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药
搜索文档
 中广核技:生产的医用同位素是研发生产核药的基础原料,属于核药产业链的上游原材料环节
 证券日报· 2025-11-03 16:39
证券日报网讯中广核技11月3日发布公告,在公司回答调研者提问时表示,公司生产的医用同位素是研 发生产核药的基础原料,属于核药产业链的上游原材料环节。目前,同位素业务的加速器主设备、工艺 热室等核心生产设备已经到货,正在开展设备安装调试工作,计划2026年投产。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
 港股异动 | 中国同辐(01763)盘中涨超7% 公司发布高丰度13CO气体及尿素产品 助力产业链全面自主可控
 智通财经· 2025-11-03 15:32
消息面上,10月31日,中国同辐碳同位素产品发布暨稳定同位素基地二期项目建设启动大会在安徽桐城 成功举办,正式发布高丰度13CO气体及尿素产品,标志着我国打破了尿素呼气诊断原料13CO气体长期 依赖进口的局面,我国在医用稳定同位素碳领域实现了从关键原料到终端产品全产业链的全面自主可 控,公司成为完整掌握呼气试验产品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同辐是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核技术应用板块专业化公司,集核能开发、生产、 销售及服务于一体,主营业务包括核药、放射源产品、核医疗装备器及相关技术服务。公司在核药领域 具备全产业链布局,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形成37家医药中心的网络布局,拥有7个研发生产基 地,是我国核药领域龙头企业。 (原标题:港股异动 | 中国同辐(01763)盘中涨超7% 公司发布高丰度13CO气体及尿素产品 助力产业链 全面自主可控)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国同辐(01763)盘中涨超7%,截至发稿,涨5.11%,报20.16港元,成交额1035.78 万港元。 ...
 中国同辐盘中涨超7% 公司发布高丰度13CO气体及尿素产品 助力产业链全面自主可控
 智通财经· 2025-11-03 15:30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同辐是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核技术应用板块专业化公司,集核能开发、生产、 销售及服务于一体,主营业务包括核药、放射源产品、核医疗装备器及相关技术服务。公司在核药领域 具备全产业链布局,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形成37家医药中心的网络布局,拥有7个研发生产基 地,是我国核药领域龙头企业。 中国同辐(01763)盘中涨超7%,截至发稿,涨5.11%,报20.16港元,成交额1035.78万港元。 消息面上,10月31日,中国同辐碳同位素产品发布暨稳定同位素基地二期项目建设启动大会在安徽桐城 成功举办,正式发布高丰度13CO气体及尿素产品,标志着我国打破了尿素呼气诊断原料13CO气体长期 依赖进口的局面,我国在医用稳定同位素碳领域实现了从关键原料到终端产品全产业链的全面自主可 控,公司成为完整掌握呼气试验产品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 ...
 我国核药产业全力突围
 证券日报· 2025-10-24 06:37
 核药的定义与市场前景 - 核药全称放射性药物,是指含有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疾病诊断、治疗或医学研究的特殊药物,正革命性地改变疾病诊疗方式 [3] - 全球核医药市场预计从2023年126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的210亿美元,2024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8.29% [3] - 核药治疗具有“诊疗一体化”特点,可实现诊断、治疗、疗效评估的闭环,是区别于现有肿瘤治疗方式的最大特点 [5]   核药的原理与治疗流程 - 治疗流程始于SPECT或PET影像检查以确定肿瘤部位和大小并评估用药剂量,随后通过口服或输液使药物进入体内,在特定肿瘤部位聚集并释放辐射 [5] - 治疗过程患者需待在特定核药房,完成输注后需留院观察,符合标准后方可出院,一个疗程后会再次接受影像检查以评估效果 [5] - 核药具备“即用即走”模式,在配备核医学设施的医院即可完成治疗,有望推动快速普及 [5]   国际核药市场验证 - 核药Pluvicto于2022年3月在美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上市首年实现2.71亿美元销售额 [6] - 截至2024财年结束,Pluvicto已累计创造26.43亿美元的营收 [6]   中国核药发展现状与挑战 - 截至2024年2月,中国累计批准72款核药产品,一半以上为90年代获批的诊断用核药,创新核药仅有3款 [7] - 发展挑战包括SPECT/PET等高端影像设备曾主要依赖进口导致普及率不足,2019年中国每百万人PET/CT保有量仅为0.2台,SPECT/CT保有量仅为0.3台 [8] - 核素本土供应不足也限制创新,医用同位素严重依赖进口,自主供给量尚未完全满足国内需求 [8]   政策支持与上游产业链突破 - 2021年《“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将精准放射治疗装备列为重点,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和设备供给能力 [10] - 《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实现全国三级综合医院核医学科全覆盖,到2035年实现“一县一科”,并实现常用医用同位素稳定自主供应 [10] - 联影医疗通过10余年研发攻克关键技术,在高端分子影像领域实现从0到1跨越,累计申请专利超过270项,推出2米PET/CT [11] - 2023年全国共有722台PET设备,较2019年增加80.8%,全国53.5%的医疗机构配备了PET设备,其中85.9%配置于三级医疗机构 [11] - 中国核工业集团、远大医药等公司完成碳-14、镥-177、钇-90等多种同位素的量产 [12]   国内企业布局与研发进展 - 截至2024年2月,国内已有205条创新核药研发管线处于临床阶段,A股医药板块中已有超10家上市公司布局创新核药 [12] - 远大医药在全球布局研发和生产基地,销售网络覆盖50多国,2025年上半年核药板块收入达4.2亿港元,同比增长106% [14] - 百洋医药集团参股公司完成核医学一类新药锝-99RGD肽注射液的三期临床,并获SPECT/CT设备独家商业化权益 [14] - 复星医药已成立核药平台,广药集团成立新公司全面布局核药赛道,思路迪医药自主研发药物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15] - 东诚药业、中国同辐、云南白药、恒瑞医药、科伦博泰等公司也已入局核药创新药 [16]   行业未来展望 - 中国核药行业正在补齐短板,即将步入加速发展期,创新核药有望成为中国创新药的另一张新名片 [18] - 行业未来需避免靶点同质化、实现瘤种突破并打通从生产到临床应用的特殊监管链路 [17]
 创新加速 市场空间大我国核药产业全力突围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20 01:40
 核药行业概述与市场前景 - 核药是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用于疾病诊断或治疗的特殊药物,正革命性地改变疾病诊疗方式[1] - 核药治疗具有“诊疗一体化”和“所见即所得”的特点,能精准打击肿瘤细胞且对正常细胞损伤小[1][3] - 全球核药市场预计从2023年126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210亿美元,2024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8.29%[2] - 核药治疗模式为“即用即走”,在配备核医学设施的医院即可完成,有望推动快速普及[4]   全球与中国市场现状 - 国际市场已验证核药价值,例如Pluvicto上市首年销售额达2.71亿美元,截至2024财年累计营收26.43亿美元[5] - 截至2024年2月,中国累计批准72款核药产品,但其中仅3款为创新核药,一半以上为90年代获批的诊断用核药[5] - 国内创新核药研发管线丰富,截至2024年2月有205条管线处于临床阶段,A股医药板块中超10家上市公司已布局[9]   产业链上游挑战与“基建”突破 - 核药发展受限于上游SPECT/PET等影像设备依赖进口且价格昂贵,以及医用同位素本土供应不足[5][6] - 2019年中国每百万人PET/CT保有量仅0.2台,SPECT/CT保有量仅0.3台,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5] - 政策推动产业突围,规划到2025年实现全国三级综合医院核医学科全覆盖,到2035年实现“一县一科”[7] - 国产高端影像设备取得突破,例如联影医疗推出2米PET/CT,累计申请专利超270项[8] - 2023年全国PET设备达722台,较2019年增加80.8%,53.5%的医疗机构已配备PET设备[8] - 同位素国产化进展显著,多家公司实现了碳-14、镥-177、钇-90等多种同位素的量产[9]   主要公司布局与创新特色 - 国内布局公司包括复星医药、远大医药、中国同辐、东诚药业、广药集团等多家上市公司[2][11] - 远大医药在全球布局研发和生产基地,2025年上半年核药板块收入4.2亿港元,同比增长106%[10] - 百洋医药集团布局“药+设备”组合,其参股公司创新药锝-99RGD肽注射液处于上市优先审评阶段[10] - 复星医药成立核药平台,广药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思路迪医药创新药完成首例患者给药[11] - 中国核药创新呈现全球化、全品种、全产业链特色,目标是打造全球领先的核药跨国企业[10]
 西北老字号药企 突闯“核药”赛道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7 19:30
一家在中药罐子里浸润了近百年的老字号药企,突然将目光投向了当今医药领域最前沿、最火爆的"核药"赛道。 日前,佛慈制药(002644)发布公告称,为提前布局放射性同位素药物赛道,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与科近泰基新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近泰 基")签订了《增资协议》,以2000万元现金增资科近泰基,增资完成后将持有该公司4.911%股权。 来源:佛慈制药公告 科近泰基公司是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医用同位素项目产业化的主体企业,主要业务为协同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甘肃省同位素实验室等开展 医用同位素的生产、销售、运营及药物协作研发。 此番参与增资的还有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甘肃省同位素实验室、甘肃国资、中科创星等多家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总融资额达到3.73亿元人民币。 平淡的老字号 佛慈制药是一家具有近百年制药历史的中华老字号。 根据公开资料,其1929 年创建于上海,建厂之初就首创了中药浓缩丸剂型,开启了中药工业化生产的先河。1956年,公司西迁兰州,2011年在深交所首 发上市。2018年,"出城入园"搬迁至兰州新区,很长一段时间里属于兰州市属国企。 正如多数老字号企业,佛慈在基础产品力上功底扎实, ...
 广药集团全面布局核药赛道 已实现锆-89高质量制备
 证券时报网· 2025-09-24 15:18
 公司战略布局 - 广药集团通过成立广州白云山稀核健康医药有限公司全面布局核药新赛道[1] - 公司与厦门稀土所成果转化平台合资推进核医疗领域发展[1] - 制定短中长期目标 短期基于固体靶技术产业化稀土诊断及治疗型核素产品 中期建设核素生产研发基地并布局RDC研发管线 长期提供智慧核医疗解决方案[5][6]   行业背景与市场前景 - 核药是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用于疾病诊疗的特殊药物 通过放射性同位素与生物分子结合形成靶向复合物[2] - 全球治疗性核药市场年复合增长率接近40% 中国产业增速持续超过15% 预计整体市场规模达万亿级别[2] - 全球十大制药企业已相继进入核药赛道 各国将核药作为生物医药产业战略高地[2]   政策与区域优势 - 国家出台《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支持技术研发并设立专项基金[2] - 广东省发改委印发行动方案 明确到2030年培育3-5家全国示范龙头企业并打造全球竞争力产业集群[3] - 广东省作为核医疗应用大省 在核设备配置和诊疗患者数量方面位居全国前列[2]   技术突破与产业合作 - 技术团队利用自主研发固体靶系统成功实现锆-89高质量制备 填补国内空白 该系统还具备镓-68 铜-64 钪-44等多种核素生产能力[4] - 与广州市原子高科 广东回旋医药及中山一院等多家顶尖医疗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 与中山一院就开发新型核素达成共识[4] - 与广东回旋医药签署战略协议 聚焦医用关键核素的高质量规模化国产制备 布局核素分子成像及疗效评价技术创新平台[5]   产业生态构建 - 公司与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 厦门稀土所签署三方战略协议 围绕科技创新 成果转化 平台支持和人才培养展开合作[3] - 核药团队赴四川考察海同同位素 中核同源 通瑞生物等核药企业 以及玖谊源科技和中广核医疗的设备系统[3] - 致力于形成研-产-用闭环 提供核素及核药的生产供应 研发转化 诊疗配送和医疗服务等全产业链解决方案[4][6]
 强强联合!远大医药布局全球顶尖锗镓发生器 攻破关键核素原料供应壁垒
 智通财经· 2025-07-31 18:33
 行业市场前景 - 中国显像诊断和治疗用放射性药物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93亿元 2030年增至260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22.7% [4] - 镓68Ga已成为制备新一代PET显像剂的核心核素 约三分之一诊断用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以68Ga为核素 [2] - 核药凭借精准且疗效佳的优势成为全球肿瘤诊疗新兴方式 以镥177Lu与镓68Ga标记药物为研发主流 [2]   供应链现状 - 中国核素供应存在进口垄断问题 放射性核素半衰期较短导致供应链稳定性成为关键挑战 [6] - 推动关键核素规模化生产和构建可靠供应链体系是核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6] - 锗-68/镓-68发生器是制备68Ga标记诊断药物的关键核心原料 对放射性核纯度要求极高 [7]   公司战略合作 - 远大医药获得比利时IRE ELiT公司药用级锗-68/镓-68发生器在中国的独家代理权 成为唯一供货商与服务商 [1] - 合作标志着中国核医学领域关键原料供应标准与美国FDA、欧洲EMA等全球主要监管机构保持一致 [1] - IRE ELiT公司是全球公认的医用放射性同位素生产与应用领导者 在锗-68/镓-68发生器技术方面具有无可比拟优势 [7]   公司研发管线 - 储备15款创新核药产品 涵盖68Ga、177Lu、131I、90Y、89Zr等5种放射性核素 覆盖7个癌种 [8] - 拥有进入中国III期临床研究的诊断和治疗类RDC创新药总计储备最多的企业 [11] - 产品管线包括忆[90Y]微球注射液(肝癌)、TLX591(前列腺癌)、TLX250(肾癌)、TLX101(脑胶质瘤)等 [10]   公司商业化进展 - SIR-Spheres钇[90Y]微球注射液2024年实现近5亿港元收入 同比增速超140% 连续两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100% [11] - 该产品获美国FDA批准新增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适应症 [11] - 成都温江核药基地总投资超30亿元 设有14条GMP生产线 是全球首个核药全产业链闭环平台 [12]   产业影响 - 合作将推进68Ga标记PET显像技术在中国普及和规范化应用 使患者受益于更早期更精准的诊断 [7] - 成都基地投运实现从实验室研发到工业化量产的战略性跨越 构建覆盖研发-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闭环体系 [12] - 合作形成中国核药供应链本土化雏形 为提升产业链韧性与安全性奠定基础 [7]
 20cm速递丨创业板医药ETF(159377)涨超1.8%,政策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1 11:26
 医疗器械行业动态   - 成都高新区医疗器械创新转化协会推动青蓝集创医疗设备获得成都银行千万级授信 专项用于产线拓展及技术研发 [1]   - 安必平HPV核酸检测试剂盒获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证 可检测18种高危型HPV并分型 扩充肿瘤筛查领域布局 [1]   - 2025年上半年国家药监局批准创新医疗器械45个 同比增长87% 反映政策红利持续推动产业技术升级 [1]     核药行业发展分析   - 我国核药行业上游核素原料进口依赖度高 但国内技术突破和产能投放将增强主要同位素自主供应能力 [2]   - 核药监管严格具备高壁垒 中国同辐和东诚药业在中游生产及流通领域具先发优势 核药房布局领先 [2]   - RDC药物兴起吸引多家企业入局 国内尚无RDC产品获批 Pluvicto有望今明年上市 [2]   - 我国核医学应用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显著 政策支持推动行业发展 《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文件促进规范发展 [2]   - 预计未来五年核药市场规模复合增速超20% 2030年达260亿元 [2]   - 全球核医学市场预计2033年达3144亿美元 治疗用核药将占据主导地位 [2]   - 医疗资源配置增加和支付端政策支持有望提升核药普及度 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     创业板医药ETF概况   - 国泰创业板医药ETF跟踪创医药指数 单日涨跌幅可达20% [2]   - 创医药指数由中证指数公司编制 选取创业板医药制造、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领域上市公司证券为样本 [2]   - 指数成分股主要为具备创新特性和高成长性的企业 普遍具有较高研发投入和行业发展潜力 [2]
 RDC引领核药行业快速崛起,开启诊疗一体化时代
 中邮证券· 2025-07-04 19:3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RDC药物优势显著助力核药行业发展,国内核药处于成长期政策效果将显现,行业高壁垒下两大龙头有先发优势,随着上游研发、医疗资源完善及重磅产品获批,我国核药将迎快速发展阶段 [13][24][2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RDC药物优势显著,助力核药行业蓬勃发展 - 核药含放射性核素用于医学诊疗,有100多年历史,是现代医学重要部分,全球100多种放射性同位素用于医学,30余种用于诊疗,常用8种 [13] - 放射性核素衰变发射线用于成像或治疗,分诊断和治疗用核素药物,诊断用选发射穿透γ射线的同位素,治疗用发射短程粒子的同位素 [14] - 全球100多种放射性药物上市,治疗性核药近年因RDC药物崛起,RDC由靶向配体、连接子、螯合物和放射性核素构成,可实现诊疗一体化 [19] - RDC优势在于诊断能实现活体代谢功能显像,治疗可降低耐药性,更换核素部位可实现诊疗一体化提高治疗效率 [20] - 核药“明星产品”Pluvicto销售额攀升,2024年收入13.92亿美元(+42%),提升市场对核药关注度,预计2023 - 2033年全球核医学市场规模从106.5亿美元增至314.4亿美元,2030年治疗用核药占比有望达65% [22] - 2024年全球RDC领域BD交易25项,辐联科技与SK Biopharmaceuticals合作开创中国核药公司首次对外授权记录,交易总额5.7亿美元 [23]  2 国内核药处于成长期,政策发力效果有望逐步显现 - 我国放射性药物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核医学应用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大,诊疗频次、仪器数量和药物使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 [24] - 我国出台多个政策促进核药行业发展,如2021年发布首个国家级医用同位素发展规划,之后多机构发布细则规范鼓励行业 [26] - 2017 - 2020年国内核药市场规模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2021 - 2025年预计以32.4%增长至93亿元,2025 - 2030年预计以22.7%增速增长至260亿元 [27]  3 核药行业具备高壁垒,国内两大龙头具备先发优势  3.1 上游:放射性核素原料依赖进口 - 医用放射性核素通过反应堆、回旋加速器、放射性核素发生器、从核燃料后处理废液中分离纯化四种方式生产,反应堆是主要方式 [30] - 全球大部分反应堆处于退役阶段,放射性医用同位素产能供应缺口大,我国堆产医用同位素依赖进口,存在价格高、时效性强、供应链不稳定问题 [33] - 我国除少量同位素可自主生产外,其他主要依赖进口,临床用量大的同位素自主生产能力亟需提高 [34] - 我国反应堆产能有望突破,2024年首个商用堆在线辐照生产同位素装置投运,多条医用同位素生产线建成,全球功率最高溶液型医用同位素堆预计2027年投产 [36] - 我国有百余台专用加速器生产同位素,近几年国产医用回旋加速器打破外企垄断 [36]  3.2 中游:中国同辐和东诚药业具备先发优势 - 放射性药物监管严格,企业需取得多项许可,核药流通有挑战,需建区域性生产配送中心 [37][38] - 中国核药房资源集中在中国同辐和东诚药业,2024年分别拥有37家和30家核药房网络布局,核药房建设门槛高,两家公司有先发优势 [38] - 我国现有核药以传统仿制药为主,诊断用居多,RDC药物研发起步晚未获批上市,东诚药业和中国同辐主导市场,其他企业积极入局 [39] - 国内部分RDC产品处于临床后期阶段,诺华的Pluvicto预计今明年上市,诺华在中国建设放射配体疗法生产基地 [40][41]  3.3 下游:医疗资源配置增加有望提升核药普及度 - 医疗资源制约我国核药发展,全国核医学科室、开展核素治疗的医疗机构及专业人员数量有限,医院资质审批要求高 [42] - 我国PET/CT人均保有量低,与发达国家差距大,2018年审批程序简化提升装机速度,2023年设备数量增加,市场规模预计复合增长率达15.0% [43][44] - 支付端对核药诊疗政策支持,核药诊疗部分纳入医保,患者费用负担下降,核药普及和使用有望提升 [48]  4 上市公司介绍 - 中国同辐是中核集团核技术应用板块公司,2018年在港上市,主营核药等业务,2024年总营收75.75亿元,核药业务占比55%,具备全产业链布局 [49][50] - 东诚药业主营覆盖多领域,以核药为核心竞争力,2024年核药板块收入10.12亿元,与业内合作建设反应堆项目,拥有多款核素制剂和RDC管线,有30个核药相关生产中心 [50] - 远大医药是科技创新型国际化医药企业,聚焦放射性核药物治疗领域,引进品种钇(90Y)微球注射液收入增长快,3款RDC产品处于临床III期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