%以上 计划2025年启动I/II期临床试验 [9]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Andreas Goutopoulos是资深核药领域专家 拥有超过25年制药和生物技术行业经验 [6] - 曾在德国制药巨头默克旗下子公司EMD Serono担任药物化学家17年 [6] - 2008年转入默克风险投资部门M Ventures担任驻场企业家 [7]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2年全球核药市场规模约为70亿美元 预计2022-2028年以CAGR 18%增长至约187亿美元 [11] - 2024年全球核药融资总额突破120亿美元 较2020年增长3倍 [12]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核药领域融资总额突破60亿美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45% [12] 中国市场动态 - 2023年中国有17家核药企业获得融资 融资总金额突破13亿美元 [13] - 先通医药2023年7月完成超11亿元E轮融资 创国内核药单笔融资最高纪录 [13] - 核欣医药2025年7月研发的全球首个双靶点治疗性核药177Lu-HX02注射液正式获批临床 [13] 行业驱动因素 - 全球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 核药作为肿瘤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的核心工具需求旺盛 [14] - 老龄化加剧导致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等神经疾病及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依赖核药 [14] - 中国将核医学纳入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领域 鼓励放射性药物创新研发 [15] 创业模式趋势 - 在强调产业生态协同和AI技术爆发的背景下 小团队创业模式成为系统性变革下的必然趋势 [4] - Actithera借助默克公司及M Ventures的资源和生态优势实现轻装上阵 [19] - AI不断发展助推极简模式 未来将涌现更多类似Actithera的极简团队 [21][22]
仅一名员工,融资5.4亿
投中网· 2025-08-12 15:03
Actithera公司融资与业务 - 挪威放射性药物公司Actithera完成7550万美元A轮融资 折合人民币5.4亿元 由默克旗下MVentures、Sofinnova Partners等机构领投[3] - 公司成立于2021年 仅有一名员工即创始人Andreas Goutopoulos 拥有25年核药领域经验 曾任职默克子公司EMD Serono及默克风险投资部门[6][7] - 核心管线为靶向FAP的共价核药ACT017 临床前数据显示其可使胃癌模型肿瘤体积缩小80%以上 计划2025年启动I/II期临床试验[8] 核药行业发展趋势 - 2022年全球核药市场规模约70亿美元 预计以年复合增长率18%增长至2028年187亿美元[10] - 2024年全球核药融资总额突破120亿美元 较2020年增长3倍 2025年上半年融资额达60亿美元 同比增长45%[10] - 中国2023年有17家核药企业获融资 总金额超13亿美元 其中先通医药E轮融资11亿元创国内单笔记录[10] 小团队创业模式 - Actithera借助默克生态资源实现轻量化运营 反映产业协同背景下小团队创业成为趋势[14] - 类似案例包括美国Callidus Biopharma初创期仅2.5名员工 最终被1.3亿美元收购[14] - AI技术助推极简模式 如Gumloop公司仅2名创始人通过AI Agent处理业务 目标10人团队达成10亿美元估值[15]
ASP Isotopes (ASPI)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5-07-30 22:00
研发与市场前景 - IsoBio计划开发抗体-同位素结合物(AICs),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11] - PET Labs预计在2025年底获得FDA许可,计划在美国市场供应177Lu和68Ga[19] - 预计放射药物市场将从2024年的67亿美元增长到2033年的超过130亿美元[40] - IsoBio的研发管线包括多个针对未披露靶点的同位素,主要使用铥和锕[34] - IsoBio预计将与大型制药公司合作,以获得可靠的同位素供应和内部CMC专业知识[11] 合作与技术优势 - IsoBio与ASP Isotopes的合作将确保其在临床开发中获得多种同位素的稳定供应[44] - ASP Isotopes在稳定同位素生产方面具有低成本和高效的专有技术,能够满足市场需求[24] - ASP Isotopes的同位素生产能力将支持IsoBio的药物开发,降低生产成本[25] - PET Labs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供应约85%的PET放射性同位素[19] 财务与运营风险 - IsoBio尚未产生任何产品销售收入,预计在可预见的未来将面临显著的运营亏损[50] - IsoBio需要筹集大量额外资金,如果无法及时融资,将被迫推迟、减少或取消部分或全部产品开发计划或商业化努力[50] - IsoBio尚未完成任何癌症相关的临床前或临床试验,面临可能延迟或阻碍试验启动或完成的风险[50] - IsoBio的商业化、市场营销和制造能力及战略尚未得到验证,面临市场接受度和临床效用的不确定性[50] - IsoBio的技术需要在获得监管批准之前进行大量额外开发,可能永远无法获得监管批准或成功商业化[50] 竞争与知识产权 - IsoBio面临来自其他生物技术和制药公司的显著竞争,若未能有效竞争,将影响公司的运营结果[50] - IsoBio的知识产权保护可能受到第三方侵权诉讼的威胁,可能无法有效维护其权利[52] - IsoBio的临床开发过程复杂且费用高昂,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早期临床试验的结果可能无法预测后期试验的结果[50] - IsoBio计划依赖第三方进行某些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如果这些第三方表现不佳,可能会对公司的业务造成损害[52]
Betting Big on Cancer: 3 Oncology Stocks Set to Surge in 2025
ZACKS· 2025-07-21 22:46
全球癌症治疗市场概况 - 全球癌症治疗市场快速增长 主要驱动因素包括癌症发病率上升 人口老龄化 以及对更安全有效疗法的需求增加 [1] - 2025年美国预计新增200万癌症病例 相关死亡人数达61.8万 [1] - 免疫疗法 靶向治疗和个性化癌症疫苗等突破性技术正在重塑肿瘤治疗格局 这些新一代疗法具有更高精准度和更好疗效 [2] 行业参与者动态 - 诺华 阿斯利康 强生 辉瑞 艾伯维 百时美施贵宝和礼来等大型制药公司正大力投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和免疫肿瘤药物等前沿技术 [3] - 小型生物技术公司推动创新 成为大型企业增强肿瘤管线的有吸引力的收购目标 [3] - 诺华2024年收购Mariana Oncology和MorphoSys AG 强化了肿瘤管线 [10] 强生肿瘤业务表现 - 肿瘤业务占强生总收入的27% 2025年第二季度肿瘤销售额同比增长22.3%至63亿美元 主要得益于多发性骨髓瘤药物Darzalex和前列腺癌药物Erleada的市场份额增长 [6] - 新上市癌症药物Carvykti Tecvayli Talvey Rybrevant和Lazcluze对增长贡献显著 [6] - 公司预计到2030年肿瘤销售额将达到500亿美元 基于现有药物的强劲增长和即将上市的新药如TAR-200(膀胱癌)和Rybrevant皮下制剂(非小细胞肺癌) [7] - 过去一年半肿瘤管线取得重大进展 在结直肠癌和头颈癌领域有8个概念验证结果 推动候选药物进入后期关键研究 [8] 诺华肿瘤业务表现 - CDK4/6抑制剂Kisqali获FDA批准用于HR+/HER2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一线治疗 成为公司主要增长动力 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额达11亿美元 同比增长64% [9] - 其他新肿瘤药物Pluvicto(前列腺癌)和Scemblix(慢性髓性白血病)表现优异 [10] - 2025年第二季度肿瘤销售额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20%至43亿美元 [10] - 公司正投资研发常见和罕见癌症治疗 专注于精准医疗策略 [11] Allogene Therapeutics研发进展 - 专注于开发同种异体CAR T疗法 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需求未满足的癌症 [11] - 主要候选药物cema-cel(原ALLO-501A)正在开展用于一线治疗大B细胞淋巴瘤的II期ALPHA3研究 [12] - ALLO-316是首个针对实体瘤的CAR T候选药物 在晚期肾细胞癌的TRAVERSE研究中显示出早期抗肿瘤活性 特别是在CD70高表达的经治患者中 [13]
Industry-Wide Tariffs Loom Over the Healthcare Sector. Here Are 2 Stocks That Can Weather the Storm.
The Motley Fool· 2025-07-20 22:49
贸易政策对医疗行业的影响 - 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导致进口商品关税上升 可能增加公司成本并挤压利润率 对股票表现产生负面影响 [1][2] - 尽管存在关税威胁 部分医疗公司仍具投资价值 包括礼来和诺华 [2] 礼来(LLY)投资亮点 - 公司加速扩大美国本土制造能力 自2020年以来已投资或承诺投资500亿美元用于建设或更新制造基地 其中一半投资在2024年第一季度宣布 [4] - 项目完成后 公司将实现100%在美国生产针对美国患者的药物 同时增加出口 基本免受关税影响 [5] - 糖尿病和肥胖领域创新显著 新药Mounjaro和Zepbound已带来数十亿美元收入 推动业绩增长 [5] - 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5%至127亿美元 净利润28亿美元 同比增长23% 预计未来五年将保持类似增长 [6] - 研发管线丰富 口服GLP-1药物orforglipron三期临床结果积极 可能吸引偏好便捷用药的患者 [7] - 股息表现优异 过去五年股息增长1027% 尽管当前远期股息率仅08% [8] 诺华(NVS)投资亮点 - 计划未来五年投资230亿美元提升美国本土制造能力 以应对关税影响 [9] - 2024年第一季度净销售额同比增长12%至132亿美元 净利润45亿美元 同比增长22% [10] - 尽管心脏衰竭药物Entresto将在2024年失去美国专利独占权 但新药Fabhalta Scemblix和Pluvicto将填补收入缺口 [11] - Pluvicto在2024年第一季度收入371亿美元 同比增长20% 公司目前有超过100个在研项目 [12] - 股息连续28年增长 当前远期股息率33% 显著高于标普500平均13%的股息率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