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 产品

搜索文档
品牌线上控价怎么做-经验分享
搜狐财经· 2025-06-10 23:23
品牌控价系统化实施路径 - 电商经济与传统零售深度融合使价格管控能力成为品牌核心竞争力 [2] - 需科学制定策略、把握各阶段要点并在合法框架内达成目标 [2] - 实施流程包括搭建价格体系、电商监测干预及动态调整三环节 [2] 搭建科学价格管理体系 - 产品价格体系需综合研发成本、市场定位、竞品区间及消费者敏感度构建 [5] - 某国产美妆品牌细分专柜价、电商活动价、批发价三级,限定浮动范围±10% [5] 电商平台价格监测与干预策略 - 采用人工巡检+监测软件对主流平台实时监控,某3C品牌日扫描超10万条链接 [6] - 优先通过标准化话术协商解决低价问题,某服饰品牌60%案例通过沟通化解 [6] - 对拒不配合卖家可转用知识产权侵权或产品质量违规投诉,平均5-7天实现下架 [6] 动态调整价格体系 - 需根据原材料波动、竞品策略及需求变化修订价格,某母婴品牌季度评估保持份额稳定 [7] 品牌发展前期控价的战略价值 - 初期线上规模小易忽视控价,但价格管理对长期发展具不可替代意义 [8] 筑牢市场信任根基 - 统一价格是规范化运营标志,某护肤初创品牌首年代销商续约率达90% [9] 降低后期管控成本 - 后期处理价格混乱成本是前期3-5倍,某食品品牌花费超200万元清理乱价链接 [10] 合规性边界探索 - 直接限制最低售价涉嫌违反《反垄断法》,需通过知识产权等合规渠道投诉 [11][12] 柔性价格引导机制 - 通过销售返利、补贴激励经销商,某家电品牌给予合规者年度销售额5%返利 [13]
关税超预期缓和,货代视角看美线和全球供应链演绎
2025-05-18 23:4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货代行业、航运业 - **公司**:马士基、MSC、ONE、COOCON、长荣(EMC)、赫伯罗特、地中海航运(MSC)、东方海外(OOCL)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美线订舱情况 - **五月初订舱火爆**:新闻利好及一级代理炒作仓位,推动家具、纺织品等传统大宗货物集中出货应对关税调整前库存积压,电商货物反弹弱[1][2] - **六月初订舱宽松**:与运力从其他航线回流有关,马士基和 MSC 等超大型船舶公司允许超额接单并取消部分订单试探市场需求[7][8] - **积压货物支撑出货高峰**:预计可支撑约七周出货高峰,三月份关税调整后进口方暂停约五周库存补充需求,优先抢运日用品等消耗快商品[10] 货代报价差异 - **差异原因**:屯仓炒作、客源结构差异以及合约价与市场价的博弈[1][4] - **当前价格水平**:目前给客户价格基本在 3,000 美元上下,马士基特价舱位可能低至 2,800 美元但不保仓,OKEA 联盟船舶服务价格偏贵约 3,200 美元左右[1][4] 货物反弹情况 - **反弹最快品类**:家电和家具反弹最快,主要进入沃尔玛等大型超市,应季服装有一定反弹,旅行包等非必需品反弹力度小[1][16] - **出货稳定品类**:汽车配件出货量相对稳定,3C 产品在四月关税下降后出货也较为稳定[1][16] 供给高峰预测 - **预计 6 月中旬迎来供给高峰**:企业急需补库存,但双边关税分摊问题和政策不确定性使部分企业观望,家电和家具类产品补库存需求最迫切[1][17] 美线航运占比 - **FOB 占比**:美线航运中 FOB 是绝对主流,占比 70%-80%[3][19] 转口贸易情况 - **转口贸易变容易**:中美关系缓和后,美国海关开箱能力可能无法满足需求,降低了转口贸易难度,东南亚转口贸易合规性提高[3][20] - **东南亚转口现状**:90 天豁免期内表现良好,粗暴式贴牌转口几乎灭绝,四月份海外贴牌出口形式大幅下降致东南亚货量略有下降,五月份保持稳定[20] 货代行业盈利能力 - **整体不如去年**:不同类型货代盈利差异明显,全程物流服务商盈利能力最强,传统 FOB 订单服务商利润被压缩严重[26] 欧线运价走势 - **今年运价一直较低**:四月份美线船进入后更明显,预期七月份能达到 3,000 美元左右[31][3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屯仓情况**:五月底前屯仓难度较高,六月敞开放,二级代理最低定价 2,800 美元,一级代理集中采购成本可能低至 2,500 美元左右[5] - **新船运力投放**:新船投运到美线可能性 50%-60%,更多投入长距离航线,非中国籍和中型船舶将被切换到美线使用[13] - **运力回补时间**:印巴航线或南美西亚等航线调配出去的运力预计 6 月中旬回补完毕,欧洲方向可能延迟至 7 月份[14] - **线上线下订舱比例**:因船公司而异,马士基和 OOCL 线上订舱比例较高,其他船公司线下订舱比例更高[23] - **船公司仓位售罄情况**:马士基仓位售罄能一定程度指示订单情况良好,其他船公司线上显示订舱售罄不能完全代表实际情况[24] - **货代退仓情况**:线上退仓费用较高,线下提前通知并消化部分仓位可能不收费,旺季北美航线高柜退仓费可能达 200 美金[25] - **空箱调度情况**:目前不会出现缺箱问题,美线每天占 10%左右运力,其他航线会带回空箱[30] - **红海局势影响**:尚未完全解决,直接走红海船只占小部分,大部分仍需绕行,完全停战或政策稳定大型船公司才会宣布复航[33] - **美债和欧洲债务影响**:上涨情况需关注每日航运状况,影响整体运输成本和市场行情[34]
京东 Q1:国补余温尚存,即时零售点火
搜狐财经· 2025-05-16 15:03
京东2025年一季度财报表现 - 总收入达301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5.8% 净营收3010.8亿元 同比增长16% 调整后EBITDA 137亿元 同比增长27% 均超市场预期 [1] - 京东零售同比增长16.3% 显著高于去年同期6.8%的增速 国补政策是主要驱动力 [1] - 新业务收入57.53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8.1% 包含达达、京东产发、京喜、海外及外卖业务 [1] - 新业务亏损13.27亿元 同比扩大98% 经营利润率-23.1% 较去年同期-13.8%恶化 [2] 国补政策对业绩的影响 - 家电品类补贴从8类扩至12类 中央财政下达810亿元支持补贴衔接 [4] - 2024年9-11月家电社零同比分别增长20.5%、39.2%、22.2% 显著领先社零整体增速 [5] - Q1电子产品及家电收入1443亿元 同比增长17.1% 占商品收入比重达59.5% [5] - 2024年双11期间京东家电家具519个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200% 平台投入30亿补贴 [8] - 政策刺激存在需求透支风险 2009年类似政策退出后增速明显回落 [6] 即时零售战略布局 - 外卖业务日均订单将超2000万单 入驻门店超百万 骑手资源紧张 [11] - 外卖业务显著提升平台流量转化率 用户跨品类购买行为集中在商超生活服务 [11] - 3C品类适配即时零售 2021-2026年预计年均复合增长率68.5% 2026年规模超千亿 [10] - 美团3C家电订单量达京东全站4成 淘宝闪购优势品类为3C数码、服饰、快消 [10] - 外卖赛道竞争白热化 美团与京东App重合用户达3.55亿 同比增长15.2% [12] 战略转型关键节点 - 需在国补退坡前实现外卖业务对增长引擎的接棒 [2] - 618大促将检验外卖与即时零售、核心电商、物流的协同价值 [15] - 战略目标是从传统电商向全场景零售服务商转型 [15]