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核药
icon
搜索文档
20cm速递丨创业板医药ETF(159377)涨超1.8%,政策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1 11:26
医疗器械行业动态 - 成都高新区医疗器械创新转化协会推动青蓝集创医疗设备获得成都银行千万级授信 专项用于产线拓展及技术研发 [1] - 安必平HPV核酸检测试剂盒获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证 可检测18种高危型HPV并分型 扩充肿瘤筛查领域布局 [1] - 2025年上半年国家药监局批准创新医疗器械45个 同比增长87% 反映政策红利持续推动产业技术升级 [1] 核药行业发展分析 - 我国核药行业上游核素原料进口依赖度高 但国内技术突破和产能投放将增强主要同位素自主供应能力 [2] - 核药监管严格具备高壁垒 中国同辐和东诚药业在中游生产及流通领域具先发优势 核药房布局领先 [2] - RDC药物兴起吸引多家企业入局 国内尚无RDC产品获批 Pluvicto有望今明年上市 [2] - 我国核医学应用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显著 政策支持推动行业发展 《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文件促进规范发展 [2] - 预计未来五年核药市场规模复合增速超20% 2030年达260亿元 [2] - 全球核医学市场预计2033年达3144亿美元 治疗用核药将占据主导地位 [2] - 医疗资源配置增加和支付端政策支持有望提升核药普及度 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 创业板医药ETF概况 - 国泰创业板医药ETF跟踪创医药指数 单日涨跌幅可达20% [2] - 创医药指数由中证指数公司编制 选取创业板医药制造、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领域上市公司证券为样本 [2] - 指数成分股主要为具备创新特性和高成长性的企业 普遍具有较高研发投入和行业发展潜力 [2]
RDC引领核药行业快速崛起,开启诊疗一体化时代
中邮证券· 2025-07-04 19:3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RDC药物优势显著助力核药行业发展,国内核药处于成长期政策效果将显现,行业高壁垒下两大龙头有先发优势,随着上游研发、医疗资源完善及重磅产品获批,我国核药将迎快速发展阶段 [13][24][2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RDC药物优势显著,助力核药行业蓬勃发展 - 核药含放射性核素用于医学诊疗,有100多年历史,是现代医学重要部分,全球100多种放射性同位素用于医学,30余种用于诊疗,常用8种 [13] - 放射性核素衰变发射线用于成像或治疗,分诊断和治疗用核素药物,诊断用选发射穿透γ射线的同位素,治疗用发射短程粒子的同位素 [14] - 全球100多种放射性药物上市,治疗性核药近年因RDC药物崛起,RDC由靶向配体、连接子、螯合物和放射性核素构成,可实现诊疗一体化 [19] - RDC优势在于诊断能实现活体代谢功能显像,治疗可降低耐药性,更换核素部位可实现诊疗一体化提高治疗效率 [20] - 核药“明星产品”Pluvicto销售额攀升,2024年收入13.92亿美元(+42%),提升市场对核药关注度,预计2023 - 2033年全球核医学市场规模从106.5亿美元增至314.4亿美元,2030年治疗用核药占比有望达65% [22] - 2024年全球RDC领域BD交易25项,辐联科技与SK Biopharmaceuticals合作开创中国核药公司首次对外授权记录,交易总额5.7亿美元 [23] 2 国内核药处于成长期,政策发力效果有望逐步显现 - 我国放射性药物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核医学应用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大,诊疗频次、仪器数量和药物使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 [24] - 我国出台多个政策促进核药行业发展,如2021年发布首个国家级医用同位素发展规划,之后多机构发布细则规范鼓励行业 [26] - 2017 - 2020年国内核药市场规模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2021 - 2025年预计以32.4%增长至93亿元,2025 - 2030年预计以22.7%增速增长至260亿元 [27] 3 核药行业具备高壁垒,国内两大龙头具备先发优势 3.1 上游:放射性核素原料依赖进口 - 医用放射性核素通过反应堆、回旋加速器、放射性核素发生器、从核燃料后处理废液中分离纯化四种方式生产,反应堆是主要方式 [30] - 全球大部分反应堆处于退役阶段,放射性医用同位素产能供应缺口大,我国堆产医用同位素依赖进口,存在价格高、时效性强、供应链不稳定问题 [33] - 我国除少量同位素可自主生产外,其他主要依赖进口,临床用量大的同位素自主生产能力亟需提高 [34] - 我国反应堆产能有望突破,2024年首个商用堆在线辐照生产同位素装置投运,多条医用同位素生产线建成,全球功率最高溶液型医用同位素堆预计2027年投产 [36] - 我国有百余台专用加速器生产同位素,近几年国产医用回旋加速器打破外企垄断 [36] 3.2 中游:中国同辐和东诚药业具备先发优势 - 放射性药物监管严格,企业需取得多项许可,核药流通有挑战,需建区域性生产配送中心 [37][38] - 中国核药房资源集中在中国同辐和东诚药业,2024年分别拥有37家和30家核药房网络布局,核药房建设门槛高,两家公司有先发优势 [38] - 我国现有核药以传统仿制药为主,诊断用居多,RDC药物研发起步晚未获批上市,东诚药业和中国同辐主导市场,其他企业积极入局 [39] - 国内部分RDC产品处于临床后期阶段,诺华的Pluvicto预计今明年上市,诺华在中国建设放射配体疗法生产基地 [40][41] 3.3 下游:医疗资源配置增加有望提升核药普及度 - 医疗资源制约我国核药发展,全国核医学科室、开展核素治疗的医疗机构及专业人员数量有限,医院资质审批要求高 [42] - 我国PET/CT人均保有量低,与发达国家差距大,2018年审批程序简化提升装机速度,2023年设备数量增加,市场规模预计复合增长率达15.0% [43][44] - 支付端对核药诊疗政策支持,核药诊疗部分纳入医保,患者费用负担下降,核药普及和使用有望提升 [48] 4 上市公司介绍 - 中国同辐是中核集团核技术应用板块公司,2018年在港上市,主营核药等业务,2024年总营收75.75亿元,核药业务占比55%,具备全产业链布局 [49][50] - 东诚药业主营覆盖多领域,以核药为核心竞争力,2024年核药板块收入10.12亿元,与业内合作建设反应堆项目,拥有多款核素制剂和RDC管线,有30个核药相关生产中心 [50] - 远大医药是科技创新型国际化医药企业,聚焦放射性核药物治疗领域,引进品种钇(90Y)微球注射液收入增长快,3款RDC产品处于临床III期 [51]
7月港股金股:利好落空后的利好
东吴证券· 2025-07-01 16:27
报告核心观点 - 5月资金入港hibor下跌投资者认为是利好,但资金未大幅流入股票利好变利空,此前离场资金因市场未下跌或重新入场利好港股 [1] - 已获利了结资金再入场或偏好短期落后股票如红利股 [2] - 给出7月港股十大金股组合,包括腾讯控股、小米集团 - W等公司 [3] 本月十大金股推荐 传媒互联网:腾讯控股 - 投资建议:腾讯多业务领域优势突出,加速AI商业化进程,游戏、广告等业务增长将驱动EPS提升,具备重点推荐价值 [11] - 关键假设及驱动因素:视频号流量上升、广告和直播业务商业化加速,DNF等新游拉动流水增长 [12][13] - 有别于大众的认识:微信生态和AI赋能将为视频号带来流量,腾讯游戏精细化运营使现有用户存量流失低,新游贡献收入 [14] - 股价催化剂:游戏业务数据与市场预期差,美联储降息使资金回流港股 [15][16] 传媒互联网:小米集团 - W - 投资建议:汽车毛利率提升、AI扩大场景优势,手机市占率重回第一且高端化推进,IoT业务高增,新零售驱动增长 [19][20][21] - 关键假设及驱动因素:汽车业务复制SU7路径,手机*AIoT业务高端化及出海推进 [22][23] - 有别于大众的认识:AI算力、端侧、应用布局推进释放数据场景商业化潜力 [24] - 股价催化剂:产品及商业模式迭代 [25] 电子:舜宇光学科技 - 投资建议:车载业务智能驾驶驱动高速增长,消费电子业务随AI+折叠屏推动摄像头规格升级受益,预计2025/2026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可观 [27][28] - 关键假设及驱动因素:智能驾驶行业发展、公司客户等开拓,手机行业光学技术升级,核心大客户创新,光学产品技术升级提升毛利率 [29][30] - 有别于大众的认识:全球手机光学是核心升级方向,市场恢复有望α+β共振 [31] - 股价催化剂:大客户光学产品创新,行业进展,公司新品放量提升利润率 [32] 纺服:安踏体育 - 投资建议:25Q1多品牌矩阵驱动增长,收购狼爪扩充户外品类实现全球化布局 [33][34] - 关键假设及驱动因素:2025年国内消费企稳复苏,户外及运动赛道渗透率提升 [35] - 有别于大众的认识:户外及运动赛道是类“新消费品”,满足消费者健康和精神需求 [36] - 股价催化剂:国内出台刺激消费政策 [37] 房地产:绿城服务 - 投资建议:绿城服务是兼具成长性和高股息的优质物管企业,经营口碑好,市场拓展优势明显 [39] - 关键假设及驱动因素:基础物管稳健增长、归母净利润快速提升,提质增效毛利率有望企稳回升,账面资金充裕、股东回报政策领先 [40][41] - 有别于大众的认识:积极的股东回报政策,净利润增速领先行业 [42] - 股价催化剂:毛利率修复、净利润快速增长、积极的股东回报政策 [42] 环保:粤海投资 - 投资建议:2025年剥离粤海置地聚焦主业,资本开支下降自由现金流大增,维持高分红,对港供水为核心增长来源,估值有提升空间 [44] - 关键假设及驱动因素:对港供水市场化提价、其他业务盈利稳健,资本开支持续下降,东江水合理续期 [46] - 有别于大众的认识:粤海投资掌握稀缺对港供水资产,水价市场化,股息率可观,估值存翻倍以上提升空间 [46] - 股价催化剂:对港供水量价增长、东江水合理续期,内地水资源业务价格改革加速,美联储降息利好港股红利资产 [47] 非银:九方智投控股 - 投资建议:战略引领业绩稳健增长,市场前景广阔份额有望提高,科技助力完善产品矩阵,付费客户数量将持续增长 [49][50][51] - 关键假设及驱动因素:短期看点是2025年业绩弹性、产品矩阵更新、流量入口集中;长期看点是探索AI全方面赋能 [51][52] - 有别于大众的认识:公司在在线投教市场巩固龙头地位,业务处于快速成长期,付费客户数量持续增长 [53] - 股价催化剂:市场活跃度和香港证券牌照新业务成长曲线预期 [54] 食社:达势股份 - 投资建议:达势股份为达美乐独家总特许经营商,拓店红利延续,单均金额有望修复 [56][57][58] - 关键假设及驱动因素:拓店红利延续,新开门店成熟、外送订单占比修复使单均金额及盈利能力企稳回升 [57][58][63] - 有别于大众的认识:单均金额不会大幅下滑且有望企稳回升,公司处高速成长期,现价对应PEG具性价比 [59] - 股价催化剂:开店计划完成好、同店正增长、单均金额修复、餐饮大盘回暖 [60] 医药:远大医药 - 投资建议:核药板块增速快,脓毒症STC3141有望成全球大药,原有品种构筑护城河,主营业务稳健增长 [62] - 关键假设及驱动因素:核药RDC研发进展顺利、协同钇[90]核药渠道商业化放量,STC3141读出II期数据并进入III期临床,短期业绩压制影响出清,新品上市贡献业绩 [64] - 有别于大众的认识:看好公司RDC管线及行业发展,STC3141临床需求大、II期疗效好,无惧短期利润波动 [65] - 股价催化剂:STC3141、RDC研发进展,海外liscence out预期,利润改善,增量新品放量及收并购进展 [66] 机械:海天国际 - 投资建议:海天国际处于“国内升级+国际扩张”阶段,国内市占率扩大,海外份额有望提升,当前估值有布局机会 [68] - 关键假设及驱动因素:全球注塑机需求回暖,原材料价格低,第五代节能机型放量,海外收入增长 [69] - 有别于大众的认识:注塑机盈利弹性常被低估,海天海外本地化产能布局领先,能效提升是客户换机长期动力 [70] - 股价催化剂:海外收入增速快、占比提升,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带动毛利率改善 [71][72] 本月十大金股财务数据 - 给出腾讯控股、小米集团 - W等十大金股2025E、2026E、部分2027E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EPS等财务数据 [75]
【早报】三部门: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可享税收抵免;创业板明确“轻资产、高研发”标准
财联社· 2025-07-01 07:10
宏观政策 - 境外投资者以中国境内居民企业分配的利润在2025-2028年期间用于境内直接投资可享受10%税收抵免优惠[4] - 中国对欧盟、英国、韩国和印度尼西亚进口不锈钢产品继续征收反倾销税5年[4] - 国家外汇管理局向QDII机构发放30.8亿美元投资额度支持跨境投资[5] 行业动态 - 金融服务新型工业化增量政策酝酿出台 将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科技创新[6] - 创业板明确"轻资产、高研发"标准:固定资产占比≤20% 三年平均研发投入≥15%或累计≥3亿元[6] - 国内光伏玻璃企业计划7月集体减产30% 预计7月产量降至45GW[7] - 自动驾驶技术在新加坡公共交通体系中的创新应用探讨[7] - 全国暑期文旅消费季启动 各地将发放超5.7亿元消费补贴[7] 市场表现 - A股上半年主要股指全线上涨:沪指涨2.76% 北证50指数涨39.45% 国证2000指数涨超10%[7] - 美股上半年表现:纳指涨5.48% 道指涨3.64% 标普500涨5.5% 纳指和标普创历史新高[17] - 美元指数上半年下跌10.8% 创1973年以来最大上半年跌幅[17] 公司公告 - 通富微电公告国家大基金累计减持1%股份[9] - 金浦钛业拟收购利德东方控股股权停牌[10] - 涛涛车业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0%-98%[11] - 普利特拟10亿元投建基地 生产人形机器人用改性塑料产品[13] - 均普智能签订2825万元人形机器人销售合同[16] - 小商品城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3%-17%[14] - 翰宇药业上半年预盈1.42-1.62亿元 原料药出口持续放量[14] 投资机会 - 核医药行业快速发展 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预计达93亿元 2030年达260亿元[18][19] - 低空经济规模2023年突破5000亿元 2026年有望突破10000亿元[20] - 维生素D3价格达660元/公斤创年内新高 结构性行情可期[21] - 脑机接口技术取得进展 中国市场有望突破千亿元规模[22][23]
先通医药冲刺“核药第一股”:持续亏损现金流欠佳,偿债能力偏弱
新浪财经· 2025-06-27 08:58
公司概况 - 先通医药成立于2005年1月,聚焦中国放射性药物市场,致力于开发及商业化具有成为中国首个上市、同类首创或同类最佳潜力的放射性药物 [1] - 公司是中国首家获得创新放射性药物上市批准的企业,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身份获得创新放射性药物生产许可,并完成治疗用放射性配体注册临床试验并获国家药监局受理新药申请 [1] - 公司管线聚焦肿瘤学、神经退行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三大领域,包括15项资产(含四种核心产品XTR008、XTR006、XTR004及XTR003) [1] - 公司已建立196名成员的专职内部研发团队,职能涵盖成药性评估、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及法规事务 [5] 核心产品与研发进展 - 核心产品XTR008是一款处于注册阶段的177Lu标记靶向SSTR的放射性配体,用于NENs治疗,是中国潜在首个靶向SSTR的治疗用放射性配体 [2] - XTR008基于中国完成的III期注册临床试验中期分析,已于2025年3月向药监局提交NDA,2025年4月获受理,预计2026年获批准 [2] - 全球五款针对靶向SSTR的治疗用放射性配体处于第III期或后期临床开发阶段,XTR008为临床进展最快的候选产品 [2] - 2023年和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2.97亿元和2.28亿元,核心产品研发成本占比分别为51.4%及42.3% [4] 行业与市场 - 全球放射性药物行业规模预计从2024年97亿美元增至2035年573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17.5% [2] - 2021年以来全球累计达成超80项核药相关交易,涉及诺华、默克、赛诺菲等跨国药企,中国同期发生超15项交易 [2] - 公司已建立两个自有生产基地(江苏无锡和广东中山),总建筑面积超20000平方米,设有12条商业规模生产线,四川绵阳基地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投产 [8] 财务表现 - 2023年和2024年收益分别为1023.2万元、4406.4万元,销售成本分别为3253.5万元、4068.6万元,毛利为-2230.3万元、337.8万元,净亏损分别为3.09亿元、1.56亿元 [3] - 2024年收入大增主要因CRO/CDMO服务采购订单增加及许可收入增加350万元 [3] - 2023年和2024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06亿元、-2.77亿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5.39亿元、-6.01亿元 [6] - 2023年和2024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7.91亿元、4.72亿元 [6] 融资与估值 - 2017年至今完成9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29亿元,2024年12月增资扩股后投后估值约51.88亿元 [7] - 股东包括中国人寿、金石投资、物明投资、中金资本、荷塘创投、同辐基金、国调基金、大钲资本、启明创投、国投创业等知名机构 [7] - 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核心产品研发与注册申报、其他候选产品研发、加强销售和营销能力、建设新生产基地及营运资金 [7]
港股概念追踪|核药高壁垒造就寡头垄断格局 中金不断调升远大医药目标价(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5-08 15:39
核药行业发展现状 - 全球有88款放射性新药获批上市 其中仅有18款用于治疗 [1] - 2021年至今中国政策从同位素保障 新药审评审批 核医学科建设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1] - 预计2023-2030年中国核药市场规模将以CAGR 266%从50亿元增长至260亿元 [1] 核药行业发展趋势 - 靶向放射性核素疗法(TRT)是靶向治疗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之一 掀起创新核药研发新浪潮 [2] - 核药赛道投融资交易火热 海外大药企争先入局 [2] - 国内多重利好共振 本土企业TRT研发优势显著 [2] 远大医药核药研发进展 - STC3141中国II期临床研究成功达到临床终点 若商业化将与现有管线形成良好协同 [2] - TLX591加入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3] - GPN02006在肝细胞癌诊断领域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有望成为全球首个针对GPC-3靶点的HCC诊断类RDC产品 [3] - ITM-11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III期临床研究 拟在全球11个国家入组至少202名患者 [3] 中国同辐行业地位 - 中国核医药行业领军企业 影像诊断及治疗用放射性药品等业务在中国市场占主体地位 [4] - 国内唯一的辐照用钴[60Co] 医用钴[60Co]等放射源产品供应商 [4] - 新型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平台正式批量生产 弥补国内高端放疗产品市场国产化生产空白 [4]
核医学系列报告(二):国内核药迎来商业化兑现期,RDC具备比肩ADC的潜力
平安证券· 2025-04-15 22: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行业投资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海外核药商业化持续兑现,诊断核药放量超预期,国内核药即将迎来商业化拐点,AD治疗和核医学诊断形成共振 [3][67] - RDC与ADC有诸多相似之处,有望复制其成功路径,且RDC具有诊疗一体化和不易耐药等优势 [3][67] - 看好国内商业化进度领先,以及在α核素和新靶点布局靠前的企业,如东诚药业、远大医药等 [3][6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Part1. 海外核药快速放量,国内进入商业化兑现期 - 海外核药商业化兑现持续,诺华核药收入突破20亿美元,Pluvicto成首个核药重磅炸弹,适应症拓展打开核药天花板 [12] - 海外诊断核药商业化超预期,2024年两款诊断药合计销售16亿美金,同比增长33%,2025年美国PSMA诊断核药市场超25亿美金,CMS支付改革助其放量 [16] - 国内即将迎来商业化兑现期,2020年以来获批5种新核药,远大医药钇90微球收入规模最大,2025Q2诺华两款产品有望获批,AD诊断核药有望随治疗药放量 [20] Part2. RDC有望复制ADC成功路径 - RDC具备比肩ADC的潜力,二者结构和机理、概念验证节奏、适应症布局策略和迭代路径类似,2024年新型核药市值约40 - 50亿美元,相当于ADC 2021年水平 [28] - 海外MNC争相布局核药赛道,趋势为α核素、探索新靶点、诊疗一体化产品布局 [29] - 全球治疗性核药全景,靶点前两大为SSTR和PSMA,177Lu在研数量领先,配体以小分子和多肽为主,前列腺癌和神经内分泌瘤是研究热点 [33] - α核素相较β核素优势明显,辐射剂量局部沉积,穿透距离短,治疗效能高,225Ac、212Pb是最有希望的α核素 [38] - α核素药物进入临床3期,225Ac半衰期长,疗效和安全性更优,管线进展快的有诺华等,诺华225Ac - PSMA - 617于2025年3月3日进入临床3期 [40] - 212Pb进展最快的核药处于临床2期,能量沉积效率高,更安全,203Pb是其理想显像替代物 [43] - FAP靶点进入临床2期,诺华和礼来领衔治疗核药,东诚药业旗下蓝纳成的177Lu - LNC1004进入临床1期,恒瑞医药靶向FAP - α的HRS6768 IND获批 [46] Part3. 国内核药企业管线梳理 - 国内核药管线梳理,截至2025年3月NDA阶段有3个品种,在研靶点以PSMA、FAP、SSTR等为主,原子高科等临床数量位列前三 [53] - 东诚药业诊断核药迎来商业化,治疗核药研发进展顺利,FAP靶点全球进度领先,核药房网络价值逐步体现 [60] - 远大医药钇90放量迅速,支付端有望改善,RDC有9款在研产品,3款进入国内临床3期,自主研发管线即将亮相 [63] Part4.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国内在新核素和新靶点方面布局领先的企业,如东诚药业、远大医药、中国同辐、恒瑞医药、云南白药、科伦博泰生物 - B等 [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